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7)
- 2023(8690)
- 2022(7894)
- 2021(7565)
- 2020(6331)
- 2019(14877)
- 2018(14991)
- 2017(29028)
- 2016(15912)
- 2015(17869)
- 2014(17896)
- 2013(17695)
- 2012(15989)
- 2011(14269)
- 2010(14024)
- 2009(12648)
- 2008(12071)
- 2007(10381)
- 2006(8823)
- 2005(7467)
- 学科
- 济(59402)
- 经济(59338)
- 管理(44482)
- 业(41858)
- 企(35448)
- 企业(35448)
- 方法(30136)
- 数学(26040)
- 数学方法(25750)
- 农(15419)
- 中国(14249)
- 财(14147)
- 学(13758)
- 业经(13067)
- 地方(12210)
- 理论(10716)
- 和(10386)
- 农业(10286)
- 贸(10275)
- 贸易(10271)
- 易(9960)
- 技术(9934)
- 环境(9650)
- 务(9424)
- 财务(9365)
- 财务管理(9349)
- 制(9268)
- 企业财务(8857)
- 教育(8795)
- 划(8606)
- 机构
- 大学(219524)
- 学院(217758)
- 管理(91817)
- 济(80644)
- 理学(80329)
- 理学院(79440)
- 经济(78694)
- 管理学(78097)
- 管理学院(77728)
- 研究(70107)
- 中国(50152)
- 京(46967)
- 科学(46307)
- 农(35820)
- 业大(35211)
- 财(35157)
- 所(35133)
- 研究所(32443)
- 中心(31609)
- 北京(29670)
- 江(29612)
- 财经(29033)
- 范(28746)
- 师范(28502)
- 农业(28369)
- 经(26457)
- 院(25514)
- 州(24917)
- 技术(23571)
- 师范大学(23167)
- 基金
- 项目(157179)
- 科学(122501)
- 研究(114221)
- 基金(113064)
- 家(98750)
- 国家(97927)
- 科学基金(83949)
- 社会(69142)
- 社会科(65392)
- 社会科学(65372)
- 省(61932)
- 基金项目(61390)
- 自然(56472)
- 自然科(55124)
- 自然科学(55114)
- 自然科学基金(54096)
- 划(52256)
- 教育(51878)
- 编号(47347)
- 资助(46457)
- 成果(37681)
- 重点(34599)
- 部(33976)
- 发(32861)
- 创(32795)
- 课题(31975)
- 创新(30477)
- 科研(30279)
- 项目编号(29437)
- 大学(29165)
共检索到301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世煌 赵琦
CIMMYT玉米项目的种质改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张世煌,赵琦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玉米项目总部设在墨西哥,包括驻在各洲的6个地区分部共有研究人员36名。玉米项目的宗旨是:通过提高玉米的生产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中心通过4条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志国
综述了热带玉米种质在山区的改良与应用情况,并分析了热带玉米种质在山区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及创新中的作用.认为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山区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形成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提高玉米育种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梅 任洪 赵晓燕 沈建华 王竹 曹绍书
为挖掘和拓宽贵州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5个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为父本,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为母本,按NCⅡ设计组配,对其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中册亨SuwaN黄包谷和地33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中中群11、中群24和中群27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40个杂交组合中中群27×册亨SuwaN黄包谷、中群26×地33,中群23×地33,中群11×平塘黄包谷,中群22×马场小黄包谷,中群28×吊南早,中群25×平塘黄包谷,中群22×地33,中群23×平塘黄包谷,中群11×吊南早等组合具有较强的特殊配合力,可进一步组建新的群体和选择优良自交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玲 路凤银 杜振伟 吴锁伟 韩臣鹏
对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与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组配的20个普×爆组合F3、BC11F2、BC12F2的膨爆特性及其与两类亲本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质对普×爆后代的膨爆特性影响显著,选择适宜的普通玉米种质、恰当组配普×爆组合,对于普通玉米种质在爆裂玉米育种中的有效利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普×爆组合F3的膨爆特性均较差,一代回交可使其显著提高,最高分别为F3的750,2200,1100,基本达到对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要求指标;双回交世代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爆裂玉米 普通玉米 自交 回交 膨爆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蒙成 梁庆平 蒋益敏 吴地 吴烈
【目的】对70份外引改良玉米种质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抗病材料,为抗病玉米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同时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和自然发病两种方法,对70份外引改良玉米种质材料进行南方锈病、纹枯病、大斑病和小斑病抗性鉴定。【结果】通过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南方玉米锈病材料5份、纹枯病材料11份、大斑病材料4份和小斑病材料6份,中抗4种病害材料1份,高抗大、小斑病和纹枯病材料2份以及兼抗3种病害材料22份。【结论】参试的种质材料对广西玉米主要病害的抗性较丰富,其中一些材料具有多抗性。这些多抗性种质材料的筛选对广西玉米抗病育种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可拓宽抗性基因遗传基础,是今后开展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人工接种 抗病性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懿波 王振华 王永普 张新 陆利行
根据配合力、杂种优势、系谱关系、生理和遗传特点及形态特征等,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玉米种质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外杂选、综合品种选、Suwan和低纬度种质4个亚群)5个杂种优势群9个亚群,提出了若干改良利用意见。并对种质基础狭窄、杂优群划分与利用、种质改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玉米,种质,杂种优势群,改良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宗华 陈伟程 常思敏
对三个材料各一个基本株自交产生的姊妹系及其姊妹种,以及由此配成的普通单交和改良单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早代姊妹种(S_2、S_3)进行制种,产量可以提高40%左右,S_2的制种产量甚至成倍增加,不同材料同世代的姊妹种间增产幅度不一。改良单交种的产量和整齐度与普通单交种相近,与不育胞质相结合将会进一步拓宽改良单交的利用前
关键词:
玉米 姊妹系 姊妹种 改良单交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积德 崔绍平 李洪杰
对黄早4及其9个改良系进行了配合力测验,并对改良单交种和改良系自身产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冀35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最高,显著高于黄早4;特殊配合力方差部分以黄早4-15、D黄212较高,冀35居中,改良单交种只有冀35×掖107比原单交种增产显著.改良系自身产量以冀45、冀35、D黄212较高,比黄早4显著增产.所有改良系在抗病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必须通过试验才能确定某一特定改良单交组合推广利用的价值.
