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7)
- 2023(2581)
- 2022(2258)
- 2021(2257)
- 2020(1951)
- 2019(4408)
- 2018(4649)
- 2017(9054)
- 2016(5255)
- 2015(6098)
- 2014(6298)
- 2013(6349)
- 2012(6406)
- 2011(5761)
- 2010(5912)
- 2009(5568)
- 2008(5964)
- 2007(5463)
- 2006(4892)
- 2005(4559)
- 学科
- 济(20414)
- 经济(20385)
- 管理(13302)
- 业(11263)
- 方法(10753)
- 企(9687)
- 企业(9687)
- 数学(9299)
- 数学方法(9113)
- 制(6978)
- 银(6834)
- 银行(6823)
- 融(6686)
- 金融(6686)
- 行(6574)
- 贸(5681)
- 贸易(5675)
- 易(5573)
- 财(5380)
- 学(5345)
- 中国(5015)
- 体(4720)
- 理论(4473)
- 农(4096)
- 体制(4065)
- 业经(3598)
- 务(3175)
- 财务(3167)
- 财务管理(3147)
- 度(3067)
- 机构
- 大学(80172)
- 学院(76923)
- 济(30720)
- 经济(29901)
- 研究(28322)
- 中国(25852)
- 管理(25540)
- 理学(20754)
- 理学院(20489)
- 管理学(19928)
- 管理学院(19799)
- 京(17795)
- 科学(17053)
- 财(16734)
- 所(15678)
- 中心(14187)
- 研究所(13891)
- 农(13278)
- 财经(12889)
- 江(12278)
- 北京(11727)
- 经(11689)
- 业大(10945)
- 农业(10709)
- 经济学(10256)
- 州(10184)
- 范(10002)
- 银(9984)
- 融(9944)
- 师范(9848)
- 基金
- 项目(44785)
- 科学(33567)
- 基金(32028)
- 研究(30876)
- 家(28598)
- 国家(28381)
- 科学基金(22974)
- 社会(18488)
- 社会科(17479)
- 社会科学(17476)
- 基金项目(15995)
- 省(15951)
- 资助(15455)
- 自然(15207)
- 自然科(14902)
- 自然科学(14900)
- 教育(14720)
- 自然科学基金(14626)
- 划(14390)
- 编号(12112)
- 成果(11535)
- 部(10479)
- 重点(10236)
- 课题(8900)
- 大学(8820)
- 教育部(8811)
- 科研(8787)
- 发(8606)
- 性(8516)
- 计划(8445)
共检索到129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越明 李豪明
近年来,我国物价走势越来越令人关注,并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和宏观调控中的一个重点。本文拟就中央银行的综合物价指数CGPI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在货币监测效应方面进行比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新泽 万存知
中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监测与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张新泽,万存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4年第三季度起定期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的统计监测指标,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由贷款规模管理为主向调控货币供应量过渡的首要基础工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学,陈松林
监测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与方法黄敦学,陈松林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国际通用统计原则,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推出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这既是中央银行宏观监测制度的重大改革,又是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由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雄强 张晓峒
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同比和环比是分析经济指标变动的两种方法。本文结合春节效应和交易日效应,运用X-13ARIMA-SEATS程序对货币供应量序列(M0、M1和M2)进行季节调整,并据此计算环比数据。与同比数据相比,环比数据可以更及时地发现经济指标的转折点,因此更适宜于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实时监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一年我国货币供应量还将保持增长态势,M2的平均增速最快,M1次之,M0的平均增速最慢。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冲 张明
在构建金融状况监测指标时,现有文献对其构成要素的周期特征分析不足,导致指标成分混乱,进而对“双支柱”框架的实证研究造成困扰。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同时包含短期和中期指标的宏观金融状况监测框架,更加科学地评估中国的金融状况。该框架既包含金融状况指数、金融压力指数、全球金融周期三个短期指标,也包含中国及全球主要经济体金融周期两个中期指标。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分期限的“双支柱”框架,对不同期限的金融指标进行管理。文章的主要观点及结论有:第一,股价具有短周期特性,而房价具有中周期特性,因此金融状况指数构成中不该包含房价,金融周期构成中不该包含股价;第二,文章监测指标显示,2022年1~7月,中国短期金融状况总体运行良好,大部分时间内金融压力较低,但金融周期加速下行,加之全球金融周期和各国金融周期的下行冲击,未来中国面临的金融形势较为严峻;第三,短期内中国既需通过放松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以应对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下行,也需要国际间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该框架不仅有助于更加科学地监测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走势,还有助于在实证研究和现实实践中践行“双支柱”框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健 唐丽英
