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0)
2023(7988)
2022(7126)
2021(6589)
2020(5982)
2019(14408)
2018(14440)
2017(28676)
2016(15787)
2015(18075)
2014(18317)
2013(18140)
2012(16805)
2011(15013)
2010(15589)
2009(14571)
2008(14658)
2007(13270)
2006(11338)
2005(10017)
作者
(46126)
(38747)
(38667)
(37046)
(24441)
(18626)
(17813)
(15193)
(14399)
(13899)
(13043)
(12904)
(12382)
(12147)
(12104)
(12036)
(11867)
(11457)
(11261)
(11066)
(9742)
(9676)
(9445)
(8748)
(8745)
(8683)
(8613)
(8575)
(7852)
(7724)
学科
(70748)
经济(70693)
管理(45319)
(44671)
方法(39377)
(37030)
企业(37030)
数学(36097)
数学方法(35513)
(18287)
(16749)
中国(15639)
(12618)
业经(12474)
(12382)
财务(12344)
财务管理(12318)
(12298)
贸易(12292)
地方(12067)
(12018)
(11929)
企业财务(11673)
理论(10959)
农业(10958)
(10811)
银行(10788)
(10184)
金融(10182)
(10159)
机构
大学(229820)
学院(229791)
(96134)
经济(94174)
管理(91280)
理学(79295)
理学院(78495)
管理学(76840)
管理学院(76435)
研究(72481)
中国(55346)
(47628)
科学(44932)
(43285)
(38810)
(37401)
业大(35459)
财经(34968)
中心(34014)
研究所(33965)
(33880)
(31628)
农业(30891)
北京(29896)
经济学(29630)
(27896)
师范(27601)
(27063)
经济学院(27024)
财经大学(25953)
基金
项目(152269)
科学(119435)
基金(110421)
研究(108422)
(95957)
国家(95227)
科学基金(82014)
社会(67515)
社会科(64148)
社会科学(64123)
(60643)
基金项目(58462)
自然(54770)
自然科(53568)
自然科学(53555)
自然科学基金(52597)
教育(51945)
(50904)
资助(47471)
编号(44520)
成果(35399)
重点(34376)
(34211)
(31927)
(31830)
课题(30514)
科研(29922)
创新(29707)
教育部(29387)
大学(28871)
期刊
(98339)
经济(98339)
研究(62293)
中国(40850)
学报(35250)
(34907)
(33718)
科学(32179)
管理(31613)
大学(26441)
学学(25066)
教育(22629)
农业(22578)
技术(22470)
(20449)
金融(20449)
财经(17316)
经济研究(16391)
业经(15763)
(14803)
统计(14741)
问题(13421)
(13286)
技术经济(13268)
(12980)
决策(12214)
商业(11062)
(11051)
理论(10762)
(10659)
共检索到327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金相郁  马丽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2000—2005年"三资"行业的效率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山东、北京、广东、上海四个地区"三资"企业的行业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三资"企业行业DEA效率普遍比较低,且平均规模效率(SE)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各行业的平均纯技术效率(PTE)年度变化不大。因此,2000—2005年期间的"三资"企业各行业的平均技术效率值递减主要是由于平均规模效率递减导致的;同时四个地区"三资"企业行业在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方面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彬  黄韬  
二阶段理论:外商直接投资新的分析模型吴彬黄韬(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自FDI理论创始至今,占主流地位的理论几乎都是以发达国家的垄断性大企业为研究对象,围绕其构筑理论体系。可以说,这些理论确实很好地解释了发达国家的FDI,也为后人研究FDI奠定了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涛涛  陈娇  
基于对国内外已有成果的研究和借鉴,本文将单一机制的FD I行业内溢出效应检验模型扩展为双机制的检验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行业中"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和"行业增长性"两个关键影响要素进行了交叉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FD 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两种机制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建立了东道国国内市场FD 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双机制双因素的简要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梦琴  王付顺  
根据1990~201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FDI在制造业的投资额(FM)、FDI在服务业的投资额(FS)、FDI在房地产业的投资额(FRE)及在教育领域的投资额(FE)的统计数据进行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认为长期看,外商在制造业的投资额(FM)和在服务业的投资额(FS)的增加导致全国GDP的增加,外商在房地产业的投资额(FRE)以及在教育领域的投资额(FE)与GDP反向变动;短期看,对全国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FDI在服务业的投资额(FS)、在制造业的投资额(FM)和在教育领域的投资额(FE)以及在房地产业的投资额(FRE)。建议以国务院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奇伟  张诚  
本文首先运用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各省市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在控制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的情况下,检验了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对各省市技术效率的长短期效应,并分析了其区域间差异。本文发现:(1)在短期,服务业FDI会促进我国各省市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而制造业FDI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从长期看,制造业FDI会产生明显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服务业FDI则会抑制我国技术效率的提高。(2)两类FDI影响技术效率的长短期效应在不同地区和全国的情况并无差异,不过,东部地区的外资对技术效率的短期效应和长期累积效应都要比中西部地区明显一些。(3)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妮莎  韩永辉  
