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88)
- 2023(14463)
- 2022(12767)
- 2021(11931)
- 2020(10232)
- 2019(23830)
- 2018(23619)
- 2017(47095)
- 2016(25046)
- 2015(28350)
- 2014(28223)
- 2013(27874)
- 2012(25481)
- 2011(22739)
- 2010(22635)
- 2009(20880)
- 2008(20382)
- 2007(17750)
- 2006(15558)
- 2005(13418)
- 学科
- 济(101843)
- 经济(101722)
- 管理(77910)
- 业(76783)
- 企(64860)
- 企业(64860)
- 方法(52872)
- 数学(46939)
- 数学方法(46402)
- 财(30596)
- 农(26526)
- 中国(26388)
- 业经(21912)
- 制(20971)
- 务(20696)
- 财务(20624)
- 财务管理(20577)
- 企业财务(19629)
- 贸(19294)
- 贸易(19285)
- 学(18948)
- 易(18745)
- 地方(17861)
- 农业(17529)
- 技术(15961)
- 银(15781)
- 理论(15773)
- 银行(15748)
- 和(15672)
- 环境(15191)
- 机构
- 大学(360578)
- 学院(358177)
- 管理(148780)
- 济(145814)
- 经济(142843)
- 理学(130030)
- 理学院(128741)
- 管理学(126674)
- 管理学院(126013)
- 研究(109512)
- 中国(83131)
- 京(75170)
- 财(69659)
- 科学(65385)
- 财经(56935)
- 所(52588)
- 经(51898)
- 业大(51128)
- 农(50635)
- 中心(50412)
- 江(49451)
- 研究所(47549)
- 北京(47270)
- 范(44710)
- 经济学(44333)
- 师范(44321)
- 财经大学(42793)
- 州(40516)
- 经济学院(40424)
- 院(40184)
- 基金
- 项目(245373)
- 科学(194154)
- 研究(180382)
- 基金(180334)
- 家(155172)
- 国家(153918)
- 科学基金(134210)
- 社会(114685)
- 社会科(108828)
- 社会科学(108799)
- 基金项目(96206)
- 省(94161)
- 自然(87749)
- 自然科(85725)
- 自然科学(85704)
- 自然科学基金(84179)
- 教育(83611)
- 划(79287)
- 资助(75092)
- 编号(74103)
- 成果(58859)
- 部(55469)
- 重点(53839)
- 创(50787)
- 发(50668)
- 课题(49206)
- 教育部(48352)
- 人文(47496)
- 创新(47327)
- 科研(47181)
- 期刊
- 济(151477)
- 经济(151477)
- 研究(103486)
- 中国(57647)
- 管理(54010)
- 财(53780)
- 学报(51605)
- 科学(48082)
- 农(44425)
- 大学(40344)
- 学学(38036)
- 教育(34751)
- 技术(31421)
- 农业(30912)
- 融(30784)
- 金融(30784)
- 财经(27680)
- 业经(25576)
- 经济研究(24501)
- 经(23402)
- 问题(20460)
- 理论(18390)
- 技术经济(17776)
- 图书(17364)
- 商业(16986)
- 实践(16771)
- 践(16771)
- 统计(16624)
- 贸(16051)
- 现代(15974)
共检索到504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洽 袁天荣
文章选取2002-2011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CEO权力、私有收益与并购动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EO权力和私有收益是企业并购的主要推动力,对企业并购与否、并购规模及并购频率具有重要影响;权力较大的CEO更可能推动并购,进而获得较高的私有收益。文章的研究体现了CEO通过权力推动并购进而获取私有收益的过程。
关键词:
CEO权力 私有收益 并购动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洽
文章首先采用财务研究法对我国2002~2011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绩效进行了检验,实证结论为并购产生了正的财务绩效。其次对总经理薪酬、控制权收益等私人收益与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总经理薪酬与并购绩效正相关,控制权收益与并购绩效负相关。本研究为大样本、多年度检验企业并购绩效以及并购绩效与总经理薪酬之间关系的实证文献做出了贡献,对总经理薪酬契约的设计以及如何改善并购等企业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总经理薪酬 控制权收益 并购绩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磊 徐向艺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已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和突出矛盾,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是导致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剥削的主要动因,因此,控制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就成为衡量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私有收益规模的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侵害行为的建设性意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较大,平均占每股净资产的比率达到7.5%,但从时间序列上看,2004年比20...
