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2)
2023(4124)
2022(3741)
2021(3698)
2020(3078)
2019(7445)
2018(7104)
2017(12240)
2016(7148)
2015(8106)
2014(8263)
2013(8281)
2012(7981)
2011(7638)
2010(7798)
2009(7381)
2008(7525)
2007(6230)
2006(5670)
2005(5130)
作者
(24411)
(20578)
(20542)
(19553)
(13235)
(10074)
(9227)
(8064)
(7912)
(7582)
(7274)
(7100)
(6944)
(6829)
(6788)
(6201)
(6092)
(6019)
(5980)
(5979)
(5434)
(5394)
(5098)
(4778)
(4732)
(4714)
(4622)
(4448)
(4331)
(4327)
学科
(30150)
经济(30122)
管理(19087)
(15797)
方法(13790)
(12860)
企业(12860)
(11927)
数学(11798)
数学方法(11617)
环境(9323)
中国(8127)
(7998)
生态(6423)
地方(6364)
(6275)
(5989)
(5608)
业经(5483)
农业(5332)
(5089)
贸易(5088)
资源(4981)
(4878)
理论(4792)
(4711)
金融(4709)
(4437)
(4415)
(4151)
机构
大学(110338)
学院(107474)
研究(47562)
(39522)
经济(38695)
管理(35858)
中国(34306)
科学(34169)
理学(30996)
理学院(30417)
管理学(29481)
管理学院(29314)
(27212)
(26349)
研究所(25471)
(25324)
农业(20835)
业大(20753)
中心(19793)
(17576)
(17542)
(16903)
(16821)
师范(16596)
北京(16356)
科学院(15372)
(14325)
(14186)
财经(13957)
师范大学(13808)
基金
项目(76507)
科学(58838)
基金(55682)
(52480)
国家(52115)
研究(48811)
科学基金(41907)
自然(30012)
基金项目(29737)
社会(29615)
自然科(29192)
自然科学(29178)
(29037)
自然科学基金(28636)
社会科(27869)
社会科学(27859)
(26435)
资助(23217)
教育(21934)
重点(18839)
编号(17336)
计划(17022)
(16467)
(16458)
科技(15744)
科研(15437)
(15010)
成果(14469)
创新(14211)
课题(13297)
期刊
(45567)
经济(45567)
研究(30717)
学报(27091)
科学(23773)
中国(23172)
(22909)
大学(18853)
学学(17917)
农业(15746)
(12669)
管理(12412)
教育(10467)
(8956)
资源(8854)
(7965)
金融(7965)
业大(7861)
林业(7583)
(7275)
经济研究(6909)
技术(6868)
财经(6687)
业经(6484)
农业大学(6106)
科技(5971)
(5772)
国际(5556)
问题(5542)
(5501)
共检索到167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秀兰  王爱敏  桑艳丽  毕玉杰  吕永红  曲惠  
研究了黄河下游盐碱地鱼池混盐水体的水型、八种离子的周年变化及其与该水体盐度、碱度、硬度以及营养盐的关系 ,分析了该水体八种离子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讨论了该水体的生产性能、营养状况以及水型的稳定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缴建华  吴会民  谢刚  杨华  李彤  
2007年在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淡水试验站开展了滨海型盐碱地封闭循环水养鱼池塘水质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氨态氮的浓度随养殖的进行逐渐升高,在养殖后期达到了4mg/L左右;亚硝态氮的浓度随养殖的进行在0.04~0.20mg/L之间波动变化;活性磷含量在养殖中期高于养殖前期和后期,最高值为0.55mg/L,最低值为0.10mg/L;pH值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先升高再下降最后又升高,最高值为9.34,最低值为7.65。研究还发现,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覆膜池塘的氨氮、亚硝态氮、活性磷含量和浮游植物种类及生物量都高于不覆膜池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秀兰  陈金桂  王殿坤  魏运笙  魏玉桐  李文铎  
我国于70年代中,就开始了对小土栖藻(又名小三毛金藻)的防治研究。大连水产专科学校(1974)报道了小三毛金藻在我国的出现和防治,以后勾维民等(1983)、刘茂春等(1983)、何志辉(1985)、李永函等(1958)、张万达(1990)陆续报道了该害藻的分布和防治。但是,至此小土栖藻的防治技术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经验性,不能解决生产上的根本问题。本报道,查明了铵氮和小土栖藻消长的关系,指出了非离子氨杀灭小土栖藻的作用和有效含量,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使该项研究取得明显的进展和突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吉方  董双林  文良印  张美昭  张兆琪  
