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4)
- 2023(9801)
- 2022(8404)
- 2021(7722)
- 2020(6584)
- 2019(14320)
- 2018(14071)
- 2017(26142)
- 2016(14559)
- 2015(15558)
- 2014(14782)
- 2013(13940)
- 2012(12314)
- 2011(11030)
- 2010(10814)
- 2009(10205)
- 2008(9565)
- 2007(7930)
- 2006(6555)
- 2005(5506)
- 学科
- 济(53136)
- 经济(53080)
- 管理(38991)
- 业(36515)
- 企(29843)
- 企业(29843)
- 方法(28460)
- 数学(25909)
- 数学方法(25479)
- 农(14545)
- 财(13101)
- 学(12878)
- 中国(12461)
- 贸(12242)
- 贸易(12237)
- 易(11959)
- 业经(11258)
- 农业(9719)
- 环境(9185)
- 务(8729)
- 财务(8703)
- 财务管理(8693)
- 地方(8324)
- 企业财务(8184)
- 技术(8182)
- 理论(7926)
- 制(7883)
- 划(7619)
- 和(7111)
- 银(7063)
- 机构
- 学院(195285)
- 大学(191722)
- 济(72851)
- 管理(72802)
- 经济(71515)
- 研究(65784)
- 理学(65066)
- 理学院(64292)
- 管理学(62538)
- 管理学院(62242)
- 科学(47526)
- 中国(46757)
- 农(45999)
- 京(39448)
- 业大(38582)
- 农业(37282)
- 所(35484)
- 研究所(33305)
- 财(30293)
- 中心(29679)
- 江(26915)
- 财经(25264)
- 农业大学(25115)
- 北京(23492)
- 院(23480)
- 范(23214)
- 经(23031)
- 技术(22905)
- 师范(22761)
- 州(21834)
- 基金
- 项目(146510)
- 科学(113816)
- 基金(106799)
- 家(98102)
- 国家(97359)
- 研究(94842)
- 科学基金(81982)
- 社会(59841)
- 省(59603)
- 自然(58027)
- 社会科(56802)
- 社会科学(56791)
- 自然科(56789)
- 自然科学(56770)
- 基金项目(56730)
- 自然科学基金(55724)
- 划(50749)
- 教育(43911)
- 资助(43629)
- 编号(36409)
- 重点(33920)
- 计划(31720)
- 创(31257)
- 发(30867)
- 部(30239)
- 科研(29610)
- 创新(29247)
- 科技(28190)
- 业(26574)
- 成果(26360)
共检索到260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项俊 陈兆波 王沛 余龙江 栗茂腾
分析了干旱诱导下抽薹期甘蓝型油菜的生化指标和蒸腾作用变化及Ca2+处理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甘蓝型油菜叶片中的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经Ca2+预处理其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仅用双蒸水处理的材料,而丙二醛含量则是蒸馏水处理的材料高于Ca2+预处理的材料;气孔导度日变化分析以及气孔观察显示,Ca2+预处理可以明显促使干旱过程中叶片表皮气孔关闭,进而使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从而减少了干旱条件下水分的蒸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玉芹 刘子会 曹彩霞 刘云 郭秀林 宋炳彦
以津优3号、津优2号和bh-8三个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水分胁迫下三个黄瓜品种在初果期、盛果期、结果末期的理化性状变化及其与产量抗旱指数(DAI)的关系,结果发现:初果期抗旱指数高的津优3号经水分胁迫后表现为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高,且增加幅度大,丙二醛含量低,增加幅度小;抗旱指数低的hb-8初果期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增加幅度小或略有降低,丙二醛含量高,增加幅度大。盛果期,结果末期三个黄瓜品种各生理指标的变化与抗旱指数吻合较差。整个生育期内可溶性蛋白的变化均不明显。综合认为:初果期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黄瓜的抗旱性,因此可以作为黄瓜品种抗旱性的辅助鉴定指标。
关键词:
水分胁迫 黄瓜 生理生化 抗旱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玉琴 汤洁 涂伟凤 戴兴临 李书宇 张弢
通过远缘杂交将蔊菜的抗逆性状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对油菜种质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生产上应用的抗旱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15份与蔊菜属间杂交产生的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进行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苗期干旱胁迫严重抑制油菜植株生长,使得苗高变矮,全展叶数和绿叶数减少,叶片萎蔫,生物量下降;干旱对植株鲜重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苗高和叶片萎蔫程度。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将全展叶数、绿叶率、未萎蔫叶片率、苗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植株总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植株总干重等11个性状指标值转化成单一的综合评价值(D值),客观、科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杰 张雪花 蒲晓斌 张锦芳 蒋俊 柴靓 蒋梁材