关键词:
控制权私有收益 股权转让 控股股东侵害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茂平
控制权私有收益体现着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及其相关利益者利益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为降低大股东侵害能力、提高中小股东合法利益的保护,应该从股权结构和治理环境两个方面找到着力点。
关键词:
股权结构 治理环境 控制权私有收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志鹏 宋娟娟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以来,其发展十分迅猛,上市公司的数量与日俱增,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也日趋活跃。目前,上市公司再融资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主体,但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度再融资和股权再融资偏好,已成为制约上市公司和整个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控制权私有收益视角出发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建议,以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并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控制权私有收益 再融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洽
本文通过对我国并购金额在5 000万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实证结论:我国企业并购短期和长期财务绩效均上升;并购绩效对CEO薪酬、寻租收益具有正向影响;CEO薪酬对并购绩效具有正向的作用;CEO寻租收益和管理权力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是负向的;CEO具有为了获取薪酬等私人收益而提高并购绩效的主观动机,但CEO攫取寻租收益却给企业并购绩效带来了负面影响;管理权力对CEO薪酬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但对并购绩效却是负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国企CEO提高并购绩效更偏好于寻租收益,而民企CEO提高并购绩效更偏好于货币性薪酬。
关键词:
CEO薪酬 管理权力 寻租收益 并购绩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洽
本文通过对我国并购金额在5 000万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实证结论:我国企业并购短期和长期财务绩效均上升;并购绩效对CEO薪酬、寻租收益具有正向影响;CEO薪酬对并购绩效具有正向的作用;CEO寻租收益和管理权力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是负向的;CEO具有为了获取薪酬等私人收益而提高并购绩效的主观动机,但CEO攫取寻租收益却给企业并购绩效带来了负面影响;管理权力对CEO薪酬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但对并购绩效却是负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国企CEO提高并购绩效更偏好于寻租收益,而民企CEO提高并购绩效更偏好于货币性薪酬。
关键词:
CEO薪酬 管理权力 寻租收益 并购绩效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田甜铭梓 蓝发钦
以控制权未发生转移的大股东"大小非"减持行为为研究视角,结合成本补偿的思想,改进特别处理公司的累积超常收益率法,提出新的超常收益率法,测度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认为基于"大小非"减持行为的测度方法较适合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测度。根据累积超常收益,文章测度出控制权股份("大小非")减持部分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小于或等于5.27%,推算出中国上市公司总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小于或等于42.78%。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海霞
本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CEO权力、风险承担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CEO权力与公司风险承担正相关;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CEO集权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加突出;进一步,公司风险承担对公司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拖累效应,即风险承担水平越高,公司成长性越差;风险承担的这种拖累效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地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制约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CEO集权、合理控制风险、提高公司成长性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解决思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海霞
本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CEO权力、风险承担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CEO权力与公司风险承担正相关;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CEO集权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加突出;进一步,公司风险承担对公司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拖累效应,即风险承担水平越高,公司成长性越差;风险承担的这种拖累效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地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制约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CEO集权、合理控制风险、提高公司成长性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解决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兆国 何威风 周婕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平均私有收益水平为18%左右,与新兴市场的国家相近,但明显地高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法律制度、公司规模、公司盈利状况、负债融资比例及结构、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都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而行业保护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都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控股股东私有收益 影响因素 中小股东保护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郝照辉 胡国柳
为了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是否可通过改善公司治理,进而达到抑制高管为了获得私有收益而积极推动企业发生并购行为的目的,本文采用2008~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私有收益与公司并购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将会加剧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者为了满足其私有收益而积极推动公司并购行为的发生;研究还表明,相较于货币性总薪酬的增长,公司管理者从公司并购行为中获得了更多在职消费部分的私有收益。此外,本文在理论层面上完善了我国有关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并购的相关研究,在实证层面上为上市公司的治理提供了经验数据和借鉴。
关键词: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 公司并购 公司治理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善民 毛雅娟 赵晶晶
探讨公司高管发动的并购行为与谋取个人私有收益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尝试从高级管理层的私有收益角度对公司高管的并购行为进行研究。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及中国高管薪酬管制和公司并购的特殊制度背景,以1999年~200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回归、随机效应回归和分层回归的实证方法,得到一些重要结论。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已经成为高管谋取私有收益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发动并购行动高管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在职消费,而高管发动并购事件谋求在职消费的私有收益动机最为明显。通过分层回归还发现,目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下管理者持股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这一股权激励的确能够适当缓解高管以谋取私有收益为目的而发动...
关键词:
并购 高管持股 私有收益 高管薪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嵩
基于200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CEO偏好、公司特征及宏观并购环境等视角出发,分析影响上市公司并购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年轻CEO所在公司更易发生并购,临近退休年龄段CEO所在公司的并购行为会减少,即存在"逆56岁效应";(2)CEO薪酬对公司并购有促进作用,CEO年末持股数对公司并购有抑制作用;(3)成立年限长、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以及国有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并购;(4)并购浪潮会引发"并购风",导致公司盲目并购。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凤 董艳
本文探讨了大股东私有利益和股权结构对海外上市决策的影响。研究证明,控制性股东的现金流权对企业海外上市决策的影响呈正"U"形。原因在于,控制股东在国内上市实施"隧道行为"获得的额外收益更多,并随现金流的增加而增加,海外上市动机减弱;当现金流权达到一定水平后,控制股东能够从企业海外上市价值增长中分享更多的现金流收益,而私有收益却在减弱,导致海外上市动机逐渐增强。
关键词:
大股东利益 股权结构 海外上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