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9)
2023(1191)
2022(1047)
2021(1002)
2020(826)
2019(1925)
2018(1877)
2017(3092)
2016(1960)
2015(2137)
2014(2122)
2013(2084)
2012(1934)
2011(1789)
2010(1661)
2009(1626)
2008(1626)
2007(1544)
2006(1297)
2005(1205)
作者
(7430)
(6449)
(6354)
(6100)
(3928)
(3177)
(2702)
(2503)
(2486)
(2296)
(2231)
(2140)
(2138)
(2134)
(2063)
(2005)
(1919)
(1906)
(1876)
(1848)
(1700)
(1581)
(1567)
(1537)
(1470)
(1450)
(1412)
(1397)
(1391)
(1379)
学科
(5644)
经济(5643)
管理(4116)
(3682)
土壤(3669)
(3659)
(3437)
(3054)
企业(3054)
环境(2707)
方法(2604)
数学(2006)
数学方法(1985)
及其(1880)
(1878)
(1877)
(1847)
贸易(1842)
(1806)
(1652)
防治(1617)
(1614)
(1519)
业经(1482)
污染(1469)
中国(1413)
地方(1406)
(1382)
(1323)
(1261)
机构
学院(28726)
大学(28320)
研究(12743)
(11171)
科学(10370)
(9216)
农业(9179)
经济(9019)
中国(8462)
管理(8281)
业大(7985)
(7788)
研究所(7405)
理学(7139)
理学院(7021)
管理学(6787)
管理学院(6757)
(6721)
农业大学(5851)
(5438)
科学院(5281)
(5259)
中心(5255)
(5248)
实验(5181)
实验室(5002)
环境(4887)
重点(4735)
资源(4656)
(4632)
基金
项目(22210)
科学(16455)
(15773)
国家(15683)
基金(15608)
研究(12398)
科学基金(12052)
自然(9447)
(9280)
自然科(9205)
自然科学(9200)
自然科学基金(9008)
(8409)
基金项目(8374)
社会(6757)
社会科(6373)
社会科学(6372)
资助(6301)
科技(6285)
计划(6243)
重点(5847)
教育(5248)
(5131)
专项(4725)
科研(4613)
(4547)
(4488)
(4309)
创新(4304)
编号(4140)
期刊
学报(10665)
(10454)
(9523)
经济(9523)
农业(7389)
科学(7330)
大学(6961)
学学(6838)
中国(6327)
研究(5731)
(4570)
业大(3567)
管理(3243)
农业大学(3014)
资源(2561)
(2404)
自然(2352)
(2339)
林业(2338)
中国农业(2197)
教育(2197)
科技(2188)
自然科(1795)
自然科学(1795)
技术(1715)
科技大(1552)
科技大学(1552)
业经(1537)
农林(1515)
(1515)
共检索到41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亚华  李向东  刘红云  沈振国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 (EDTA)辅助下芥菜型油菜 (溧阳苦菜 ,BrassicajunceaL .cv .Liyangkucai)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 ,铅污染土壤中水溶性铅含量很低 (不足总量的 0 1% ) ,EDTA能显著增加土壤铅的水溶性 ,提高油菜地上部铅含量。不用或低浓度 (1 2 5mmol·kg-1)EDTA处理 ,植物提取铅的效率极低 ;高浓度 (17 5mmol·kg-1)EDTA处理 ,地上部铅含量高达 1 4 % ,但EDTA的生物毒性使植株很快死亡 ;相比之下 ,中等浓度 (7 5mmol·kg-1)EDTA处理 ,植株有最高的铅提取效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岚  陈亚华  钱猛  沈振国  李向东  
用土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螯合剂EDDS和EDTA对苏丹草、玉米、大豆、茼蒿、青菜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5 mmol.kg-1EDDS和EDTA可以显著增加供试植物地上部Cu、Pb、Zn和Cd的含量及积累量。EDDS比EDTA具有更强的溶解土壤Cu和增加植物吸收积累Cu的能力;但对土壤Pb的溶解和增加其在植物地上部积累的作用,EDTA大于EDDS。在5种植物中,EDDS对茼蒿Cu含量和积累量的促进作用最大。EDDS处理下茼蒿地上部Cu含量和积累量分别达到973 mg.kg-1和每盆909μg。施用EDDS和EDTA后的5~30 d内,土壤水提取态Cu、Pb、Zn和Cd的含量随时间显...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朝军  吴家胜  钟斌  陈俊任  郭佳  徐美贞  柳丹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幼苗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淋洗试验,施加乙二胺四乙酸(EDTA,1.5和3.0 mmol·kg~(-1))和有机酸(15.0和30.0 mmol·kg~(-1)),研究了毛竹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毛竹各部位重金属质量分数、土壤液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和EDTA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加EDTA和有机酸都抑制毛竹叶绿素荧光特性,且在30.0 mmol·kg~(-1)的有机酸处理下,毛竹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受到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EDTA施加能够促进毛竹对锌、铜和镉的吸收,而有机酸处理对毛竹吸收重金属无促进作用,施加3.0 mmol·kg~(-1)EDTA对表层土壤中铜、锌和镉的活化作用最强。