关键词:
玉米 黄早4 改良系 配合力 改良单交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文华 黄云霄 蒋辅燕 陈秀华 汪燕芬 罗黎明 张培高 尹兴福 何羊涛
【目的】研究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杂种优势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方法】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23个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和3个测验种配制69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评价群体的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再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自交系L1、L5、L6、L7、L8、L11、L16、L20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10个强优势杂交组合T3×L20、T1×L8、T3×L21、T2×L20、T3×L1、T3×L11、T3×L5、T2×L6、T3×L12、T1×L4的SCA分别是13.69、28.14、24.08、9.02、9.97、6.09、9.02、17.75、14.40、16.94,除了T3×L11(6.09)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结论】温热玉米种质改良系L8、L11、L16、L20在育种中利用潜力较大,尤其是L11和L20是不可多得的温热玉米改良系。本研究将供试改良系划分为3大类群:L3、L5、L6、L11、L17、L19、L20、L21、L23与掖107划分为Reid群;L1、L2、L12、L13、L16、L18、L22和YML1671划分为非Reid群;L4、L7、L8、L9、L10、L14、L15和YML146划分为Suwan1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海英 库丽霞 李家富 侯本军 张君 郭书磊 陈彦惠
利用群体改良方法,充分挖掘地方优异种质的遗传潜力是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以黄金群5个轮次改良群体为材料,通过1年2点产量比较试验,分析了混合选择和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方法对黄金群产量及穗部性状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选择方法对群体产量改良是有效的,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黄金群的单株产量逐轮提高,平均每轮提高3.78%,其中,混合选择改良的3轮群体平均每轮提高4.27%,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提高2.07%;虽然群体产量的变异系数从15.43%下降到12.80%,但群体内仍有较丰富的变异。通过改良群体穗部性状比较发现,穗长和行粒数改良效果显著,分别提高14.71%和17.6...
关键词:
玉米 群体改良 轮回选择 产量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永建 张莉萍 潘光堂 荣廷昭
研究了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群体在四川生态环境下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光周期敏感性。结果表明,参试的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群体内存在极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墨白961、墨白962和墨白963 属光周期敏感型种质。墨白968 属中度光周期敏感型种质, 墨白964 和墨白966 较适合于四川生态条件, 墨白967 虽然抽丝、成熟均最早且无明显的光周期反应, 但由于其综合性状表现不佳, 没有利用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俊峰 刘天学 李潮海 阴淑贞
【目的】研究交替选择对玉米自交系抗病性、耐旱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中国目前玉米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的杂交种郑单958的父本自交系昌7-2和母本自交系郑58,分别在河南和海南进行抗病、耐旱、丰产性交替选择。采用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灰斑病病情指数、耐旱系数、丙二醛(MDA)含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基础材料相比,随着交替选择代数的增加,郑58第一至第四代衍生系的灰斑病病指分别下降了16.1%、16.6%、31.5%和33.1%,昌7-2第一至第四代衍生系灰斑病病指分别下降了28.1%、29.7%、45.3%和49.5%;随选择代数增加MDA含量逐代下降,耐旱系数逐代提...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改良 交替选择 抗逆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义发 汪黎明 沈雪芳 张璧 郑洪建
糯玉米亦称蜡质玉米或中国糯玉米,中国是糯玉米世界起源中心.中国的云贵川高地糯玉米遗传多样性分布,沪与杭嘉湖平原的遗传特点是优质早熟,黄河流域及东北地区糯玉米植株高大、产量高.在对中国糯玉米种质研究创新基础上,中国糯玉米杂交化改良得到较大成功,已形成鲜食、淀粉加工和畜牧新型糯质饲料三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
糯玉米 种质 育种 产业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天渊 吴永升 马琳 莫芳华
以4份广西白粒骨干玉米自交系(南60-1、改良南60-1、大013和花83-2)与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6份白粒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B.Griffing 4模式设计进行配合力分析,研究来自CIMMYT的白粒玉米自交系与广西骨干系的杂种优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改良南60-1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达到0.58;来自CIMMYT的CML268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次之,其值为0.42。改良南60-1与CML98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最高,达到1.26。组配的优势杂交组合大部分符合温带系×热带系的杂种优势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