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1)
2023(6574)
2022(5719)
2021(5392)
2020(4659)
2019(11102)
2018(11149)
2017(21037)
2016(11554)
2015(13222)
2014(13051)
2013(12727)
2012(11797)
2011(10507)
2010(10990)
2009(10013)
2008(9791)
2007(8661)
2006(7646)
2005(6873)
作者
(35398)
(29193)
(29118)
(27527)
(19068)
(14309)
(13309)
(11500)
(11453)
(10888)
(10346)
(10072)
(9688)
(9652)
(9395)
(9242)
(8891)
(8847)
(8714)
(8500)
(7464)
(7344)
(7280)
(7075)
(6725)
(6690)
(6586)
(6425)
(6105)
(5953)
学科
(48355)
经济(48315)
管理(29489)
(27537)
方法(25264)
数学(22950)
(22767)
企业(22767)
数学方法(22373)
(14213)
贸易(14207)
(13934)
(11680)
中国(11432)
(11393)
(11260)
(10657)
地方(10592)
业经(8886)
理论(8619)
(8054)
出口(8043)
出口贸易(8043)
农业(7541)
(7137)
技术(7031)
环境(6542)
(6434)
教学(5958)
(5841)
机构
学院(161548)
大学(160869)
(62628)
经济(61301)
管理(59940)
研究(56985)
理学(51743)
理学院(51116)
管理学(49561)
管理学院(49318)
中国(42600)
科学(38637)
(36348)
(32292)
(31544)
(30399)
业大(28072)
研究所(27947)
(27259)
中心(26073)
农业(25895)
北京(21701)
财经(21430)
(21185)
(20471)
(20364)
(20152)
师范(20098)
技术(20054)
(19416)
基金
项目(112381)
科学(87327)
基金(80443)
研究(76355)
(72765)
国家(72229)
科学基金(61014)
(46517)
社会(46201)
社会科(43849)
社会科学(43834)
自然(42833)
自然科(41884)
自然科学(41869)
基金项目(41480)
自然科学基金(41090)
(38596)
教育(36415)
资助(35725)
编号(30118)
重点(26293)
(24108)
(24043)
成果(23501)
(23267)
计划(22826)
课题(22341)
科研(22110)
创新(21807)
(20880)
期刊
(66565)
经济(66565)
研究(43662)
中国(35023)
学报(30586)
(27988)
科学(26432)
管理(23595)
大学(22452)
学学(21189)
(20994)
农业(19385)
教育(19143)
技术(16872)
(12905)
金融(12905)
(11487)
经济研究(11184)
业经(10608)
统计(10548)
财经(10222)
(9181)
(8961)
(8771)
问题(8600)
技术经济(8513)
业大(8465)
决策(8360)
资源(8263)
(8052)
共检索到243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岚  罗纯良  李慧赟  罗潋葱  龚发露  张如枫  
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背景下,湖泊提供的淡水资源越来越有限,湖泊水量的计算对于了解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的可利用淡水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洱海流域,日和月尺度上的出入流数据几乎没有,仅能从文献中查找到部分年尺度的入流数据,为洱海水量的精确计算带来了困难,因此,不得不借助水文或水动力模型来进行水量的精确反演。论文基于洱海实测水位、水位—库容曲线和水量平衡的方法,建立DYRESM计算洱海2000—2020年主要出入湖河道逐日流量,运用新安江模型反演洱海同时期逐日入湖流量,探究新安江模型在高原地区的适用性,根据2000—2020年实测出入湖流量年总值对2个模型模拟结果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DYRESM模拟2000—2020年洱海多年平均入湖和出湖流量分别为6.88×10~8、6.08×10~8m3,逐年入湖和出湖模拟流量与实测值间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7和0.99。②基于DYRESM得出的洱海逐日入湖流量,构建新安江模型,将新安江模型模拟得到的2000—2020年洱海逐日入湖流量与DYRESM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拟合效果理想,洱海流域率定期和验证期间纳什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68和0.55,r达到0.94。新安江模型参数在不同地区的参数对比结果中,差异性较大的主要为地表径流消退系数(C_s)和自由水容量(S_m),洱海流域内S_m值相较于平原地区数值偏大,C_s值具有明显地域性。③对比2000—2020年洱海入湖流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得到DYRESM模拟值与实测值间r=0.97,新安江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间r=0.92,可见DYRESM在出入流重建模拟中的表现优于新安江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刚  解建仓  罗军刚  汪妮  
【目的】解决传统优化算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估计中存在的早熟、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方法】在标准PSO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小生境和交叉选择算子,对寻优过程中粒子的个体历史最好位置进行多样化处理,提出基于小生境和交叉选择算子的粒子群算法(NCSPSO),建立基于NCSPSO算法的新安江模型参数估计数学模型,并给出具体求解步骤。最后将该方法在具体流域的洪水预报中进行应用。【结果】NCSPSO算法计算时间短,参数估计精度大大提高,且预报结果均达到了规范要求。【结论】NCSPSO算法为新安江模型参数估计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光朋  查小春  黄春长  庞奖励  张国芳  
【目的】研究HEC-RAS模型在汉江上游洪水演进和流量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汉江上游安康至白河段的实地考察,基于数字流域平台及HEC-RAS模型对2010年"7·18"、2011年"9·19"2场洪水进行了演进模拟,并结合ArcGIS重现了2场洪水的淹没范围和水深。运用HEC-RAS模型对考察发现的5次洪痕进行洪峰流量的重建,与利用比降面积法的重建结果进行比对,并利用实测数据对重建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模型的率定、2场洪水水位与流量等指标的模拟系列和实测系列的纳什效率系数(NSE)及确定性系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小燕  查小春  黄春长  庞奖励  刘建芳  