20和40 cm土层土壤溶液中重金属质量分数随时间慢慢积累,分别在第4次收集后达到稳定和在最后一次收集液中达到最大;而添加有机酸后土壤溶液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则在第2次土壤收集液中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降低。土壤溶液中EDTA主要集中在5 cm土层,且随时间增加显著降低,在5~9 d内EDTA质量浓度相对稳定,分别为110.9~122.9和257.8~263.3 mg·L~(-1)。综上,EDTA可以有效地提高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但使用时应综合考虑其环境风险。图5表2参33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洁   彭远航   朱洁怡   龙凤玲   阮可瑾   郑峰霖   刘颂颂   曾曙才  
[目的]探究银叶树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方法]以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_1(50 mg·L~(-1)Pb+5 mg·L~(-1)Cd+100 mg·L~(-1)Cu)、T_2(100 mg·L~(-1)Pb+10 mg·L~(-1)Cd+200 mg·L~(-1)Cu)、T_3(200 mg·L~(-1)Pb+20 mg·L~(-1)Cd+400 mg·L~(-1)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Pb、Cd、Cu累积的影响,探究银叶树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结果]结果显示,与CK相比,T_1对银叶树根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T_2、T_3显著抑制根部生物量生长,3个处理银叶树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与CK无显著差异;T_1处理下银叶树耐性系数为103.96%,T_2、T_3处理下分别降至95.18%、80.80%;3个处理银叶树N、P、K吸收量未受显著影响。随着重金属浓度增加,银叶树对Pb、Cd、Cu吸收累积均不断增加,且大部分储存在根部;3个处理银叶树对Pb、Cu的转运系数较对照均显著下降,对Cd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熵权TOPSIS模型评价结果表明银叶树在T_3处理下其修复潜力最好,T_2、T_1次之。[结论]综上,银叶树对复合重金属污染湿地生长适应性较好,但过高重金属浓度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在ρ(Pb)≤50 mg·L~(-1)、ρ(Cd)≤5 mg·L~(-1)、ρ(Cu)≤100 mg·L~(-1)的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中,银叶树生长不受影响。因此,本研究为重金属复合污染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备选树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飞宇  汤育楷  赖桢媛  裘晶晶  李真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解磷真菌复合骨炭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土壤中的重金属修复效果。[方法]首先将3种类型的铅污染土壤(中性黄棕壤、碱性砂壤、酸性红壤)与不同温度烧制后的骨炭进行混合培养45 d后,测定有效磷和有效铅含量,评估骨炭在不同土壤中的修复差异。然后通过种植不结球白菜来确定经骨炭材料修复的铅污染土壤的生物有效性。最后在修复效果最好的土壤中添加复合修复剂确认其应用价值。[结果]骨炭在黄棕壤中促进磷元素释放效果最佳,有效磷含量为对照的64倍,显示其具备良好的铅修复潜力。黄棕壤的pH值呈中性,土壤中的有效磷不会被钙、铁、铝等固定,从而增加了其和铅的反应效率。单独使用骨炭时,200~300℃温度处理的材料修复效果良好。在黄棕壤中种植不结球白菜验证经骨炭修复的铅污染土壤的生物有效性,发现在黄棕壤中添加骨炭与铅的初始质量比为0.5∶1以上的骨炭可以提高不结球白菜对磷的吸收,提高2.0~3.5倍,同时减少不结球白菜对铅的吸收,不结球白菜叶片中铅含量比对照减少70%~80%。在黄棕壤中混施骨炭和黑曲霉对铅固定效果比单独施用效果稍好,有效铅含量降低到14.36 mg·kg~(-1),且培养后黑曲霉保持活性,验证了复合材料的修复潜力。[结论]骨炭和黑曲霉复合材料是针对中性土壤的良好铅修复材料,同时制备骨炭的加热温度以200~300℃为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婷  王昌全  李冰  何鑫  张隆伟  杨娟  
