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2)
- 2023(13402)
- 2022(11664)
- 2021(11117)
- 2020(9284)
- 2019(21383)
- 2018(21272)
- 2017(42113)
- 2016(22751)
- 2015(25484)
- 2014(25184)
- 2013(24836)
- 2012(22867)
- 2011(20664)
- 2010(20763)
- 2009(19113)
- 2008(18875)
- 2007(16655)
- 2006(14713)
- 2005(13144)
- 学科
- 济(88281)
- 经济(88175)
- 业(71162)
- 管理(70529)
- 企(59555)
- 企业(59555)
- 方法(41817)
- 数学(36278)
- 数学方法(35853)
- 财(26388)
- 中国(24289)
- 农(23705)
- 业经(20050)
- 制(18792)
- 务(17826)
- 财务(17760)
- 财务管理(17730)
- 地方(17561)
- 学(17383)
- 企业财务(16934)
- 贸(16372)
- 贸易(16365)
- 易(15921)
- 策(15894)
- 银(15877)
- 银行(15838)
- 农业(15657)
- 行(15016)
- 理论(14945)
- 技术(14584)
- 机构
- 大学(321843)
- 学院(320712)
- 管理(133205)
- 济(129348)
- 经济(126475)
- 理学(115027)
- 理学院(113839)
- 管理学(112121)
- 管理学院(111510)
- 研究(103450)
- 中国(80659)
- 京(67542)
- 财(63525)
- 科学(61963)
- 所(50801)
- 财经(50628)
- 中心(47198)
- 农(46986)
- 江(46482)
- 经(46109)
- 研究所(45906)
- 业大(44979)
- 北京(42908)
- 范(40379)
- 师范(40073)
- 财经大学(37914)
- 州(37857)
- 院(37820)
- 经济学(37808)
- 农业(36550)
- 基金
- 项目(216308)
- 科学(171067)
- 研究(160279)
- 基金(158367)
- 家(136113)
- 国家(134961)
- 科学基金(117368)
- 社会(100923)
- 社会科(95723)
- 社会科学(95701)
- 基金项目(84024)
- 省(83081)
- 自然(76845)
- 自然科(75064)
- 自然科学(75049)
- 自然科学基金(73718)
- 教育(73269)
- 划(69988)
- 编号(65979)
- 资助(65891)
- 成果(53767)
- 部(48320)
- 重点(47374)
- 发(44891)
- 创(44726)
- 课题(44479)
- 教育部(41955)
- 创新(41585)
- 人文(41296)
- 项目编号(41208)
- 期刊
- 济(140509)
- 经济(140509)
- 研究(98396)
- 中国(57308)
- 管理(49159)
- 财(48010)
- 学报(46216)
- 科学(43918)
- 农(42531)
- 大学(35535)
- 融(34899)
- 金融(34899)
- 学学(33507)
- 教育(32989)
- 农业(29366)
- 技术(26339)
- 财经(24419)
- 业经(23169)
- 经济研究(21897)
- 经(20594)
- 问题(17910)
- 理论(16878)
- 图书(16196)
- 技术经济(15535)
- 实践(15527)
- 践(15527)
- 现代(15241)
- 科技(14901)
- 业(14722)
- 贸(14042)
共检索到469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四海 李震 曹瑞青 李志军
权益薪酬通常用于促进风险规避的理性经理人承担风险,但现有研究忽略了管理者本身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性,对提供给不同风险偏好管理者的股权激励合约性质知之甚少。本文基于CEO职业成长经历视角,建立起CEO职场晋升顺境与风险偏好之间的认知心理学机制,探究异质性风险偏好CEO的股权激励合约设计问题。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研究发现晋升顺境CEO通常会被授予股权数量和行权业绩条件难度较高的股权激励计划以匹配其风险偏好,尤其在风险承担水平较高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风险适配型股权激励提升了未来的创新效率,降低了未来的财务风险。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充裕的自由现金流和移除股票卖空限制促进了风险偏好适配型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本文基于管理者的职场晋升经历探讨风险偏好差异如何影响激励合约设计,突破了以往研究中对经理人同质性风险偏好的假设,同时对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设计具有较为广泛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文强 王成方
借鉴权变思想,结合委托代理和生命周期理论,本文提出了股权激励方式与企业生命周期存在适应性匹配的设想,认为企业会根据所处发展阶段的治理重心和激励目标,差异化地选择股权激励方式。实证结果显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股权激励方式存在异质性偏好,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股票期权,成熟期企业更倾向于采用限制性股票。异质性考察发现,适应性匹配关系在高管权力较小、市场竞争充分和股价崩盘风险较低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实施了与其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激励方式后,股权激励能产生显著更高的业绩提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股票期权是通过风险承担效应驱动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绩效增长,限制性股票则是通过利益协同效应驱动成熟期企业的绩效增长。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的放矢地选择股权激励方式及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监管政策和管理规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范亚东 张琦 吴伟伟
本文选取2005-2014年上深交所主板公告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层次分析的回归方法,研究股权激励对不同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CEO权力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强度与正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CEO结构权力强化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CEO所有者权力、专家权力和声誉权力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产生负向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为企业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拓展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CEO权力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范亚东 张琦 吴伟伟
本文选取2005-2014年上深交所主板公告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层次分析的回归方法,研究股权激励对不同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CEO权力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强度与正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CEO结构权力强化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CEO所有者权力、专家权力和声誉权力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产生负向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为企业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拓展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CEO权力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文强 贾生华
为克服样本选择偏误,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在六年的时间框架内检验了股权激励效应的持续性问题。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激励组的ROE和Tobin's Q值均显著高于控制组,说明股权激励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激励组的ROE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后的三年时间里均显著高于控制组,三年之后逐渐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表明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能持续三年时间;激励组的Tobin's Q值在实施的第一年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但在随后的四年时间里均显著高于控制组,表明股权激励对企业市场价值存在长达四年的持续提升作用,但存在为期一年的时滞效应。