以汉江上游郧县尚家河段含有4期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的沉积剖面为例,采用HEC-RAS模型计算出这4期最大古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45 550~61 750m3/s,与比降法重建的古洪水洪峰流量结果相比,误差为1.58%~3.09%。同时,采用相同水文参数和模型,计算了剖面附近的2010年7月18日洪痕洪峰流量,与实测流量相比,误差为4.91%,说明重建古洪水洪峰流量时水文参数选择与洪峰流量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同时也表明利用HECRAS模型在重建古洪水流量中简捷,可操作性强,其研究结果为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娜仁  陈艺  万伦来  林春鑫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安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的经验数据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能否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并对受偿区具有减贫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输血型与造血型生态补偿财政支出均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不过后者的减贫作用更大;前者的减贫作用具有双重门槛特征而后者却具有单一门槛特征且越过门槛后一直保持显著的减贫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财政支出体制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凤平  邵志颖  季英雯  
基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三步中介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不仅能在短期内显著抑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从长期来看也能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重红利,实现绿色发展。中介机制分析表明,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冰  史颖  
以新安江生态补偿为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0年黄山市和杭州市以及与之接壤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地探究了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对流域环境改善存在积极影响,且影响强度随政策实施周期推进逐渐降低;而对流域经济发展无明显作用,但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抑制了上游的经济发展而促进了下游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根据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通过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人数而对流域上下游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影响。综上,尽管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果,但并未实现流域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其对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仍是现阶段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短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冰  史颖  
以新安江生态补偿为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0年黄山市和杭州市以及与之接壤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地探究了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对流域环境改善存在积极影响,且影响强度随政策实施周期推进逐渐降低;而对流域经济发展无明显作用,但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抑制了上游的经济发展而促进了下游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根据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通过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人数而对流域上下游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影响。综上,尽管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果,但并未实现流域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其对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仍是现阶段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短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娜仁  张晗璐  万伦来  
在厘清生态补偿对受偿区技术创新非线性影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我国首个跨省流域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试点—安徽新安江流域2010—2018年7个区县的经验证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该地区生态补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补偿对该地区技术创新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呈非线性的"U"型曲线特征,即当生态补偿整体资金投入额小于一定数额即门槛值时,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一旦跨越门槛之后则对技术创新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注重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连续性以促进受偿区技术创新,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蓉  张建梅  林依雪  卜添荟  王鑫  薛紫月  李艳忠  马燮铫  于志国  白鹏  
