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14)
2023(5943)
2022(4953)
2021(4366)
2020(3664)
2019(7914)
2018(7601)
2017(13744)
2016(7933)
2015(8430)
2014(7967)
2013(7771)
2012(7129)
2011(6283)
2010(5967)
2009(5311)
2008(5299)
2007(4448)
2006(3712)
2005(2961)
作者
(26736)
(22620)
(22450)
(20962)
(14236)
(11065)
(9980)
(8960)
(8317)
(7736)
(7583)
(7398)
(7385)
(7232)
(7177)
(6807)
(6751)
(6718)
(6414)
(6398)
(6102)
(5425)
(5222)
(5119)
(5078)
(4929)
(4914)
(4842)
(4835)
(4662)
学科
(26727)
经济(26686)
管理(21688)
(21405)
(16376)
企业(16376)
方法(13520)
数学(12085)
数学方法(11994)
(8427)
(8374)
(8146)
(7255)
贸易(7252)
(7048)
中国(6657)
业经(6223)
农业(6029)
(5594)
财务(5593)
财务管理(5587)
企业财务(5353)
环境(5112)
技术(4936)
地方(4529)
(4513)
(4376)
(4111)
银行(4067)
产业(4006)
机构
大学(111175)
学院(110649)
(41668)
经济(41026)
研究(40946)
管理(39429)
理学(35613)
理学院(35125)
(34851)
管理学(34356)
管理学院(34188)
科学(31211)
农业(28586)
中国(28374)
业大(26549)
(23129)
(22680)
研究所(21908)
农业大学(19176)
中心(18486)
(17238)
(16147)
(15511)
实验(15453)
(15371)
实验室(14895)
(14771)
财经(14496)
科学院(14294)
(14194)
基金
项目(86236)
科学(66669)
基金(64492)
(61338)
国家(60845)
研究(50973)
科学基金(50359)
自然(37020)
自然科(36198)
自然科学(36184)
自然科学基金(35588)
基金项目(35191)
(34840)
社会(32806)
社会科(31199)
社会科学(31190)
(30168)
资助(24777)
教育(22513)
计划(20944)
重点(20053)
科技(18995)
(18700)
(18213)
(18090)
科研(18088)
(17728)
创新(17615)
编号(17119)
(16635)
期刊
(37275)
经济(37275)
学报(32643)
(31217)
科学(25025)
研究(24033)
大学(22020)
学学(21621)
农业(20818)
中国(19190)
(13323)
管理(12107)
(11616)
业大(10219)
农业大学(8927)
(8337)
(7662)
金融(7662)
经济研究(7160)
科技(7061)
业经(6929)
中国农业(6897)
财经(6748)
自然(5965)
技术(5881)
林业(5784)
(5691)
问题(5432)
商业(5329)
自然科(5180)
共检索到146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继源  冯娇  侯旭东  陶建敏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细胞分类素(CPPU)对葡萄果实香气组分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香气物质的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在花期时用25 mg·L~(-1)gA_3处理花序,花后2周时用25 mg·L~(-1)gA_3+0 mg·L~(-1)CPPU处理果穗作为对照(CK),设置25 mg·L~(-1)gA_3+5 mg·L~(-1)CPPU(Ⅰ)、25 mg·L~(-1)gA_3+10 mg·L~(-1)CPPU(Ⅱ)、25 mg·L~(-1)gA_3+15 mg·L~(-1)CPPU(Ⅲ)3个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脱氧木酮糖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蜀豫  曹慕明  黄秋凤  李玮  张劲  黄羽  管敬喜  黄竟  黄灿  陈立  谢林君  陈国品  
【目的】明确有机肥、微生物肥与化肥配施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组分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施肥方式生产优质葡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年生设施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设有机肥+化肥(发酵羊粪15 0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T1)、有机肥+微生物肥+化肥(发酵羊粪5527.50 kg/hm~2+多肽海藻复混肥900.00 kg/hm~2+保根120 9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T2)两种基肥处理方式,以不施基肥为对照(CK),在果实成熟采收后分别测定各处理果穗穗长、穗重、产量、单果重、纵径、横径、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等性状指标,并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葡萄果实的香气成分。