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9)
- 2023(8841)
- 2022(7959)
- 2021(7690)
- 2020(6403)
- 2019(15033)
- 2018(15159)
- 2017(29378)
- 2016(16076)
- 2015(18117)
- 2014(18175)
- 2013(17841)
- 2012(16205)
- 2011(14438)
- 2010(14237)
- 2009(12768)
- 2008(12359)
- 2007(10559)
- 2006(8998)
- 2005(7605)
- 学科
- 济(60947)
- 经济(60882)
- 管理(46124)
- 业(42986)
- 企(36662)
- 企业(36662)
- 方法(31454)
- 数学(27220)
- 数学方法(26825)
- 农(15205)
- 财(14580)
- 中国(14487)
- 学(14275)
- 业经(13464)
- 地方(12187)
- 理论(11571)
- 和(10589)
- 贸(10290)
- 贸易(10286)
- 农业(10259)
- 技术(10084)
- 易(9965)
- 务(9921)
- 财务(9859)
- 财务管理(9842)
- 环境(9770)
- 制(9375)
- 企业财务(9275)
- 教育(8898)
- 划(8813)
- 机构
- 大学(222837)
- 学院(221601)
- 管理(92947)
- 济(81659)
- 理学(81560)
- 理学院(80677)
- 经济(79682)
- 管理学(79167)
- 管理学院(78780)
- 研究(69819)
- 中国(50274)
- 京(47909)
- 科学(45904)
- 财(35926)
- 所(34544)
- 业大(34511)
- 农(33640)
- 研究所(31882)
- 中心(31681)
- 北京(30300)
- 江(30231)
- 财经(29695)
- 范(29402)
- 师范(29149)
- 经(26988)
- 农业(26459)
- 院(25774)
- 州(25527)
- 技术(24128)
- 师范大学(23627)
- 基金
- 项目(158540)
- 科学(123666)
- 研究(116124)
- 基金(113770)
- 家(98630)
- 国家(97803)
- 科学基金(84414)
- 社会(70157)
- 社会科(66401)
- 社会科学(66383)
- 省(62438)
- 基金项目(61485)
- 自然(56611)
- 自然科(55268)
- 自然科学(55256)
- 自然科学基金(54217)
- 教育(53233)
- 划(52406)
- 编号(48499)
- 资助(47371)
- 成果(38680)
- 重点(34701)
- 部(34312)
- 创(32825)
- 发(32820)
- 课题(32654)
- 创新(30482)
- 科研(30472)
- 项目编号(30259)
- 大学(29714)
共检索到305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建鹏 杜惠芳
指代歧义是指句子一个成分可以分别指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人或事,从而造成一个句子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依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过程是产生指代歧义的所在,原因是深层结构是大脑要表达的思想,不会产生歧义。对歧义的讨论是根据语言结构本身及句子中的词组成分的阿尔法移动这一转换生成角度来探求结构歧义由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产生机制,在完全摆脱语境的条件下探求指代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只有语句结构本身提供了产生歧义的可能性,这种指代的结构才会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产生歧义。管辖约
关键词:
指代歧义 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管辖理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景霞
歧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指某个词语或话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释义。语用歧义的产生与语境有很大的关系,它产生于交际双方所依赖的具体环境。语用歧义在一定的程度上容易让人误解,影响人们交际的顺利进行。但语用歧义并非总是消极的,恰当使用语用歧义,可以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常常有意利用语用歧义来达到诙谐幽默、一语双关、挖苦讽刺、言简意丰、启发想象等修辞效应。
关键词:
语用歧义 语境 修辞功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丹 杨晓蓉
针对中文自动标引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诸多歧义词,导致检出的信息不切题或漏检这一问题,在论述自动标引中歧义词消除方法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将穷举法和消歧规则相结合的歧义词消除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消除歧义词的方法。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闫引堂 周晓强
本文通过动态建立独立成词能力频次库的方法以及基于词语 /词性搭配的规则库 ,对交集型歧义字段进行处理 ,大大提高了切分正确率。在 4万语料的开放测试中 ,交集型歧义字段的切分正确率可达 98%以上。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牛耘 朱献有
针对目前汉语自动分词系统中切分歧义的难点,本文提出利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方法帮助消歧。介绍了所建立的实验系统,并进行了实验分析。
关键词:
切分歧义,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惠芳 李丽霞
