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8)
- 2023(8879)
- 2022(6833)
- 2021(5888)
- 2020(4542)
- 2019(10187)
- 2018(10166)
- 2017(19212)
- 2016(10414)
- 2015(11680)
- 2014(11925)
- 2013(11590)
- 2012(10947)
- 2011(10134)
- 2010(10460)
- 2009(9587)
- 2008(9379)
- 2007(8485)
- 2006(7958)
- 2005(7768)
- 学科
- 济(52191)
- 经济(52134)
- 业(26595)
- 管理(24680)
- 中国(20337)
- 地方(19174)
- 企(18399)
- 企业(18399)
- 农(16725)
- 业经(14331)
- 发(11888)
- 农业(11724)
- 融(11592)
- 金融(11592)
- 方法(11533)
- 银(10517)
- 银行(10504)
- 贸(10385)
- 贸易(10374)
- 行(10320)
- 地方经济(10283)
- 易(9985)
- 制(9537)
- 发展(9420)
- 展(9397)
- 数学(8948)
- 数学方法(8877)
- 学(8602)
- 财(8522)
- 环境(8204)
- 机构
- 学院(150933)
- 大学(148020)
- 济(65818)
- 经济(64436)
- 研究(60322)
- 管理(51809)
- 中国(46802)
- 理学(42418)
- 理学院(41863)
- 管理学(41188)
- 管理学院(40905)
- 科学(34865)
- 京(33583)
- 所(31113)
- 财(29874)
- 研究所(27834)
- 中心(26636)
- 农(26556)
- 江(25019)
- 范(22714)
- 师范(22497)
- 财经(22330)
- 北京(22156)
- 院(21863)
- 州(20630)
- 农业(20313)
- 经济学(20169)
- 经(20121)
- 业大(20083)
- 省(18522)
- 基金
- 项目(91977)
- 科学(72191)
- 研究(71359)
- 基金(63766)
- 家(55111)
- 国家(54578)
- 科学基金(45895)
- 社会(45508)
- 社会科(43144)
- 社会科学(43136)
- 省(37217)
- 基金项目(32782)
- 教育(31463)
- 划(30839)
- 编号(29772)
- 发(27341)
- 自然(26272)
- 自然科(25634)
- 自然科学(25630)
- 成果(25245)
- 自然科学基金(25141)
- 资助(25091)
- 发展(22569)
- 展(22151)
- 课题(22063)
- 重点(21360)
- 部(19419)
- 创(19086)
- 国家社会(18922)
- 性(18091)
共检索到257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静 朱彪 张建翔
文章基于烙印理论,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CEO海外经历与企业研发国际化之间的关系,以及CEO两职兼任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分别在CEO海外经历与研发国际化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CEO海外经历会促进企业研发国际化;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在CEO海外经历与研发国际化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CEO两职兼任或不具有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在CEO海外经历与研发国际化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高新技术企业在CEO海外经历与研发国际化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文章丰富了高管海外经历经济后果和企业研发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我国海外人才引进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海外经历 烙印理论 研发国际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袁然 魏浩
基于2008—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高管海外经历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决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发现:与本土高管相比,高管海外经历在推动企业国际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优势来源于人力资本积累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海外生活经历和海外学习经历,高管海外工作经历在推动企业国际化方面的优势最为明显。相比出口贸易,高管海外经历促使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实现其国际化目标,而且有利于企业国际化地理范围的扩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贺亚楠 陈芙瑶 郝盼盼
以2009—2019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海外经历多元化程度是否会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并进一步分析企业不同研发强度和股权集中度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国籍维度上,高管团队海外经历多元化与企业研发投入呈倒"U"形关系,高管团队在一定范围的海外经历多元化有利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提高;研发强度高的企业,高管团队海外经历多元化对研发投入的正向和负向影响都被强化;而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高管团队海外经历多元化对研发投入的正向和负向影响都被弱化。建议政府继续加强制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完善体制机制,企业搭建合理而具有多元化海外经历的高管团队结构、形成持久竞争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郝盼盼 张信东 贺亚楠
基于手工整理CEO职业背景数据,通过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DID分析及PSM再检验得出:有研发工作经历的CEO将提升企业研发投资;外部信息学习机制和内部人员挽留机制是主要影响渠道,而风险承担机制不是影响渠道;有研发工作经历的CEO通过增加研发投资将提高滞后三年的专利产出,尤其对发明专利更显著。
关键词:
研发工作经历 研发投资 专利产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江涛 张翼 谭琳
当自由贸易愈发关注可持续发展,企业能否通过ESG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塑造ESG优势的过程与企业战略导向和国际市场偏好的“契合度”是否会对转型效果产生影响?文章利用华证ESG评级数据、工业企业与上市公司匹配数据以及世界银行ESG数据库,在构建企业(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以及国际市场ESG偏好的基础上对上述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发现,企业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践行将在国际市场获得回报,ESG优势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海外经营收入。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缓和融资约束、激励创新和提高品牌声誉是ESG优势影响企业海外经营表现的潜在渠道。此外,“战略契合”与“市场契合”对ESG转型的国际化效用具有调节作用。ESG转型为企业带来的差异化优势及其与东道国市场偏好的趋同是促进企业ESG优势向海外经营表现转换的重要因素。但是,塑造ESG优势与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却构成“替代”。较之于ESG优势形成后企业融资约束的降低,这种“替代”更强调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成本与努力。文章提供了关于ESG转型的新观点和新洞察,有助于企业在全球化中深耕ESG实践并确定品牌和市场层面的战略优先事项。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唐春晖 苏生威
