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5)
- 2023(14302)
- 2022(12411)
- 2021(11669)
- 2020(9579)
- 2019(22069)
- 2018(21743)
- 2017(41971)
- 2016(23308)
- 2015(25813)
- 2014(25890)
- 2013(25326)
- 2012(23534)
- 2011(21276)
- 2010(21297)
- 2009(19280)
- 2008(19043)
- 2007(16582)
- 2006(14622)
- 2005(12814)
- 学科
- 济(86703)
- 经济(86597)
- 管理(68094)
- 业(64551)
- 企(53746)
- 企业(53746)
- 方法(40074)
- 数学(34292)
- 数学方法(33789)
- 财(24838)
- 农(24546)
- 中国(23409)
- 学(21419)
- 业经(19814)
- 地方(17917)
- 制(16436)
- 贸(16385)
- 贸易(16376)
- 农业(16333)
- 务(16304)
- 财务(16233)
- 财务管理(16205)
- 易(15905)
- 理论(15722)
- 企业财务(15490)
- 和(14456)
- 技术(14232)
- 环境(14028)
- 策(13991)
- 银(13990)
- 机构
- 大学(328820)
- 学院(327156)
- 管理(129776)
- 济(126194)
- 经济(123269)
- 理学(112713)
- 研究(111883)
- 理学院(111418)
- 管理学(109409)
- 管理学院(108817)
- 中国(81613)
- 科学(70989)
- 京(70189)
- 财(60112)
- 所(56659)
- 农(54818)
- 研究所(51885)
- 中心(50103)
- 业大(49992)
- 江(48018)
- 财经(47914)
- 范(44720)
- 师范(44303)
- 北京(44218)
- 经(43618)
- 农业(43096)
- 院(41019)
- 州(38993)
- 经济学(36808)
- 师范大学(35852)
- 基金
- 项目(226570)
- 科学(178009)
- 研究(165146)
- 基金(163978)
- 家(143602)
- 国家(142395)
- 科学基金(121668)
- 社会(102076)
- 社会科(96650)
- 社会科学(96626)
- 省(88253)
- 基金项目(86822)
- 自然(80709)
- 自然科(78812)
- 自然科学(78790)
- 自然科学基金(77359)
- 教育(76173)
- 划(75094)
- 资助(67983)
- 编号(67458)
- 成果(55795)
- 重点(50846)
- 部(50022)
- 发(47919)
- 课题(46860)
- 创(46687)
- 创新(43532)
- 科研(43470)
- 教育部(42509)
- 大学(41784)
- 期刊
- 济(136421)
- 经济(136421)
- 研究(97115)
- 中国(59984)
- 学报(54143)
- 农(49449)
- 科学(49309)
- 管理(46420)
- 财(44655)
- 大学(40442)
- 教育(39389)
- 学学(37957)
- 农业(34604)
- 融(28439)
- 金融(28439)
- 技术(27036)
- 财经(22533)
- 业经(22496)
- 经济研究(21674)
- 经(19077)
- 图书(17566)
- 问题(17519)
- 业(17445)
- 理论(15933)
- 科技(15867)
- 版(15669)
- 技术经济(15058)
- 实践(14735)
- 践(14735)
- 现代(14685)
共检索到474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欧理平 管雪梅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产生于19世纪早期,由英国学者Sheldon.O(1924)首次提出,并指出企业主体应当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营者满足各方需求的各种责任联系起来,不能为了仅仅满足某一方的需求而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其他相关方的利益。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起步相对较晚,但许多企业已意识到民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认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徐辉 周孝华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持现"问题,系统考察了CSR信息披露质量对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机理,利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披露CSR报告并被"润灵环球责任评级"纳入评级体系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提高CSR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降低下期现金持有量,而且主要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改善公司治理这两条路径实现的;CSR信息披露质量对现金持有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而且优化制度环境可以强化这一抑制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改善CSR信息披露质量可以提升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婕 邳宇晨 赵慧
如何提升审计报告沟通价值对增强我国资本市场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关键审计事项(CAM)披露的文本相似度视角,考察新审计报告中蕴含的特质信息披露是否具有决策有用性。以201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与同期同行业其他公司CAM披露的横向文本相似度越小,公司新审计报告特质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越大,表现为事件窗口内的累计超额回报越高。并且,这些特质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主要来自CAM事项描述段,而非审计应对段。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审计报告特质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主要存在于公司信息环境较差、审计师具有行业专长,以及公司有着更多专业投资者时。研究表明,新审计报告特质信息披露在我国资本市场具有决策有用性,为当前审计报告模式改革提供经验支撑与参考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美贞
会计的根本目标在于向使用者提供他们决策所需的信息 ,规范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都表明分部信息对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具有重要作用。上市公司要根据分部报告准则的要求 ,按照决策有用性来合理选择分部基础 ,按照决策有用程度确定应报告的分部 ,并进一步按照主要分部和次要分部这两个层次披露分部的主要信息和最主要信息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建辉
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所谓"有用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帮助人们选择决策方案,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中最关键的是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通常称为决策有用性。决策有用性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它主要表现为可靠性、相关性两个基本特征,本文就这两个方面来论述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与完善。一、从可靠性谈会计信息的披露要使会计信息实现决策有用性,关键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可靠。可近几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既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上市公司的社会形象,又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使信息使用者产生一种不信任感;长此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冉筱奇 刘阳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遏制企业财务报告错误和舞弊行为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完整的内在机制。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应该从而有助于股权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进而起到遏制投机,规范资本市场的作用。本文以2011年至2012年披露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验证了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引起了我国股权投资者的关注,并且能够显著的有助于其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审计报告披露 决策有用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光华 黄亚楠
