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8)
- 2023(7952)
- 2022(6046)
- 2021(5430)
- 2020(4507)
- 2019(10460)
- 2018(10465)
- 2017(19982)
- 2016(10861)
- 2015(11853)
- 2014(11825)
- 2013(11400)
- 2012(10652)
- 2011(9632)
- 2010(9969)
- 2009(9297)
- 2008(9512)
- 2007(8580)
- 2006(8086)
- 2005(7681)
- 学科
- 济(49916)
- 经济(49861)
- 管理(27940)
- 业(26774)
- 企(21835)
- 企业(21835)
- 方法(17500)
- 中国(15397)
- 农(14075)
- 数学(13778)
- 数学方法(13550)
- 学(13319)
- 业经(12523)
- 财(11094)
- 制(10150)
- 理论(9664)
- 地方(9623)
- 农业(9374)
- 融(8478)
- 金融(8477)
- 产业(8333)
- 体(8089)
- 银(7819)
- 银行(7786)
- 行(7516)
- 发(7347)
- 贸(7316)
- 贸易(7309)
- 易(7025)
- 和(6756)
- 机构
- 大学(164854)
- 学院(160444)
- 济(65871)
- 经济(64589)
- 研究(60621)
- 管理(55256)
- 理学(47216)
- 理学院(46593)
- 管理学(45478)
- 管理学院(45195)
- 中国(44991)
- 科学(37329)
- 京(36071)
- 财(31840)
- 所(31642)
- 农(28887)
- 研究所(28758)
- 江(25616)
- 中心(25489)
- 财经(25090)
- 范(23887)
- 师范(23624)
- 业大(23437)
- 北京(22879)
- 经(22805)
- 农业(22470)
- 院(21813)
- 经济学(21676)
- 州(19879)
- 经济学院(19349)
- 基金
- 项目(103935)
- 科学(82134)
- 基金(76473)
- 研究(75084)
- 家(68096)
- 国家(67572)
- 科学基金(56674)
- 社会(48912)
- 社会科(46275)
- 社会科学(46260)
- 基金项目(39363)
- 省(39228)
- 自然(35565)
- 自然科(34765)
- 自然科学(34750)
- 教育(34606)
- 自然科学基金(34151)
- 划(33899)
- 资助(30643)
- 编号(29254)
- 成果(25687)
- 重点(24618)
- 部(23153)
- 发(22890)
- 课题(21289)
- 国家社会(21116)
- 创(20849)
- 教育部(19815)
- 科研(19745)
- 创新(19568)
共检索到249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振霞 闫冰倩 王朝阳 张昊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走势出现了明显、持续的分化,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本文基于多生产阶段的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为CPI和PPI走势分化提供了结构性的理论解释,即在制造业生产率明显高于服务业的情况下,人口红利消失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由此带来的CPI上涨的幅度高于PPI上涨幅度。这能够更好地解释中国CPI与PPI分化的时点。CPI中服务业占比不断上升,进一步推动了二者之间的分化甚至背离。CPI与PPI走势的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规律性特征,也得到国际数据的初步验证。宏观价格调控的思路和政策应作出调整,以适应CPI与PPI走势分化的常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力
空间生产理论通过将空间对象化以及揭示空间的多重属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发展出一个解释当代中国空间的"结构化"的理论框架。将中国的空间生产解释为"中央政府(权力结构)—地方政府—工具性空间(革命性空间)"三元辩证的结构化的过程。一般资本通过这一"空间结构化"的过程作用于既有的空间上,它叠加、修改着既有的空间,从而构成了当代中国空间演进的一般过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文喆 李斌
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我国PPI同比涨幅持续为负,CPI涨幅与PPI涨幅间的差值也不断扩大,到2016年下半年两者才重新收敛,这些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商的生产函数、市场竞争、定价行为出发,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试图为这些现象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和微观解释。模型结果显示,这段时间物价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而不是国内需求不足;CPI涨幅与PPI涨幅差值扩大主要源自工业品和消费品在产品价格粘性和对劳动依赖程度两个方面的不同。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后,物价走势自然会恢复正常。鉴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没有必要过度反应,更应以稳为主、适当微调。
关键词:
物价走势 大宗商品价格冲击 需求冲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捷 王高望
