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5)
2023(7963)
2022(6472)
2021(5783)
2020(4965)
2019(10735)
2018(10638)
2017(20546)
2016(10938)
2015(12445)
2014(12192)
2013(12267)
2012(10721)
2011(8986)
2010(9422)
2009(8945)
2008(9034)
2007(8540)
2006(7460)
2005(7042)
作者
(31059)
(26277)
(26136)
(24449)
(16633)
(12381)
(11798)
(10138)
(9747)
(9473)
(8880)
(8676)
(8565)
(8297)
(8070)
(7895)
(7867)
(7864)
(7606)
(7450)
(6561)
(6353)
(6320)
(6097)
(5928)
(5806)
(5806)
(5732)
(5405)
(5194)
学科
(67809)
(63178)
企业(63178)
(51451)
经济(51395)
管理(49321)
业经(24080)
(21344)
方法(19090)
(18934)
(16225)
财务(16191)
财务管理(16183)
农业(15558)
企业财务(15100)
技术(14681)
中国(12199)
数学(11998)
数学方法(11912)
(11589)
(11318)
(10805)
(10791)
理论(10477)
(10447)
企业经济(10408)
经营(10219)
技术管理(9878)
(9165)
贸易(9160)
机构
学院(162659)
大学(151009)
(68769)
管理(67946)
经济(67490)
理学(57610)
理学院(57152)
管理学(56597)
管理学院(56314)
研究(48410)
中国(39199)
(31426)
(31360)
(30776)
科学(27726)
(26324)
财经(24650)
(24597)
农业(24090)
业大(23645)
(22248)
中心(22081)
研究所(21913)
(20790)
商学(20080)
商学院(19906)
北京(19620)
经济管理(18978)
经济学(18764)
财经大学(17694)
基金
项目(101648)
科学(80928)
研究(77813)
基金(72118)
(61582)
国家(60898)
科学基金(53975)
社会(49400)
社会科(46828)
社会科学(46816)
(43166)
基金项目(38456)
教育(34468)
自然(34322)
(33839)
自然科(33550)
自然科学(33536)
自然科学基金(32994)
编号(31821)
(29995)
资助(28462)
(25161)
成果(23930)
(23583)
创新(22488)
重点(22377)
课题(22062)
(21686)
(20936)
(19886)
期刊
(86276)
经济(86276)
研究(44664)
(31058)
中国(31023)
管理(29956)
(27649)
农业(21761)
科学(20174)
技术(19779)
学报(19221)
业经(18552)
大学(15133)
学学(14660)
(14605)
金融(14605)
(13742)
教育(13073)
经济研究(12529)
财经(12104)
问题(10622)
(10576)
技术经济(10514)
现代(9512)
商业(9493)
财会(9474)
世界(9043)
(8854)
国际(8278)
经济管理(7690)
共检索到246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圣亮  
深港产业合作的现状及前景·卢圣亮·一、深港产业合作的现状及特点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开始的。深圳因为毗邻香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并且在中央和广东省的支持下,对外资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而香港受到劳动力短缺、工资及土地成本上涨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梦溪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有着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654.7亿美元,印度在中国贸易伙伴中排名第18位,是中国的第八大出口市场。据印度统计,中国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矫健  刘思  罗东  穆钰  高云  
作为非洲重要农业国,喀麦隆政局稳定,劳动力充裕,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渔业、林业等产业优势明显,开展农产品种植、加工和贸易的潜力较大。在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系统分析喀麦隆农业发展现状、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和重点合作战略,提出促进中国喀麦隆农业国际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徐  
近年来,中非农业合作不断深入,合作领域覆盖了农业援助、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投资等各个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中非农业发展的互补性较强,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对此,需要从政府、企业等多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深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周喆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它成为继深圳、上海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个龙头,天津东疆港作为国家批准的保税港区,根据世界先进的自由贸易港口模式,以建设服务于东北亚中国的国际自由贸易港口为目标,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尽管在建设中面临诸多问题,但东疆港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国家政策支持,仍然朝着既定目标不断的迈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玉华  向欣  周捷  任昌山  任雅薇  沈玉君  罗煜  程红胜  
本文利用国内外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阐述了塔吉克斯坦粮食安全状况,分析了中塔农业合作现状,展示了中塔农业合作的前景,为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心安  
1 农业合作与交流现状 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广义上应包括经贸交流、文化交流、信息(资讯)交流、科技交流等。本文重点分析以经贸为主的农业合作与交流现状。随着大陆一系列为争取缓和两岸对峙关系的政策和方针的推出,台湾方面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也先后作了响应,有限度地采取了一些有力于两岸关系发展的举措。由于民间交往的推动,在九十年代,两岸关系缓和的进程明显加快。两岸互动的结果,初步打破的两岸人民长期隔绝的局面。双方农业方面在人员往来、经贸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苏秦  张艳  
以2009年国务院提出的十大振兴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C-D生产函数和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从制造业各振兴产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物流业对制造业各振兴产业的贡献作用两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九大振兴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现状。结果表明:虽然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依赖低于服务业,但由于我国"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制造业仍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特别是轻工、石化、钢铁、装备制造业;除汽车和船舶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外,物流对制造业各振兴产业的贡献系数均通过了检验。纺织、轻工行业对物流依赖性相对较强,但其物流效率尚待提高。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同时结合制造业各振兴产业物流特征,针对性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蒲国利  苏秦  张艳  
明确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对科学合理地制定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物流业产值增长量和增长率的统计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在构建物流业政策作用机制和构建物流业政策框架基础上,对我国不同地区物流业发展政策进行总结和比较。通过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体现出东强西弱的格局,而西部一些地区物流业发展体现出较强的增长趋势。"十二五"规划期间物流业欠发达地区应从产业资源、市场定位、企业组织、产业环境方面加强物流业发展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健美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物流成本消耗大、效率低下,又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认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需借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的三方之力,综合治理,方可规范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杜涛  
现代物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当今服务市场竞争中的二个热点,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本文正是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分析了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相关对策进行了研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尚艳丽  张运东  朱艳芳  
自2008年恢复中国石油在萨达姆时期签订的艾哈代布油田项目合同后,2009年6月以来,伊拉克举行了战后四轮招标活动,各类型石油公司纷纷投资该国的油气项目,伊拉克的石油行业跨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中国公司也积极参与该国的油气田项目招标活动。未来,伊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坤峰  
在中国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化为煤炭净进口国的过程中,澳洲因其丰富的储备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煤炭进口来源地以及煤炭企业"走出去"目的地。未来中澳两国煤炭产业合作,既存在两国产业互补性强、双方自贸区协议签订等有利因素;也存在国际煤炭市场低迷、各国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排战略等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交织,双边煤炭产业合作程度难以明显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