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31)
- 2023(18459)
- 2022(15755)
- 2021(14718)
- 2020(12442)
- 2019(28459)
- 2018(28175)
- 2017(54692)
- 2016(29546)
- 2015(32928)
- 2014(32498)
- 2013(31896)
- 2012(29198)
- 2011(26037)
- 2010(26017)
- 2009(24001)
- 2008(23688)
- 2007(20710)
- 2006(18246)
- 2005(16101)
- 学科
- 济(120536)
- 经济(120404)
- 业(106709)
- 管理(97985)
- 企(94949)
- 企业(94949)
- 方法(54691)
- 数学(44650)
- 数学方法(44053)
- 农(36975)
- 财(36736)
- 业经(35223)
- 中国(29974)
- 务(26193)
- 财务(26119)
- 财务管理(26081)
- 农业(25567)
- 企业财务(24737)
- 制(23732)
- 地方(22760)
- 技术(22545)
- 理论(21886)
- 学(21696)
- 贸(21375)
- 贸易(21366)
- 策(21285)
- 和(21056)
- 易(20777)
- 划(19808)
- 环境(17818)
- 机构
- 学院(416917)
- 大学(412264)
- 管理(170765)
- 济(169513)
- 经济(166031)
- 理学(147717)
- 理学院(146228)
- 管理学(143869)
- 管理学院(143090)
- 研究(133673)
- 中国(101705)
- 京(86257)
- 科学(81132)
- 财(79541)
- 农(67595)
- 所(65624)
- 财经(63573)
- 江(61581)
- 业大(61267)
- 中心(60988)
- 研究所(59530)
- 经(57911)
- 北京(53807)
- 农业(52744)
- 范(52027)
- 师范(51569)
- 经济学(49907)
- 州(49411)
- 院(49121)
- 财经大学(47239)
- 基金
- 项目(282591)
- 科学(223654)
- 研究(208441)
- 基金(205662)
- 家(178284)
- 国家(176703)
- 科学基金(153697)
- 社会(131650)
- 社会科(124831)
- 社会科学(124799)
- 省(110833)
- 基金项目(108969)
- 自然(100367)
- 自然科(98090)
- 自然科学(98066)
- 自然科学基金(96318)
- 教育(95727)
- 划(92333)
- 编号(85421)
- 资助(84594)
- 成果(68285)
- 重点(62711)
- 部(62404)
- 发(60417)
- 创(60351)
- 课题(58049)
- 创新(55799)
- 教育部(53874)
- 国家社会(53748)
- 科研(53725)
- 期刊
- 济(187732)
- 经济(187732)
- 研究(121534)
- 中国(74341)
- 管理(66808)
- 财(63493)
- 农(62366)
- 学报(61424)
- 科学(58264)
- 大学(47514)
- 学学(44975)
- 教育(43144)
- 农业(42956)
- 技术(38426)
- 融(36061)
- 金融(36061)
- 业经(33133)
- 财经(30969)
- 经济研究(29175)
- 经(26542)
- 业(24240)
- 问题(24196)
- 技术经济(21967)
- 现代(20265)
- 科技(19804)
- 商业(19120)
- 理论(18987)
- 图书(18915)
- 版(18841)
- 财会(18624)
共检索到608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澜
文章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基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分析不同企业性质的中国上市公司(国企与民企)CEO和董事会的行为特征所衍生的委托代理问题。在CEO和董事会双方均为有限理性主体的前提下,文章引入了声誉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的组合模型,运用演化博弈对比分析不同企业性质的CEO是否努力工作的策略选择和董事会监管力度的策略选择的互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影响该互动机制中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民企和国企双方主体在演化博弈过程存在四种演化稳定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栋 薛有志
针对多元化战略管理需要,分析了董事会战略介入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了董事会专业能力和关系能力对董事会多元化战略介入价值效应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董事会战略介入有助于提高企业多元化经营业绩,而且董事会专业能力有助于提升董事会战略介入效应,适当的董事会关系能力特别是政治关系能力也有助于正向促进董事会战略介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指导董事会战略介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多元化战略 战略介入 董事会能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绚丽 赵胜利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出发,以中国深圳证券市场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小企业的董事会结构与战略选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结构对公司的多元化战略有着显著的影响,而与委托代理理论相比,资源依赖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这种影响。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所有者对于公司经营管理的介入度比较高,所以委托代理问题并不明显;而缺乏资源则是制约众多中小企业多元化扩张的主要瓶颈。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新民 孙田田 王垒
以2010—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群体决策视角出发,实证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会显著减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会显著增加资产负债率,其交互作用会显著减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地将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各自分为高低两类,交叉形成四种不同组合分别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高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高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的交互作用及低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高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减少资产负债率;低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的交互作用及高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增加资产负债率。在高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和低管理层所有权强度-高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的组合中,管理层所有权强度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存在替代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 张俊瑞 李彬
已有的董事会结构研究文献关注于董事会独立性在董事会履职过程中的作用,忽视了董事会成员能力因素。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考虑了影响董事会成员履职的能力因素,并选取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董事会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梳理与检验。实证结果发现,董事会的年龄结构和教育背景结构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未找到新引入的度量董事会独立性的指标影响企业价值的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青
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文章以中国沪深两市2007~2010年86家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344个公司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创新战略中介作用的视角,运用分层多元回归技术实证考察了董事会认知异质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董事会职能背景异质性与创新战略显著正相关,董事会任期异质性与创新战略显著负相关,创新战略部分中介了董事会职能背景和任期异质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本研究丰富了董事会认知异质性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经验研究成果,同时为在实践中优化董事会构成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
