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72)
2023(16365)
2022(13437)
2021(12566)
2020(10605)
2019(24236)
2018(24005)
2017(44338)
2016(25024)
2015(28393)
2014(28371)
2013(26983)
2012(24522)
2011(22132)
2010(22053)
2009(19777)
2008(19301)
2007(17242)
2006(14558)
2005(12708)
作者
(71515)
(59812)
(59704)
(56783)
(37683)
(28982)
(27129)
(23659)
(22638)
(21170)
(20132)
(20056)
(19013)
(18926)
(18707)
(18652)
(18478)
(17853)
(17280)
(17156)
(15151)
(14678)
(14611)
(13581)
(13560)
(13434)
(13286)
(13267)
(12109)
(12058)
学科
(89963)
经济(89867)
管理(68332)
(66731)
(54666)
企业(54666)
方法(45704)
数学(40720)
数学方法(40186)
中国(29080)
(25641)
(23954)
教育(21865)
(21225)
技术(20573)
业经(20001)
(18253)
贸易(18248)
理论(18151)
(17797)
农业(17238)
(15711)
财务(15653)
财务管理(15618)
地方(15602)
(14939)
企业财务(14768)
(13509)
环境(13372)
(12482)
机构
大学(349239)
学院(347507)
(130946)
管理(130390)
经济(128077)
研究(115331)
理学(114150)
理学院(112843)
管理学(110604)
管理学院(109955)
中国(78770)
科学(73904)
(73389)
(62516)
(58271)
(57211)
业大(56612)
研究所(53838)
中心(53350)
(52494)
师范(51882)
(51864)
农业(49907)
财经(47157)
北京(45732)
技术(43947)
(43047)
师范大学(42109)
(41679)
教育(41356)
基金
项目(242590)
科学(190808)
研究(175856)
基金(172772)
(153272)
国家(151894)
科学基金(128822)
社会(108724)
社会科(102879)
社会科学(102847)
(97646)
基金项目(91482)
教育(89012)
自然(85082)
(84338)
自然科(83176)
自然科学(83149)
自然科学基金(81665)
编号(72549)
资助(69818)
成果(58455)
重点(56463)
(54301)
课题(52479)
(52384)
(51961)
创新(48341)
科研(47292)
教育部(46655)
计划(45738)
期刊
(130372)
经济(130372)
研究(97338)
中国(70620)
教育(65343)
学报(60260)
(54621)
科学(53131)
大学(45686)
(45443)
管理(44967)
学学(42157)
农业(37457)
技术(37377)
(23016)
金融(23016)
财经(22799)
业经(22336)
经济研究(21331)
(20954)
(19601)
职业(19059)
(17812)
科技(17571)
问题(17483)
技术经济(17320)
业大(15545)
(15520)
论坛(15520)
统计(15440)
共检索到491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力   柳海民  
职业教育的技能与就业属性意味着对人工智能影响的探讨不能仅停留在职业教育内部,还应考虑就业市场这一关键的外部要素。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相关研究面临着从预测未来到现实探索的范式转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应面对替代效应,强化规划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职业培训服务;把握补偿效应,培养综合的现代职业人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未来,职业教育研究应继续深入关注外部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契合的职业教学体系,建立职业教育内外部的有机联系,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君  张于喆  张义博  洪群联  
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负向的破坏效应,也有正向的创造效应。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进步迅猛发展,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也引发了对"机器替代人"的恐慌。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效应有限,但长期就业效应不容乐观。因此,要立足长远发展和宏观格局,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以创造平抑破坏",注重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等新兴产业和业态,制定差异化的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政策,实现新兴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双赢。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君  张于喆  张义博  洪群联  
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负向的破坏效应,也有正向的创造效应。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进步迅猛发展,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也引发了对"机器替代人"的恐慌。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效应有限,但长期就业效应不容乐观。因此,要立足长远发展和宏观格局,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以创造平抑破坏",注重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等新兴产业和业态,制定差异化的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政策,实现新兴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双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方绪军  王屹  陈业淼  
“人工智能+教育”不断融合、创新与发展,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课堂革命注入新动能,同时也暴露了技术异化、技术安全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本体论”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时代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教学改革路径:构建以“学生本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生态圈,实现“技术—学生”和谐共生;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的适应性,实现“技术—教师”相生相长;重构“人工智能+教师”协同教学模式,实现“技术—质量”同向同行;制定“类型化评价体系”,实现“技术—评价”协同并进。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胡云  
ChatGPT的问世激发了全球对生成式AI应用的兴趣,为会计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案例测试的方式分析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并就引发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未来展望。本文认为ChatGPT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然而,需要意识到ChatGPT不能完全取代会计人员。生成式AI背后体现的是解放人类双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会计人员需要发挥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与生成式AI协同工作,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会计服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寅  
本文结合TOE理论框架,探讨人工智能对审计工作影响的演进逻辑与分析框架。在审计工作从传统的信息化阶段走向数智化阶段的过程中,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模式在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审计工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审计工作的定位、目标、主客体、程序、方法、规范、管理七个维度,构建人工智能对审计工作影响的分析框架,归纳和阐述人工智能对这些维度的影响逻辑。人工智能时代为我国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研究范畴,有助于深入分析其影响审计工作的逻辑框架,为审计工作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也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汉卫  
