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7)
2023(2001)
2022(1645)
2021(1489)
2020(1120)
2019(2828)
2018(2890)
2017(5640)
2016(3004)
2015(3347)
2014(3464)
2013(3494)
2012(3424)
2011(3272)
2010(3368)
2009(3078)
2008(3237)
2007(2880)
2006(2610)
2005(2501)
作者
(8214)
(6869)
(6867)
(6749)
(4604)
(3292)
(3119)
(2667)
(2643)
(2473)
(2404)
(2342)
(2312)
(2255)
(2225)
(2124)
(2082)
(2070)
(2013)
(1957)
(1682)
(1659)
(1650)
(1638)
(1602)
(1532)
(1494)
(1371)
(1365)
(1353)
学科
(16121)
经济(16106)
方法(8655)
管理(7676)
数学(6968)
数学方法(6907)
(6479)
(6423)
企业(6423)
理论(4889)
(3662)
中国(3453)
(3284)
金融(3284)
(3266)
业经(3177)
(3085)
银行(3085)
(2966)
(2618)
(2518)
贸易(2516)
(2438)
(2243)
(2234)
经济学(1981)
(1974)
教育(1933)
(1752)
财务(1751)
机构
大学(49903)
学院(47435)
(23737)
经济(23249)
管理(17433)
研究(16032)
中国(14907)
理学(14786)
理学院(14654)
管理学(14440)
管理学院(14367)
(12009)
(10174)
财经(9735)
经济学(8960)
(8944)
经济学院(8064)
科学(7779)
(7611)
中心(7584)
财经大学(7491)
(7468)
金融(7409)
研究所(6919)
人民(6592)
北京(6575)
(6258)
(6257)
师范(6229)
国人(6082)
基金
项目(27692)
科学(22373)
基金(21474)
研究(21059)
(17983)
国家(17854)
科学基金(15541)
社会(14899)
社会科(14163)
社会科学(14161)
基金项目(10555)
教育(10205)
资助(9833)
(9161)
自然(8922)
自然科(8704)
自然科学(8702)
自然科学基金(8574)
(8195)
编号(7895)
成果(7261)
(7111)
教育部(6596)
国家社会(6548)
重点(6414)
人文(6107)
(5930)
大学(5793)
社科(5760)
中国(5713)
期刊
(24980)
经济(24980)
研究(17942)
(9988)
金融(9988)
(9146)
中国(8082)
管理(6586)
财经(5652)
学报(5487)
科学(5462)
教育(4973)
(4909)
经济研究(4807)
大学(4518)
学学(4235)
问题(3282)
国际(3228)
技术(3202)
(3030)
(3002)
统计(2762)
理论(2637)
世界(2581)
经济学(2581)
(2326)
技术经济(2289)
业经(2265)
实践(2241)
(2241)
共检索到73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孟楠  韩晓雪  
本文通过CKM理论证明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正确性,实际均衡汇率是动态平稳过程。并通过修正KMC-STR模型的结构突变函数,建立S-STR模型。该模型能更好地解释存在多个结构突变点、并有升值趋势的非线性稳定问题。由此模型对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进行估计,并得到5个阶段的测算,发现人民币现阶段处于略微高估状态,而非低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智  秦毅  
定性地分析了人民币升值面临的潜在恶性循环,并指出导致该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国际、国内经济的失衡。如果不从根本上纠正这些失衡,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正效应将被抵消,中国经济将面临流动性过剩和通货紧缩的两难选择,甚至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志兴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行为均衡汇率理论,选取影响汇率的两个宏观经济指标对实际有效汇率进行协整和误差修正建模,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估计,并对198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失调情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始终围绕均衡汇率波动,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高估和低估;在1993年第四季度到1998年第三季度以及2003年第一季度到最近,人民币均衡汇率是出于上升的趋势,而在其他样本期间处于下降趋势。2.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像西方国家所认为的那样被严重低估,而是围绕行为均衡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并没有被中国央行所操纵。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田诗文  
对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衡程度的测算与研究是分析是否应该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BEER)模型,选取劳动生产率差异、贸易条件、贸易开放度、资本流动管制、政府支出、实际利差作为基本经济因素,测算1997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衡程度,并通过样本外预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发现汇率失衡是常态,共经历了3次低估和3次高估。本文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汇率失衡可以得到经济系统的自动修复;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发现劳动生产率差异、贸易条件的波动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较强。本文深入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失衡的过程及经济背景,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晓京  
为了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本文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均衡汇率理论模型,该模型回归货币购买力的本质,克服了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之间选取可比较一篮子商品的困难。经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及失调状况的实证检验发现:2005-2010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除2007年、2008年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外,其他年份均被高估;2012-2014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被低估,只是各年的低估幅度不同;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高估。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均值相对于实际汇率的均值在总体上被高估28.03%,名义汇率在中长期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双久  杨敏  