影子银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本文从金融产品角度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以此设计影子银行监测体系,最后提出关于影子银行监测的几点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监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谭政勋
无论是货币还是利率的冲击,美国房价调整的幅度远大于中国;但是,内部比较来看,美国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比货币供应量要大得多,中国则相反。中国房价的上升反过来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比美国更强。美国房价的波动比中国更为剧烈,而CPI相反;两国房价均比CPI上涨更快、波动更大。在中国,房价和CPI之间的相互作用远大于美国,CPI是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房价上涨后也会引起新一轮的物价上涨。美国灵活的通货膨胀制的货币政策虽然有效维护了物价稳定,但没有抑制房价泡沫和促进金融稳定;即使未来利率调控的条件成熟,中国将来较长时期内,应该继续采用以控制信道和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调整为辅的货币...
关键词:
房价 货币政策 中美比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俞越
在中国,GDP有GDP的问题,CPI有CPI的问题,从而在当前尚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尚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下,导致两位数增长的GDP无法承受3%的CPI涨幅。"十二五"时期,伴随着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中国的GDP增速将会回落,而诸多因素将共推CPI上行,从而进一步加重GDP与CPI之间的矛盾。为此,应通过提高GDP质量、引导民企参与竞争性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四条途径,让GDP可以承受CPI之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栋
金融系统资金流动性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影响,未来货币周期变化产生不确定性。本文选择系统重要性银行为代表性样本,构建实证模型,测度流量传导渠道的风险冲击强度与时变特征。得出结论:(1)跨境资金流动对银行流动性储备资产存在风险传染效应,包括外汇存款指标的冲击效应和外汇储备指标的抑制作用;(2)银行系统内存在“羊群效应”,政策干预效果在货币周期内存在非对称性。策略建议:(1)提升资本的流量管理精准度,发挥宏观审慎管理的调控作用,具体把控量的规模和时点的选择;(2)警惕货币周期变化引发政策工具效用的衰变,定期评估工具有效性,创新工具箱品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峰
由于GPS可以向全球任何用户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目前在各类变形监测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GPS变形监测技术的概况,详细总结了GPS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的监测方案设计,监测网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变形分析的方法,最后给出的GPS技术在某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实例,充分说明了GPS定位技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变形监测方法。
关键词:
GPS 变形监测 数据处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艳云
本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质量评估框架(DQAF)下,着重从四个维度分析了中美两国CPI数据质量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结论和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宜
法定数字货币在提升经济交易活动透明度、便利性和包容性的同时会对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等产生冲击和威胁,需要制定合理的发行模式与科学的监管模式。目前,诸多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已经进入测试阶段,在发行模式与监管模式方面取得大量研究经验,文章选择英国的Rscoin模式、加拿大的Jasper模式和新加坡的Ubin模式开展对比分析,探究值得我国借鉴的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监管经验。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冯静
货币演化进程包括货币本位和货币形态两个方面,其总体趋势是走向更加稳定的货币和更加完善的货币制度。作为最新货币形态,数字货币广义上包含了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的发展、作用与本质等问题与货币的产生、职能和本质等古老问题一样富有争议。从信用本质来看,作为社会惯例和公共产品,未来的法定数字货币应该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关键词:
数字货币 演化 格雷欣法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