【结果】与CK相比,T1处理和T2处理阳光玫瑰葡萄的穗形美观、果粒饱满、色泽均匀,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庚醛、壬醛、辛醛和(E)-2-庚烯醛等醛类成分相对含量降低。其中,T2处理各性状表现较突出,果穗长度、穗重、产量、单果重、纵径、横径、L~*、a~*、b~*、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较CK分别显著提高21.14%、55.64%、146.18%、17.19%、5.28%、4.38%、2.95%、10.19%、10.64%、9.57%、10.60%和14.88%(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玲玲  王武  郑焕  陶建敏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单穗不同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香气物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为材料,花后1周进行疏果处理,单穗留果量分别为40粒(L40)、60粒(L60)、80粒(L80)。应用GC-MS定量定性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葡萄果实中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变化,并应用qRT-PCR技术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留果量处理对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影响明显,L40处理穗形美观、果粒饱满、色泽均匀; L60处理果粒较小、穗形不紧凑; L80处理果实成熟不一致且杂含大小果。3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L40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在成熟期,C6化合物含量在L60处理果实中较高;而萜烯类物质总含量则在L40处理果实中最高,且单个萜烯物质如芳樟醇、香叶醇等其含量同样明显高于L60和L80处理。另外L40处理较其他处理其果实中各种萜烯物质含量下降更慢,某些萜烯类物质如顺式氧化芳樟醇、香茅醇保留时间更长。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分析表明,葡萄醇脱氢酶基因(VvADH)转录表达与果实中醇类物质含量极显著相关。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VvDXS)转录表达受留果量处理影响明显,且与萜烯物质总量极显著相关。L40处理果实Vv DXS表达整体趋势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单穗留果量为40粒处理有利于葡萄果实发育后期香气物质积累及保存,可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克坤  陈可钦  李婉平  乔浩蓉  张俊霞  刘凤之  房玉林  王海波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灌水量处理对葡萄果实品质指标、香气组分积累、香气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差异,确定灌水模式与鲜食葡萄感官品质形成间的关系,为限根栽培葡萄最佳灌水量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鲜食葡萄‘阳光玫瑰’为试材,设置对照组CK、轻度水分亏缺组(DI-1)、重度水分亏缺组(DI-2),系统比较不同灌水量对葡萄果实外观形态指标、色泽指标、香气组分、萜烯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的影响。【结果】灌水量影响葡萄果粒的形态与质地特征,采收期时葡萄果粒的纵径并未受到灌水量的显著影响,而亏缺灌溉组果粒的横径、单粒重显著降低(P<0.05)。葡萄果肉的硬度也受到亏缺灌溉的影响而下降,特别是DI-2组,葡萄果肉硬度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组。亏缺灌溉组DI-1、DI-2的葡萄果实中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重度亏缺组DI-2果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轻度的亏缺灌溉(DI-1)并未对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亏缺灌溉处理下葡萄果皮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出现降低,DI-2组果皮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值最低。灌水量影响到葡萄果实中香气组分的积累,对于萜烯类物质,轻度亏缺灌溉DI-1处理的果实中柠檬烯、水芹烯、α-蒎烯、γ-松油烯、(E)-β-罗勒烯、萜品油烯、(E)-呋喃氧化芳樟醇、芳樟醇、二氢芳樟醇、α-萜品醇、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等组分的含量最高,DI-1处理的果实中萜烯类物质总量也最高,DI-2组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次之,而对照组最低。由酯类物质总量来看,DI-1组中酯类物质含量最高,对照组次之,而DI-2组含量最低;由醛类物质总量来看,轻度亏缺灌溉组DI-1中醛类物质明显低于照组与DI-2组;由高级醇类物质总量来看,DI-1组含量最高,DI-2组含量次之,对照组含量最低。不同灌水量条件下萜烯合成相关基因的响应程度与表达趋势存在差异,VvDXS1、VvDXS2、VvDXR、VvDHR、VvPNLinNer1、VvCSLinNer、VvGwbOci、VvCSbOci、VvGwGer等基因均能响应水分亏缺而上调。【结论】综合果实中香气组分的积累量与感官品质,轻度水分亏缺(60%—70%田间最大持水量)更能促进‘阳光玫瑰’葡萄果实香气品质的形成,有助于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伟   崔芳铭   刘敏  
