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0)
2023(9472)
2022(7358)
2021(6760)
2020(5852)
2019(12835)
2018(12217)
2017(24029)
2016(12534)
2015(13908)
2014(13522)
2013(13663)
2012(12242)
2011(10202)
2010(10685)
2009(10647)
2008(10185)
2007(9147)
2006(8060)
2005(7591)
作者
(32611)
(27021)
(27000)
(25490)
(17295)
(12658)
(12110)
(10287)
(10221)
(9827)
(9186)
(8973)
(8921)
(8670)
(8335)
(8177)
(7956)
(7829)
(7638)
(7576)
(6549)
(6540)
(6488)
(6189)
(6046)
(6025)
(6001)
(5975)
(5388)
(5165)
学科
(77110)
(73536)
企业(73536)
管理(58545)
(56368)
经济(56297)
(37029)
业经(26461)
(25429)
金融(25429)
方法(23574)
(23278)
财务(23265)
财务管理(23219)
(23104)
银行(23103)
(22334)
企业财务(22126)
(21031)
中国(20303)
(18940)
数学(16332)
数学方法(16271)
农业(16179)
技术(14861)
(14760)
(14566)
体制(13513)
财政(13041)
理论(12363)
机构
学院(175656)
大学(166813)
(82103)
经济(80798)
管理(74391)
理学(63328)
理学院(62909)
管理学(62421)
管理学院(62109)
(50992)
中国(49622)
研究(48859)
财经(36186)
(32810)
(32759)
(27492)
财经大学(26553)
(26018)
经济学(25741)
中心(24978)
科学(24249)
经济学院(23544)
商学(23502)
商学院(23310)
(23198)
(21826)
(21478)
金融(21043)
业大(20740)
经济管理(20628)
基金
项目(106603)
科学(86736)
研究(82411)
基金(80136)
(66348)
国家(65647)
科学基金(60197)
社会(56284)
社会科(53700)
社会科学(53686)
(42892)
基金项目(42279)
自然(36557)
教育(35860)
自然科(35829)
自然科学(35822)
自然科学基金(35308)
(32860)
编号(32335)
资助(32310)
(29778)
(26830)
成果(24986)
(24221)
创新(24046)
(23931)
国家社会(23854)
(23215)
重点(23080)
(22962)
期刊
(95277)
经济(95277)
研究(56608)
(48979)
中国(34259)
(33692)
金融(33692)
管理(33287)
(25706)
财经(19522)
科学(18439)
学报(17540)
业经(17099)
农业(16872)
(16788)
技术(16025)
经济研究(15515)
大学(15277)
学学(15109)
财会(14401)
会计(12445)
问题(11557)
技术经济(11333)
(11093)
现代(9981)
通讯(9570)
会通(9567)
(9407)
世界(9285)
商业(9081)
共检索到279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姜付秀  张晓亮  蔡文婧  
CEO的财务经历有利于其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和投资决策,从而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以2000—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实证检验结果证明了笔者的这一假设。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以及采用其他指标衡量融资约束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在外部融资条件较差时,CEO财务经历对于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更为显著;同时,CEO财务经历有助于企业提高投资绩效。这表明了具有财务经历的CEO通过提高企业外部融资能力和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本文在丰富高阶梯队理论和融资约束领域文献的同时,对于上市公司制定科学合理的CEO聘任决策以及缓解融资约束等方面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堃  唐英凯  陈遥知  唐艺桐  
本文以新三板挂牌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董秘的财务经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同时,通过更换融资约束的测度方式、扩大财务经历定义范围、剔除国有企业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并且利用工具变量法、安慰剂检验与PSM-DID等方法控制内生性后,本文的实证结论依旧稳健。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是董秘的财务经历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董秘的财务经历在传统行业中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著,而在高新行业中不显著。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卢君生  张顺明  朱艳阳  
本文以2008年高新认证办法为背景,基于2005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大样本数据,实证考察高新认证在信贷市场的信号效应。研究发现,高新认证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的外部信贷融资,缓解其融资约束;高新认证的信号效应受认证环境与企业自身特征的影响;相对于不规范认证环境、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高新认证对处于市场中介运作较为规范环境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高媛  田展源  
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使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于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缓解效应。不同类型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融资约束间的关系不同:从所有制来看,民营企业嵌入价值链获得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最突出,其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并不十分显著;对于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不同的企业来说,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企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得越多的融资约束缓解;对于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的企业来说,金融发展水平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垠帆  黄叶苨  温梦瑶  
本文围绕应收账款票据化能否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展开论述,探究票据化对于企业债务成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上海票交所成立对于票据化缓解融资约束是否带来了积极的作用。研究发现,票据作为规范的商业信用模式,提供了更好的债权人保护、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时更强的议价能力,融资属性相较应收账款也更强。票交所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能引领票据市场规范透明化发展,使得票据融资效率提升和融资成本降低,有助于防范各类操作和其他风险。票据作为融资工具,主要通过提升债权类资产质量、降低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来实现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对于持有的票据主要是银票和应收账款期限结构更长的企业来说,票据化对于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著。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藤燕  金源  
去家族化作为改变家族企业治理的一种结果,对企业的治理效应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2005—2014年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家族企业两种去家族化的方式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引入外部经理人与转让企业这两种去家族化方式都显著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非高新行业的企业在去家族化后融资约束显著降低,"竞争优势"类型的家族企业更适合引入外部经理人,较高的信息透明度可以提升去家族化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通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家族企业更好地选择转型方式,并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方向的经验证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程  李建标  
从资本获得的角度,探究利益相关者治理的经济驱动因素,以2007~2010年463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利益相关者治理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利益相关者治理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不同利益相关者治理行为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存在差异,而且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也不同。网络投票制、代理投票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保护、诉讼和仲裁事项等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有显著影响,网络投票制、投资者关系管理和捐款对国有企业融资约束有显著影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广祥  朱月季  