2000年以来中国的两大物价指数CPI、PPI出现了多次"背离"式增长。尤其是最近三年(2011—2013),CPI持续上涨而PPI连续下跌,这使得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水平的能力受到了极大限制。本文通过构建三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Three—Sector DSGE),探讨了CPI与PPI背离的结构性原因。研究发现,央行采用的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导致劳动力不断从基础农业部门流向加工服务部门,推动了加工服务部门的扩张和基础农业部门的收缩;另一方面使得CPI不断上涨而PPI在经历一个短期的上升以后开始不断下降,从而出现了CPI与PPI的阶段性"背离"。本文不仅较好地解释了CPI和PPI背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倪红福 吴立元 张志达
生产结构日益复杂,现行PPI和CPI统计指标体系的两个缺陷——覆盖面和重复计算——日益严重。本文借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FD-ID PPI体系构建方法,构建了基于上游度方法的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并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发现:(1)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覆盖面与重复计算问题,为PPI—CPI分化之谜提供统计核算角度的新解释。现行PPI与CPI呈现显著分化现象,而新构建的FD-PPI与CPI走势相当一致,PPI-CPI分化几乎消失。(2)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能更好地反映价格指数的传导机制。总体上,各阶段的价格冲击对其下游需求阶段有显著成本传导,而对其上游阶段的影响较小,且对冲击的反应在最邻近下游阶段最强,在进一步下游阶段趋于变弱。但由于中国特有的上下游生产结构特点,阶段3的价格冲击对下游阶段4和对上游阶段2都有显著的传导影响。(3)2011年1月~2022年8月,现行PPI与CPI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上下游正向传导关系,而本文构建的FD-PPI与CPI之间则存在明显的上游到下游正向传导关系,价格传导具有一定的成本推动特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德云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阐述了产业收入和劳动力结构的演进趋势,虽然各国的统计数据都能验证,但产业理论没有给与具体的证明。国内很多学者据此定理对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定义(刘志彪,2000),就方向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具体到产业结构以何变量结构表示,指标各有不同,不能使理论界普遍接受。原因是产业结构是一个大口袋,所有变量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彪华
国家审计准则可以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行为,并且与审计事业开创、探索和发展过程紧密相连,在推动审计事业发展,提高审计机关行政能力以及提升审计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审计准则发展演变的过程,根据一定特殊事件可以分为萌芽、探索、发展和完善四个阶段。本文从经济学基本理论中的供求理论出发,从供给、需求和均衡三个角度分析推动准则变迁的动因,并且影响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体能动性和审计目标演变,二是审计实践发展、技术进步和财政体制改革,三是其他准则规范化和国际交流推进。从国家审计准则变迁产生的积极效果来看,国家审计准则不断修改完善,为构建并完善审计规范体系提供基础要素,满足了提高审计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充分反映了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在修订过程中保持自身发展特色,并且与其他准则体系和国际准则相接轨与协同的特点。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准则变迁 审计质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凤良 鲁旭
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国内已有对CPI和PPI之间传导机制的经验文献,普遍存在着实证方法误选或因遗漏变量导致"虚假传导"的问题。本文借鉴Guglielmo等(2002)的分析思路,引入货币政策分析框架来研究价格传导机制,以滞后期增广的VAR为基础,采用杠杆拔靴(Bootstrap)的Granger因果检验,得到一个相对稳健而全面的结论:CPI是PPI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进一步推断得出,当前通货膨胀应为需求主导型,而"系统性"宽松的货币条件是促成需求旺盛的重要原因。所以,治理通胀应从流动性入手,并引导货币供给流入到生产领域。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林 杨源源 张译文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框架考察三种外生冲击对CPI和PPI的影响,并尝试对CPI与PPI"背离"进行解释。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冲击对CPI、PPI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央行货币调控时应更加关注利率调整对PPI的影响;(2)短期内需求冲击更易引致价格波动,且对CPI影响大于PPI;长期内供给冲击对价格波动影响强于需求冲击,且对PPI影响大于CPI。同时,本文发现财政因素也是导致CPI与PPI"背离"的原因。本文认为当前政府短期可通过完善需求管理抑制CPI与PPI"背离"程度扩大,长期应坚持供给侧改革以扭转二者"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苏梽芳 蔡经汉
