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7)
- 2023(11180)
- 2022(10127)
- 2021(9526)
- 2020(8018)
- 2019(18881)
- 2018(18866)
- 2017(36176)
- 2016(19904)
- 2015(22415)
- 2014(22221)
- 2013(21856)
- 2012(20202)
- 2011(17906)
- 2010(17520)
- 2009(15665)
- 2008(14855)
- 2007(12545)
- 2006(10841)
- 2005(9073)
- 学科
- 济(77178)
- 经济(77103)
- 管理(52720)
- 业(49584)
- 企(39754)
- 企业(39754)
- 方法(35458)
- 数学(30884)
- 数学方法(30548)
- 地方(22265)
- 农(22203)
- 中国(18724)
- 学(17497)
- 业经(17349)
- 财(17280)
- 农业(15332)
- 贸(13234)
- 贸易(13224)
- 环境(12952)
- 易(12742)
- 和(12500)
- 理论(12157)
- 技术(12028)
- 制(11624)
- 地方经济(10774)
- 务(10749)
- 财务(10689)
- 财务管理(10673)
- 划(10341)
- 企业财务(10017)
- 机构
- 大学(267039)
- 学院(266307)
- 管理(108700)
- 济(99792)
- 经济(97419)
- 理学(94970)
- 理学院(93858)
- 管理学(92154)
- 管理学院(91694)
- 研究(88439)
- 中国(63730)
- 科学(58447)
- 京(57232)
- 农(44763)
- 所(43909)
- 财(43138)
- 业大(42823)
- 江(41280)
- 中心(41046)
- 研究所(40630)
- 范(37068)
- 师范(36741)
- 北京(35314)
- 财经(35209)
- 农业(34910)
- 院(32772)
- 州(31972)
- 经(31960)
- 师范大学(29937)
- 技术(28542)
- 基金
- 项目(194329)
- 科学(151705)
- 研究(141994)
- 基金(139120)
- 家(121191)
- 国家(120181)
- 科学基金(103203)
- 社会(86678)
- 社会科(81919)
- 社会科学(81895)
- 省(78073)
- 基金项目(76018)
- 自然(68882)
- 自然科(67139)
- 自然科学(67123)
- 自然科学基金(65817)
- 划(64552)
- 教育(63952)
- 编号(59455)
- 资助(56322)
- 成果(46866)
- 重点(43217)
- 发(41729)
- 部(41681)
- 创(40155)
- 课题(39983)
- 创新(37442)
- 科研(37280)
- 项目编号(35826)
- 大学(35746)
- 期刊
- 济(106881)
- 经济(106881)
- 研究(74490)
- 中国(48716)
- 学报(43726)
- 科学(40194)
- 农(39774)
- 管理(36830)
- 大学(32448)
- 财(31121)
- 学学(30259)
- 教育(30125)
- 农业(28076)
- 技术(23026)
- 融(18926)
- 金融(18926)
- 业经(18591)
- 图书(17483)
- 经济研究(15559)
- 财经(15460)
- 资源(15371)
- 业(14445)
- 问题(14241)
- 科技(13995)
- 理论(13590)
- 经(12968)
- 实践(12824)
- 践(12824)
- 版(12426)
- 技术经济(12228)
共检索到377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若曦 李建 李熙 陈晓玲
建成区面积代表着城镇用地水平和发达程度,其变化反映了城市扩张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该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一种Landsat TM/ETM+光学遥感影像与DMSP/OLS(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Program/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夜光数据相结合的建成区提取方法,提取精度达到89.7%;利用长时序提取结果分析了江西省1995年2014年的城市建成区扩张情况,结果表明江西省近20a间建成区面积增加了1 276.33km2,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兵 魏康霞 宋巍巍
通过分析1994~2009年16a逐年DMSP/OLS的静态平均灯光数据的DN值分布情况,考虑实际空间格局分布数据需求和数据质量,选择1994、2000、2005、2009年4个年度为代表,进行江西省城镇空间格局分布应用研究,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4~2009年度江西省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数值尽管与统计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总体扩展趋势基本一致;在城镇化增长速度上,2000~2005年比1994~2000年大29.53%,2005~2009年比1994~2000年大43.57%,说明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正逐步提速,并有加快发展的趋势;景观指数分析表明江西省城镇化扩张过程中,面积越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黄庆旭 章立玲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发展出一种基于长时间序列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土地城镇化水平测度方法,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进行1992—2010逐年土地城镇化水平时空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1992—2010年间:1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的城镇用地信息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平均值分别达到了88.11%和0.61,能较好地反映区域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可信度;2从总体上看,环渤海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增长迅速,由1992年的0.82%增至2010年的3.20%,年均增长率指数为7.80%;3从区域差异上看,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之间、滨海城市与非滨海城市之间、距海岸线不同距离的区域之间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进一步扩大趋势;4从空间特征上看,土地城镇化水平高值区呈现出一定的向海性。本研究可为快速有效地测度分析区域土地城镇化水平,进而调整和优化区域城镇化格局,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春杨 吴国誉 张超
基于1992-2012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呈现明显的双核首位特征,规模分布随时间逐渐由非均衡向均衡状态演变;考察期间,重庆市域城市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川省域城市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整个成渝城市体系的重心向北偏移;城市增长在长轴方向上有所收敛,而在短轴方向上有所发散,即城市体系沿西北——东南方向的增长更为显著;整个城市体系空间展布的范围有所增加,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成渝城市群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从都市区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在优化城市群要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鹏 元丽娇 孙滢悦
文章基于城市兴趣点(POI)与夜间灯光对城市空间结构反映的真实性、直观性的优势特征,以福州市2018年、2020年、2021年的POI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对城市空间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进行探讨,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福州市总体的城市结构为单中心结构,向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发展特征为中部强、西部弱、东部增强趋势明显。(2)耦合区关系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高—高、高—中、中—高耦合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高—低耦合区分布在机场、港口、工业园区等地,中—中耦合区分布在城市向郊区过渡的地区,而中—低、低—中、低—低耦合区则分布在城市外围郊区经济欠发达地带。(3)2018—2021年夜间灯光与POI核密度耦合相同区域面积总体在增加,即高—高耦合与低—低耦合区;2018—2020年,高—高、高—中、高—低耦合区面积大幅度增加,中—高耦合区减少;2020—2021年高—高、高—中、高—低耦合区则有所减少,中—高耦合区增加。(4)福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是经济、政治、人口和城市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军卫 汪潇 王秀丽
对河南省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GDP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河南省GDP空间化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生成河南省GDP密度图以及河南省和郑州市GDP密度增长图。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区域GDP密度呈现出明显的从西北部至中部、再从中部至东南部逐步衰减的趋势; GDP密度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县集中在北部、西北部,其中以郑州市周边区域最为突出,中部及偏东南部增长速度较快,豫东及豫南地区增长速度缓慢。夜间灯光数据与GDP统计数据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区域经济的估算和预测提供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洋 林爱文 胡碧松 鞠民