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考察中国特殊的土地市场化制度改革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土地市场化制度改革影响土地及其附属物抵押价值视角,考察土地市场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市场化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在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从城市特征来看,土地市场化更能缓解行政级别低、财政缺口轻、东部地区企业融资约束;从企业特征来看,与国有企业相比,土地市场化更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需要继续完善土地市场化制度,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土地融资功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叶勇  王思瑞  
融资约束一直是企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本应缓解融资约束的股权质押融资工具,却因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后果,反而成为股权被质押上市公司外部融资的障碍。基于2011~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在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基础上,将数字金融作为调节变量,检验数字金融对股权质押带来的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会恶化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困境;地区数字金融的发展会有效地缓解因股权质押带来的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困境。进一步研究显示,在非国有企业、非制造业和高股权制衡度的上市公司中,数字金融具有更强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为了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使用工具变量回归以及替换核心变量度量指标的处理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秋生  黄贤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秋生  黄贤环  
相较于已有文献研究财务公司职能总体及个别环境变量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本文对财务公司职能进行效能量化,并选择2009—2015年中国财务公司及其对应集团成员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研究财务公司具体职能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务公司的资金结算职能、贷款业务职能以及担保业务职能能够显著缓解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但资金归集职能、委托业务职能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没有得到验证。进一步考虑内外部融资环境影响后发现,相较于终极股权结构层级较高组,财务公司职能对较低组样本公司融资约束有更显著的缓解作用;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对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的样本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要比国有控股公司更显著,但贷款业务职能和担保业务职能能够更加显著地缓解国有控股公司融资约束;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外部金融机构具有替代作用,在外部金融环境越不景气时,其职能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更好地完善财务公司职能配置和制定财务公司经营策略,并指导财务公司在不同情境下更好地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蒋支政  李占国  
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视角出发,对基于抵质押制度和声誉机制共同激励的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信用风险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在一个中小企业类型为单边非完全信息结构的假设条件下,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抵质押制度与声誉机制共同激励下中小企业的行为选择,研究发现共同激励可以有效扩大财务公司的安全授信边界,既能确保财务公司控制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又能增加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婕  张俊民  李会云  
利用2008—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商业信用融资视角考察了媒体报道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受到的媒体报道越多,融资约束越低;当区分报道倾向后,非负面报道对融资约束具有缓解作用,而负面媒体报道相反产生加剧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报道有助于融资约束企业获得更多商业信用融资以纡困,尤其是当供应商集中度较高时。此外,当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内部治理质量较低、受到权威媒体报道更多时,媒体报道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强。媒体报道在民营与国有企业均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但对民营企业更多的是通过获取商业信用融资实现,而对国有企业则更多的是通过获取银行信贷融资实现。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应不断加强对新闻媒体尤其是权威媒体的治理与监管,提高媒体信息传播质量,这对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有助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联  姚绍群  杨成喻  吉路涵  
相对贫困是我国未来贫困治理的重点。数字普惠金融目标是更有利于低收入群体获得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实现了其普惠性,缓解了相对贫困呢?文章基于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从是否能获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受益程度两个角度分析当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不利于减缓相对贫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发现:第一,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了城镇和农村的相对贫困;第二,低收入家庭缺乏数字工具,难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购买理财产品便捷性获得更多的收入增长,是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第三,数字工具的普及、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缓解相对贫困。据此,文章提出应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改革,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低收入者教育水平。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建立应对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联  姚绍群  杨成喻  吉路涵  
相对贫困是我国未来贫困治理的重点。数字普惠金融目标是更有利于低收入群体获得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实现了其普惠性,缓解了相对贫困呢?文章基于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从是否能获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受益程度两个角度分析当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不利于减缓相对贫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发现:第一,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了城镇和农村的相对贫困;第二,低收入家庭缺乏数字工具,难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购买理财产品便捷性获得更多的收入增长,是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第三,数字工具的普及、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缓解相对贫困。据此,文章提出应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改革,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低收入者教育水平。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建立应对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