本文在行为均衡汇率与要素均衡汇率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对1992~2010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失衡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汇改之后,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但低估水平并不像外界所说的"严重低估"。随着各方对汇率敏感度的增强,今后人民币汇率的估值水平将呈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宝瑜  张莉  
目前,学术界在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上存在着分歧。尤其是对均衡汇率的测算,在方法上存在不足。多数模型的设计实质上是把名义汇率或实际有效汇率的平滑值当作了均衡汇率,而非真正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均衡汇率。本文设计了一种“多目标两阶段估值”的方法来测算均衡汇率:在第一阶段,依据实现均衡汇率的各个目标,分别估算不同目标条件下的均衡汇率;第二阶段,以第一阶段估算的均衡汇率和实现均衡汇率的各目标建立计量模型,得到均衡汇率精算值。在深入分析汇率失衡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后果的基础上,依据均衡汇率的计算结果,本文认为,提升汇率符合中国的长期利益和根本利益,而且在现阶段政府还不应该放弃对汇率调整的干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克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失衡的原因,然后分析了全球失衡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全球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国民储蓄的下降,而非投资的增加。为了纠正外部失衡,美元自2002年以来开始贬值,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中国感受到了极大的货币升值压力。只要中美贸易顺差没有显著减少,只要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没有下降到可持续水平,人民币都将面临升值压力。这种升值压力与人民币是否存在低估没有必然联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黎明  万里  王帅  
文章在Elbadawi模型基础上,选取了生产率、贸易条件(TOT)、开放度(OPEN)、政府消费(GOVEXP)等四个基本经济要素来分析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了这四个基本经济要素与人民币汇率的相互关系。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TOT、OPEN、GOVEXP都是非平稳序列,所以将采取协整分析来拟合模型。通过结构变点检验发现1993年的确是结构变点,同时拟合出含有结构变点和不含结构变点的两个协整方程,通过比较发现含有结构变点的方程拟合效果更好一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祖玄  
中国具有二元结构特征的菲利浦斯曲线,使人民币汇率政策具有改变供给水平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宏观经济均衡曲线具有中国特征。这为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基础。随着中国的二元结构特征的逐渐消除,应更为谨慎地执行低估汇率的政策,否则将导致经济增长向外延型方向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雪珂  
文章以PENN效应为基础扩展购买力评价法,并且结合转型国家的特征,采用164个国家1980-2010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人民币均衡汇率。结果表明PENN效应和结构转型对实际汇率波动有稳健的解释力。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均衡汇率逐年下降,2005年企稳回升。根据置信区间分析,2008-2010年人民币汇率已被严重高估;即使考虑中国购买力平价数据存在20%的高估,人民币汇率也已经进入合理区间甚至高估。所以,人民币不仅不应该升值甚至需要一定贬值,以防对经济的负面冲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沈军  
加入金融发展水平的均衡汇率测算是破解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汇率问题的可循之径。笔者论证了金融非中性是均衡汇率测算引入金融发展因素与形成BEER修正模型的理论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中国金融发展的综合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与H-P滤波分析对1994年~2010年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测算。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且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考虑中国金融发展水平因素后人民币汇率失调在5%以内,失调程度轻微。笔者从另一角度支持了Chueng等人的"人民币低估问题存在高估"的研究结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林楠  
从购买力平价条件与市场均衡汇率入手,本文分析了经济赶超中货币追赶的汇率动态路径及其币值变化空间。引入微观预期和货币化因素,并通过基于优化微观基础的宏观变量替代,本文尝试分析求解人民币汇率动态的价值基底的近似表达。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基于市场调节,在总供求视角下对价值基底的关键决定要素聚焦于均衡国内外劳动生产率差异和均衡实际汇率,并作为表达市场均衡汇率极小值的协整条件构成要素,近似替代逼近价值基底。实证分析表明,近期人民币汇率已接近长期均衡。2008~2014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与价值基底基本重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唐亚晖  陈守东  
本文根据行为均衡汇率(BEER)理论,选择若干影响实际汇率的基本经济变量为解释变量,通过对1994~2009年间的相关变量季度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所选择的解释变量存在着协整关系,其中劳动生产率与贸易自由化是变量中对实际汇率影响力度最大的两个,弹性系数分别是0.1896、-0.3532;(2)自1994年至今人民币长期均衡汇率存在着呈总体上升的趋势,原因在于我国人均GDP相对世界人均GDP的比值呈持续上升之势;(3)在观测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交替出现低估与高估的现象,但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长期均衡汇率之间的长期趋势是吻合的,总体上不存在严重的汇率失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楠  
伴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增强,国内外各界对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汇率问题普遍给予极大热情和广泛关注。后美元时代全球失衡并存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如何从战略层面抵消美元束缚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全球失衡美元汇率动态出发,对美元贬值服务于美元自身立场进行了分析,结合人民币汇率的经验事实与相关观点辨析,提出了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