本文基于两区制门槛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CPI与PPI倒挂现象进行实证解释。研究结论表明,CPI与PPI之间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只有当偏离达到一定程度时,系统才会开始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在调整过程中,CPI与PPI对误差修正的调整速度并不相同,PPI的调整速度要高于CPI的调整速度,而且调整主要是通过倒挂期PPI的变化来完成。两个区制的差别还反映在Granger因果关系上:在区制一时仅存在从CPI到PPI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在区制二时存在CPI和PPI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关键词:
消费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门槛协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孟捷 冯金华
本文试图把演化经济学的观点,即以组织知识生产的专有性为中介,不同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或不同的生产方式来生产属于一个部门的产品,纳入马克思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会形成一个与马克思的模型不同的部门内竞争的动态层级结构,部门内竞争也相应地转化为不同企业之间以各自产品的性价比为前提的市场份额竞争,即代谢竞争。本文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部门内竞争的动态层级结构的模型,探讨价值规律在这种竞争结构里得以实现的新形式,并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同一部门内的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同类型的代谢竞争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菊兰 杨俊青
本文基于美国薪酬协会提出的整体薪酬五因素模型,设计并形成了整体薪酬初始量表,经过对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303家非国有企业的1638份问卷折半后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其中的"福利"与"工作生活平衡"存在题项萃取交叉现象。分析认为,五因素划分可能存在互斥性不够问题。因此,本文从概念出发,引入双因素理论,将整体薪酬结构化为包括外在薪酬感知和内在薪酬感知两个维度共四个因素的整体薪酬感知概念,并用另一组折半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互为佐证,得到具有良好结构效度与信度的整体薪酬感知量表。用全样本数据研究了整体薪酬感知四因素与组织认同的关系,数据分析支持外在薪酬感知与内在薪酬感知对组织认同都有显著正向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成瑾 白海青 刘丹
要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高管团队(TMT)作为知识、技能、信息、专长互补的决策单位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但如何使TMT整合为一个共享、合作和集体决策的团队始终是理论界探讨的难题。本文以结构化理论为基础,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从团队结构构建的视角研究CEO如何促进高管团队行为整合。本文通过对8个案例的配对研究发现,CEO可以从资源、规则两方面构建良好的团队结构促进TMT行为整合。建立团队规则的行为包括:引导TMT形成战略共识、激发TMT探索式学习意识、培育TMT成员间的信任氛围以及界定清晰的TMT岗位职责。分配团队资源的行为包括:授予TMT胜任者结构性权力、设计公平的"事业型"薪酬体系。
关键词:
CEO TMT 行为整合 团队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成瑾 白海青 刘丹
要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高管团队(TMT)作为知识、技能、信息、专长互补的决策单位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但如何使TMT整合为一个共享、合作和集体决策的团队始终是理论界探讨的难题。本文以结构化理论为基础,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从团队结构构建的视角研究CEO如何促进高管团队行为整合。本文通过对8个案例的配对研究发现,CEO可以从资源、规则两方面构建良好的团队结构促进TMT行为整合。建立团队规则的行为包括:引导TMT形成战略共识、激发TMT探索式学习意识、培育TMT成员间的信任氛围以及界定清晰的TMT岗位职责。分
关键词:
CEO TMT 行为整合 团队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健勋
环境是社会建构的,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非正义性,应当走出"全称命题"与"重自然轻人类"的关怀偏好,通过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调整来解决环境问题。社会结构内的利益诉求是基本的社会行为,环境利益是环境时代的利益形态,环境利益的分配是环境法学的规范性关怀。论文基于中国社会转型背景,针对目前环境法的研究现状与理论瓶颈,认为环境权利体系的型构需要环境利益的法律结构塑造。在此理论预设之下,采用规范的法律解释学方法,通过解构"环境"的概念来明确"环境利益"的精确概念,认为环境利益由自然禀赋与人为创造两部分利益形态构成,环境利益呈现的是一种区分的利益形态,而不是泛道德化的利益请求与公共利益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