为提高麝香葡萄酒中萜烯类物质的含量,从而提高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本研究以‘小白玫瑰’‘玫瑰香’2种麝香葡萄为材料,于转色期在葡萄果实表面喷施10 mmol/L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成熟后采收、酿酒,测定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MeJA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处理后‘小白玫瑰’‘玫瑰香’葡萄酒中总酸含量、酒精度和总酚含量均显著增加;在处理组和对照组酒样中共检测出39种挥发性物质,处理组酒样中醇类、酯类、萜烯类物质的含量以及香气物质总量均显著增加;酒样中共有的且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值大于1的香气物质包括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辛酸乙酯和芳樟醇,这些物质是麝香型葡萄酒的主要特征香气物质,其中辛酸乙酯的OAV值最大,对葡萄酒香气贡献最大。在MeJA处理后,‘小白玫瑰’葡萄酒的花香明显提升,贡献突出的是丁酸乙酯、己酸丁酯、己酸乙酯、芳樟醇、反式-β-罗勒烯和香叶醇,‘玫瑰香’葡萄酒的果香明显提升,贡献突出的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β-月桂烯、D-柠檬烯和香茅醇。综上,MeJA处理麝香葡萄果实可提高葡萄酒中香气物质含量,使葡萄酒的花香和果香更明显,本研究可为提高麝香葡萄酒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慧玲  王晓玥  闫爱玲  孙磊  张国军  任建成  徐海英  
【目的】探讨不同架式对葡萄果实成熟期间单萜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进一步从基因表达水平揭示基因转录与单萜积累的关系,以期为生产中架式选择及葡萄果实香味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T型和V型架式栽培的‘爱神玫瑰’葡萄果实为试材,于果实成熟初期(花后30 d)开始取样,直至果实完全成熟。连续两年常规方法测定果实样品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SPEME-GC-MS)测定果实中单萜类组分和含量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单萜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脱氧木酮糖磷酸合酶基因(DXS1和DXS3)、脱氧木酮糖磷酸还原异构酶基因(DXR)、异戊烯基焦磷酸还原酶基因(HDR)、里那醇合成酶基因(Liner syn)和萜品醇合成酶基因(Terp syn)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果实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成熟期的T型架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V型架,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2016年和2017年两种架式果实样品中分别检测到27和28种单萜类化合物。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架式主要萜烯类化合物组分不尽相同,随着果实成熟,主要萜烯类成分也发生变化。成熟时,T型架果实中主要单萜类化合物有里那醇、柠檬烯、α-萜品醇、β-cis-罗勒烯和香叶醇;V型架主要有里那醇、α-萜品醇、柠檬烯、橙花醚和β-cis-罗勒烯等,其中以里那醇含量最高。2016年成熟期T型架果实单萜总量达到108.18μg·L~(-1),是V型架最高含量的1.9倍。而2017年成熟期T型架果实单萜总量达到403.24μg·L~(-1),是V型架最高含量的1.5倍;大多数单萜类化合物含量在成熟时表现为T型架显著高于V型架。在整个果实成熟期间,两种架式葡萄果实单萜类化合物积累表现为两种变化模式,包括里那醇、香叶醇、橙花醇及萜品醇等在内的大部分化合物遵循第一种模式,即在果实成熟时含量达到最高。但是不同架式表现又略微不同,(E,Z)-别罗勒烯、β-cis-罗勒烯、柠檬烯和α-萜品醇等化合物在T型架果实中表现为先下降,花后57 d急剧升高,成熟后期(花后76 d)又下降的趋势。而在V型架果实中这些化合物含量随着果实成熟逐渐上升,花后48 d达到积累高峰,之后又逐渐下降至最低含量。另外,果实成熟期间单萜合成途径基因(DXS1、DXS3、DXR、DHR、Liner syn和Terp syn)表达量随着果实成熟呈上升趋势。不同架式葡萄果实成熟期间单萜总量积累规律与DXS3、HDR、Liner syn和Terp syn表达规律相似。成熟期T型架果实中各个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V型架,与单萜类化合物积累模式相一致。【结论】T型架式栽培更有利于果实单萜类物质的积累,T型架式单萜类化合物的高效积累与其代谢途径多个关键酶基因高效表达密切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靖靖   洪平静   王晶   陈小倍   季香芝   柴文枝   高春丽   贾海锋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壳聚糖与臭氧对采后葡萄果实保鲜的影响。[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采用壳聚糖与臭氧处理葡萄果实后放置不同的时间段测定果实生理指标,以不经任何处理的葡萄为对照,以期为‘阳光玫瑰’葡萄采后贮藏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前人研究得出的结论和我们的的预实验,筛选出1%的壳聚糖与1 h臭氧处理的效果最佳,因此,本试验处理组采用1%浓度的壳聚糖浸泡60 s以及通1 h浓度为4.288 mg·L~(-1)的臭氧。[结果]壳聚糖与臭氧处理能在短期内(0~20 d)减缓‘阳光玫瑰’糖酸含量的降低,但在20~40 d的效果不明显。壳聚糖与臭氧处理对采后‘阳光玫瑰’的醛类、醇类及萜烯类香气物质保留具有一定的效果,并且有助于提高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结论]与对照相比,处理显著提高了葡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壳聚糖与臭氧能维持采后‘阳光玫瑰’的香气,尤其是醛类、醇类和萜烯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商佳胤  田淑芬  朱志强  李树海  集贤  高扬  
