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91)
2023(13104)
2022(10200)
2021(9291)
2020(7886)
2019(17427)
2018(17319)
2017(32843)
2016(17758)
2015(20157)
2014(20205)
2013(19585)
2012(17323)
2011(15087)
2010(15648)
2009(15232)
2008(14723)
2007(13720)
2006(12310)
2005(11676)
作者
(49811)
(41222)
(40855)
(38758)
(26332)
(19249)
(18747)
(15822)
(15745)
(14927)
(13987)
(13835)
(13480)
(13071)
(12823)
(12514)
(12241)
(12041)
(11929)
(11697)
(10360)
(10081)
(10079)
(9520)
(9418)
(9314)
(9212)
(9027)
(8396)
(8247)
学科
(84842)
(79297)
企业(79297)
管理(73490)
(71232)
经济(71134)
业经(30085)
(28926)
方法(26971)
(26820)
金融(26813)
中国(26615)
(25686)
银行(25666)
(25160)
(24748)
(22569)
财务(22510)
财务管理(22482)
(22159)
企业财务(21357)
农业(18776)
数学(18480)
数学方法(18351)
技术(17335)
(17272)
理论(17219)
(16114)
地方(14733)
(14713)
机构
学院(248641)
大学(240445)
(102741)
管理(100767)
经济(100450)
理学(83638)
理学院(82885)
管理学(81846)
管理学院(81370)
研究(76469)
中国(70209)
(53607)
(50933)
科学(43418)
(41703)
(41242)
财经(40689)
中心(38182)
(37937)
(36761)
研究所(33633)
业大(33601)
(33208)
农业(32449)
北京(31764)
经济学(30430)
财经大学(29750)
商学(28945)
商学院(28663)
(28004)
基金
项目(153762)
科学(122339)
研究(117777)
基金(110362)
(93984)
国家(93026)
科学基金(82047)
社会(75015)
社会科(71105)
社会科学(71088)
(63271)
基金项目(57972)
教育(53410)
自然(50988)
(50264)
自然科(49874)
自然科学(49863)
自然科学基金(49041)
编号(48767)
资助(43870)
成果(39398)
(36183)
(35993)
重点(34159)
课题(33938)
(33819)
(33038)
创新(32744)
(31075)
(30856)
期刊
(125151)
经济(125151)
研究(75091)
中国(57173)
(48144)
管理(45968)
(40261)
(40183)
金融(40183)
学报(32554)
科学(32054)
教育(26710)
农业(26457)
大学(26018)
技术(25076)
学学(24664)
业经(22861)
财经(21314)
经济研究(18734)
(18479)
(17285)
问题(15506)
财会(14982)
技术经济(14090)
现代(13553)
会计(13308)
商业(12277)
世界(11877)
经济管理(11524)
(11297)
共检索到400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雪标  祝伟展  
利用2010—2020年A股上市企业作为样本,实证研究CEO管理能力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CEO管理能力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占比有显著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实体企业CEO管理能力能有效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过快增长趋势,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和工具变量法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表现出极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提高CEO管理能力能显著提高实业资本运行效率和企业管理效率,从而有效降低实体企业金融资产占比,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较高的增长潜力能强化CEO管理能力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而融资约束则有相反的影响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勇  谢瑾  陈建英  
近年来,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与之相反,金融业却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转型发展和扩大利润而涉足金融行业,中国逐渐出现了"企业金融化"现象。在此背景下,基于烙印理论,本文选取中国沪深A股2008—201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CEO金融背景与企业金融化的关系,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作用环境以及CEO金融背景在企业金融化产生的经济后果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CEO金融背景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非银行金融背景产生的正向作用更为强烈;在控制内生性之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地,作用机制检验表明,CEO金融背景主要通过提高CEO自信程度和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金融化。研究CEO金融背景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环境时发现,在国有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的企业中,CEO金融背景对企业金融化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最后,本文还发现,尽管实体企业金融化会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但CEO金融背景的存在会弱化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风险的作用。本文从管理者行为的视角拓展了烙印理论的应用范围,丰富了高管金融背景和企业金融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企业和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和价值理念提供了相关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勇  王婷  
高层管理者是公司的核心和灵魂,现有研究表明管理者个人特质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尚未揭示高管内部治理机制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文章以我国2007—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非CEO高管独立性作为切入点,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视角,探讨非CEO高管的内部治理效应对企业资产组合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非CEO高管并非总是能够发挥内部治理效应,非CEO高管的独立性水平与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对二者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从作用机制可以发现,当非CEO高管的独立性水平低于阈值时,非CEO高管的“自利性动机”促使企业持有更多的金融资产以提升个人收益;当非CEO高管的独立性水平高于阈值时,非CEO高管将更加关注企业发展和个人职业前景,从而抑制企业金融化的短视行为。研究结论对丰富企业金融化及管理层内部治理的相关文献及推动企业优化上市公司管理层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倪志良  张开志  宗亚辉  
近年来,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深刻冲击企业资产配置决策,从而使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构建演化博弈理论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过程及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IV-GMM估计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化显著抑制企业创新能力,金融化程度越高,其创新能力越低。且该影响因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不同而存在差异,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金融化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融资约束宽松的企业,金融化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相对弱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化对企业主营业绩具有负向冲击,不利于其长期成长。因此,应优化创新激励政策以引导企业创新行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避免企业过度金融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惠丽丽  郭方醇  谢获宝  
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通过整合内部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将剩余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利用会计准则的弹性,依托各种金融化工具来调节投资收益的实现和利润的分布,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传统意义上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不管是在内涵还是计量上都忽视了利用金融化投资所进行的盈余管理。本文选取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体企业基于金融化投资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水平越高,真实金融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在广义的真实盈余管理中,实体企业利用金融化投资进行的盈余管理部分替代了传统的真实经营活动盈余管理;此外,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并没有带来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金融活动盈余管理之间的替代,而是促成了两者的互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金健  
