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6)
- 2023(7965)
- 2022(6719)
- 2021(6120)
- 2020(5292)
- 2019(12024)
- 2018(11746)
- 2017(23415)
- 2016(12567)
- 2015(14213)
- 2014(14085)
- 2013(14026)
- 2012(13200)
- 2011(11897)
- 2010(11993)
- 2009(11230)
- 2008(11484)
- 2007(10072)
- 2006(8841)
- 2005(8245)
- 学科
- 济(57656)
- 经济(57542)
- 管理(46879)
- 业(43972)
- 企(38247)
- 企业(38247)
- 方法(30000)
- 数学(27553)
- 数学方法(27421)
- 财(21953)
- 制(16518)
- 务(14670)
- 财务(14651)
- 财务管理(14622)
- 企业财务(14115)
- 中国(13483)
- 农(12693)
- 体(11603)
- 业经(11562)
- 融(10363)
- 金融(10361)
- 体制(10060)
- 银(9837)
- 银行(9827)
- 贸(9476)
- 贸易(9472)
- 行(9266)
- 易(9221)
- 农业(8399)
- 技术(8313)
- 机构
- 大学(187263)
- 学院(183320)
- 济(84590)
- 经济(83118)
- 管理(73943)
- 理学(64190)
- 理学院(63626)
- 管理学(62963)
- 管理学院(62606)
- 研究(58101)
- 中国(46892)
- 财(45709)
- 京(37656)
- 财经(35893)
- 经(32878)
- 科学(29727)
- 经济学(28260)
- 所(27568)
- 财经大学(27144)
- 江(27096)
- 中心(26817)
- 经济学院(25689)
- 农(24877)
- 研究所(24182)
- 北京(23565)
- 业大(22810)
- 商学(21989)
- 商学院(21805)
- 院(21045)
- 州(20729)
- 基金
- 项目(119661)
- 科学(97313)
- 基金(92601)
- 研究(88946)
- 家(78767)
- 国家(78183)
- 科学基金(69219)
- 社会(61247)
- 社会科(58387)
- 社会科学(58376)
- 基金项目(48364)
- 省(43458)
- 自然(43292)
- 自然科(42347)
- 自然科学(42340)
- 教育(41728)
- 自然科学基金(41685)
- 资助(38500)
- 划(37267)
- 编号(33776)
- 部(29682)
- 制(29378)
- 成果(28319)
- 教育部(26618)
- 国家社会(26595)
- 重点(26549)
- 人文(25565)
- 创(25305)
- 发(23976)
- 创新(23810)
共检索到277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宇
本文利用我国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多个大股东与CEO超额薪酬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与CEO超额薪酬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股东力量越平衡,超额薪酬水平越高;第二,公司存在不同产权类型的大股东时,CEO超额薪酬水平越高,并且不同性质的大股东的制衡力量越接近,超额薪酬越高。但是,第一大股东更高的持股水平反而有利于抑制CEO获得超额薪酬;第三,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关系大股东的存在导致CEO获取了更高的薪酬;第四,公司大股东产权类型不同或公司存在关系大股东时,CEO薪酬业绩敏感性下降,是CEO获得超额薪酬的重要条件。大股东数目增加导致彼此协调难度加大,容易被高管加以利用,关系大股东容易导致互相勾结,使得股权制衡和监督失效,高管利用大股东冲突或者参与关系大股东的利益联盟获得超额薪酬。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 股东性质 关系股东 超额薪酬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熊凌云 方远 杨李娟
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多个大股东在企业违规方面发挥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有效抑制了企业违规,体现为多个大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机制和路径分析表明,多个大股东抑制企业违规的影响机制是信息监督和协同治理,具体路径是通过委派董事和退出威胁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多个大股东监督治理程度越高、持股越稳定,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越强;多个大股东可以降低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对违规倾向也有重要抑制作用,但对违规稽查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多个大股东通过抑制企业违规还提升了企业的市场价值和长期财务业绩表现,降低了未来经营风险。因此,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应为多个大股东监督治理效应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进而减少企业违规,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 企业违规 信息监督 协同治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毕朝辉 张涛
近年来,股价暴跌引发的股价崩盘风险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和实体经济发展。因此,针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了CEO薪酬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CEO薪酬水平会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在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而且,随着CEO权力的增大,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会减弱,但随着董事会中独董人数的增大,两者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CEO薪酬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主要是通过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来发挥作用的。本文结论丰富了CEO薪酬和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相关部门进一步认识CEO薪酬的作用及防范股价崩盘风险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苏冬蔚 熊家财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扩展的委托代理模型,考察大股东掏空对CEO薪酬契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2005年至2011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导致CEO薪酬以及CEO强制性变更两者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敏感性均下降,同时,CEO在职消费上升,表明大股东掏空不仅直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而且破坏公司治理并增加代理成本,因此,只有继续优化股权结构并加强监管力度,才能强化大股东、管理层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关系,切实改善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桂华 王云
文章选取2008—201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基于多个大股东的公司治理效应理论,从企业并购决策和并购绩效的双重视角深入考察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单一大股东控制,多个大股东并存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发起并购的可能性,同时显著提高了并购绩效,并且大股东数量越多,企业的并购绩效越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对于企业并购绩效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外部制度环境较差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刘芬
以2005—2014年在沪、深两市交易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CEO职位风险与薪酬补偿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论显示,CEO职位风险与其薪酬水平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为了留住经理人优质的人力资本、避免事前"逆向选择"或事后"道德风险"行为,会将CEO所面临的职位风险纳入高管薪酬体系的设计框架中,CEO可获得与职位风险相对应的薪酬补偿,证实了管理者人力资本理论和最优薪酬契约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CEO薪酬补偿的解释力,否定了管理者权力假说。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更有可能对CEO面临的职位风险实施薪酬补偿,且非国有企业CEO薪酬契约的风险补偿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制度环境下更显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潘红波 张哲
