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14)
2023(8806)
2022(7224)
2021(6238)
2020(5226)
2019(11392)
2018(10808)
2017(20301)
2016(11221)
2015(12415)
2014(12617)
2013(12347)
2012(11084)
2011(9585)
2010(9922)
2009(9738)
2008(10310)
2007(9472)
2006(8469)
2005(8039)
作者
(31687)
(26497)
(26397)
(25200)
(17005)
(12410)
(12036)
(10016)
(9962)
(9621)
(9029)
(8879)
(8830)
(8441)
(8340)
(7968)
(7882)
(7841)
(7644)
(7469)
(6517)
(6460)
(6289)
(6111)
(6002)
(5999)
(5899)
(5764)
(5170)
(5120)
学科
(73731)
企业(73731)
(68332)
管理(63601)
(47409)
经济(47295)
(26397)
(21113)
财务(21091)
财务管理(21070)
业经(20645)
方法(20411)
企业财务(20106)
(16925)
技术(13826)
(12870)
数学(12862)
数学方法(12777)
(12770)
企业经济(12171)
体制(11633)
(11202)
理论(11089)
(11079)
经营(10806)
技术管理(10526)
中国(10313)
决策(8911)
计划(8810)
(8234)
机构
学院(168305)
大学(165590)
(72625)
管理(71987)
经济(71241)
理学(61097)
理学院(60596)
管理学(60094)
管理学院(59757)
研究(48171)
(41195)
中国(41132)
(33904)
财经(31487)
(28297)
(27507)
科学(24518)
财经大学(23157)
(22607)
中心(22580)
商学(22236)
经济学(22180)
商学院(22045)
(20963)
北京(20962)
经济学院(19932)
研究所(19455)
业大(19253)
(18189)
(18025)
基金
项目(103809)
科学(84865)
研究(78856)
基金(78368)
(65953)
国家(65330)
科学基金(59310)
社会(53461)
社会科(50826)
社会科学(50812)
基金项目(41082)
(40411)
自然(37248)
自然科(36438)
自然科学(36429)
教育(36287)
自然科学基金(35875)
(32727)
资助(31079)
编号(30785)
(27309)
成果(25210)
(23869)
(23833)
(23640)
重点(22864)
国家社会(22488)
创新(22166)
教育部(21590)
人文(21268)
期刊
(86533)
经济(86533)
研究(51020)
(39613)
中国(35382)
管理(34925)
科学(20266)
学报(19019)
(17399)
金融(17399)
财经(17227)
技术(16547)
大学(16044)
(15773)
学学(15314)
(14783)
教育(14414)
业经(13671)
财会(13025)
经济研究(12896)
会计(11393)
问题(10358)
技术经济(10172)
农业(9783)
现代(9061)
通讯(8931)
会通(8916)
经济管理(8842)
(8769)
(8121)
共检索到262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莹  池国华  
CEO维护声誉的不同方式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发生不同变化。在有效契约假说下,为保证决策的有效执行,CEO会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在寻租假说下,为掩饰个人机会主义行为,CEO会降低内部控制质量。文章以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CEO声誉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检验上述两个竞争性假说。研究发现,CEO声誉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表明CEO倾向于做出有益于公司长期价值的决策以维护其声誉,支持了有效契约假说。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内外部风险较高、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或机构股东以及控股股东控制权较大时,CEO声誉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正向关系更为明显,表明在企业内外部风险较高以及内外部监督作用较强时,CEO通过提升公司长期价值维护其声誉的可能性更高。文章结论丰富了CEO声誉理论研究,为经理人市场的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瑞敬  党素婷  李百兴  袁蓉丽  
CEO的信息技术背景有助于企业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实施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本文以我国2005-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CEO的信息技术背景可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实施质量可能是CEO的信息技术背景影响内部控制的渠道。此外,还发现当企业面临的外部信息技术环境较好以及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时,CEO的信息技术背景对内部控制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本研究从内部控制的视角考察CEO信息技术背景带来的影响,丰富了CEO背景特征和内部控制相关的研究,为企业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虹  李端生  
以沪深两市2012—2014年的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考察了CEO权力对高管团队异质性与内部控制质量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期来看,高管团队较大的性别异质性、年龄异质性、学历异质性以及较小的任期异质性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滞后一期来看,较大的性别异质性、学历异质性以及较小的年龄异质性、任期异质性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随着CEO权力的增大,高管团队异质性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在减弱。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炜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五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我国,由于内部控制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等特点,导致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大量的不足和漏洞。文章对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构成。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但无论内部控制的设计有多么完善,它都无法消除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对这些局限性必须明确并加以预防。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罗新广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及其相关配套指引的起草制定,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我国正在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虽然我国内控体系建设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是作为一种无从借鉴的、体现我国国情的内控理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岩  
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对其研究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本文从不同角度,即委托—代理角度对内部控制加以研究,重新审视企业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的实质、内部控制的层次以及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范一筱  
一、内部控制内涵及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是建立在内部牵制基础上的一个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的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5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有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宜霞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质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如果保证的水平处于有效内部控制的区间内,则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如果保证的水平低于合理水平,则内部控制是无效的。从风险角度来看,就是评价相关目标的风险在经过内部控制之后是否已经降低到了一个适当的水平,如果已经降到了一个适当的水平,则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反之,则无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一个有效内部控制系统的一般模板,也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根据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可以选择不同的起点或切入点,使用不同的评价思路和方法。从内部控制评价本身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评价法两...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余利  
本文拟从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现象(特别是会计现象)入手,说明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深入贯彻《会计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熊明浩  
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环境的需要,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建立规范、高效、先进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就是这个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内部控制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产物,最初起源于内部牵制,逐步发展到经营目标的建立、执行,经济效益评价等诸多领域,并由此形成一套比较完整和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的重要位置。内部控制的健全、实施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珩  
人类社会的各方面活动均需要进行调节与控制,大至一个国家的社会活动及经济活动需要控制,小至一个企业的业务活动也需要控制。“控制”一词是从英文中翻译过来的,它既可以译成控制,也可以译成管理,广义的控制即是管理。从当代管理学角度来解释,所谓控制及操作、管理、指挥、调节的意思。任何组织都希望在一种有条不紊的高效率的方式下开展业务活动,提供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和各项管理信息供自身和其他方面使用,他们需要控制来尽量减少决策失误和工作中的缺陷。当这种控制在组织内部实施时,通常称其为“内部控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屈凯萍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履行的主要职责包括企业战略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内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其他重大事项审计等。作为内部审计检查评价的内容之一,内部控制是单位(或组织)在特定的公司治理环境下,通过采取授权、业绩评价、职责分离等控制活动以实现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经营合法合规、经营效率效果控制目标的行为。内部审计是完善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手段之一,通过采取内部审计程序、方法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