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56)
2023(10576)
2022(8824)
2021(7893)
2020(6272)
2019(14160)
2018(13626)
2017(25395)
2016(14081)
2015(15098)
2014(14961)
2013(14734)
2012(14029)
2011(12935)
2010(13073)
2009(11880)
2008(11931)
2007(10517)
2006(9428)
2005(8633)
作者
(44386)
(37152)
(37097)
(34723)
(23706)
(17902)
(16365)
(14537)
(14277)
(13311)
(12986)
(12382)
(12274)
(11742)
(11669)
(11311)
(11231)
(11014)
(10778)
(10694)
(9622)
(9295)
(9063)
(8575)
(8496)
(8300)
(8266)
(8235)
(7616)
(7465)
学科
(61576)
经济(61508)
(37983)
管理(37286)
(27391)
企业(27391)
方法(20072)
中国(20016)
地方(19302)
(19276)
数学(17164)
数学方法(16989)
业经(15027)
农业(13658)
(13635)
(13361)
(12851)
贸易(12841)
(12395)
环境(11076)
(10997)
金融(10996)
(10994)
银行(10947)
(10898)
地方经济(10825)
(10577)
(10436)
技术(10089)
(8419)
机构
学院(204396)
大学(202208)
(82881)
经济(81280)
研究(78314)
管理(72829)
理学(62498)
理学院(61621)
管理学(60425)
管理学院(60069)
中国(57795)
科学(51542)
(46667)
(44267)
(42174)
研究所(38581)
农业(36925)
(36367)
业大(35980)
中心(34413)
(32096)
(28614)
财经(28516)
师范(28163)
北京(28062)
(27990)
(26225)
(25856)
(25610)
经济学(25068)
基金
项目(138423)
科学(107797)
基金(99204)
研究(95028)
(90174)
国家(89361)
科学基金(74320)
社会(61095)
社会科(57923)
社会科学(57909)
(55820)
基金项目(52830)
自然(49111)
自然科(47967)
自然科学(47949)
(47553)
自然科学基金(47094)
教育(42273)
资助(39298)
编号(36481)
(36075)
重点(32107)
(29245)
(29202)
成果(28881)
计划(27853)
发展(27819)
创新(27423)
(27353)
科研(26735)
期刊
(96154)
经济(96154)
研究(59430)
中国(44651)
(43620)
学报(40729)
科学(36049)
农业(29827)
大学(29435)
学学(28155)
(26645)
管理(26519)
教育(21163)
(20354)
金融(20354)
业经(17855)
(15750)
经济研究(15745)
技术(15495)
财经(13590)
问题(12855)
(11680)
(11607)
业大(11403)
科技(11025)
商业(10438)
资源(10083)
(10075)
农业大学(9716)
世界(9658)
共检索到313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忠义  刘红艳  付满  吴小艳  岳书杭  李汀  
【目的】研究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杀菌技术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过程及品质的影响,为DMDC应用于巨峰冰葡萄酒发酵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的浓缩葡萄浆醪中,分别添加250 mg/L DMDC和200 mg/L亚硫酸盐进行杀菌处理,比较2种杀菌处理方法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期间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酒精度、pH、总酸、挥发酸、花色苷等理化指标及酒体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处理前,当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时,其对葡萄醪的微生物菌落总数无显著影响。与处理前相比,DMDC处理能降低葡萄醪的菌落总数、霉菌和乳酸菌菌落数,优于亚硫酸盐处理;DMDC处理使葡萄醪的酵母菌菌落数降低至检测限之下,而亚硫酸盐对酵母菌只有微弱的杀菌作用。当糖质量浓度为400 g/L时,DMDC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质量浓度均高于亚硫酸盐处理,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当糖质量浓度为350 g/L时,DMDC与亚硫酸盐处理之间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质量浓度无差异显著。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当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时,DMDC处理的酒精度、pH均高于亚硫酸盐处理,DMDC处理的花色苷质量浓度低于亚硫酸盐处理,但二者总酸质量浓度差异不大。在发酵前期,各处理组的挥发酸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发酵后期,当糖质量浓度为400 g/L时,DMDC和亚硫酸盐处理的挥发酸质量浓度均较高。由感官评价结果可知,DMDC处理能改善巨峰冰葡萄酒的口感,酒体颜色呈桃红色;亚硫酸盐处理巨峰冰葡萄酒的口感较差,酒体颜色呈紫红的宝石色。【结论】用250 mg/L DMDC对葡萄浆醪进行处理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控制发酵冰葡萄酒品质的杀菌前处理方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树文  王玉霞  陶怀泉  车兆虹  武胜叶  
