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00)
- 2023(4141)
- 2022(3489)
- 2021(3073)
- 2020(2615)
- 2019(5833)
- 2018(5558)
- 2017(10329)
- 2016(5674)
- 2015(6160)
- 2014(5926)
- 2013(5980)
- 2012(5657)
- 2011(5095)
- 2010(5030)
- 2009(4579)
- 2008(4654)
- 2007(4248)
- 2006(3731)
- 2005(3330)
- 学科
- 济(22640)
- 经济(22609)
- 管理(18734)
- 业(17628)
- 企(14975)
- 企业(14975)
- 方法(10495)
- 财(9394)
- 数学(9309)
- 数学方法(9192)
- 务(6603)
- 财务(6599)
- 财务管理(6583)
- 企业财务(6300)
- 学(6157)
- 农(5681)
- 中国(5625)
- 制(5081)
- 业经(4749)
- 贸(4150)
- 贸易(4147)
- 易(4039)
- 银(3996)
- 银行(3965)
- 农业(3923)
- 融(3787)
- 金融(3787)
- 行(3701)
- 环境(3597)
- 划(3513)
- 机构
- 大学(83513)
- 学院(81882)
- 济(32951)
- 研究(32318)
- 经济(32305)
- 管理(27895)
- 理学(24243)
- 中国(24173)
- 理学院(23931)
- 管理学(23374)
- 管理学院(23256)
- 科学(22150)
- 农(21545)
- 京(18318)
- 所(18066)
- 农业(17610)
- 财(16675)
- 研究所(16588)
- 业大(16420)
- 中心(14399)
- 财经(13015)
- 江(12776)
- 经(11961)
- 院(11767)
- 农业大学(11315)
- 省(11280)
- 北京(11249)
- 经济学(10799)
- 科学院(10289)
- 室(10207)
- 基金
- 项目(58869)
- 科学(45554)
- 基金(44139)
- 家(41770)
- 国家(41468)
- 研究(36291)
- 科学基金(34231)
- 自然(24724)
- 自然科(24194)
- 自然科学(24182)
- 自然科学基金(23765)
- 社会(23339)
- 基金项目(23000)
- 省(22835)
- 社会科(22200)
- 社会科学(22193)
- 划(20099)
- 资助(18691)
- 教育(16517)
- 重点(14105)
- 计划(13344)
- 部(12968)
- 发(12268)
- 编号(12186)
- 科研(12176)
- 创(12138)
- 科技(11751)
- 创新(11485)
- 业(11356)
- 教育部(10532)
共检索到123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洪秋 冯乃杰 孙福东 刘春娟 何天明 赵晶晶 刘洋 龚屾 师臣 郑殿峰
【目的】在半干旱地区,研究植物生长促进型和延缓型调节剂作用下,大豆花荚发育过程中存留和脱落荚生理效应差别,探讨调节剂减少大豆脱落作用的生理效应,为提高大豆产量寻找途径。【方法】试验于2012—2013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始花期(R1)对3个大豆品种绥农28(SN28)、垦丰16(KF16)、合丰50(HF50)分别叶面喷施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ta-6)和烯效唑(uNicoNazole,S3307),喷施清水作为对照(cK)。从喷药后第35天(R5)开始第1次取样,每隔7 d取样1次。采集存留和脱落的花荚,并将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福东 冯乃杰 郑殿峰 崔洪秋 刘春娟 何天明 赵晶晶
【目的】荚是为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提供同化物的暂存源器官。大豆荚脱落率高是制约大豆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化学控制技术提高大豆产量的内在机制,通过研究叶面喷施2种调节剂对大豆荚生理代谢及离区脱落纤维素酶基因(Gm AC)表达的影响,为大豆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品种抗线6号(GlyCine mAx)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60 mG·l~(-1)促进型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50 mG·l~(-1)延缓型调节剂烯效唑(S3307),以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于喷药后35、42、49和56 D选取处理和对照中的大豆豆荚,测定荚中可溶性糖、蔗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春娟 冯乃杰 郑殿峰 宫香伟 孙福东 石英 崔洪秋 张盼盼 赵晶晶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和籽粒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产量的影响,进一步从源库理论的角度挖掘调节剂增产的作用机理,为调节剂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和2014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以合丰50和垦丰16为材料,在始花期(R1期)叶面喷施60 mg·L~(-1)促进型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50 mg·L~(-1)延缓型调节剂烯效唑(S3307),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调节剂后30 D开始第一次取样,以后每隔5 D取样一次,共取样5次。测定叶片和籽粒中蔗糖、淀粉、果糖含量及叶片中转化酶、蔗糖磷酸合酶(SPS)和蔗糖合酶(SS)活性。大豆成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俊平 翟志席 何钟佩 段留生 田晓莉 王保民 李召虎
以敖汉苜蓿 (Medicagosativa)为材料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DTA - 6对苜蓿叶片、茎杆中粗蛋白、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DTA - 6处理后苜蓿叶片粗蛋白含量比对照增加了 39.2 % ,茎杆中粗蛋白比对照增加了 33.5 %。DTA - 6处理提高了叶片中含硫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 ,降低了茎杆中含硫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 ,而且调节作用的剂量效应明显。对DTA - 6的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紫花苜蓿 DTA-6 蛋白质 氨基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明才 段留生 田晓莉 李召虎 王郁铨