在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中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鲤、草鱼、罗非鱼和淡水白鲳等 4种鱼类混养模式的鱼产量、负荷力和搭配比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4种养殖模式中吃食性鱼类的日增重率和收获规格都随其本身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而鲢、鳙的日增重率和收获规格则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吃食性鱼类的日增重率以淡水白鲳最快 ,草鱼生长最慢 ;吃食性鱼类的净产量为鲤模式 (CC) >罗非鱼模式 (TH) >淡水白鲳模式 (FP) >草鱼模式 (GC) ,混养的鲢在各种模式中的产量顺序为CC >GC >TH >FP ,鳙为CC >GC >FP >TH。CC、GC、TH、FP模式的总净产量分别为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会民  张韦  梁传辉  樊振中  谢刚  高勇  缴建华  
利用9口滨海型盐碱地型池塘,以乌克兰鳞鲤(Cyprinus carpio)为主养鱼,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400、600、800尾/亩)下池塘能量生态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三个密度组池塘水体光合作用效率差异显著,800尾/亩组显著高于400尾/亩组(P<0.05);在各输入能的转换效率中,光合能毛产转换效率和净产转换效率、鱼种能毛产转换效率和净产转换效率差异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琼  石伟  邱小琮  杨涓  
【目的】为了解盐碱地稻渔复合系统水体状况,探究营养元素及其形态转化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方法】于2021年4—9月对稻渔复合系统35个样点进行水样采集,测定10种水环境因子和6种形态的营养元素;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灰关联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方法研究营养元素及其形态转化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影响盐碱地稻渔复合系统氮素的主要因子是碱度、COD_(Mn)、pH、水温,影响磷素的是COD_(Mn)、水温、碱度,影响全钾的是电导率、TDS、Chl.a、碱度、盐度、COD_(Mn)、水温。对盐碱地稻渔复合系统氮素形态转化有主要影响的是碱度、COD_(Mn)、pH、水温,影响磷素形态转化的是碱度、电导率、盐度、Chl.a、pH。所以盐碱地稻渔复合系统营养元素主要影响因子为碱度、COD_(Mn)、水温,营养元素形态转化主要影响因子为碱度、pH。盐碱地稻渔复合系统营养元素及其形态转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较为一致,主要因子为碱度、COD_(Mn)、pH及水温,其中COD_(Mn)与营养元素为正相关,水温与营养元素为负相关,碱度与氮素和总磷成负相关,与正磷酸盐和全钾成正相关,碱度、水温主要抑制营养元素含量上升,COD_(Mn)则有促进作用。【结论】盐碱地稻渔复合系统运作时间水温适宜,盐碱性质可以提高水体碱度,对抑制营养元素含量上升有正向作用,但随系统运作会使得COD_(Mn)上升,若增长过度需采取一定措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兴连  刘志兰  管薇  苏荣驹  高宏伟  王中乾  张兴福  
通过在沿黄流域的大荔、合阳两县开展低洼盐碱地池塘养鱼的研究,1991-1994年试验和辐射面积7066亩,其中试验区平均亩净产自达到539kg,亩效益1407元,辐射区平均亩净产493kg,亩效益1062元,分别较试验前亩净增产343kg和243kg。试验总结出盐碱地池塘水质管理指标及科学调节水质技术,摸索出三种适合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栋  马荣棣  陈金萍  王志忠  段登选  马国红  师吉华  董文  
在对沿黄地区盐碱地池塘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水型、含盐量、离子组成、pH值、碱度、硬度等方面总结出盐碱地池塘水质特点 ,初步探讨了水质调控机理 ,提出了养殖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福军  胡文英  
研究了光合细菌(PSB)在低洼盐碱地池塘围隔中对水化因子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PSB的施用对水化因子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水体中DO、NO3--N升高,而NH4-N、NO2--N、和COD降低,而对PO43--P影响不明显。当PSB浓度高时,可提高水体的pH值;对浮游生物无明显影响;PSB的一次施用量为10ppm,一次效用时间为6天左右,因而PSB可达到改良水质,进而改善水质的目的,尤其在水质恶化时,其作用更显重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吉方  董双林  文良印  张美昭  张兆琪  
于1998年4~9月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为鲤、草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鲢、鳙设计了4种混养模式。经测定,淡水白鲳模式(FP)、草鱼模式(GC)和罗非鱼模式(TH)模式的光能利用率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GC和TH的光能利用率相对较高;总能量转化率以鲤模式(CC)和FP较高,TH最低;饲料能转化效率在FP最高,TH最低,而且各放养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FP的N利用率很高,TH最低,N和P利用率在4种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模式的产投比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C、TH的产投比在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最大时有所下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斌  董双林  张兆琪  