中国双向FDI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所扮演的角色该如何重新定位成为了维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本文利用中国数据作为回归样本,采用非参数面板模型检验双向FDI的产业升级效应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双向FDI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显著的非线性影响,FDI的产业结构促进弹性呈"倒U型",OFDI的产业结构促进弹性呈"J型"。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FDI产业升级效应的减缓速率更大;劳动密集型OFDI对产业升级的边际促进作用持续增长,资本密集型产业"走出去"所产生的逆向溢出效应还未显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潇  盖兆军  
本文结合我国核电企业自身情况,选取合适的指标体系,利用有效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核电行业的部分上市公司进行静态投资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分析我国当前核电企业投资效率的有效性;并运用Malmquist指数度量核电上市公司的动态投资效率,分析其变化趋势。本文通过BCC-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分析,明确了提高公司投资效率的潜力与途径,为核电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浦阳  武力超  
本文基于大推动模型的思考,以劳动力市场的桥梁作用为切入点,首先从理论上解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传导机制,之后对这一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并且由大推动模型思路的引导发现了第二产业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是连接外商直接投资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桥梁之一。研究显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会产生就业创造效应,直接增加对当地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同时会产生技术外溢,促进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工业化进程加速,由此导致的工资溢价,会对农村劳动力形成吸引,促使他们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加速城市化进程;同时较高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也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化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整体而言,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引进外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施震凯  邵军  王美昌  
本文从卫星遥感数据中提取出中国220个地级市1998—2010年间的PM2.5浓度值,基于Sp VAR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雾霾污染的时空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雾霾污染的皆具时间滞后性和空间溢出性,期初在全国层面上呈现"污染天堂"效应,但在第6期转为"污染光环"效应;分样本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地区间同时存在着"污染天堂"以及"污染光环"效应,其中对东部地区雾霾污染的负面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西部地区次之,而中部地区在期初存在一定的改善作用;政府在防治雾霾污染时需要因地制宜,适时介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耿献辉  
本文基于1987—2007年我国投入产出表,选取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测算我国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能力和推动能力,据此选取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进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在20年的时间跨度里考察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动趋势及其合理度的变化轨迹。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湛匀  忻蔚  
外商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主要方式。本文以服务业国际转移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动因与特有模式,并基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建立的相关模型,研究了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承接国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据此提出了为更好地实现服务产业的国际接轨,必须处理好服务业市场开放和合理保护之间的关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琛  卢黎薇  
本文分析并确定了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利用VAR模型从实证角度对这种促进作用在传导过程中的时滞效应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显示:首先,FDI可以通过资本形成、贸易创造、产业联系、技术外溢、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六条途径促进经济增长,但其直接、间接效应的发挥需要东道国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其内生基础;其次,在不同途径上FDI的促进作用时滞期不同,FDI对我国经济的综合影响大致在其进入后的第五年表现最为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越  高峰  
本文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基础上建立一个产品内分工的分析框架,把小岛清模型应用到产品内分工上,揭示了产品内分工条件下贸易和投资的互补关系,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FDI与中国产品内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FDI与中国加工贸易进口和加工贸易出口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董春  梁银鹤  
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构建了工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采用空间动态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工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工业集聚的因素后,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集聚有着显著为正并且影响正在减弱;外商直接投资对周围省市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并且正在减弱,而市场潜能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断增强;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对集聚企业的吸引在降低,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工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