以美国甜豌豆“甜脆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DTA_6+Mo复配剂对甜豌豆产量品质及其根系和叶片生理功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著提高单株生产力,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DTA_6、钼和清水处理;显著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了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改善了甜豌豆主要营养成分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DTA_6和钼处理菜用甜豌豆可使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綦左莹 王伟 曹敏建
选用钾敏感型品系GD8521和钾耐性品系JN15,在低钾水平和正常水平条件下水培养21d,比较其根体积、主根长、根尖数等根系形态和吸收面积、根系氧化力等生理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GD8521根体积减少30%,主根长减少25%,总吸收面积无变化,根系氧化力增加30%,含钾量减小为正常水平条件下的43%;而JN15根系体积和主根长仅略有减少,总吸收面积增加30%,根系氧化力提高65%,钾含量小为正常水平条件下的6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凤玉 邹吉承 赵海岩 张燕之 周毓珩
S3307,稀效唑,英文名Uniconzole,是80年代初期由日本住友公司推出的三唑类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1,2]。用S3307浸种,处理之后的稻苗表现为矮壮、根冠比增大、叶色深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玉芹 陆翔 李擎天 陈受宜 张劲松
大豆(Glycine max l.)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人类生活提供所需的食用油和植物蛋白。大豆油脂、蛋白质和异黄酮含量决定了大豆的经济价值,大豆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大豆油脂脂肪酸组成对油的营养价值、耐储性及加工工艺等都有很大影响。油脂的组成和积累受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多种酶活性的影响,这些基因的表达还受到转录前、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有许多相关基因参与此过程。目前大豆油脂的转录调控研究较多。研究表明,GmDOF4和GmDOF11类转录因子可以激活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从而提高了种子油分含量。转录因子GmmyB73可...
关键词:
大豆 油分 种子蛋白 异黄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宁毅 孙莉娟 于洋 李立
为适应花卉工厂化育苗的需要,筛选出适宜培育万寿菊穴盘苗的S3307施用浓度,以万寿菊黄色品种为材料,采用72孔穴盘育苗,在幼苗2~3片真叶展开期灌施S3307,研究不同浓度S3307处理对万寿菊穴盘苗生长和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CK(0mg.L-1)、T1(5mg.L-1)、T2(10mg.L-1)、T3(20mg.L-1)和T4(30mg.L-1)共5个处理,在幼苗6~7片真叶展开时取样测定,不同处理的植株高度,叶绿素含量,全株千重,根冠比,SOD、POD和CAT活性,叶片相对电导率、根系活力,GA3、ZR和ABA的含量,观测各处理定植后的缓苗速度。结果表明:与CK相比,S3307处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凯恒 谢牧洪 郑欣悦 贾彩霞 洪心悦 孙宇栋 杨桂燕
【目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植物应对外界刺激的重要酶类,其表达可有效改善植株抗逆能力。核桃是重要的经济木本油料植物,其产量和品质受不同环境因子影响,其中主要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核桃炭疽病是导致我国核桃严重落果、枯梢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呈逐渐严重趋势,已成为限制我国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更好的防治核桃炭疽病,必须掌握核桃响应炭疽病的调控机制。由于植株响应逆境通常涉及不同激素信号通路,特别是在病害响应中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本研究鉴定GST家族成员基因JrGSTU8,对其在ABA和GA介导下的炭疽病响应进行分析,为揭示核桃逆境适应机制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香玲’核桃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一个Tau类GST基因,命名为JrGSTU8。通过分析JrGSTU8的基本信息、保守结构域、进化、启动子及其包含的顺式作用元件,预测JrGSTU8与逆境响应的潜力。对核桃进行炭疽病、ABA、GA、炭疽病+ABA、炭疽病+GA等不同处理,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JrGSTU8的表达进行分析,明确JrGSTU8响应ABA、GA和炭疽病的能力。【结果】JrGSTU8基因开放阅读框长612 bp,推导的多肽分子量为23 145.57 Da,包含氨基酸203 aa,理论等电点为6.61,与杨梅Morella rubra GSTU8等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JrGSTU8上游1 443 bp启动子包含307个顺式作用元件位点,属于80类不同元件,包括赤霉素(GA)(如WRKY71OS、TATCCAOSAMY、PYRIMIDINEBOXOSRAMY1A),脱落酸(ABA)(如MYB2CONSENSUSAT、BOXLCOREDCPAL、CAREOSREP1)等激素响应相关,热(CCAATBOX1)、低温(MYCCONSENSUSAT)等非生物胁迫以及病害(BIHD1OS、WBOXATNPR1、WRKY71OS、WRKY71OS)响应相关元件。qRT-PCR发现,JrGSTU8基因能被ABA、GA和核桃炭疽病不同程度地诱导表达,且ABA和GA均可有效提高JrGSTU8响应炭疽病胁迫的转录活性。【结论】核桃JrGSTU8基因受炭疽病诱导,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涉及ABA和GA信号通路,推测其在核桃病害响应中起到一定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凯恒 谢牧洪 郑欣悦 贾彩霞 洪心悦 孙宇栋 杨桂燕
