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4)
- 2023(13050)
- 2022(10731)
- 2021(9714)
- 2020(8000)
- 2019(17818)
- 2018(17555)
- 2017(33756)
- 2016(18289)
- 2015(20349)
- 2014(20381)
- 2013(20233)
- 2012(18812)
- 2011(16800)
- 2010(17377)
- 2009(16474)
- 2008(16976)
- 2007(15583)
- 2006(14206)
- 2005(13545)
- 学科
- 济(87855)
- 经济(87719)
- 业(87430)
- 企(80910)
- 企业(80910)
- 管理(75946)
- 财(31528)
- 业经(31164)
- 方法(30469)
- 农(27212)
- 务(23641)
- 中国(23639)
- 财务(23611)
- 财务管理(23582)
- 制(23166)
- 企业财务(22501)
- 数学(22055)
- 数学方法(21934)
- 地方(20369)
- 农业(19594)
- 技术(18532)
- 体(17347)
- 策(16086)
- 划(15770)
- 和(15451)
- 银(15070)
- 银行(15056)
- 融(14752)
- 金融(14750)
- 体制(14643)
- 机构
- 学院(270306)
- 大学(262785)
- 济(117237)
- 经济(114964)
- 管理(107607)
- 理学(90440)
- 理学院(89576)
- 管理学(88604)
- 研究(88389)
- 管理学院(88081)
- 中国(73085)
- 财(61120)
- 京(55999)
- 科学(48536)
- 财经(46411)
- 所(44157)
- 江(44135)
- 农(42408)
- 经(41852)
- 中心(40472)
- 研究所(38501)
- 北京(35821)
- 州(35082)
- 经济学(34832)
- 业大(34620)
- 财经大学(33899)
- 农业(32615)
- 院(31819)
- 商学(31505)
- 范(31453)
- 基金
- 项目(163190)
- 科学(131146)
- 研究(124996)
- 基金(118788)
- 家(100512)
- 国家(99494)
- 科学基金(88067)
- 社会(81673)
- 社会科(77520)
- 社会科学(77503)
- 省(65782)
- 基金项目(62414)
- 教育(56423)
- 自然(54415)
- 自然科(53167)
- 自然科学(53155)
- 划(53024)
- 自然科学基金(52290)
- 编号(50556)
- 资助(47776)
- 成果(41137)
- 发(39632)
- 创(37521)
- 制(36961)
- 业(36919)
- 重点(36367)
- 部(36348)
- 课题(35570)
- 创新(34173)
- 国家社会(33434)
- 期刊
- 济(146680)
- 经济(146680)
- 研究(86234)
- 中国(61259)
- 财(53340)
- 管理(48537)
- 农(42012)
- 科学(34105)
- 融(32966)
- 金融(32966)
- 学报(32836)
- 农业(28358)
- 教育(27167)
- 大学(26812)
- 业经(26428)
- 技术(25878)
- 学学(25481)
- 财经(24402)
- 经济研究(22039)
- 经(20948)
- 问题(18485)
- 业(16796)
- 技术经济(15544)
- 财会(15284)
- 现代(14316)
- 会计(14081)
- 贸(14002)
- 世界(13837)
- 商业(13630)
- 经济管理(13522)
共检索到436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柯东昌 李连华
文章选取2009—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不同内部控制质量水平下CEO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CEO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有显著的激励作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会抑制CEO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基于产权性质的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较之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所产生的这种抑制效应更为显著。研究不仅丰富和拓展了CEO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相关的学术文献,而且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CEO持股 研发强度 内部控制 产权性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新华
本文选取2010-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与企业研发投入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考察产品市场竞争对内部控制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大;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还会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正相关性,且这种强化作用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研究对于深化内部控制经济后果和市场经济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内部控制 研发投入 市场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伶俐 马晓琴
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高管持股与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承担水平与高管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水平随着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则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也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高管持股效应具有调节作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弱化了高管持股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负面作用。基于此,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准则并加强监管;企业要合理控制高管持股比例,同时要认真贯彻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从治理结构和治理制度两方面去提升企业社会责任。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高管持股 内部控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喻子秦
本文选取2009-2016年国内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样本,对内部控制、股权结构与企业研发投入转化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企业研发投入转化率显著正相关;股权结构与企业研发投入转化率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能够显著增强股权结构对企业研发投入转化率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股权结构 企业研发投入转化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竹梅 郑清兰 孙晓妍
文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检验。以2013—2017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探讨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地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即内部控制既可以直接提高研发投入强度,还可以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间接促进研发投入强度提升。研究结果丰富了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研究以及研发投入的相关研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邵颖红 丁琴 鲍晴