对名词结构歧义的生成研究是在一个完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来看语言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有限的句法和词汇和无限的表达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语言结构岐义。生成语法一直在谈论结构歧义,但很少涉及名词结构歧义研究,名词在其深层结构中可以被解释两种身份:名词和名词中间结构。根据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α-移动理论以及对名词中间结构的定义可以研究名词结构歧义的定义、检测方法及其生成机制,名词歧义有名词多义歧义即词汇歧义和名词结构歧义之分。名词结构歧义是同一名词在深层结构上具有两种身份,即名词和名词中间结构,而这两个深层结构在转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端武 任婷 陶志恒
[目的/意义]为了增进知识交流、知识共享,避免专利侵权,研究了基于双语词典和歧义消解的中英双语专利信息检索方案,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系统开发中。[方法/过程]通过基于双语词典的提问式翻译实现双语专利检索,利用基于潜语义分析的提问式消歧策略进行歧义消解,结合布尔检索模型与向量空间模型构建检索表达式,与专利索引库进行匹配,生成检索结果。[结果/结论]选取"3D打印"领域中英双语专利语料为样本,通过检索实验证明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专利信息 信息检索 双语词典 歧义消解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翠英 亢临生
歧义问题是自动分词系统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一种在最大匹配法基础上,根据大量的真实语料中出现的歧义现象,把可能产生歧义切分的词进行特性分类,对每类确定一组规则进行处理
关键词:
歧义,分词特性,分词系统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熊回香
歧义处理是汉语自动分词的核心问题,汉语自动分词是中文信息检索的基础性课题。目前有基于词典的分词方法、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基于语义的分词方法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分词方法。自动分词的歧义处理,目前主要有:利用“长词优先”排歧,利用特征词消歧,利用“互信息”和“t-信息差”消歧,利用专家系统分词消歧。参考文献15。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宏瑾
2012年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骤然加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要求。但当前社会上仍有很多学者对如何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如:存款利率开放是否意味着银行利差缩窄,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危机是否必然相关,正式存款保险制度是否是存款利率开放的前提,当前存款利率水平是否合适,预算软约束是否一定阻碍存款利率开放,存款利率是否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利率完全开放是否意味着融资贵、融资难等。文章期望厘清一些容易发生混淆和误解的基本事实,以期为坚定改革信念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强 刘巧云 冯敏 张云舒 杨影
本文采用语义一致性判断方式,探讨语义相关性在高中聋生暂时歧义句阅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1)句法暂时歧义性会阻碍聋生对句子的理解加工;(2)高相关的语义能够对聋生消解句法歧义起到促进作用,支持句子理解的弱相互作用理论;(3)随着聋生年级的增长,其句子加工能力也不断提升,高中二年级是聋生句子语义发展极其重要的转折阶段之一。
关键词:
聋生 语义相关性 暂时歧义句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韩敏
在套入CNMARC格式提供的主题分析字段时,中国国家机读目录数据对下列问题的处理值得商榷:主题分析块主题标引模式,专有名称作主标题的标引方式,对年鉴的“时间因素(D)”的理解,个人文集、选集、全集的主题标引
关键词:
机读数据 主题标引 规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东昕 邹华
蔡元培1926年发表的论文《说民族学》揭开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科学研究的序幕,已为学界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学术界对民族学、人类学学科性质的理解产生了歧义,对学科定位意见也不尽相同,这对学科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学科史的视角回溯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过程,探究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把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两个构成部分——人们共同体及其文化——二者分割开来认识,显然就是问题产生的一个关键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惠萍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今天,农村养老保险越来越受到政府、理论界和广大学术界的关注。政府的政策规定、理论上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实践中获取的丰富经验,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启示和借鉴作用。但是,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课题的研究中,仍存有许多争论与分歧。"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与"社会养老"有机结合是农村养老模式理性的选择。对农民工"进城"、"回乡",还是走"第三条道路"等问题进行了再分析。同时,还明确指出政策规划的合理性、可行性与其特定的情境密切相关。
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模式 特定情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