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9)
- 2023(7692)
- 2022(6315)
- 2021(5614)
- 2020(4828)
- 2019(10655)
- 2018(10408)
- 2017(20200)
- 2016(10914)
- 2015(12181)
- 2014(12303)
- 2013(12178)
- 2012(10944)
- 2011(9620)
- 2010(9939)
- 2009(9747)
- 2008(10264)
- 2007(9380)
- 2006(8484)
- 2005(8025)
- 学科
- 企(72600)
- 企业(72600)
- 业(66834)
- 管理(60917)
- 济(47067)
- 经济(46953)
- 财(25727)
- 方法(21430)
- 务(20273)
- 财务(20255)
- 财务管理(20233)
- 业经(20041)
- 企业财务(19263)
- 制(16679)
- 数学(13876)
- 技术(13759)
- 数学方法(13746)
- 体(12521)
- 划(12484)
- 企业经济(12113)
- 体制(11403)
- 和(11296)
- 理论(11143)
- 策(11084)
- 经营(10811)
- 技术管理(10538)
- 中国(9390)
- 决策(8954)
- 计划(8563)
- 税(7773)
- 机构
- 学院(166118)
- 大学(163667)
- 济(72195)
- 管理(70829)
- 经济(70815)
- 理学(60347)
- 理学院(59847)
- 管理学(59162)
- 管理学院(58827)
- 研究(47513)
- 财(40519)
- 中国(39557)
- 京(33098)
- 财经(31096)
- 经(28009)
- 江(26772)
- 科学(24374)
- 财经大学(22959)
- 所(22505)
- 经济学(22272)
- 中心(21934)
- 商学(21758)
- 商学院(21576)
- 北京(20551)
- 州(20197)
- 经济学院(20039)
- 研究所(19494)
- 业大(18575)
- 经济管理(17561)
- 院(17425)
- 基金
- 项目(102074)
- 科学(83606)
- 基金(77663)
- 研究(76941)
- 家(65175)
- 国家(64543)
- 科学基金(58634)
- 社会(52434)
- 社会科(49797)
- 社会科学(49785)
- 基金项目(40564)
- 省(39362)
- 自然(37058)
- 自然科(36276)
- 自然科学(36267)
- 自然科学基金(35701)
- 教育(35477)
- 划(31918)
- 资助(31403)
- 编号(29804)
- 制(26665)
- 成果(24518)
- 部(23649)
- 创(23353)
- 业(23165)
- 重点(22362)
- 国家社会(22028)
- 创新(21714)
- 教育部(21455)
- 人文(21161)
共检索到255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耀 王亚茹 乔贵涛
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国企高管(特别是CEO)有动机通过费用归类操纵规避被查处的风险,如何通过公司治理降低高管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提高"八项规定"的实施效果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2013—2016年中国国有企业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CFO对CEO的权力制衡与国企费用归类操纵的关系。研究发现,CFO对CEO权力制衡显著降低了国企费用归类操纵的程度。研究结论表明,利用CFO对CEO的权力进行有效制衡,有助于减少或者抑制CFO屈从于强大的CEO权力对国企费用进行归类操纵的问题,最终提高了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嘉兴 傅绍正
八项规定引发的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严重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文章利用"八项规定"实施前两年(2010—2011年)和实施后两年(2013—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了考察内部控制和独立审计对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相比于内部控制指数较高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指数较低的国有企业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更严重;相比于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国有企业,聘请非"四大"的国有企业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更严重。研究表明,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均可有效抑制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研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嘉兴 傅绍正
"八项规定"引发的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严重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文章利用"八项规定"实施前两年(2010—2011年)和实施后两年(2013—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了考察内部控制和独立审计对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相比于内部控制指数较高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指数较低的国有企业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更严重;相比于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国有企业,聘请非"四大"的国有企业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更严重。研究表明,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均可有效抑制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研究结论对于治理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提升"八项规定"政策效果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康涛 臧文佼
本文从上市国有企业消费性现金支出费用化或资本化的角度,考察了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效果。本文发现,"八项规定"实施后,国有企业的消费性现金支出计入当期管理和销售费用的比例显著下降,而计入本期存货科目的比例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八项规定"之后,国企费用下降的持续性较低;同时,这种费用率下降并没有导致下一年度的公司业绩上升。这表明"八项规定"实施后,国有企业有可能通过改变消费性现金支出的会计科目归类,来部分规避"八项规定"的监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媛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显著降低。但是中央巡视结果却反映出公款消费的奢靡之风仍然存在,国有企业存在通过将消费性现金支出归类计入成本科目以规避外部监管的现象,这种费用归类操纵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文章在梳理费用归类操纵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费用归类操纵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并建议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独立审计质量、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开展专项巡视和完善政策落实配套机制五方面入手治理费用归类操纵。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媛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显著降低。但是中央巡视结果却反映出公款消费的奢靡之风仍然存在,国有企业存在通过将消费性现金支出归类计入成本科目以规避外部监管的现象,这种费用归类操纵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文章在梳理费用归类操纵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费用归类操纵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并建议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独立审计质量、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开展专项巡视和完善政策落实配套机制五方面入手治理费用归类操纵。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莉萍 陈宇璇 张淑霞 LIU Ning
