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8)
2023(10189)
2022(8634)
2021(8039)
2020(6725)
2019(15188)
2018(14982)
2017(28363)
2016(15688)
2015(17630)
2014(17521)
2013(17125)
2012(16276)
2011(14615)
2010(15221)
2009(14536)
2008(14610)
2007(13498)
2006(12345)
2005(11624)
作者
(46515)
(38858)
(38594)
(36854)
(24963)
(18502)
(17502)
(14875)
(14751)
(14270)
(13417)
(12855)
(12845)
(12689)
(12673)
(11979)
(11746)
(11445)
(11423)
(11232)
(9800)
(9662)
(9584)
(8911)
(8885)
(8851)
(8764)
(8580)
(7907)
(7781)
学科
(57238)
经济(57138)
管理(54057)
(49428)
(43183)
企业(43183)
(21217)
方法(19468)
(19420)
(17550)
中国(17416)
数学(15783)
数学方法(15514)
业经(15135)
(13770)
(12837)
(12624)
财务(12586)
财务管理(12550)
(12132)
(12114)
银行(12100)
企业财务(11924)
(11858)
贸易(11846)
(11579)
(11567)
地方(11054)
农业(10914)
(10863)
机构
大学(224040)
学院(223358)
(92709)
经济(90526)
管理(83293)
研究(82717)
理学(69651)
理学院(68870)
管理学(67819)
管理学院(67368)
中国(64816)
(49945)
(48667)
科学(47932)
(42754)
(39705)
研究所(37958)
(37649)
中心(37086)
财经(36856)
(33303)
业大(31584)
北京(31087)
农业(31066)
(30275)
(28952)
(27877)
经济学(27742)
(27709)
师范(27535)
基金
项目(139982)
科学(109845)
研究(103545)
基金(101074)
(89196)
国家(88411)
科学基金(74463)
社会(64896)
社会科(61459)
社会科学(61445)
(54036)
基金项目(51739)
自然(48054)
教育(47670)
自然科(46913)
自然科学(46893)
(46649)
自然科学基金(46099)
资助(42089)
编号(41700)
成果(36710)
重点(32545)
(31991)
(31000)
课题(30706)
(30469)
(29267)
(27822)
创新(27433)
教育部(27215)
期刊
(113806)
经济(113806)
研究(74010)
中国(54839)
(41330)
(37307)
管理(35834)
学报(35478)
科学(32984)
大学(27177)
教育(27131)
(26480)
金融(26480)
学学(25423)
农业(24649)
财经(19118)
技术(18840)
经济研究(17432)
业经(17307)
(16397)
问题(14083)
(13416)
(13187)
国际(12547)
现代(10935)
世界(10910)
会计(10814)
(10744)
理论(10295)
技术经济(10230)
共检索到368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郝振平  
本文对COSO委员会2013年发布的新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它的现实意义,新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1992版的升级版,对各类组织完善和提升其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发生重要作用。新版内部控制框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定义、三类目标、五大要素和十七项原则。一个组织是否要实施以及如何实施新版框架需要根据组织的性质和类型进行判断,在了解相关法规制度体系的变化和要求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同时也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具有一些局限和缺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史姝玥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发展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此同时,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为了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公司治理,更加致力于寻找透明、权责分明和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2013年5月14日COSO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更新版本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文章介绍了COSO内控框架更新的背景条件,对新框架的重要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分析了2013版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以及我国企业应当如何借鉴运用新版COSO报告。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郭旭  
记者:首先,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COSO。何逸夫:COSO是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s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的英文缩写。1985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协会、美国财务经理人协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五个组织联合创建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旨在探讨财务报告中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之道。1987年,基于该委员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成立了COSO委员会,目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朱荣恩  贺欣  
20 0 3年 7月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讨论稿 ,并将于 2 0 0 4年 4月颁布正式稿。该讨论稿是在 1 992年COSO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控制框架基础上 ,吸收各方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 ,本文将主要讨论其与内部控制框架的区别及其主要内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展翔  
加拿大CoC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之一。目的、承诺、能力、监控和学习四个基本内部控制要素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20条核心原则是COCo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的主要特色。此外,coC0委员会还在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与管理活动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的作用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丁家丰  
美国科索委员会(COSO)于2013年5月14日正式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升级版(以下简称新内控框架)。该内控框架前一个版本即第一版于1992年发布,在世界范围内被学术界和实务届广泛应用:美国证监会(SEC)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推荐其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标准;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核心架构亦与之对接。那么,新内控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溶冰  王跃堂  
内部控制在组织结构中是存在科层结构的,治理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上层建筑,是管理控制和交易控制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构建大股东、经理人以及审计委员会的三方博弈模型,本文分析了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控制中的作用机制,指出审计委员会本身的能力和素质是贯穿整个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机制设计的关键要素,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健全公司治理控制的若干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焱  姚海鑫  
本文以2009-2012年沪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权力是否会干预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对内部控制的监控效力。研究发现,专业的审计委员会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权力会干预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作用的发挥,随着高管权力的增加,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对内部控制的监控作用将被削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怡芳  张笑宇  吴国萍  
本文以2009-2011年沪深上市公司中因财务报告违规披露被处罚、对财务报告进行重述和财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越高、成员的专业性越强、以及会议次数越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越有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海娟  王新闪  刘晓臻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专门机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本文以深交所公布的2010~2013年上市公司为基本研究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来检验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专业性和灵活性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独立性从形式独立和实质独立两方面进行设定;专业性采用委员会成员中财务专家所占比重、性别、年龄以及学历等指标衡量;灵活性采用董事会的开会次数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用迪博公布的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灵活性与内部控制质量负相关。这说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程度越高,越少受到管理当局的控制,越能够充分发...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向锐  徐玖平  杨雅婷  
审计委员会主任作为董事会下设负责监督内部控制的专门委员会的负责人,领导审计委员会履行各项职责。本文以20112013年度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厦门大学内控课题组构建的我国上市公司内控指数,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主任教育水平、薪酬水平、声誉和本地化均能显著地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产生正向的影响,并能在不同程度上对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相关主管部门及监管机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汉文  王韦程  
内部控制是近年来监管机构、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实证检验了董事长和审计委员会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董事长显著影响了内部控制质量。将内部控制区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后进行分析,发现董事长在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各个层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的实证结果从内部控制质量的角度证明了审计委员会的无效论,并验证了董事长在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改进提高治理结构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向锐  徐玖平  杨雅婷  
审计委员会主任作为董事会下设负责监督内部控制的专门委员会的负责人,领导审计委员会履行各项职责。本文以2011~2013年度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厦门大学内控课题组构建的我国上市公司内控指数,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主任教育水平、薪酬水平、声誉和本地化均能显著地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产生正向的影响,并能在不同程度上对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相关主管部门及监管机构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小衡  
美国COSO委员会潜心研究多年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给理论界、实务界以广泛、深刻的启示,对我国仍处在改革进程之中的大多数企业来说,其理论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应强调对业务流程的动态控制,培育先进的环境文化,有效评估风险状况,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加强监督,强调控制活动的效率、效果,这应该是我国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手段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闵志慧  邱浪  王海兵  
近两年我国着力推行反腐倡廉建设,监察体制改革风头正盛,在这样的大环境和背景下,内部审计必将跟上改革步伐,在监察委员会的指导下创新自身发展策略。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监察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的区别和联系,分析新设立的监察委员会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与工作合规性的提升这两方面影响,并从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内部审计任职门槛、内部审计自我监督三个方面探讨了新监察制度下内部审计发展的新思路,以期为我国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予以启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