【目的】研究SO2和酒精处理对葡萄酒自然发酵醪液中酵母菌群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方法】分别对葡萄酒自然发酵醪液进行60,80,100 mg/L SO2处理和体积分数5%,10%,15%酒精处理,并分离不同发酵时期葡萄醪液中的酵母菌。应用5.8S-ITS扩增片段的RFLP分析检测技术,结合WL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及颜色,对分离的酵母菌进行鉴定。【结果】无论是SO2处理还是酒精处理,发酵后期优势菌群主要为酿酒酵母;SO2处理主要对SO2敏感的酵母菌群影响较大,同时酵母菌群还受发酵产物酒精的影响,发酵中后期除酿酒酵母外只能分离到少量耐SO2的拜耳接合酵母和贝酵母;酒精处理中,发酵初期主要分离到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莹莹  苏静  杨世玲  张宇  李华  
【目的】研究直投式酒酒球菌SD-2a发酵剂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并与商业MLF发酵剂ViniFLoraoenoS进行比较。【方法】将4℃保存的SD-2a和ViniFLoraoenoS发酵剂置于室温30Min后,均以10Mg/L的接种量直接投入到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于20℃进行MLF,发酵结束后立即加入60Mg/L So2终止发酵,将发酵后的葡萄酒分别标记为MLF-1和MLF-2,以发酵前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质联用法(gC-MS)分别测定CK、MLF-1及MLF-2中的花色苷和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竹梅  吕万祥  刘延琳  
可同化氮素是葡萄酒发酵中酵母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葡萄汁中可同化氮素含量低不仅导致酵母菌数量低,增加发酵延缓和中止的危险性,同时也会导致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支链酸、支链酸乙酯、H2S、挥发性硫醇等含量增加,影响葡萄酒感官质量的评价。葡萄汁中适量的可同化氮素会增加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酯、乙酸酯的含量;但含量过高会伴随生物胺和氨基甲酸乙酯的产生。本文综述了可同化氮素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对发酵香气物质包括高级醇、酯类、挥发性脂肪酸和挥发性硫化物含量及对葡萄酒感官质量评价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泽举  刘延琳  刘爱国  韩娜  
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分离的408株酵母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供试酵母菌被归入8个属的9个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季也蒙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guilliermondii、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毕赤克鲁维酵母Pichia kluyver、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efaciens、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muc...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新元  李华  刘树文  成正龙  王晓博  
较低温、较低pH、较高酚类物质含量等不利条件,往往会影响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的正常进行。试验在以上不利条件下添加甘露糖蛋白,研究其对干红葡萄酒MLF进程的影响,以期找到解决实际生产中葡萄酒MLF不能正常进行的方法。结果表明,向葡萄酒中加入一定量的甘露糖蛋白,在正常条件和上述不利条件下,都可以促进MLF的启动,并可加快MLF的进程;对不同的乳酸菌种或制剂,甘露糖蛋白对葡萄酒MLF进程的促进效果不尽相同,Lalvin、V.D和Viniflora 3种乳酸菌在20℃条件下完成MLF比不添加甘露糖蛋白的对照分别少用时3,5和4 d,在14℃条件下完成MLF分别比对照少用时8,12和12 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春晓  俞俊竹  周文亚  许引虎  