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实体企业年度数据,运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风险承担能力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作用存在基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门限效应,当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较低时,过度金融化会阻碍企业价值提升;当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达到并超过门限值时,适度金融化有利于企业价值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门限效应存在基于企业产权性质、地域分布和行业性质的异质性特征,国有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以及工业企业的金融化效应发生结构性转变时,其风险承担能力门限值更低。通过引入风险承担能力变量,重新甄别企业金融化适度性,研究结论可为实体企业适度金融化提供新解释,为企业投融资决策以及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新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筠依  周媛媛  朱喜安  
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探究企业管理者特征和金融资产配置决策至关重要。文章在实体企业金融化相关理论、高阶梯队理论和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实体企业CEO金融背景与资产金融化的关系。研究发现:CEO金融背景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比例有显著提升,通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利用DEA-Tobit模型测算实体企业管理者能力,通过构建调节效应模型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在CEO金融背景和资产金融化之间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企业管理者能力越强,越有助于有金融背景的CEO提升企业资产金融化程度的决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旭思  芮雪琴  
自由裁量权作为管理者决策的重要基础,是企业金融资源配置的调控手段。本文基于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以2012—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CEO自由裁量权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管家理论在我国实体企业中具有适用性,CEO自由裁量权与企业金融化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实业投资及股东社会责任在这一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CEO自由裁量权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负向影响在过度金融化、代理成本高及融资约束低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从管理层权力的视角拓展了企业金融化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引导企业管理者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采用权力机制治理过度金融化和防控金融风险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笃池  贺玉平  王曦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金融化已成为近年来中国非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该文以2008-2014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SuperSBM模型的三阶段组合效率法剔除管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后,测度了经营性业务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构建了滞后一到三期的回归模型,并用该模型分析企业金融化在总量和增量上对实体企业经营性业务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在总量还是增量上,企业金融化对经营性业务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存在抑制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在国企与非国企中都存在。具体而言,金融化程度造成的抑制效应长期存在,且对国企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提升金融资产投资强度对国企和非国企的影响在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均存在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艳萍  陈浩琦  
选取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探究企业金融化—投资效率—企业价值的作用路径,分析融资约束水平在金融化程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异质性作用。结果表明:出于市场套利动机,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价值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投资效率在实体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价值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当融资约束较高时,金融化程度正向影响企业价值;当融资约束较低时,金融化程度负向影响企业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泽伟  潘松剑  
文章关注实体企业金融化这一热点经济现象。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战略差异具有显著影响,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并且,高管权力越大、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时,实体企业金融化与战略差异度的正相关关系越显著。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证明,实体企业金融化通过战略差异中介因子对企业主业发展具有负面影响。本文从战略角度丰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经济后果文献,同时将微观层面高管特征与企业特征因素拓展到实体企业金融化领域。政策意蕴是,政府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应加强监管,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引导资金流向实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戴泽伟  潘松剑  
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是中国当前经济一个特征。针对这一经济现象,本文从微观层面入手研究高管经历特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的金融经历促进了实体企业金融化,表现在提升了企业金融化参与度、金融化密度与金融化增速。从动机来看,高管配置金融资产主要是基于金融套利动机,缓解投资不足的防御性储蓄动机并不明显。进一步地,金融资产配置对实业均表现出挤出效应,反哺效应并不明显,这也补充说明了储蓄动机不成立。这些结果表明金融化虽然使企业短期获利,但长期并没有反哺实业发展。本文研究为企业金融化提供了微观高管层面证据,对于理解企业金融化异质性行为,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鑫  佟岩  钟凯  
如何避免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事关金融体系稳定与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2006—2019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国有企业,这一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股东监督力度较小、治理环境较薄弱时,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这是由于股权激励通过加强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同效应,进而对实体企业金融化产生了抑制作用;且管理层股权激励能够促进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即通过抑制金融资产配置,促进企业进行长期实业投资和创新投资。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薪酬激励机制,避免可能诱发的机会主义行为;政府应加强对股权激励实施方案的监管,助推实体企业"脱虚向实";金融部门应健全动态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俊韡  罗海东  张苹苹  
鉴于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的收益存在巨额利差,目前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而利率市场化正是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由市场力量锚定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逐步破除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的利差鸿沟。选取沪深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利率市场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利率市场化会通过提高实体企业负债合理性、缩减金融投资超额收益及加强银行债权治理三条路径作用于实体企业金融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畅  李君  
经济下行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致使陷于低迷期的实体企业发展遭遇瓶颈,脱实向虚成为众多实体企业路径选择中的占优选项。本文立足税收负担维度下的企业金融化问题,利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一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减税对企业金融化的引致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减税总体上对企业金融化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源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有利于激发企业专注创新研发、助力实体税负调减,从而使实体企业形成专注实业经营的内生激励;进一步研究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政策效应在高杠杆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从企业成本负担端着眼,以期为把握企业金融化的内生机理、弱化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倾向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