使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采收时期玫瑰香葡萄果实芳香化合物相对含量,研究采收期对葡萄果实品质及芳香物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10日采收的玫瑰香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原花色素分别为20.09%,21.3%和5.53 mg/g,均显著高于较早采收。8月24日、9月8日、9月21日、10月10日采收的芳香化合物检出种类分别为41,34,36,39种。各采收期果实中萜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52.98%,58.29%,70.91%,43.62%;9月8日、9月21日采收时气味最重的里那醇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29.47%和49.02%;具有浓郁的花香、香脂香、玫瑰香的香芹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凯  商佳胤  黄建全  张娜  王丹  田淑芬  
为了解调亏灌溉技术对玫瑰香葡萄果实品质和葡萄酒质量的影响,为玫瑰香葡萄精确水分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调亏灌溉条件下,研究玫瑰香果实及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成分变化,以及主要功能性成分——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揭示调亏灌溉对玫瑰香葡萄与葡萄酒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调亏灌溉均能提高玫瑰香葡萄果实中的总酚、单宁含量,降低了果实总花色苷、总类黄酮和总黄烷醇含量。葡萄酒与葡萄果实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存在差异,80%常规滴灌量处理降低了葡萄酒中的总酚和单宁含量,而其余调亏灌溉处理均提高了葡萄酒中的总酚和单宁含量;所有调亏处理均提高了葡萄酒中的总类黄酮和总黄烷醇含量。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啸宇   徐文清   李少楠   任艳华   上官凌飞   陆爱华   房经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观察‘阳光玫瑰’葡萄9种缺素表观差异并研究株高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为及时进行营养诊断及指导田间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扦插苗为材料,采用大棚内珍珠岩盆栽方式,设置改良霍格兰完全营养液(CK)和缺素(-N、-P、-K、-Ca、-Mg、-Fe、-B、-Zn、-Cu)营养液培养处理,分析各处理条件下植株的表观差异与生长生理指标。[结果]缺P、Mg和Zn时,‘阳光玫瑰’发生症状更早;缺B、Cu和Mg时,株高生长明显缓慢,并且症状发生剧烈,死亡率高。与胁迫对照相比,‘阳光玫瑰’缺Ca、缺B时叶片数量显著下降。缺素胁迫显著降低了‘阳光玫瑰’叶片叶绿素含量,但对叶片含水量影响较小。葡萄对缺素胁迫的抗性与MDA含量和SOD活性总体呈正相关,即含量与活性越大,抗性越强。[结论]‘阳光玫瑰’对B和Mg元素的缺乏较敏感、耐性弱,对Zn元素的缺乏耐性较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晓彬  齐红岩  李岩  靳亚忠  刘文玮  徐晓飞  
【目的】明确不同砧木嫁接对薄皮甜瓜成熟期品质、主要香气组分和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薄皮甜瓜‘玉美人’为接穗,白籽南瓜‘圣砧1号’(G1)、‘甜砧2号’(G2)和厚皮甜瓜‘PG22HF1’(G3)为砧木,测定成熟果实的相关品质及香气合成关键酶活性,并对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AAT)的基因表达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3种砧木嫁接不同程度地延迟了果实成熟,表现为果实硬度大,果皮颜色退绿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G2比自根果实延后2 d,而G1和G3延后程度更大。G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梦雨   王佳洋   王江波   唐雯   陈一恒   上官凌飞   房经贵   卢素文  