葡萄皮上天然存在着非酿酒酵母属酵母(non-Saccharomyces),主要在葡萄酒浸渍和发酵初期发挥作用,近年来非酿酒酵母属酵母在葡萄酒发酵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对于酿酒酵母,非酿酒酵母属酵母在酒精发酵中具有较弱的发酵力,可将还原糖转化为乙醇及其他代谢副产物,是生产复杂风味和低酒度葡萄酒的潜在优良酵母。不同非酿酒酵母属酵母菌种在葡萄酒发酵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选择具有一定特征的优良非酿酒酵母属酵母应用于发酵中,可以提高葡萄酒的特色化品质。本研究在总结商业化非酿酒酵母属酵母的种类、酿造特点和应用方式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不同非酿酒酵母属酵母对葡萄酒颜色、香气、口感和安全健康4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代谢机理和研究热点:具有高产酸、多糖、胞外丙酮酸及低吸附性等特性的非酿酒酵母属酵母可通过不同代谢机理促进葡萄酒颜色的稳定;不同非酿酒酵母属酵母通过低产乙醇、乙醛、降低挥发性酚类,高产乙酸乙酯、乙酸酯类化合物、乙酯类化合物、高级醇、与萜烯或硫醇释放相关的酶类等途径促进葡萄酒果味香气的提升,增加香气复杂性;非酿酒酵母属酵母通过高产甘油、多糖和乳酸,降解苹果酸等方式调节葡萄酒的口感特征;非酿酒酵母属酵母作为生物防治剂可以降低葡萄酒酿造中二氧化硫的用量,通过代谢降解作用减少有毒化合物,提升葡萄酒的安全质量。本文进一步解析了非酿酒酵母属酵母的基因组和微卫星位点分析研究现状,探讨了目前非酿酒酵母属酵母葡萄酒发酵应用研究的主要接种策略,提出了未来研究仍需关注的热点方向,为非酿酒酵母属酵母在葡萄酒酒精发酵中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金标  李洪艳  曹雄军  时晓芳  张瑛  周咏梅  谢太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畅  
 在分析桃红葡萄酒酒精发酵过程中密度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桃红葡萄酒酒精发酵过程密度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当葡萄原料含糖量低于12%酒度要求时,加糖操作可将桃红葡萄酒酒精发酵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为2段,用回归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加糖前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用二次方程描述,加糖后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用对数方程描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倩倩  覃杰  马得草  陶永胜  
【目的】研究优选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对‘爱格丽’(Ecolly)干白葡萄酒的增香作用,优化干白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方法】将发酵毕赤酵母菌株H5Y-28与酿酒酵母菌株F5以10﹕1、4﹕1、1﹕1、1﹕4、1﹕10比例接种,进行模拟葡萄汁的混合发酵,并以酿酒酵母纯发酵为对照,发酵过程中监测酵母的活菌数、总菌数,建立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按相同接种比例进行爱格丽干白葡萄酒的发酵应用,以酿酒酵母纯发酵和添加发酵毕赤酵母胞外酶处理作为对照,酿造次年4月,对所酿葡萄酒酒样进行香气的感官分析和GC-MS分析。【结果】菌体生长动力学表明,随着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的升高,其存活数量和存活时间明显增加,但优选菌株H5Y-28的高比例(10﹕1、4﹕1)接种处理会降低酿酒酵母的最大生长数量。感官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有利于增强‘爱格丽’葡萄酒的果香和花香,尤其是热带水果香气,但高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10﹕1)会给葡萄酒带来较强的生青味,而酒样1﹕1、4﹕1仅引入较弱的生青味。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香气成分的含量随着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的升高而增加,尤其是萜烯类和C13-去甲类异戊二烯化合物。此外,添加胞外酶能显著提高葡萄酒品种香气的含量,尤其是C13-去甲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含量(高于纯酿酒酵母发酵酒样90%)。混合发酵显著增加了酒样中发酵香气中的乙酸酯、C6—C12脂肪酸及其酯类、异戊醇与苯乙醇的含量。与单一酿酒酵母发酵酒样相比,1﹕1接种比例有助于提高酒样中26%品种香气成分和39%发酵香气成分的含量,尤其是显著地提高了中链脂肪酸乙酯的含量(40%)。