本文以2010~2015年我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研发国际化是否有助于开拓海外市场进行实证检验,并基于高层阶梯理论,进一步将海外研发战略的研究向前端延伸,探索了其在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与国际化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海外研发深度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的国际化绩效,而广度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不显著。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既直接正向影响企业的国际化绩效,又通过海外研发深度和广度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绩效,海外研发深度和广度战略在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与企业国际化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梅 余天骄
通过海外研发投资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对于中国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创造和维持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文章以2009~2014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异质性资源和国际化经验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活动显著促进了母公司创新绩效提升,研发能力、政治资源和国际化经验正向调节海外研发和创新绩效的关系,而组织冗余却对两者关系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同时,海外研发和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各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在以技术开发为主要动机的制造业和以技术应用为主要动机的服务业中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企业应当重视海外研发对母公司创新...
关键词:
海外研发 创新绩效 资源 国际化经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沛东 温军 王诗豪 陈凤良
在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与创新活动复杂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与开放性国际秩序的坚定支持者,始终坚持构建资源开放和成本共担的全球性科技开发与共享体系。通过构建“海外研发—创新资源溢出—东道国创新绩效”三维阶梯式理论框架,将中国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9年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中国智慧出海对东道国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海外研发中心对东道国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优化东道国创意产出、知识吸收能力和人力资本等途径实现;从实际效果来看,如果东道国本身具有较高的创新关联度和较好的营商环境,则能更好发挥中国海外研发中心的创新提升效用。
关键词:
海外研发中心 创新绩效 中介效应 东道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姗仪 柳志
【目的】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林业企业有其特殊的行业性质,其研发创新能否提升行业企业价值呢?而具有营销经历的CEO是否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呢?探究林业上市公司中企业研发创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具有营销经历的CEO是否会影响企业创新进而提升企业价值。【方法】以2015—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中的林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了企业研发创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CEO对企业权力架构核心的重要性将CEO分为有营销经历和无营销经历,研究企业研发创新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追随创新发展的号召,从全新的角度切入CEO特征,为企业研发创新和营销型CEO定义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支持。【结果】研发创新支出(R&D)与企业价值的回归系数值为1.952,显著性为0.000,二者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当CEO有营销经历时,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的回归系数为0.152,显著性为0.000;而当CEO无营销经历时,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的回归系数为0.084,显著性为0.000,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测试。【结论】林业上市公司企业研发创新对提升企业价值具有显著影响;然而样本中有营销背景的CEO仅占30%左右,而且无论CEO是否具有营销经历,林业上市公司企业研发创新都能提升企业价值;但CEO具有营销经历时,企业创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明显。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崔秀梅 王敬勇 王萌
作为环境污染主要制造者的微观单元,企业进行环保投资是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而作为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企业环保投资是否毁损了企业的价值?以2008—201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环保投资与企业价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CEO海外经历对企业环保投资与企业价值的非线性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高融资约束水平下,CEO海外经历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和对环保投资与企业价值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果拓展了环保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为选聘海外经历高管的现有人力资本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左晶晶 唐跃军