董事会 认知异质性 创新战略 企业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文勤 徐光华
选取2008—2015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研究不同产权性质下董事会结构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成员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但尚未发现独立董事成员数量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由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不同,董事会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董事会成员规模、独立董事所占比重在非国有企业中对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国有企业中,尚未发现董事会成员规模、独立董事所占比重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存在显著影响,制度环境
关键词:
社会责任 董事会规模 独立董事 产权性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文勤 徐光华
选取2008—2015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研究不同产权性质下董事会结构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成员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但尚未发现独立董事成员数量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由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不同,董事会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董事会成员规模、独立董事所占比重在非国有企业中对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国有企业中,尚未发现董事会成员规模、独立董事所占比重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存在显著影响,制度环境上的差异导致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动因不同于非国有企业,相关部门应当把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作为国有企业决策人员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管。
关键词:
社会责任 董事会规模 独立董事 产权性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万伟 曾勇
以中央企业的董事会结构改革为背景,以外部董事占优型董事会为研究对象,基于策略信息传递博弈理论,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董事会的项目投资额决策进行建模,运用最优化方法和数值分析手段,探讨外部董事占优型董事会的投资决策机制和微观治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外部董事占优可在董事会的投资(尤其是大项目的投资)决策过程中起到监督制衡内部董事的作用;内部董事在信息揭示增加的期望利润能够弥补其私人利益损失时进行信息传递,从而促进外部董事监督职能的发挥和投资绩效的改善;提高外部董事的咨询职能和知情概率对内部董事的信息揭示有激励作用,而内部董事的代理成本和外部董事的监督成本对内部董事的信息揭示有抑制作用,进而制约外部董事...
关键词:
策略信息传递 外部董事 董事会 投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平 刘秀清 吴萌
董事会结构是影响董事会效率与独立性的关键因素,是解决早期公司治理失效问题的重点,文章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与博弈论,在充分考虑企业战略形态、外部董事对董事会结构影响的前提下,构建企业董事会最优结构模型,探讨最优董事会结构与董事治理效率的相互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董事会治理机制,为完善企业董事会建设和改善董事会治理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企业战略形态 外部董事认知 董事会结构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林钟高 张天宇
围绕战略实现这一内部控制目标的原始禀赋,基于挖掘式与探索式两种创新战略的替代效应,实证考察以下两个问题:(1)董事会行为是否影响企业创新战略的选择?(2)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对董事会行为和创新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董事会行为表现越积极,企业越倾向于选择挖掘式创新战略,而且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董事会行为对挖掘式创新战略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企业注重追求规模经济和当下生产效率,整体创新能力仍然不高,对于风险较大的探索式创新战略持谨慎态度。
关键词:
董事会行为 创新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建 李小青 金媛媛 尹翠芳
董事会和CEO是核心公司治理机制的两个关键要素,两者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公司的战略选择,进而影响公司绩效。不同理论视角下的董事会-CEO关系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相异,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和归纳了有关董事会-CEO关系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的理论渊源,然后构建了董事会-CEO关系与公司绩效研究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东升 杨荣
以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异质性股权混合对董事会资本的影响,以及董事会资本与企业社会经济效益、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经营效率的关系,将资源依赖理论与代理理论相结合,检验董事会独立性与董事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交互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异质性股权混合有助于提高董事会资本水平,董事会资本有助于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董事会独立性和董事会资本二者同时作为治理机制治理效果会互补加强,二者单独对企业经营效率无影响,而是通过交互效应间接改善企业经营效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元驹 熊健 李晓冬
盈余平滑因包含不同属性而存在争议,如何从公司治理层面约束盈余平滑行为就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的内部运作方式决定了其能否发挥积极治理作用,在此背景下,从非正式层级视角展开董事会对盈余平滑约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年至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不同属性盈余平滑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更为清晰的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有助于抑制管理层进行机会主义盈余平滑。作用路径表明:上述抑制作用可通过缓解短视倾向、促使主动披露及兼顾多方权益等一系列协调代理机制得以实现。从横截面检验来看:企业正式层级、董事会特质、信息环境及外部监督等方面的一系列因素亦会对上述抑制作用产生异质性影响。不仅如此,以上检验均同步说明了更为清晰的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未能凭借其积极治理作用规范并促进管理层进行有效信息盈余平滑。本文在理论上为利用非正式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全面评价盈余平滑属性并提升信息披露增量价值提供了实证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元驹 熊健 李晓冬
盈余平滑因包含不同属性而存在争议,如何从公司治理层面约束盈余平滑行为就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的内部运作方式决定了其能否发挥积极治理作用,在此背景下,从非正式层级视角展开董事会对盈余平滑约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年至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不同属性盈余平滑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更为清晰的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有助于抑制管理层进行机会主义盈余平滑。作用路径表明:上述抑制作用可通过缓解短视倾向、促使主动披露及兼顾多方权益等一系列协调代理机制得以实现。从横截面检验来看:企业正式层级、董事会特质、信息环境及外部监督等方面的一系列因素亦会对上述抑制作用产生异质性影响。不仅如此,以上检验均同步说明了更为清晰的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未能凭借其积极治理作用规范并促进管理层进行有效信息盈余平滑。本文在理论上为利用非正式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全面评价盈余平滑属性并提升信息披露增量价值提供了实证证据和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