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9)
2023(4811)
2022(4078)
2021(3643)
2020(3115)
2019(6894)
2018(6845)
2017(12688)
2016(7297)
2015(8122)
2014(8165)
2013(7951)
2012(7282)
2011(6652)
2010(6747)
2009(6459)
2008(6594)
2007(6005)
2006(5357)
2005(5027)
作者
(22917)
(19293)
(19194)
(18352)
(12156)
(9194)
(8609)
(7371)
(7297)
(7006)
(6788)
(6486)
(6479)
(6431)
(6246)
(5913)
(5891)
(5750)
(5716)
(5557)
(4979)
(4918)
(4755)
(4451)
(4434)
(4354)
(4348)
(4299)
(3930)
(3856)
学科
管理(26434)
(23550)
经济(23486)
(22453)
(19806)
企业(19806)
(11053)
(10554)
方法(8411)
(7866)
(7523)
数学(6960)
数学方法(6866)
业经(6779)
(6768)
体制(6756)
中国(6479)
(6428)
财务(6411)
财务管理(6394)
企业财务(6074)
(5456)
银行(5420)
(5158)
环境(4980)
(4962)
金融(4959)
技术(4891)
(4859)
(4626)
机构
大学(107387)
学院(106257)
(41077)
经济(40147)
研究(38875)
管理(36776)
理学(31196)
理学院(30829)
管理学(30286)
管理学院(30094)
中国(29031)
科学(25116)
(22972)
(22892)
(22417)
(20758)
研究所(18753)
业大(18432)
(17720)
农业(17534)
财经(17265)
中心(17039)
(15525)
(14633)
(14298)
北京(14224)
(13210)
经济学(12951)
财经大学(12756)
(12132)
基金
项目(72058)
科学(55344)
基金(51925)
研究(49276)
(47182)
国家(46829)
科学基金(38732)
社会(31167)
社会科(29485)
社会科学(29481)
(28451)
基金项目(27117)
自然(25837)
自然科(25176)
自然科学(25166)
自然科学基金(24740)
(24315)
教育(22477)
资助(21198)
(18631)
编号(18400)
重点(17156)
成果(15940)
(15868)
(15194)
(14988)
计划(14503)
创新(14451)
科研(14211)
课题(13872)
期刊
(48023)
经济(48023)
研究(31491)
中国(23738)
学报(22970)
(20869)
(19924)
科学(18810)
大学(17384)
学学(16772)
管理(15187)
农业(13340)
(10360)
金融(10360)
教育(9719)
财经(9395)
技术(8139)
(8008)
业经(7191)
经济研究(7114)
(6783)
业大(6613)
(6568)
问题(6200)
科技(6150)
林业(5555)
农业大学(5300)
财会(5056)
(5003)
会计(4776)
共检索到164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大华  杨靖  李友勇  
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蛋氨酸4种氨基酸的L-和D-异构体对小麦胚试管植株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丙氨酸和丝氨酸的D-异构体在3 mmol/L以上浓度强烈抑制试管植株生长,L-异构体不抑制或轻的多,这是少见的D-氨基酸抑制植物生长的现象。把在丙氨酸、丝氨酸处理中生长4 d的已经受到抑制的植株再转入无氨基酸培养基后,植株可恢复生长,这显示D-丙氨酸和D-丝氨酸的抑制作用可能有反馈机制存在。D-氨基酸的这些作用在筛选植物生长延缓剂、离体植物遗传标记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又清  陈晓鸣  李昆  石雷  陈智勇  
采用主分量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7种寄主植物氨基酸含量与紫胶蚧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寄主植物和是否被寄生的枝条之间,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2)当寄主植物枝条与久树1年生枝条氨基酸含量相近时,能产生较厚的胶被;偏离久树1年生枝条氨基酸含量越远,紫胶蚧在该寄主植物上的死亡率、怀卵量越高。(3)紫胶蚧寄生后久树枝条中氨基酸总量减少了35%左右,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也都存在不同程度减少,但久树枝条中蛋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含量比未放虫枝条中高。其他寄主植物放虫枝条中也有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含量比未放虫枝条中升高或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伍一军  
几种氨基酸和动植物粗提物对鱼类诱食活性的初步研究伍一军(中国科学院动物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氨基酸,诱食活性,动植物,粗提物,鱼类APRELIMINARYSTUDYONFEEDINGATTRACTIONACTIVITIESOFAMINOA...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俭  
植物生长调节剂CFM和Bendroquinon可明显抑制水芹根系的向地性生长。这2种物质和另1种生长调节剂DPX1840均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抑制3H-IAA在豌豆茎切段中的极性运输,但不影响茎组织对‘H-IAA的吸收,因而造成3H-IAA在处理上方组织中积累。根据结果推测,这些生长调节剂抑制极向他性生长的机制可能与它们抑制植物体中IAA的极性运输有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丽娟  张崇涛  王耀伟  江朝杨  解晓盈  白雅妮  韩艳红  
茉莉H病毒(JaVH)是一种天竺葵黄斑病毒属病毒,可引起严重的茉莉病毒病害.该病毒基因组含有5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2个复制相关蛋白、2个运动蛋白和1个外壳蛋白(CP),其中,CP可能是一个RNA沉默抑制子,并且与致病性密切相关.构建JaVH CP瞬时表达重组质粒pXT-CP,将其与pGDG混合浸润本生烟,浸润第5天利用紫外灯照射,观察到浸润区域仍具强烈荧光,表明CP是一个较强的沉默抑制子.为进一步鉴定CP的关键功能位点,将JaVH外壳蛋白与同属其他病毒进行比对后构建了18个pXT-CP突变体,利用农杆菌共浸润瞬时表达系统和Western blot明确了13个影响JaVH的CP功能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包括Trp 28、Arg 40、Arg 58、Gly 75、Ile 83、Thr 84、Val 108、Phe 111、Ser 115、Lys 123、Tyr 124、Arg 132和Lys 2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发墙  高露双  王晓明  
利用树轮学方法,以长白山雌雄异株植物红豆杉、山杨和水曲柳为研究对象,通过判定雌雄异株树种生长释放/抑制事件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期揭示物种属性和性别因素对树木生长释放/抑制事件的影响及其对气候响应机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雌雄植株的生长释放事件大多发生在幼龄阶段,生理特征差异也可能导致不同雌雄植株发生生长释放事件的时间和频率存在一定差异性。性别因素对山杨和红豆杉雌雄植株的生长释放存在显著影响,山杨雌株和红豆杉雄株对外界环境干扰更为敏感,水曲柳雌雄株对环境干扰的响应差异不明显;山杨更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发生生长释放事件;水曲柳植株发生生长释放/抑制事件可能与林窗干扰有关。红豆杉和山杨的生长释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明亮  韩一凡  