使用2010年~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PSM-DID研究方法,基于费用归类操纵视角考察了"八项规定"在国有企业中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八项规定"对公款消费进行约束后,国有企业存在利用会计科目进行费用归类操纵的现象,即将部分原计入管理费用中的公款消费,转移至资本性支出和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等非敏感性会计科目,且高管腐败程度高的国有企业是费用归类操纵的重灾区。国有企业表面看来减少了公款消费,实质却是通过费用归类操纵达到隐性腐败的目的。本文的研究揭示了隐性腐败账务处理的新路径,发现国有企业会利用非敏感性会计科目隐蔽公款消费,这为治理国有企业权力寻租和规避监管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婉婷 刘申雅
如何切实贯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节点。立足数字经济时代,聚焦该政策可能引发的R&D归类操纵,以2013—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遏制这一投机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内控质量和所处法津制度环境与数字化转型形成“治理互补机制”,共同推进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地实施;数字技术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显著优于其他技术;区分费用操纵方向,发现“虚增”研发费用的企业更倾向依靠政策获得减税优惠,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了治理功能;考察2017和2018年政策集中调整的影响,发现扣除比例提高和覆盖范围扩大有效缓解了R&D归类操纵。研究结论对如实评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效用、拓展数字化转型的治理功能、明确R&D归类操纵的监管重点领域,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为宾 周建
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影响国企过度投资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提高混合主体的股权制衡度对于缓解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但不同类型的混合所有权方式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实施国有+外资混合股权结构以及国有+外资+民营混合股权结构,均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但当混合股权结构中只包含民营股东时,混合主体的股权制衡度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水平则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政府干预效应,经理人代理效应是混合股权制衡度影响国企过度投资的主导机制,即经理人观对国企非效率投资问题的解释力相对更为有效。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康涛 刘雨柔
基于2006年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进行修订所提供的自然实验机会,考察了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以2005—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在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办法变更后,央企通过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将非经常性收益计入经常性损益的行为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存在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嫌疑的央企主营业务并未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迹象,再次支持了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假说。此外,研究还发现会计科目归类操纵程度与高管薪酬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管利用会计科目归类操纵获得了薪酬收益。因此,监管部门在制定央企业绩考核办法时,应考虑会计科目归类操纵的可能影响,尽可能将薪酬业绩指标基于企业不易进行科目归类操纵的业绩指标;同时,通过加强会计和审计监管,来防范和抑制企业的会计科目归类操纵行为,以增强央企业绩考核办法的有效性。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夏南强
文章对古代重要书目中著录的类书类型作了较深入的剖析;分析了《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类书之部》划分类书类型的得失。在全面考察类书内容特征和编纂特征的基础上,将类书区分为类事类书、类文类书和事文并举类书三大类别。针对类书的归类问题,提出古籍书目如果仍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排,应在各部分设类书类目;当代图书书目,应该在各学科设立类书类,收录各专门性的类书。在综合类亦应设类书类,以便综合性的类书有所归属。
关键词:
类书 书目类型 归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烁丹
文章选取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高管权力制衡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高管与企业价值趋同度的中介效应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高管权力制衡显著抑制了企业盈余管理水平,高管与企业价值趋同在二者之间承担了显著的中介效应。此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度在高管权力制衡与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其中对国有企业的高管权力制衡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起到同向的调节效应,说明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更多出于“道德动机”,对民营企业的高管权力制衡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起到逆向的调节效应,说明民企履行社会责任更多出于“利益动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景明
抑制权力滥用现象,必须致力于营造法制廉政的社会政治环境,建立以人民群众监督为原则的权力制衡系统,并确立正确的社会基本价值观念;设立防止权力异化的制度约束硬防线,使权力的行使者置身于“不敢越线、不能越线、不愿越线”的制度环境中。近期的着力点似应在法律范围内给予舆论监督更大的自由,同时通过中国的“阳光法案”从制度上保障官员的财产和政府的决策过程更加透明。依靠社会主义民主和公共权力正常运行的保障、纠偏机制,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政权兴亡周期律。
关键词:
权力制衡 民主 法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