对18份甘蓝型油菜资源材料进行田间模拟湿害处理,10 d后取功能叶测定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湿害胁迫下油菜生理和形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湿害处理后,油菜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主要表现为根鲜重、根长、地上部鲜重、株高、全株鲜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下降。同时,湿害处理后,油菜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升高,不同材料上升的幅度有差异;植株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下降;生理指标耐湿系数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介于2.50%~69.96%;湿害胁迫后,通过生理指标耐湿系数的隶属函数值对18份材料耐湿性进行了评价,筛选到3份耐湿性...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湿害胁迫 耐湿性 形态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盛 李阳阳 唐章林 李加纳 曲存民 刘列钊
【目的】干旱是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常见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联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干旱胁迫条件下影响甘蓝型油菜籽粒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候选基因,为解释干旱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籽粒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旱棚盆栽方式模拟干旱胁迫环境,使用183份甘蓝型油菜构成的自然群体,于2019和2020年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收获2年的籽粒,并进行籽粒含油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将得到的表型数据与60K芯片的基因型数据(包含34 103个SNP)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同时,结合相同处理下花后不同干旱时间段(30、40和50 d)的籽粒转录组差异基因数据,筛选共有基因,并利用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数据库注释信息、已报道的相关文献和转录组差异基因表达水平鉴定与干旱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籽粒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通过对2年间籽粒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分析,发现材料重复性较好,干旱胁迫造成甘蓝型油菜籽粒的含油量下降,蛋白质含量上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得出的最佳模型主要为一般线性模型下的Q或na?ve模型,共检测出38个显著关联位点(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一鹤 李建宾 杨时宇 陈疏影 希从芳 李体初
在大棚模拟持续干旱条件下,测定了3个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轻金色)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甜角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并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及胁迫程度的加重,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呈增加趋势;SOD和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呈减少趋势。经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分析,3个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PRAKAYTON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小玉 侯爽 冉春燕