如何选择合适的创新策略,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以市场化水平和内部控制为调节变量,基于2014—2017年中证高新技术企业指数成分股数据,研究CEO权力强度与企业双元创新投入决策关系,结果发现:CEO权力强度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相较于利用式创新投入,结构权力对探索式创新投入的抑制效应更显著,所有制权力、专家权力和声誉权力对探索式创新投入的促进效应更显著;相较于探索式创新投入,市场化水平对CEO权力强度与利用式创新投入的调节效应更显著;相较于利用式创新投入,内部控制对CEO权力强度与探索式创新投入的调节效应更显著。结论拓展了CEO权力与双元创新研究领域,可为企业利用CEO权力调节双元创新投入水平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秉祥 高小莉 张涛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家族企业因独特的治理结构而深受关注,其治理结构与盈余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成为研究热点。为了深入研究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总经理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基于家族企业金字塔股权结构特征,利用2012-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考察。研究表明: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越大,家族企业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总经理持股比例对二者之间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总经理持股比例会加剧实际控制人的盈余管理程度且更显著的体现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一调节作用并不会因为总经理的类型有实质性的改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波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内部控制两个视角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并将机构投资者持股、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三个放在同一框架内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调节效应,样本为2009-2016年的主板上市企业。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削弱了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飞 田昆儒
本文利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结合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内部人持股,从微观指标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僵尸企业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与僵尸企业虚拟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不容易成为僵尸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大股东持股以及管理层持股能够显著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进一步考虑实际控制人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大股东持股以及管理层持股对内部控制在抑制僵尸企业的作用方面具有不同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胥朝阳 徐菲 赵晓阳
基于国有企业并购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文章以2010—2014年期间A股市场上国有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为样本,收集其2009—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高管持股比例与国有企业并购绩效之间的关联性及内部控制对两者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持股与国有企业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进一步缓解高管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随着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及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并购过程中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相应减少,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得以增强。因此,强化国有企业高管股权激励,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并购绩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飞 田昆儒
本文利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结合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内部人持股,从微观指标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僵尸企业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与僵尸企业虚拟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不容易成为僵尸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大股东持股以及管理层持股能够显著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进一步考虑实际控制人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大股东持股以及管理层持股对内部控制在抑制僵尸企业的作用方面具有不同的影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林钟高 陈俊杰
本文以2010-2014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转型经济环境下管理防御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及其内部控制治理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防御抑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但是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治理后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缓解管理防御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而内部控制缺陷加剧了管理防御对研发投入的抑制程度,但是缺陷修复后,这种抑制程度得到缓解。研究表明,经理人自身因素对企业投资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受制于研发投入这一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更受制于企业内部治理状况对委托代理的纾解与改善能力,彰显加强研发投入的科学决策及其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永明 黄德宇
本文首先从风险控制视角研究了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对研发效率产生的影响;然后引入融资约束条件,进一步研究了内部控制和融资约束在影响企业研发效率上的相互关系;最后,以我国沪深两市2012~2014年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能促进企业研发效率的提高;就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而言,内部控制对融资约束具有替代效应;融资约束正向调节内部控制与企业研发效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融资约束 研发效率 风险控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颜莉 吴芬
民营通讯制造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更注重企业研发。研发环节是风险极大的环节,对研发管理的内部控制优劣决定了研发的成败。以民营通讯制造企业的代表——华为公司为研究案例,认为民营企业相较于国企而言,体制更加灵活,对研发管理有更大的自主权,风险管控也更为重要。华为公司在研发方面做得很好,可以作为行业标杆,但其研发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仍存在诸多缺陷,基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评价五要素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先鹿 范荣升
文章以我国2010—2019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地区信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信任会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动,具体包括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通过具体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地区信任能够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提升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进而对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还区分了不同内部控制质量和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公司治理变量,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时,地区信任对创新的提升作用越显著;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时,地区信任对创新的提升越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