开展变化环境下新安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归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湿润区水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利用实测径流、气象资料和遥感植被指数(NDVI)数据,基于布迪克假设框架的弹性系数法,分析了新安江上游降水、潜在蒸散发(ET0)和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测径流序列转折点发生在1999年左右。2000-2015年径流深较1983-1999年下降了281 mm,相对变化率为20.8%,且21世纪初期径流下降尤为显著。(2)2000-2015年下垫面参数n较1983-1999年增加了52.5%,植被变化对径流影响显著增强。径流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且对降水敏感性超过潜在蒸散发。(3)气候变化是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其次为植被变化。气候变化和植被变化分别导致径流深下降了145.37 mm和140.96 mm,贡献率分别为50.77%和49.23%。NDVI在2000年后增加显著(P<0.001),植被变化的水文效应超过了降水和潜在蒸散发,未来长期的植被生态水文效应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广达  蔡昀  
论文讨论了跨界生态补偿由损害补偿向保护补偿转变的"反向补偿"机理,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跨区域生态补偿理论框架。研究表明,理论上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标准设计应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四大功能,同时兼顾区域生态共同体思维,利用支付意愿、支付能力两调节系数进一步确定补偿款项的转移额度。新安江补偿案例研究结果说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补偿标准在跨区域生态问题上能够有效弥补跨区域补偿力度不足的问题,厘清损害补偿如何向保护补偿演化的路径,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完善生态补偿经济学公平理论,并为政府制定全国统一的跨界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数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麻智辉  高玫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涉及到流域上下游省区间的生态和利益关系,牵涉的范围广,利益主体多,省域之间的协商难度较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难。本文以国家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为典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与问题,构建了全新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化解区域利益冲突、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全国展开、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文佳   杨柏寒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地方环境协同治理的产权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政策能促进生态系统服务进而提升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在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采用2007~2020年皖浙两省2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双重差分法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地区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试点政策对上下游地区影响效果不同,对上游地区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影响,对下游地区有显著影响,且随时间发展正向效应越来越大。(3)从影响机制来看,试点政策会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这一途径促进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据此,未来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政策的深入推广、创新上下游地区动态合作机制、加大科学技术创新研发及与其他配套政策互动等方面,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广达  蔡昀  
论文讨论了跨界生态补偿由损害补偿向保护补偿转变的"反向补偿"机理,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跨区域生态补偿理论框架。研究表明,理论上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标准设计应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四大功能,同时兼顾区域生态共同体思维,利用支付意愿、支付能力两调节系数进一步确定补偿款项的转移额度。新安江补偿案例研究结果说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补偿标准在跨区域生态问题上能够有效弥补跨区域补偿力度不足的问题,厘清损害补偿如何向保护补偿演化的路径,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完善生态补偿经济学公平理论,并为政府制定全国统一的跨界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数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黄东宾  王扬帆  
针对事件驱动的制造企业或商业企业的仓储出库量急增压力,分析仓储出入库协同排队过程,从优化仓储服务效率的维度提高企业运营响应能力。通过引入排队溢出和工作车分流串联过程,建立两级出入库排队服务系统,实时将等待时间大于控制阈值的出库需求溢流到后方服务台完成协同服务。模型全面分析了多种情景下的出入库服务人员优化配置方案;开发了将马尔可夫状态转移函数进行线性化的算法,使得该模型及其类似问题可以在更加广泛的软件环境下进行求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两级排队协同服务模型利用原有可用资源,有效地缓解出库量急增时的订单积压问题,对提升企业仓储物流管理的实时情报分析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