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8)
2023(5988)
2022(4961)
2021(4426)
2020(3397)
2019(7701)
2018(7636)
2017(13944)
2016(7575)
2015(8433)
2014(8631)
2013(8460)
2012(8378)
2011(7779)
2010(8123)
2009(7342)
2008(7411)
2007(6863)
2006(6288)
2005(6031)
作者
(23776)
(19636)
(19599)
(18340)
(12610)
(9397)
(8908)
(7663)
(7556)
(7273)
(6750)
(6607)
(6430)
(6362)
(6197)
(6046)
(5832)
(5703)
(5673)
(5665)
(5129)
(4894)
(4832)
(4611)
(4550)
(4508)
(4437)
(4387)
(4093)
(3944)
学科
(39419)
经济(39389)
(18712)
管理(18358)
地方(16234)
中国(14716)
(12909)
企业(12909)
(11639)
业经(10091)
地方经济(9373)
方法(9223)
(8721)
农业(8350)
(7858)
金融(7857)
(7815)
银行(7806)
(7660)
数学(7538)
数学方法(7360)
(6997)
环境(6535)
发展(6462)
(6443)
(6352)
贸易(6342)
(6299)
技术(6200)
(6022)
机构
学院(111642)
大学(107211)
(45171)
研究(44378)
经济(44047)
管理(37919)
中国(34682)
理学(30751)
理学院(30297)
管理学(29637)
管理学院(29418)
科学(27387)
(25420)
(23605)
研究所(21045)
(20628)
(20382)
中心(19865)
(19114)
(17151)
北京(17090)
师范(16971)
(16200)
(16145)
农业(15610)
业大(15402)
(15375)
财经(15038)
技术(14142)
科学院(13700)
基金
项目(66310)
科学(51066)
研究(51031)
基金(43991)
(38109)
国家(37698)
科学基金(31533)
社会(30668)
社会科(29069)
社会科学(29066)
(28421)
(23084)
教育(22731)
基金项目(22464)
编号(21724)
(21417)
自然(18679)
资助(18388)
自然科(18208)
自然科学(18204)
成果(18200)
自然科学基金(17820)
发展(17421)
(17094)
课题(16525)
重点(15348)
(13761)
(13687)
(13311)
创新(12875)
期刊
(62275)
经济(62275)
研究(37538)
中国(30794)
(20631)
教育(17542)
管理(16330)
学报(16015)
科学(15487)
(15011)
农业(14446)
(14017)
金融(14017)
技术(12119)
大学(12087)
业经(11865)
学学(11173)
经济研究(9752)
问题(7610)
(7532)
财经(7072)
图书(6631)
(6148)
技术经济(5981)
商业(5950)
(5918)
(5908)
论坛(5908)
世界(5794)
(5647)
共检索到192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闻言  
EDI(电子数据交换)是建立在电子数据处理和先进的通讯网络基础上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可定义为按照协议、贸易伙伴计算机到计算机以标准格式进行的数据传输。其中数据交换过程完全由应用系统控制,无须人工干预。采用该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交易时间,提高文件传输速度,降低文件和生产成本,提高存货控制效率和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加快资金周转,从而增加贸易机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管理水平。中国自1990年引入EDI概念,开始了推广应用工作。几年来,在EDI试点、标准的制定、研究与宣传、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本文介绍了EDI的发展背景,世界各国应用EDI的情况,EDI的技术支持,EDI的标准、通信与...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光明  琚春华  
EDI研究和商业EDI发展王光明,琚春华一、EDI概念。近十余年来,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已成为国际商务活动的基本方式,它不但在欧美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和发展,而且也已在亚太地区获得了普遍的支持。我国自...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妍  
随着商业流通空前发展,商品市场空前繁荣,商业信息自动化管理已成为显著趋势。EDI(电子数据交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商业贸易技术,是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经济管理结合的产物。 一、EDI介绍 早在1966年,Kaufmann创造性地对企业边界提出质疑。这以后各企业间实现连接,企业内部数据得以向外部拓展。事实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勇军  金小星  
从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正是以大量中小企业为主体、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为支柱及其与专业市场的良性互动,避开了浙江资源匮乏等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条件缺失的先天不足,有力地推动着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浙江发展为以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撑、块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大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林  
本文从会展旅游理论与实际角度出发,对会展、会展旅游等重要概念进行了研究。并以广州的会展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会展旅游的发展优势,同时,对发展会展旅游的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严思忆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的标准经济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电子数据交换(EDI)起源于60年代末的西欧和北美。最早仅在个别行业的少数几个企业之间应用,以后逐渐扩展到全行业和跨行业的开发和应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一种应用EDI的世界潮流。进入90年代以来,这股潮流已从欧美流向亚洲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已将EDI作为服务贸易的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光明  
EDI是 B2 B电子商务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在介绍我国“九五”期间 EDI研究和应用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 EDI DT的应用 ,和高可适应性的实现方法。在分析了基于 VAN的 EDI应用模式发展局限的基础上 ,论述了 XML语言的发展趋势 ,提出采用 XML技术和基于 INTERNET通信的 EDI应用新模式和前景 ,创造 EDI和我国 B2 B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辉煌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瑞泉  
针对EDI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背景、可行性、必要性,在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宝成  
近年来,EDI已逐渐被大家熟悉,尤其是在国际贸易领域,电子提单的出现引起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现象。它加快了我国同世界接轨的步伐,同时在物权转移的技术方法、法律与惯例等方面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电子提单转移的分析,为EDI或者E-mail在贸易领域的应用提出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跃荣  王永超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越  
EDI即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它是一种以电子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网络为基础的电子信息应用技术。与EDI有密切联系的EFT(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即电子通汇系统,是一种金融EDI形式,它以电子数据交换代替金融票据(如汇票、本票、支票等)的寄送,成为利用EDI技术进行商品贸易不可缺少的一环。目前EFT已发展到各种大额电子转帐系统如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周建红  
电子工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宣传EDI,推动EDI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运用,并以此作为电子工业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EDI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进出口业务中。本文拟就EDI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法律问题及我国推广应用EDI应采取的法律对策作了介绍,并以此引起法学界对EDI这一高新技术在我国经济领域内发挥正常的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洁佳  陈巍  
农业旅游是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各国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建立了一套符合本国特色的农业旅游模式。分析国外农业旅游发展运营的脉络,对中国刚刚起步的农业旅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红红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以淘宝网为代表的C2C电子商务市场也迅速发展,尽管大量涌现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我国C2C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物流等问题却依然存在。本文提出C2C市场的发展建议,并对未来趋势进行预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正  梁伟钧  胡晓鹰  李美红  郑小茹  
本文认为城市发展与公共图书馆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城市发展是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源动力;公共图书馆则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文化助力。同时借助于对广州的实例分析,本文对城市发展与公共图书馆之间如何实现良性互动作了深入的阐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