关键词:
股权激励效应 持续性 倾向得分匹配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崔东顺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扩张的主要途径,随着多元化战略在企业内的大力推广和实施,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多元化折价问题。股权激励作为解决企业多元化折价的主要途径,其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内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并对企业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确保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开展也成为了许多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以倾向得分匹配法为基础,通过选取2008年至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针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期望以此来为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积田 袁绍凯
本文以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管理者能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承担在管理者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且股权激励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能够通过增强风险承担水平弱化管理者能力对企业创新的抑制。
关键词:
管理者能力 风险承担 股权激励 企业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劲松 王咏梅
对证券投资基金行为选择的研究是金融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应用CAPM模型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基金投资组合的Beta系数的存在性及统计特性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投资策略宣称的风险偏好与投资组合实际表明的风险偏好之间的匹配性进行研究。主要发现有:(1)Beta系数的存在及大小与计算证券收益率的周期的选取存在密切关系;(2)绝大部分股票型开放基金实际承担的投资风险远远偏离其投资策略宣称的风险偏好类型。成长型、平衡型、价值型基金其投资组合的Beta系数统计上无显著差异。无论是风险偏好型还是风险中性型基金,在实际投资中几乎全部转型成了风险规避型基金。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大庞 苏冬蔚
在西方发达国家,CFO与CEO拥有相同的法律地位,负有监督CEO的责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盈余管理角度研究我国CFO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并比较CFO与CEO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发现:尚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CF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CF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显著变弱;尚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CF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对盈余管理抑制的程度显著小于CEO。这表明,正式实施股权激励会诱发盈余管理行为,其它类型的CFO持股则会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并且CFO股权激励的积极治理效应显著小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凯 王瑞华
目前,国内外虽然有大量文献研究了股权激励,但多集中于动机方面,形成了二元固化思维,局限于股权激励福利动机、激励动机认识。前期,我们从声誉机制角度研究探讨了股权激励,发现了股权激励声誉效应可以产生声誉收益,这一发现使得一些净现值为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股权激励的声誉机制,并首次建立了理论框架。此次,笔者通过2007—2014年A股样本,发现股权激励存在声誉效应,股权激励带来的增量信息和增量声誉,能够获得资本市场信息中介的认可,显著吸引更多分析师的关注。这种声誉效应使得一些股权激励决策在净现值为负时仍存在实施的可能性,为股权激励决策声誉效应理论补充了关键证据。笔者这一重要理论创...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声誉效应 分析师关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崔学刚
股权激励可以减少现代企业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过高、内部人控制严重的现象。但是股权激励发挥效率是基于一系列前提条件的,如资本市场条件、成本效用原则与业绩约束原则等。当这些条件不具备,而又缺乏严格监管的情况下,股权激励不仅达不到上述目标,反而会加剧委托代理问题。笔者通过分析海南海药股权激励案产生公司巨额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刘建葆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比较完善的激励制度,能够控制代理风险,降低代理成本,能够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巩固国有企业改革成果,按资本、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新立 陈辉
运用博弈论中委托-代理理论对股权-债权的风险投资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根据风险投资家提供股权-债权与风险企业家提供股权融资的假设条件构造了一个基本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推广。结果表明,风险企业家的投资不仅有融资功能,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改变风险投资家的投资信念,使之对项目前景更乐观;扩展模型比基本博弈模型更能改善风险企业家的投资行为,使之投入更多资金和给予风险投资家更高激励;此外,扩展模型更能消除股权-债权投资比例的相互替代性。
关键词:
风险投资 股权-债权 激励机制 委托代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尚航标 黄培伦
基于认知偏好理论,提出企业绩效负向反馈、股权激励和企业风险战略行为之间的关系假设。在对621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果:面对绩效的负向反馈,企业会采取规避风险的战略行为;股权激励促使高管认知偏好从风险规避变为风险爱好,当企业采取股权激励时,面对绩效的负向反馈,企业会积极采取风险战略行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邵剑兵 陈永恒 苏涛永
企业研发投入作为高风险性投资决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CEO个人风险偏好特征。金融危机类重大事件经历会对CEO个人风险偏好特征产生烙印:增大CEO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不确定性的认知、削弱CEO对股权激励效用的认知,使其趋于风险保守,进而削弱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笔者以2007—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Tobit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CEO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强度;2008年金融危机经历对CEO产生了明显的烙印效应,并在主效应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这一烙印效应的显著性影响持续时间为三年。本文的研究一是探究了影响股权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二者关系的内在机理,有助于加深对二者关系作用路径的理解;二是以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烙印事件,引起学界对高管过往经历的重视,启发新的研究视角;三是为类似过往经历对个体特征显著性影响时间提供了时长参考;四是为企业及相关信息使用者的科学决策提供经验支持,同时有助于CEO个人对过往经历有正确的认识,并进一步提升自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