【目的】探究不同葡萄种质成熟期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种类、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为葡萄挥发性香气物质代谢调控机制的解析及香气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13个葡萄种质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鉴定;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全基因组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3个葡萄种质中共检测出154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酯类、萜类等化合物。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的种质是‘巨峰’,最低的种质是‘赤霞珠’。‘巨峰’和‘小味儿多’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最多的是酯类化合物,而其他种质果皮中含量最多的是醛类化合物。正己醛、辛酸乙酯、芳樟醇等12种特征香气物质对葡萄果皮香气贡献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巨峰’‘无核白葡萄’‘红地球’与其他种质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差异较大。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质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差异表达基因在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单萜生物合成等途径上显著富集。脂氧合酶(LOX)、醇酰基转移酶(AMAT)、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S)、乙醇脱氢酶(ADH)等基因的表达与香气化合物的含量高度相关。转录因子WRKY7、WRKY28、ARF4和ARF22是葡萄香气合成的潜在调控因子。【结论】不同葡萄种质果皮中香气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差异较大,多组学联合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葡萄挥发性香气物质合成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莉  王军  
为人工调控花色苷合成,以‘京优’葡萄为实验材料,应用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技术和荧光定量PCR,研究了萘乙酸(NAA)和脱落酸(ABA)处理对葡萄果皮花色苷积累及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京优’葡萄果皮中,可检测到16种花色苷;ABA处理的花色苷含量高于对照,NAA处理低于对照,并且ABA处理的果皮比对照和NAA多出3种花色苷;葡萄果实发育进入转色期,花色苷合成过程中类黄酮途径的结构基因上调表达,完熟后下调表达;ABA处理的果皮花色苷结构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而NAA则低于对照。外源ABA促进花色苷积累及其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而NAA则抑制其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楠  尹勇刚  李敏敏  刘长江  韩斌  孙艳  赵胜建  郭紫娟  
为阐明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质地与解剖结构的变化特征及二者之间关系,本研究利用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和石蜡切片法,对‘玫瑰香’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质地参数(硬度、内聚性、弹性和咀嚼性)和细胞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果实基本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表皮和亚表皮)厚度减少、面积增加,果肉细胞面积、周长和纵径增大,且均在幼果期至转色期变化幅度最大,幼果期到转色期,果实硬度和咀嚼性呈显著下降趋势、内聚性和弹性呈显著上升趋势;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硬度和咀嚼性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皮细胞面积及果肉细胞面积、周长、纵径、横径和纵横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内聚性和弹性与果实解剖形态相关性同硬度和咀嚼性变化规律相反;表皮细胞厚度和果实细胞纵径与果实质地相关系数较高。综上,本研究可为解析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质地变化的细胞学基础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莉  李长林  宿福园  杨守坤  刘先葆  姚延兴  裴忺  黄咏明  
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是葡萄的重要生理指标,为葡萄的适应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Yaxin-1102便携式光合蒸腾仪,在葡萄果粒膨大期测定了巨玫瑰葡萄的叶片光合日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巨玫瑰葡萄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分别在11:00和17:00达到最高值,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午休"期间的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同时,"午休"后Pn能恢复到"午休"前的水平。这些结果表明巨玫瑰葡萄可能对不利的光合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