采用随机布点方法在成都平原采集了0~20cm耕层土样及 20~40cm的底层土样共 98 个。分析了成都平原土壤铅含量状况,同时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并对污染土壤的分布规律以及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成都平原大多数农田土壤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铅污染。在 86 个耕层土样中,只有 20 个样点没有受到铅污染。受铅污染的样点中,污染级别为1~4级,以 1、2 级为主,属无污染到中污染的过渡状态和中度污染。其中1级污染有33个样点(占总样点数的38.4 %),2级污染有30个样点(占总样点数的 34.9 %)。个别样点已接近或达到了强度污染的水平。污染土壤的分布与污染源的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晓章  彭晓英  周朴华  
为比较3种不同杨柳科植物对氰化物污染的修复潜力,采用长出新根须和嫩叶的植物枝条为材料,在自行设计的250mL生物反应器中生长72~120h,培养温度为18~20℃,氰化物的质量浓度0.45~0.49mg/L.试验结果表明,水溶液中大部分的氰化物能被试验植物去除,但去除率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垂柳(SalixbabylonicaL.)在72h内将水溶液中97.8%氰化物去除(去除率0.095mg/(kg.h)),其次为苏柳(SalixmatsudanaKoidz×SalixalbaL.)108h内将94.0%氰化物去除(去除率0.087mg/(kg.h)),意大利杨(Populusdeltoides...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继刚  石圣杰  赵平平  李增飞  吴子涵  刘梓清  黄淏  冯人伟  
为了探讨碱性条件下蚕沙对多重重(类)金属的钝化效果及其风险,同时研究其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采集湖南锡矿山矿山乡洞下村农田土壤(蔬菜地,pH 7.5)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两个处理水平:添加2.0%蚕沙(ACS)和未添加蚕沙(CK),研究其修复效果及对小白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新西兰2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农田土壤已受到锑(Sb)、砷(As)、镉(Cd)、铅(Pb)和铜(Cu)的污染,其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极高危风险;添加2.0%蚕沙显著增加了小白菜的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但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添加2.0%的蚕沙显著降低了小白菜根系中的重(类)金属Sb、Cd和Pb含量,但增加了小白菜叶片中Cd、Cu含量.因此,添加2.0%蚕沙可增加小白菜的光合参数、促进小白菜生长,但也增加了小白菜可食用部分的Cd含量,存在一定健康风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国胜  饶中秀  张钱  魏洪贵  李小江  刘纪昌  唐志刚  
以镉铅复合污染土壤为对象,采用田间试验,通过种植水稻、红薯和小白菜,施用钠基、钾基和钙基3种复合型螯合药肥,分析土壤中Cd和Pb的固定效率,探讨复合型螯合药肥对降低农产品Cd和Pb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型螯合药肥施用量在耕层土重的0.5%以上即可有效降低土壤中Cd和Pb的移动性,土壤中Cd和Pb的固定效率分别达到49.2%-66.2%和79.9%-93.6%,且可使稻米、红薯干和小白菜等农产品中Cd含量降低至国家标准(GB 2762—2012)限值以内,其降低幅度分别为69.5%-79.7%、42.9%-47.6%和80.5%-83.7%;但对稻米和小白菜中Pb含量无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丽波  史利江  俞立中  贾丽  王莹  
以宁波市甬江流域为例,以GIS技术辅助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在ARCGIS9.0的环境中,完成了流域水系概化、水质评价,并利用GIS的叠置技术,建立功能区划水域-入河排污口-陆上汇流区的对应关系。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通过建立污染源-水环境质量的输入响应关系,然后利用GIS技术对甬江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数字地形分析,得到甬江流域的模拟河网和流域汇水图,构筑了水污染控制单元,作为水环境容量核定和总量分配的基本工作区域。最后利用GIS的可视化表达进行辅助决策,确定各水环境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结合排污状况(包括工业、农业、生活)的分析,得出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总量控制方案和对策措施。甬江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柴旭荣  黄元仿  苑小勇  
【目的】探讨土壤属性变量与高程之间在何种条件下,可利用高程变量来辅助提高土壤变量的预测精度。【方法】用两种将高程作为辅助变量的克里格插值方法(协克里格法和简单克里格加变化局部平均值法)与没有考虑高程的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用均方根预测误差和预测精度的相对提高值作为标准对3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于交换性钾和pH值,协克里格法获得最精确的预测;对于Olsen-P、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锌,简单克里格加变化局部平均值法得到最精确的预测;而有效铜、有效铁和有效锰的最精确的预测结果则由普通克里格法产生。【结论】高程数据能够用来提高土壤特征的空间预测精度,但并不是对所有的土壤属性都适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声旺  魏世强  袁馨  曹生宪  