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效应,即企业披露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对其经营和财务绩效造成的效果以及信息披露引起的资本市场反应,是实务界与理论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众多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主要就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企业绩效、企业声誉和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分析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指出今后的研究应统一量化标准,探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的实现机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计国君 胡李妹
消费者是否知道产品的真实质量取决于制造商或零售商的质量信息披露策略。文章在质量信息对称下,从消费者效用角度分析了传统渠道与网络渠道需求,进而分析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双渠道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两种渠道产品价格与产品质量正相关,而且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系统利润要高于分散决策,说明制造商与零售商可以通过联合决策机制实现双渠道供应链利润的最大化。
关键词:
双渠道 质量信息披露策略 最优定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计国君 胡李妹
消费者是否知道产品的真实质量取决于制造商或零售商的质量信息披露策略。文章在质量信息对称下,从消费者效用角度分析了传统渠道与网络渠道需求,进而分析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双渠道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两种渠道产品价格与产品质量正相关,而且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系统利润要高于分散决策,说明制造商与零售商可以通过联合决策机制实现双渠道供应链利润的最大化。
关键词:
双渠道 质量信息披露策略 最优定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锐 邹昕钰
文章以2008—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机构投资者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越积极,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进一步研究却发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没有受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显著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徐细雄 李摇琴
外部审计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社会责任报告审计能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进行监督约束、风险评估与咨询规划,进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以2010—2013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显著改善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大股东监督力度越强,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促进作用越明显。此外,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中大股东监督在更大的程度上增强了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促进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雷光勇 曹雅丽 刘茉
风险资本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主要考察风险资本参与公司治理的后果,且主要关注于创业企业。本文以深交所A股公司为样本,考察风险资本对成熟企业整体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及审计师对此影响的反应。研究发现,有风险资本参与的企业整体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更高;风险资本高质量的信息需求使得审计师面临的信息风险更低,审计师报告稳健性相应降低。风险资本影响审计师报告稳健性的目的并非基于短期退出动机和低质量信息需求的审计合谋,而是为了建立基于高质量信息需求以及双方认证作用的能力互补机制。考察风险资本对成熟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及审计师报告稳健性的影响,有助于建立风险资本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风险资本 信息披露质量 审计师报告稳健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雷 李冰心
我国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CAS 39),要求上市公司强制分层披露公允价值信息。在此背景下,选取2012—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强制分层披露是否提高了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研究发现:(1)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对CAS 39的实施予以正向反应,表明强制分层披露从整体上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允价值的信心。(2)CAS 39的实施提高了公允价值资产的价值相关性,但并未提升公允价值负债与股价的相关性。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公允价值负债项目所占比重较小,导致股价对它的变化反应不敏感。(3)具体而言,对于公允价值资产,投资者选择相信第一和第二层次,对第三层次的反应并不敏感,此外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并没有显著高于第二层次。对于公允价值负债,三个层次均不具有价值相关性,从经济意义上看,投资者并没有利用公允价值负债信息做出相应决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晨 高清 刘远 朱军生
文章以中国上市500强企业2010年度发布的CSR报告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经营者特征与CSR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SR信息披露受经营者个人特征的影响,这表现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发布数量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同时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质量具有正向影响关系。此外,行业划分(污染性行业与非污染性行业)调节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和发布CSR报告之间的关系。这表现为越是污染性强的企业,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发布CS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越小。文章的研究结果说明,经营者个人特征对CSR信息披露的
关键词:
经营者特征 受教育程度 CSR信息披露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善平 赵聪聪 赵国宇
以2003—2011年因连续两年亏损而被ST且第三年扭亏为盈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在扭亏为盈年审计师变更决策及其与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亏损第二年收到非无保留意见比收到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更容易在扭亏为盈年变更审计师;事务所更换为小规模事务所且更换的时机越晚,审计意见越容易得到改善;审计师更换的时机越早、审计意见得到改善的ST公司年报披露越及时。另外,"审计意见类型"对退市的影响不大,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作为恢复上市的必要条件之一具有较大的"杀伤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