进行了低洼盐碱地新挖渗水池塘不同施肥方式对碱度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 ,低洼盐碱地新挖渗水池塘施无机氮肥、磷肥或有机肥其碱度均有不同的下降 ,并且不同施肥处理差异较为显著。以氮肥 ,磷肥混施 ,或者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 (N∶P =1∶1)碱度下降更明显。试验进行 2 4天 ,从 5个池塘碱度变化看 ,施肥可使池塘碱度下降 2 9 5 8%~ 39 5 8% ,比空白对照池多下降 9 18%~ 15 4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缴建华  李彤  刘键  焦万明  吕春友  
在盐碱地池塘中采用主养美国红鱼模式 ,投放 5 0 g/尾规格的美国红鱼鱼种 ,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经过 1 4 4d的养殖 ,美国红鱼平均体重达到 4 6 2 g/尾 ,平均产量 2 39kg/亩 ,较试验设计的平均体重 35 0g/尾 ,平均产量 2 2 0kg/亩的技术指标分别高出 32 %和 8 6 %,试验获得成功。本试验对美国红鱼的日增重进行了测定 ,并在饲料配制及投喂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  刘宁  刘金龙  姚延梼  王林  
【目的】研究困难立地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探讨植物叶、根形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策略,是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可为困难立地造林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年生柽柳Tamarix chinensis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比叶面积(SLA)、细根比根面积(SRA)和比根长(SRL),并对0~60 cm不同土壤层次的全N、全P、速效K、 Na、 Mg、 Ca、Zn、 Fe、Cu等营养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盐碱地植物柽柳地上及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及其与盐碱地土壤养分垂直分布格局的相关性。【结果】1)在晋北干旱区重度盐碱胁迫下的柽柳SLA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F=3.301, P=0.041);SRA在重度盐碱胁迫下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与轻度胁迫差异显著(F=0.154, P=0.015);SRL在不同盐碱胁迫等级下无显著差异(F=0.808,P=0.632),但在重度盐碱胁迫下其值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2)土壤全N含量表现为浅层高于深层,且重度胁迫盐碱含量明显低于轻度胁迫,全P、Cu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及不同土壤深度差异均不显著,速效K、Fe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格局,Na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差异显著,Mg、Ca、Fe含量在15~60 cm土壤表现出重度盐碱胁迫高于轻度和中度盐碱胁迫土壤,Zn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的土壤营养元素对柽柳叶、根形态特征的作用机制不同,土壤速效K与柽柳SLA、SRA和SRL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耀杰  张峰  张国明  张化  徐品泓  王静爱  
土地利用变化与优化配置的综合研究是土地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滨海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研究其利用变化与优化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制定了滨海盐碱地盐化程度分级分类标准,提出了依据区域盐碱程度和耕层土壤全盐含量进行土地利用优化的对策和"台田-浅池"优化利用模式。黄骅1986年-200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耕地增加14.31%,建设用地增长93.95﹪,未利用地减少23.07%。2006年,黄骅非盐碱耕地、轻度、中度、重度以上盐碱耕地分别占耕地面积的54.67%、27.01%、12.55%和5.77%。盐碱地开垦是黄骅耕地增长的主要方式。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薛远赛  朱玉鹏  林琪  张玉梅  师长海  刘义国  
为探究沟播小麦在盐碱地种植的可行性,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平播(CK)、沟播两行(T1)、沟播3行(T2)3种处理,探究了沟播对盐碱地小麦光合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播对盐碱地小麦的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沟播可显著提高盐碱地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利用能力,进而显著提高作物产量,T1、T2增产幅度分别7.53%、9.87%。产量与Pn、Gs、Tr、r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i、T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a呈显著负相关。T1、T2的公顷穗数、产量与CK相比差异性显著,T2的公顷穗数、产量与T1相比差异性显著,但穗粒数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