【目的】探讨混种模式下植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联合修复、积累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油菜、紫花苜蓿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混种模式下芘、菲的修复效果明显超过单种模式。油菜、紫花苜蓿联合种植70d后,土壤中菲、芘平均去除率为75.06%、68.22%,分别比二者单独种植时高出43.26%、40.38%和11.03%、16.29%,强化效果明显。植物本身能够吸收与累积在一定量的菲和芘,累积量与土壤中菲、芘的添加浓度正相关。相同污染水平下,茎叶部积累量低于根部、菲小于芘、混种模式低于单种模式。在植物-微生物系统中,微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激清  茹淑华  苏德纯  
以锌、镉超积累植物印度芥菜为对照 ,通过镉处理水培试验 ,从 2 2个芥菜型油菜品种中筛选出了 3个修复能力较高的品种。通过模拟镉污染土壤的土培试验 ,研究 3个上述品种的累积镉特征及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结果表明 :在土壤镉含量为 4 0mg·kg-1条件下 ,油菜川油Ⅱ 10的地上部生物量、相对生物量、地上部吸镉量及对土壤的净化率均高于对照植物印度芥菜和其他筛选出的油菜品种 ;当土壤镉含量为 80mg·kg-1时 ,油菜川油Ⅱ- 10的地上部镉含量达 12 0mg·kg-1以上 ,显著高于印度芥菜 ,具有明显的镉超积累特征和修复镉污染土壤的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伏肖   徐强   黄晓玮   李芷薇   谭天骕   易自力   薛帅  
为综合评价热裂解温度和原料类型对生物炭品质的影响,选取了3类不同来源的17种生物质原料,分别在600、800、1 000℃下热裂解为51种生物炭。基于生物炭在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应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热裂解温度和原料类型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了生物炭的核心指标;基于获得的核心指标,再采用灰色关联度(RI)综合评价这51种生物炭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综合品质潜力。结果表明与热裂解温度相比,原料类型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影响更大。筛选所选取的9个评价指标,确定出炭率、比表面积、氢碳摩尔数比、酸性官能团含量和灰分含量为生物炭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此外,随着热裂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灰色关联度升高,1 000℃下的高大禾草类生物炭,如竹(RI=0.697)、南荻(RI=0.676)和柳枝稷(RI=0.671)等生物炭的综合评价指数高,说明这3种生物炭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洁   彭远航   朱洁怡   龙凤玲   阮可瑾   郑峰霖   刘颂颂   曾曙才  
【目的】探究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方法】以银叶树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_1(50 mg·L~(-1)Pb+5 mg·L~(-1)Cd+100 mg·L~(-1)Cu)、T_2(100 mg·L~(-1)Pb+10 mg·L~(-1)Cd+200 mg·L~(-1)Cu)、T_3(200 mg·L~(-1)Pb+20 mg·L~(-1)Cd+400 mg·L~(-1)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Pb、Cd、Cu累积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T_1对银叶树根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T_2、T_3显著抑制根部生物量生长,3个处理银叶树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与CK无显著差异;T_1处理银叶树的耐性系数为103.96%,T_2、T_3处理分别降至95.18%、80.80%;3个处理银叶树的N、P、K吸收量无显著变化。随着重金属含量的提高,银叶树对Pb、Cd、Cu的吸收量均不断增加,且大部分储存在根部;3个处理银叶树对Pb、Cu的转运系数较对照均显著下降,对Cd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熵权TOPSIS模型评价结果表明,T_3处理银叶树的修复潜力最好,T_2、T_1次之。【结论】银叶树对复合重金属污染湿地的适应性较高,但高浓度重金属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在ρ(Pb)≤50 mg·L~(-1)、ρ(Cd)≤5 mg·L~(-1)、ρ(Cu)≤100 mg·L~(-1)的重金属污染湿地中,银叶树生长不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