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2)
- 2023(8978)
- 2022(7646)
- 2021(6951)
- 2020(6176)
- 2019(14111)
- 2018(13780)
- 2017(26713)
- 2016(14956)
- 2015(16635)
- 2014(16701)
- 2013(16727)
- 2012(15670)
- 2011(14244)
- 2010(14696)
- 2009(14122)
- 2008(13172)
- 2007(11886)
- 2006(10110)
- 2005(8917)
- 学科
- 济(59874)
- 经济(59800)
- 管理(40432)
- 业(40322)
- 企(31785)
- 企业(31785)
- 方法(30636)
- 数学(27626)
- 数学方法(27413)
- 农(16728)
- 财(16268)
- 中国(14211)
- 贸(13922)
- 贸易(13921)
- 易(13569)
- 学(13518)
- 业经(11944)
- 农业(11279)
- 制(10624)
- 地方(10544)
- 务(10390)
- 财务(10376)
- 财务管理(10349)
- 融(10052)
- 金融(10050)
- 企业财务(9801)
- 银(9599)
- 银行(9548)
- 行(8970)
- 环境(8820)
- 机构
- 大学(222543)
- 学院(219192)
- 济(90221)
- 经济(88464)
- 管理(82858)
- 研究(75984)
- 理学(72240)
- 理学院(71396)
- 管理学(70172)
- 管理学院(69775)
- 中国(57854)
- 科学(49507)
- 农(49081)
- 京(46411)
- 所(40582)
- 财(39751)
- 业大(39684)
- 农业(39595)
- 研究所(37422)
- 中心(35704)
- 江(32523)
- 财经(32463)
- 经(29521)
- 北京(28808)
- 经济学(28195)
- 范(27938)
- 师范(27509)
- 院(26414)
- 农业大学(25957)
- 经济学院(25892)
- 基金
- 项目(150426)
- 科学(116471)
- 基金(109598)
- 研究(101920)
- 家(98571)
- 国家(97750)
- 科学基金(81633)
- 社会(64845)
- 社会科(61531)
- 社会科学(61507)
- 基金项目(58942)
- 省(58924)
- 自然(55171)
- 自然科(53918)
- 自然科学(53895)
- 自然科学基金(52959)
- 划(50825)
- 教育(47038)
- 资助(44391)
- 编号(39863)
- 重点(34355)
- 部(33387)
- 发(31949)
- 成果(31801)
- 创(31334)
- 计划(30452)
- 科研(30173)
- 创新(29370)
- 教育部(27905)
- 大学(27643)
共检索到311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健忠
本文试图从按揭抵押贷款为基础的CDO入手,分析CDO市场在整个次贷危机中的影响。CDO(Collaterailzed Debt Obligation)是指创始银行透过特殊目的公司(SPV)将缺乏流动性且具违约可能的债权组合风险予以分散,并重新包装成各种等级(Tranche),再发行给一般投资人。文章通过分析,得出以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的CDO极大地扩大了危机影响面;并通过合成CDO定价模型,测量了影响CDO投资者损失扩大的关键因素,包括借款人个体违约概率变化、住房价格变化、信用评级机构错误评级等对投资CDO市场的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诸濛 佘传奇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短短20多年,美国金融业先后爆发了以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为导火索的储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均不同程度地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关键词:
储贷危机 次贷危机 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晔
文章首先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联系与本质区别,发现次贷危机对欧美经济和汇率仅有短暂影响;其次通过对美国和欧元区国家的股票指数的相关系数分析,欧美国家相关系数在欧债危机发生前已经回归到非危机阶段;第三用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美国对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影响较小。最后得到欧债危机金融传染是不受次贷危机影响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件的结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骆克龙
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演变为全球危机,其爆发的烈度之强、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大令人震惊,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滑落。在危机中,美国政府和货币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措施。本文对美国在本次危机中实施的救助措施进行总结,希望通过汲取其危机救助经验,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危机救助 流动性冲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建
美国次债危机很可能成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源头。次债危机所引发的连续振荡会对美国金融资产的总体素质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并通过巨大的外资持有金额继续向世界传播。美国次债危机对中国股市、房地产和金融体系的影响有限,不利影响主要通过贸易渠道传递。面临不利局面,最重要的是做好启动内需工作,我国的宏观调控应随时准备转入放松。
关键词:
次债危机 泡沫 影响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贺春 李艳
1.政策导向不切实际。本世纪初,在美国网络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美国货币当局采取了"连续降息、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以保持经济增长。在这一政策的导向下,各放贷机构采取了极为宽松的放贷政策,大量次优级和次级客户成为放贷机构业务竞争的主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范方志 李璐媚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经济上的原因;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以某种启示。
关键词:
美国次贷危机 降息 政治经济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王国刚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近20年来一连串事件长期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这种信用无限扩张的主要工具是影子银行。在金融全球化的国内外背景下,影子银行是一个创造流动性的新的融资体系。它的实质就是为了规避正式监管规则而由发起人设计一套如何把市场流动性转变银行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及市场安排。其目标就是通过流动性增加来提高金融资产的杠杆率,过度地使用公共性的金融体系,从而为金融机构谋取利润最大化。这种新融资模式既为流动性的转换与聚集创造条件,也为流动性突然中断及整个金融体系突然崩溃留下巨大的隐患。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揭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及内在机理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阳建勋
一、美国次贷危机干预的国内国际措施(一)美国国内干预危机的主要措施为了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部门随着危机的发展加深陆续采用多种干预措施,主要表现为:1.危机之初的传统政策手段。危机爆发之初,美国政府对形势判断失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07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信用扩张过度"是指信用货币膨胀速度快于实体经济产出的增长速度。它可以是价格型的、数量型的,也可以是制度型的及市场型的。它是金融危机的根源。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这种信用无限扩张的主要工具是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的目的就通过信用的无限扩张来提高金融资产的杠杆率,过度地使用公共性的金融体系,从而为金融机构谋取利润最大化,但其风险要整个社会承担。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洪涛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余波未平。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然后分析了导致次贷危机的国际性因素,并得出几点启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国际性因素 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周小燕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已持续几年,其影响尚未结束,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欧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因此现阶段对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仍具有重要意义。从次贷产品链的视角入手,分析危机发生的最直接因素,得出次贷产品链缺乏止损机制、信用评级不可靠、收益脱离实体经济、衍生品本身存在缺陷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次贷产品链 止损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袁锐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愈演愈烈,对于未来的判断越发困难。通过分析美国房价变化趋势及房屋价格下降的结构性原因,本文尝试对次贷危机的内在经济逻辑进行梳理,并就此推导次贷危机中关键性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衍生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闻岳春 叶美林 黄福宁
2007年上半年以来因房地产泡沫破裂引起的次贷危机经过在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扩散后,已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同时其已突破虚拟经济范畴而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并且这种冲击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庆寰
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储贷危机和2007年次级贷款危机都发生在房地产抵押贷款领域,储贷协会是一种风险汇聚机制,而次级贷款以及次级贷款证券化则是风险分散机制。本文从道德风险的角度入手,对比两种制度的风险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两种制度下,道德风险都会造成非理性和市场信息结构扭曲,致使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加大,稳定性下降;道德风险不会随着金融市场结构的演变而消除,必须在制度设计上防范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
道德风险 次级抵押贷款 储贷危机 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