从前期构建的干旱诱导的甘蓝型油菜SSH文库中随机挑取了646个阳性克隆,对其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测序,获得639条高质量EST序列,186条单一序列(重叠群89条,单拷贝序列97条);比对分析发现,166条单一序列有同源序列;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碳代谢、光合中的碳固定、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氮代谢等在植物抵抗干旱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YB、NAC5、锌指蛋白等转录因子以及苹果酸脱氢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磷酸核酮糖激酶等与光合相关的基因以及P5CS基因、F–box蛋白等参与油菜干旱胁迫应答;单一序列涉及的功能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是蛋白绑定和催化活性。以抗旱性较强的甘蓝型油菜Holiday为材料,在开花初期进行干旱处理,在处理的第1、3、5、7天(土壤含水量分别为60%、40%、30%、20%)进行叶片取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量,发现随机选取的文库中的3个基因(P5CSb、BnSOS2和CAM)在干旱胁迫下表达水平均上调,推测这3个基因在抵御干旱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娟 黄丽华 陈训
为提高杜鹃的抗旱性,通过对西鹃和毛鹃干旱胁迫过程中叶片含水量、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土壤干旱胁迫下杜鹃的生理响应机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杜鹃的抗旱性。结果表明:西鹃和毛鹃的叶片含水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细胞膜透性逐渐上升,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西鹃丙二醛含量上升,而毛鹃丙二醛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西鹃的抗旱性大于毛鹃。
关键词:
西鹃 毛鹃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坤 张琳 曲存民 梁颖 唐章林 李加纳
【目的】利用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比较2种不同生长条件下甘蓝型油菜苗期叶片转录组,鉴定油菜叶片干旱胁迫应答相关基因,从转录组水平揭示油菜适应干旱胁迫环境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正常生长(ZY)和自然失水处理(ZY8D)的六叶期甘蓝型油菜中油821的叶片总RNA,以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进行RNA-Seq分析。利用NGSQCTookit v2.3.3去除低质量和包含模糊碱基的reads。以甘蓝型油菜亲本物种白菜染色体v1.5和甘蓝Scaffold v1.0为参考序列,采用Top Hat2-Cufflinks-Cuffmerge-Cuffdiff标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学昆 范其新 陈洁 李加纳 王汉中
目的试图阐明不同耐湿基因型甘蓝型油菜苗期对缺氧胁迫的生理差异响应。方法试验采用不同耐湿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材料,对发芽种子和幼苗(3叶期)缺氧处理,测定种子发芽性状和幼苗可溶性糖、脯氨酸、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耐湿与不耐湿基因型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缺氧处理后耐湿材料发芽种子具有较高的相对发芽率、相对苗长、根长、苗重和活力指数,而相对电导率较低。3叶期幼苗缺氧处理后,耐湿材料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提高幅度显著高于不耐湿材料,MDA和相对电导率则显著较低;耐湿基因型POD活性显著提高,CAT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明煊 李明玉 汪波 王泽 刘智强 周广生 于放 刘志文
转录因子BnHY5-2与植物抗逆性相关。为揭示甘蓝型油菜转录因子BnHY5-2对盐碱胁迫的响应,主要通过瞬时转化过表达、qRT-PCR分析、亚细胞定位等方法,分析甘蓝型油菜转录因子BnHY5-2对光和盐碱的响应。结果表明,光照处理油菜后,在叶与茎中BnHY5-2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黑暗条件下,分别为黑暗条件下的29.22,3.15倍,叶片对光的敏感性大于茎,说明叶片是响应光转录因子BnHY5-2的主要部位。在光照条件下应用大连滨海盐碱土种植油菜,处理后BnHY5-2的表达在叶和茎中均显著下调,分别下调53.1%,31.0%;在黑暗条件下应用盐碱处理后BnHY5-2的表达在茎中下调48.2%,而在叶中的表达差异则不显著,表现出器官的差异性,说明叶片对光照条件要求更加严格。在油菜叶片中瞬时过表达BnHY5-2基因时,6个与盐碱相关的候选基因的表达中,有2个(BnNAC32、BnGS)上调表达,分别为原来的1.25,3.28倍;而有4个(Bnamy、BnAsp、BnNHX7、BnTPS)下调表达,分别下降24.8%,25.4%,71.0%,82.0%,同时甜菜碱含量由0.256 mg/g提升至0.573 mg/g,提高了1.24倍,说明过表达BnHY5-2基因会提高油菜的盐碱抗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转录因子BnHY5-2定位于细胞核中,调控功能基因的表达。因此,BnHY5-2不仅与光信号有关,还参与油菜盐碱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翠梅 师尚礼 吴芳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根系生长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响应干旱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差异,为进一步阐明紫花苜蓿抗旱的分子机理、提高紫花苜蓿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营养液沙培法,选用强抗旱的陇中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zhong)、中抗旱的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dong)和弱抗旱的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Gannong No.3)为试验材料,在幼苗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边芯 郎荣斌 经艳芬 董立华 桃联安 孙有芳 安汝东 周清明 俞华先 田春艳