研究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对于透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规律以及促进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多时相同期Landsat卫星数据以及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夜间灯光数据进行校正,并采用其他辅助数据法对比分析获取城镇建成区面积的阈值,在此阈值基础之上选取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聚集度指数等总共8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标,继而使用FRAGSTATS 4. 2软件对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快速扩展,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了9. 68倍,斑块数量增加了2. 39倍,斑块密度也得到较大的增加,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和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2)景观斑块形状复杂度逐渐上升,中小城市不断壮大,同时出现了较多的新兴小城镇,总边界长度和平均边界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 56%和21. 58%,体现了长江经济带城镇间聚集度越来越高,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3)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两个指标在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但是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等8个指标在演变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波动和无序化,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在城镇化过程中呈现出不规则和无序化的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垠 李磊 廖菲
基于2010年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计算出成都平原城市群各区县平均灯光强度值,并与表征城镇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灯光强度与该复合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可用夜间灯光指数来反映城镇化水平。采用1992、2002、2012年三期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制作成都平原城市群夜间灯光指数图,对比分析得出近二十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过程的时空格局,为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平稳、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19922013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3年,中国总体地区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其动态演变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区域内部差距得到有效遏制,尚缺乏区域间经济协调的统一框架。(2)南部沿海地区对于中国总体地区差距的影响较大,地区内部尤其是广东省内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并未发挥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平稳、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1992~2013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3年,中国总体地区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其动态演变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区域内部差距得到有效遏制,尚缺乏区域间经济协调的统一框架。(2)南部沿海地区对于中国总体地区差距的影响较大,地区内部尤其是广东省内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并未发挥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3)空间Markov转移概率估计结果表明,空间因素在中国地区经济动态演变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与高水平地区为邻能够显著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琪 袁涛 郑新奇
国内生产总值(GDP)通常以各种统计资料、统计报表为基础进行核算,费时耗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测算GDP的新方法。在分析夜间灯光强度与GDP关系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GDP空间化模型,在GIS平台中实现了省级GDP空间化模拟。结果显示,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达到0.964,显著性水平低于0.05,通过夜间灯光数据计量省级GDP总量的效率和精度都令人满意,将灯光数据应用于经济分析具有可行性。进一步修正完善模型,将为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一种新研究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巧俐 王跃
文章用夜间灯光表征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与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利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log-t检验,从产业结构视角对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性进行识别,并运用Order 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产业结构因素。研究发现:夜间灯光不仅能有效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对产业结构给出更敏感的表征。研究期间,除北京之外的其余30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收敛至3个俱乐部,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内部出现了分化现象,俱乐部收敛和板块分化趋势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产业结构的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是驱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知识创新来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贤彬 黄亮雄
夜间灯光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状况。近年来,经济学者将夜间灯光数据引入经济统计框架,用于度量经济活动活跃程度及分布特征,在修订和改进GDP统计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引发了采用夜间灯光数据的经济学文献持续增长。本文基于对夜间灯光数据以及GDP统计数据特征的对比分析,系统梳理了经济学界基于夜间灯光数据调整和修正GDP统计数据的文献,进而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如何借助夜间灯光数据对经济发展差距和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等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本文进一步提炼了夜间灯光数据应用方面需要注意的挑战和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并识别随机收敛俱乐部。研究方法: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测度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并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对地区内经济发展收敛俱乐部进行识别。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而不同地区间交叉重叠的影响极小。东部地区的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西部地区的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省份,它们的经济发展存在向局部均值随机收敛的趋势。研究创新:基于夜间灯光数据重新审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夜间灯光影像的云南省建成区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演化研究
产业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的影响——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研究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流域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异质性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随机收敛检验——基于2000~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多维贫困空间识别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研究——基于1992—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考察
城市影响区格局分析的定量方法——以江西省为例
长江经济带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
基于MODIS影像和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