【结论】毕赤酵母与酿酒酵母1﹕1接种处理不影响酿酒酵母生长,且具有较强的增香酿造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惠竹梅  李华  张振文  刘延琳  卫高利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为材料,研究了行间生草覆盖对葡萄园微气候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赤霞珠生产园行间播种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可起到平稳地温、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葡萄园生草可使地面最高温度降低5.7~7.3℃,地面温度日较差降低6.7~7.6℃,树冠内空气温度日较差提高1.1~2.4℃,也可使不同土层温度有所降低,这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行间生草可使果实还原糖含量增加,含酸量降低,使葡萄酒中pH值、花色素苷、单宁含量升高,酒体颜色加深,结构感增强,其中以播种紫花苜蓿效果较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卜潇  薛雪  程静  刘树文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赤霞珠葡萄酒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的过程,评价植物乳杆菌的苹果酸-乳酸发酵潜能,旨在开发潜在的葡萄酒植物乳杆菌商业苹果酸-乳酸发酵启动剂。【方法】以从新疆本土葡萄酒中筛选得到的糖苷酶活性较高的4株植物乳杆菌CS-1、XJ-14、XJ-25和XJA-2为研究对象,对未经过MLF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分别进行MLF,试验设置对照组(未进行MLF)。比较4株植物乳杆菌在葡萄酒MLF过程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权桂蓉  高翔  惠竹梅  
【目的】研究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葡萄果实及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为利用植物调节剂调控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对葡萄植株全部果穗进行喷穗处理,设置坐果期喷施100 mg/L ABA、转色期喷施清水(ABA处理),坐果期喷施0.4 mg/L EBR、转色期喷施清水(EBR1处理),坐果期和转色期均喷施0.4 mg/L EBR(EBR2处理)和坐果期和转色期均喷施清水(对照处理,CK)4个处理,取成熟葡萄果实酿造葡萄酒,测定不同处理葡萄果实的穗质量、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及葡萄酒的残糖、pH值、干浸出物、酒精度和挥发酸;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成熟葡萄果实和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ABA和EBR处理能提高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加速葡萄成熟,并提高葡萄果实及葡萄酒中酯类、醇类等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CK、ABA、EBR1、EBR2 4种处理葡萄果实中分别检测出28,34,31,31种香气物质,包括酯类、醇类、醛酮类、萜烯类、酸类和酚类等。与CK相比,ABA、EBR1和EBR2处理葡萄果实香气物质总量分别提高了24.50%,11.16%和17.17%。3个激素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果实酯类、醇类和醛酮类物质总量,且以ABA处理效果最好,其葡萄果实酯类物质总量较CK提高了27.82倍,醇类和醛酮类物质总量分别提高了22.29%和24.13%。【结论】外源激素ABA和EBR处理有助于葡萄果实品质提升及香气物质的合成。ABA处理葡萄酒中的酯类物质含量及EBR1和EBR2处理醇类物质含量均提高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记明  司合芸  于英  段辉  梁冬梅  姜文广  李学慧  
【目的】以烟台地区的3个酿酒葡萄品种为材料,分析葡萄与葡萄酒中的农药残留,比较农药残留对葡萄酒发酵过程及其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气相-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和气相-电子俘获检测器(GC-ECD)对样品中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进行检测。【结果】在烟台地区4个地块的赤霞珠和霞多丽葡萄品种中,均存在三唑酮,平均浓度71.09μg.kg-1;地块1的霞多丽、地块3的赤霞珠中检测出六六六,浓度分别为2.23μg.kg-1和4.86μg.kg-1;地块2和地块3的2个葡萄品种中均检测出三氟氯氰菊酯,浓度在2.36—7.51μg.kg-1,平均浓度为4.28μg.kg-1。农药百菌清对供试的蛇龙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婷  白描  谭君  唐婉莹  杨国顺  
为探索本土野生酵母在刺葡萄酒酿造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改良刺葡萄酒品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1株商业酿酒酵母和6株野生酿酒酵母所酿刺葡萄酒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并用统计建模软件RGui构建热图,分析各菌株对刺葡萄酒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葡萄酒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酯类物质,其次是醇类物质;LE28、LD22与商业酵母RC212处于同一分支,其刺葡萄酒呈香物质含量趋势一致;LD1015独成一支,其香气物质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的,但含有闻起来令人不愉快的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