【目的】研究持绿型割手密叶片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进一步探明持绿型割手密的抗旱性及遗传规律。【方法】以25个持绿型割手密血缘创新种质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桶栽控水方式,测定叶片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质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结果】在干旱胁迫下,参试材料叶片的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SOD和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利用综合抗旱能力D值大小进行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3类,其中第1类为D值超过双亲的材料,有9个,占参试材料的36%。【结论】云割F211-208、云割F211-182、云割F211-52等材料都表现出超亲的抗旱性,可在育种实践中优先利用。
关键词:
割手密 持绿型 生理特性 抗旱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亚西 毛芮 杨梦含 刘金平 苗增建 王丹
为探讨不同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法设置对照(CK_1)、干旱胁迫(CK_2),以及干旱胁迫加4种浓度外源激素处理,即50μmol·L~(-1)褪黑素(MT)+干旱(T_1)、0.1μmol·L~(-1)油菜素内酯(EBR)+干旱(T_2)、10μmol·L~(-1)脱落酸(ABA)+干旱(T_3)、200 mg·L~(-1)赤霉素(GA_3)+干旱(T_4),分别测定各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黑麦草相对含水量降低,相对电导率、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增加后减少。在干旱胁迫第9天,与干旱组(CK_2)相比,4种外源激素处理下黑麦草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相对电导率、Pro含量、SS含量、MDA含量和SOD、POD活性降低。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内源玉米素核苷(ZR)、GA_3、ABA、生长素(IAA)含量均增加,施加外源激素后黑麦草内源GA_3含量增加,ZR和ABA含量下降,除T_2处理外其余激素处理下IAA含量下降。隶属函数分析黑麦草抗旱性强弱为CK_1> T_4> T_3> T_2> T_1> CK_2,表明施加外源激素提高了黑麦草的抗旱性,效果最佳的是T_4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外源植物激素在黑麦草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霞 刘自刚 田海燕 魏家萍 崔俊美 武泽峰 董小云 郑国强 王莹 巩永杰 杨馥睿 翟利佳
【目的】解决强冬性冬油菜/春油菜间杂交种生产花期不遇问题,为我国强冬性冬油菜和春油菜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NTS211、NTS304)和春油菜(C05、C19)为试验材料,10/11(月/日)秋播甘蓝型强冬性冬油菜和春油菜;12/10、12/30、1/19、2/8、2/28冬播强冬性冬油菜和春油菜,记录生育期、出苗率和结实性能,并分析各生育期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结果】10/11秋播甘蓝型油菜冬前出苗,强冬性冬油菜可以安全越冬,春性油菜越冬率为0;甘蓝型油菜在12/10之后播种种子在越冬期不萌发,翌年早春3/21-4/6温度回暖后,种子陆续出苗,出苗率为21%-72.3%。冬播冬油菜花期在6/21—7/5到7/3—7/20;冬播(12/10—2/8)春油菜的花期5/10—5/12到5/25—5/30;秋播冬油菜花期在5/5—5/6到5/30;秋播冬油菜和冬播(12/10—2/8)春油菜花期相遇,1/19冬播春油菜和秋播冬油菜花期叠合时间最长为18 d。随着冬播时间推迟,冬播冬油菜花期进程延迟,生育期延长,冬播春油菜花期进程提早,生育期缩短;冬播冬油菜的结实性能呈下降趋势,冬播春油菜的千粒重呈上升趋势;冬播冬油菜和春油菜在苗期赤霉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在蕾薹期呈下降趋势,花期和角层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冬播冬油菜苗期的生长素含量显著高于春油菜;蕾薹期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生育时期;冬油菜和春油菜的丙二醛含量在苗期最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期最高。【结论】强冬性冬油菜秋播及春油菜冬播调解花期相遇可行,1/19冬播春油菜和秋播冬油菜花期叠合时间最长为18 d,冬播通过影响甘蓝型油菜叶片的抗氧化酶、丙二醛、渗透调节物质与内源激素,最终影响生长发育和结实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