在中国市场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中,CEO激励对企业的国际化具有显著的重要性。本文基于交互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采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1)CEO所获得的薪酬越高、任期越长、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国际化程度;(2)CEO任期激励和薪酬激励之间互相强化,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3)CEO年龄特征则对任期激励、股权激励与企业国际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4)CEO教育程度对薪酬激励与企业国际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如何激励以CEO为代表的高层管理者,促进企业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文聪 何静 董纪昌
基于4所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课题组长的论文发表数据,对比了国际合作、国内合作和单位内合作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分析了海外留学与工作经历是否有利于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研究发现:国际合作对论文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一影响并不比国内合作和单位内合作更突出。海外经历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论文质量,特别是有助于在影响力更高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但是否拥有外国博士学位对科研人员的论文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在科研管理中不应过分突出海外学历的意义。
关键词:
国际科研合作 海外经历 论文质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林 高严瑞 何建洪
从影响我国企业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内生性要素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战略的技术导向性与国际化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从资源和治理结构角度探讨了企业创新能力禀赋和股权集中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应用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目录中建有海外研发机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泊松回归方法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企业战略的技术导向性对企业的研发国际化具有显著的激发作用;无论是资源视角下的企业既有创新能力禀赋还是企业治理结构视角下的股权集中度,都能增强战略的技术导向性与国际化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因此,构建有效的战略导向,强化创新资源和能力积累,优化治理结构均是企业推进研发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辛甜 蔡涵俊 朱宇航 郝颖
拥有海外经历作为高管的重要特征之一,会对公司决策产生影响。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高管海外经历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海外经历显著提高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海外经历高管所在公司聘请更高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年报审计中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高管海外经历有助于提升公司审计质量,海外经历高管所在公司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高,盈余管理行为更少。进一步检验发现,公司面临的代理问题越严重,高管海外经历对公司高质量审计需求与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杜兴强 侯菲
审计师作为外部治理机制,在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审计质量的研究从事务所、分所层面拓展至审计师个体层面。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不断深入,海外归国人员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有研究主要探讨具有海外经历的管理者对公司行为的影响,尚未系统检验审计师的海外经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以审计师个体层面为切入点,结合已有研究,考察审计师的海外经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客户重要性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师海外经历与审计质量关系的调节效应。以2001年至2016年沪深股市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手工收集审计师的海外学习经历信息,采用Stata软件,使用OLS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上述研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的海外经历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说明海外经历增强了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从而降低了公司的盈余管理,提高了审计质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审计师的海外经历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在重要性程度低的客户公司、中国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中表现得更强,表明客户重要性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负向调节审计师的海外经历与审计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此外,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传统配对方法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保持不变。而且,采用更换主要变量测量方法、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固定效应、控制公司省份固定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将海外经历产生的影响拓展到审计研究领域,丰富了有关个体海外经历带来的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日益增加的审计师个体层面的相关研究,为探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从现实意义上看,对中国政府积极引进海归人才、监管部门加强相应的监管以及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都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