【目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植物应对外界刺激的重要酶类,其表达可有效改善植株抗逆能力。核桃是重要的经济木本油料植物,其产量和品质受不同环境因子影响,其中主要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核桃炭疽病是导致我国核桃严重落果、枯梢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呈逐渐严重趋势,已成为限制我国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更好的防治核桃炭疽病,必须掌握核桃响应炭疽病的调控机制。由于植株响应逆境通常涉及不同激素信号通路,特别是在病害响应中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本研究鉴定GST家族成员基因JrGSTU8,对其在ABA和GA介导下的炭疽病响应进行分析,为揭示核桃逆境适应机制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香玲’核桃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一个Tau类GST基因,命名为JrGSTU8。通过分析JrGSTU8的基本信息、保守结构域、进化、启动子及其包含的顺式作用元件,预测JrGSTU8与逆境响应的潜力。对核桃进行炭疽病、ABA、GA、炭疽病+ABA、炭疽病+GA等不同处理,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JrGSTU8的表达进行分析,明确JrGSTU8响应ABA、GA和炭疽病的能力。【结果】JrGSTU8基因开放阅读框长612 bp,推导的多肽分子量为23 145.57 Da,包含氨基酸203 aa,理论等电点为6.61,与杨梅Morella rubra GSTU8等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JrGSTU8上游1 443 bp启动子包含307个顺式作用元件位点,属于80类不同元件,包括赤霉素(GA)(如WRKY71OS、TATCCAOSAMY、PYRIMIDINEBOXOSRAMY1A),脱落酸(ABA)(如MYB2CONSENSUSAT、BOXLCOREDCPAL、CAREOSREP1)等激素响应相关,热(CCAATBOX1)、低温(MYCCONSENSUSAT)等非生物胁迫以及病害(BIHD1OS、WBOXATNPR1、WRKY71OS、WRKY71OS)响应相关元件。qRT-PCR发现,JrGSTU8基因能被ABA、GA和核桃炭疽病不同程度地诱导表达,且ABA和GA均可有效提高JrGSTU8响应炭疽病胁迫的转录活性。【结论】核桃JrGSTU8基因受炭疽病诱导,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涉及ABA和GA信号通路,推测其在核桃病害响应中起到一定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勇 毛胜勇 姚文 朱伟云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了大豆黄酮和脱脂乳对芽孢乳杆菌S1在不同pH值和不同浓度胆盐下存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添加 10mg·mL-1的脱脂乳显著提高了S1在pH分别为 2 6、3 7条件下的存活数量, 并且也能显著提高S1在 1、2和 3mg·mL-1胆盐浓度条件下的存活数量, 说明脱脂乳对S1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添加 50mg·L-1的大豆黄酮也显著提高S1耐胆盐的能力, 但对S1耐受酸能力有负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明才 肖昌珍
大豆施锌,可增进种子氨基酸含量,在0.1ppm左右锌的处理下,碳酸酐酶,叶绿素a、b含量以及固氮酶活性均较高,依此浓度递增,上述三项生理指标递减,即以0.5ppm锌浓度处理最低;吸氢活性与锌浓度关系与固氮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反。
关键词:
大豆 锌 生理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蜀秋 魏惠利
研究了蚕豆叶片和离体表皮条上气孔对外源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反应及这2种激素在调节气孔运动中的关系。生长素能诱导关闭的气孔在黑暗条件下开放,在0.01~10μmol·L-1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加,气孔孔径加大,但在更高浓度下,诱导作用减小;叶片上的气孔比离体表皮条上的气孔对生长素的浓度变化反应更敏感。在0.0f~10μmol·L-1浓度范围内,脱落酸能有效地诱导气孔关闭,随脱落酸浓度增加而气孔孔径减小;在较低浓度范围,离体表皮上的气孔反应较灵敏,但在较高浓度时,叶片上的气孔关闭更明显。抑制被光诱导的气孔开放的作用随脱落酸浓度增加而加强,在叶片上的气孔和在离体表皮上的气孔对脱落酸的反应有类似趋势...
关键词:
气孔 蚕豆 生长素 脱落酸 拮抗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聂王星 於丙军
以栽培大豆品种‘Jackson’为试材,用萌发5 d的子叶节作外植体,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萌发培养基和诱导培养基中,分析和比较TDZ(噻二唑苯基脲)和6-BA(6-苄基腺嘌呤)单独和复配使用时对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中丛生芽的诱导效应,并对其优化组合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中,0.5 mg·L-16-BA或TDZ单独使用时,前者能使丛生芽诱导率达到75.56%,诱导效应好于后者,但每个子叶节出芽数低于后者。在诱导培养基中,0.5 mg·L-16-BA和1.0 mg·L-1TDZ复配使用时,丛生芽诱导率最高且每个子叶节出芽数最多,分别为84.75%和3.04。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丛生芽 TDZ 6-B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