以董事长/CEO在非上市控股股东单位兼任为切入点,本文分析控股股东干预对国有上市公司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长/CEO纵向兼任会提高企业薪酬水平,降低薪酬—业绩敏感度。进一步的检验发现,董事长/CEO纵向兼任会显著降低高管薪酬、提高员工薪酬、降低员工薪酬—业绩敏感度,缩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国有上市公司董事长/CEO纵向兼任的"和谐目标"假说,即纵向兼任增强了非上市控股股东的干预程度,导致上市公司承担更多的员工和谐目标,进而降低国有上市公司薪酬契约有效性。就监管政策而言,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我国需要同时进行非上市国有股东和国有上市公司的市场化改革,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康明
提升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是实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深化改革目标的前提。基于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多个大股东对股价同步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提升了资本市场信息效率,该影响是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度发挥作用的,且该实证结果在内生性检验后不变。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媒体关注度就越强,多个大股东对股价同步性的抑制效果就越显著。因此,应当强化股权结构引导监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营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茜 郝云宏 叶燕华
随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不断提高,当第一大股东攫取私利时,第二大股东成为能与第一大股东抗衡的重要主体。本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博弈矩阵,表明第二大股东监督制衡的必要性;其次具体分析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动因,具体来说,现金流权、投资者法律保护、股权性质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意愿,股权比例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能力。最后本文合理解释在多个大股东结构的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什么要去制衡第一大股东的私利行为。结论为化解当前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结构 第二大股东 制衡动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茜 郝云宏 叶燕华
随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不断提高,当第一大股东攫取私利时,第二大股东成为能与第一大股东抗衡的重要主体。本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博弈矩阵,表明第二大股东监督制衡的必要性;其次具体分析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动因,具体来说,现金流权、投资者法律保护、股权性质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意愿,股权比例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能力。最后本文合理解释在多个大股东结构的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什么要去制衡第一大股东的私利行为。结论为化解当前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结构 第二大股东 制衡动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文亮
选取2009—2015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查薪酬激励缓解大股东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的中介效应。Logit、Tobit模型与回归模型均发现大股东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CEO薪酬激励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28%。CEO薪酬激励是非国有企业样本的完全中介变量,CEO薪酬是国有企业样本的部分中介变量,其持股未产生中介效应。研究结论表明提升上市公司薪酬激励水平是缓解大股东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为治理"一股独大"提供经验证据与研究思路。
关键词:
大股东 薪酬激励 企业创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泽将 雷玲 王彪华
本文以高管拥有纪委身份作为高管廉洁的代理变量,选取2011—2017年间中国资本市场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大股东掏空的视角考察高管廉洁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高管廉洁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表现为高管廉洁程度越高,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越强。相对于中央国有企业,上述抑制作用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显著增强。基于经济后果的进一步测试显示,高管廉洁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且大股东掏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高管廉洁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本文研究丰富了大股东掏空影响因素文献,同时为高管廉洁的治理效应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宇 禹薇
目前关于股权制衡的研究重点关注股权制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而对其作用机制及路径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也忽视了关系大股东产生的负面影响。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股权制衡的治理效应与作用路径,并进一步分析大股东持股水平、大股东关系对股权制衡治理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制衡既提高了公司投资效率,也抑制了大股东掏空,因此促进了公司经营业绩。对于大股东控制程度较低的公司,股权制衡削弱了投资无效率与掏空导致的不利影响,但对于大股东控制力较强的公司,股权制衡的治理机制并未显著发挥作用。如果公司存在关系大股东,大股东可能采取一致行动实施掏空行为。关系大股东的存在导致股权制衡也难以发挥投资效率促进和掏空抑制的治理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跃军 谢仍明
鉴于公司的财务行为受到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提出六个研究假设,然后构建回归模型,依据1999年—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具体探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在此基础上大股东之间的监督制衡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影响,研究因为我国股市“同股同权不同价”的特殊现象而导致的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探索其中的影响机制和制衡机制。研究显示,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大股东控制力(或联合控制力)、大股东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对派发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存在重要影响。本文最后给出五点建议,试图限制控股股东通过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谋取私利,以保护中小股东的...
关键词:
大股东制衡 现金股利 隧道效应 公司治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跃军
被查处的违规行为并不等同于公司实际的违规行为,为此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所作的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治理战略,在内部治理机制亟待完善、外部市场监管乏力的情况下,具有绝对信息优势的第一大股东集中持股(基本为非流通股)并非有利于约束,而是有利于掩盖上市公司日趋频繁的违法违规行为;此时,其他大股东通过外部治理机制进行制衡时所面临的成本更低而成功的概率更大,因此其治理战略很可能是选择不通过内部治理机制实施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而是更多地求助于外部治理机制,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与外部监管者合作,降低信息不对称性,配合监管部门查处控股股东的违规行为,提高外部监管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