生成式人工智能标志着智能技术出现革命性进展,展示出前所未有的“自反性”:认识论意义上的自我反思和调节能力,人机关系上存在脱离控制的可能性、应用后果上的负面效应和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自反性的角度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创造了更多机遇,但也隐含着“去教育化、反教育化、伪教育化、非教育化”等风险和挑战。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应保持“若即若离”的姿态,应当坚持公共性原则、可控性原则、伦理优先原则、多重后果评估原则、共同行动原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冰蓝   周丽萍   岳昌君  
本文基于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对AI时代高校能力供求现状和特征以及高等教育对难以替代的核心能力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1)我国高等教育能力供给存在趋同现象,主要贡献容易替代的知识技能类能力,创新创造等核心能力增值缓慢,且出现“倒挂”现象,“双一流”高校反而逊色于高职高专院校,普通本科院校能力发展最严峻;(2)大学生依据过往竞争法预判替代风险,但AI对就业存在“极化效应”,预估“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更容易被AI替代,但其忧患意识更弱从而面临更大的替代危机;(3)高校依然是型塑核心能力的主阵地,专业课程和教师教学对问题解决和社交协作能力贡献最大,跨学科课程对创新创造能力的增值效应最大。建议高校要锚准人才培养定位,重构教育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获得适应新技术要求的高阶能力,实现从“被动”向“积极主动”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转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莉  许艳丽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全世界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给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对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视阈下,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与技能的互补关系,阐释了人工智能对技能人才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就业质量的影响,发现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能够增加高端操作技能人才就业数量,扩大技能人才在新兴产业中的就业比重,改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就业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茂勇   黄洁谊   叶锦萍  
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系统性构建的重要一环,形塑着学生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价值观。职业世界正朝向智能化转变,但当前的职业启蒙教育范式难以追赶快速更迭的职业世界,致使职业启蒙教育普遍存在智能化程度不足、数据生态运作效能低、协同过滤推荐系统缺失、整体性治理系统观缺位等问题。人工智能具有赋能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技术条件,可从构建职业启蒙教育整体智治格局、职业启蒙内容算法推荐、职业启蒙教育的制度设计、嵌入职业启蒙教育全过程、建制多源数据整合平台等维度,重塑符合智能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职业启蒙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建民  顾春节  杨红英  
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与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当前,代表最新技术力量的人工智能已进入工作场所。这些技术将如何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否会带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关注。本文采取弱技术决定论视角,重视技术的异质性、技术的应用以及情境的差异,循着"技术路线"-"技术应用"-"技术影响"-"模式变革"的框架展开研究。首先对人工智能三大技术流派进行介绍,通过纵向梳理三者的发展轨迹,深入对比三者的技术差异。接着从技术应用出发,逐一分析各流派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具体逻辑,并辨析这种影响是否会带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最后,本文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究竟会演化为何种模式与工作的智能化程度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人工智能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演变的分析框架,并对甄别到的四种典型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介绍,以期对未来研究有所启示。本文通过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在理论上丰富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与组织研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卢宇  余京蕾  陈鹏鹤  李沐云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生成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模态数据,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其中,ChatGPT系统因其良好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体现出较高的多领域应用潜力。本研究以ChatGPT作为主要对象,基于其四项核心能力,即启发性内容生成能力、对话情境理解能力、序列任务执行能力和程序语言解析能力,探讨在教师教学、学习过程、教育评价、学业辅导四个方面的潜在教育应用。在此基础上,在真实系统中进行了习题生成、自动解题、辅助批阅等教育应用的初步验证。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所面临的局限和对教育的启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栋  
生活世界观或生成性思维是现代职业教育内容研究的路向。现代职业教育内容的生命力取决于是否融入现代社会时代之灵魂,是否融入生命哲学之精神,最终实现现代职业人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及可持续发展之目的。现代职业教育内容生成的逻辑路径以现代职业教育内容的意蕴为经,以生命哲学理论、教育现象学理论、领域特殊性理论和"做中学"理论为纬,从理论、课程、教材、教学过程、学习者个体经验五个层次建构现代职业教育内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可  叶林良  
第四次技术革命来临,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已成为职业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力。在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现状基础上,从模式变革、秩序衍生、逻辑旨归三个维度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变革的内蕴逻辑,分析革新驱动差异、教育秩序冲击和智能职教伦理风险等方面的现实挑战,提出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条途径:构建开放发展格局、丰富教学实践形态、完善技术伦理规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驰亮  方绪军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阵地。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起点,表征为聚焦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积累,观照学生价值理性的生成。然而,“人工智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面临“教学主体”让渡“智能主体”,“技术颠覆”冲击“教学秩序”,“教学内容”脱节“智能社会”,“教学评价”偏离“育人本位”等现实挑战。基于此,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充分汲取人工智能的发展动能,厘清教师素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实践逻辑,促进教师队伍的“适应性转型”,推动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转向”,加快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优化”,注重教学评价的“系统性分析”,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