乙烯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 5大类植物激素之一 ,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 ,特别是植物的成熟和衰老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还发现 ,乙烯参与逆境条件 (热害、冷害、旱害、涝害、盐害、紫外线和重金属离子等 )下植物的胁迫反应 ,影响到植物体内一系列胁迫反应的开始和植物抗性的变化。近年来又发现乙烯参与植物的抗病反应 ,尤其是转反义乙烯形成酶基因植物的抗病性研究倍受重视。人们虽然在转反义乙烯形成酶基因植物的抗病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 ,发现植物的抗病性与乙烯密切相关 ,但由于该研究尚处在初期 ,研究还不系统 ,乙烯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机理也不十分清楚 ,因此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昌华  杨天武  肖凤平  林开春  
采用含毒介质法和牛津杯法测定了蛇床子素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7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浓度在400-800μg/mL,时,蛇床子素对8种病原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佳,抑制率在95%-100%,其EC50分别为37.71μg/mL和47.06 μg/mL,但对蕃茄叶霉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抑制作用较差;蛇床子素对7种病原细菌抑制作用最强的是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和甜豌豆带化病菌,浓度在1 000 μg/mL时,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 mm和36 mm,但对兰花褐腐病菌抑制力很低,只有8 mm。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天来  路涛  刘玉凤  齐明芳  孙周平  
高等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当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会发生光抑制。其中光系统Ⅱ(PSⅡ)是光抑制的原初部位,它在许多逆境下被抑制甚至破坏,而光系统Ⅰ(PSⅠ)在特定环境胁迫下也会发生光破坏现象。分别从PSⅠ光抑制的发生机理及其光破坏防御和PSⅡ光抑制的作用机理、D1蛋白周转及PSⅡ修复循环等方面概述了近年该热门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分析了两个光系统反应中心受破坏的机理及其异同。最后,对今后值得深入研究和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慧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论述了小分子病毒抑制物的结构及对病毒的抑制机理 ,讨论了植物病毒抑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范腕腕  王静  陈振东  袁高庆  黎起秦  林纬  
以水稻纹枯病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7科37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离体抑菌活性,发现羊耳菊全草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茎和叶2个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中浓度分别为1.19×103和4.08×103mg/L。以羊耳菊茎秆提取物对离体水稻叶片纹枯病进行了防效试验,当其浓度为10×103mg/L时,先喷药后接种的预防效果为100%,先接种后喷药的治疗效果为92.38%。研究结果初步证实,羊耳菊含有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物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俊  张焱珍  李晚谊  李智敏  田浩  刘莉  石瑶  王翰墨  李家瑞  
采用平皿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云南特色植物红葱(Eleutherine plicata)对百合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iliacearum)、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chum musae)、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红葱甲醇提取物在浓度为200μg/mL时对百合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并从中分离出其抗菌活性成分为异红葱甲素isoeleutherol(C14H12O4)。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夏冰  
脂肪酸合酶(E.C.2.1.3.85,FAS)是催化生物体内合成长链脂肪酸,参与能量代谢的一种重要的酶。研究表明,动物FAS是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开发高活性、低毒的FAS抑制剂,对于癌症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FAS和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靶标,评价了47种植物醇提取物的抑制活性;以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var.integrifoliola(Merr.)T.Chen.)叶和竹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活性追踪,利用植物化学手段,分离、鉴定活性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政达   康珍   刘涛   胡晓辉  
为了提供更有效的非生物胁迫抗性改良策略,本研究综述了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 ALA)在生物体内的合成途径以及其在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和调节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ALA的生物合成主要通过C5路径和Shemin路径进行,二者在不同生物体中因适应其特有的生理和生态需求而有所侧重。2)作为卟啉类化合物的前体,ALA在植物光合作用和代谢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3)通过影响植物基因表达、代谢调控和信号转导等途径,ALA提升了植物的抗逆性。4)进一步的研究将集中于探索ALA的具体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路径,并开发新的途径以利用ALA提高作物品质和增加农业生产力。总的来说,ALA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展示出巨大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但要充分发挥其潜力和效用,还需深入研究其具体分子机制,并进一步确定ALA作为植物信号分子的角色及其具体受体的存在。本研究不仅为园艺植物提供更有效的非生物胁迫抗性改良策略,也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保障作物的稳定和可持续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洪波  史冬辉  陈安良  应蒙蒙  张立钦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杨梅Myrica rubra叶丙酮提取物和杨梅素进行了系统的抑菌作用测定。杨梅叶丙酮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ium graminearum,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vasinfectum等6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抑制中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23.08,19.85,25.86,22.07,23.18和22.86 g·L-1;杨梅素对以上6种菌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