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2)
- 2023(11781)
- 2022(9853)
- 2021(9086)
- 2020(7410)
- 2019(16575)
- 2018(16258)
- 2017(30552)
- 2016(16571)
- 2015(18552)
- 2014(18178)
- 2013(17889)
- 2012(16390)
- 2011(15088)
- 2010(15087)
- 2009(14338)
- 2008(13961)
- 2007(12623)
- 2006(11311)
- 2005(10763)
- 学科
- 济(68057)
- 经济(67949)
- 管理(53581)
- 业(45095)
- 企(37499)
- 企业(37499)
- 方法(27053)
- 数学(23890)
- 数学方法(23685)
- 中国(22701)
- 财(20078)
- 制(19933)
- 农(18646)
- 贸(16154)
- 贸易(16138)
- 易(15818)
- 业经(15186)
- 环境(14796)
- 银(14408)
- 银行(14399)
- 行(13909)
- 融(13715)
- 金融(13712)
- 体(13255)
- 学(12240)
- 务(11759)
- 财务(11731)
- 财务管理(11700)
- 划(11318)
- 体制(11153)
- 机构
- 大学(235079)
- 学院(233435)
- 济(107797)
- 经济(105836)
- 管理(87706)
- 研究(82816)
- 理学(73882)
- 理学院(73128)
- 管理学(72194)
- 管理学院(71729)
- 中国(68477)
- 财(53467)
- 京(49545)
- 科学(43420)
- 财经(41449)
- 所(40092)
- 中心(38274)
- 经(37758)
- 研究所(35431)
- 江(35391)
- 经济学(35286)
- 农(32203)
- 北京(31845)
- 经济学院(31547)
- 财经大学(30862)
- 院(29688)
- 范(28683)
- 师范(28448)
- 业大(28000)
- 州(27603)
- 基金
- 项目(147334)
- 科学(118343)
- 研究(112349)
- 基金(110847)
- 家(95227)
- 国家(94518)
- 科学基金(81788)
- 社会(75380)
- 社会科(71685)
- 社会科学(71675)
- 基金项目(56711)
- 省(53679)
- 教育(51830)
- 自然(49534)
- 自然科(48424)
- 自然科学(48410)
- 自然科学基金(47580)
- 划(45926)
- 资助(45587)
- 编号(44301)
- 成果(37233)
- 部(34903)
- 制(33787)
- 重点(33413)
- 国家社会(32684)
- 发(31764)
- 教育部(31053)
- 课题(31013)
- 创(31000)
- 中国(30213)
- 期刊
- 济(123862)
- 经济(123862)
- 研究(78541)
- 中国(51490)
- 财(42728)
- 管理(35449)
- 科学(30937)
- 农(30719)
- 学报(30437)
- 融(29457)
- 金融(29457)
- 教育(25116)
- 大学(24524)
- 学学(22801)
- 财经(22103)
- 经济研究(20994)
- 农业(20242)
- 经(19105)
- 技术(18674)
- 业经(18673)
- 贸(16074)
- 问题(16033)
- 国际(14377)
- 世界(13462)
- 理论(11220)
- 业(11022)
- 技术经济(10954)
- 现代(10158)
- 版(9905)
- 经济问题(9759)
共检索到373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韩韬
随着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的蓬勃发展,碳交易市场方兴未艾,各国纷纷建立碳交易市场,我国成为清洁发展机制(CDM)下核证碳减排量(CERs)最大的国家,更应该在相关衍生品搭建交易平台以求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抢占先机。本文提出了通过期权机制完善CERs的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碳金融的思路。
关键词:
碳交易 期权 碳金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羊志洪 鞠美庭 周怡圃 王琦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创设的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的三大灵活机制之一,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在我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对我国参与国际碳市场和构建国内碳市场带来了风险与障碍。针对于此,本文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类型、数量、注册、签发等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我国虽然项目众多,但发展极不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保障机制缺失,项目减排潜力发挥不充分,缺乏对转让技术的科学评估等。然后,通过介绍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在2012年"后京都时期"的发展趋势,揭示了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项目投资减少、成本增加等市场风险以及"碳泄漏"等环境风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定喜 聂影
全球变暖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作为缓解方法之一的碳交易减排方法被正式提上日程。但是,试行至今,碳交易制度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即在探讨我国碳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实行碳交易期货制度是解决碳交易问题的一种出路,以期为我国的碳交易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
碳贸易 期货交易机制 规避风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志雄 王宇露
为推动我国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有效市场,本文结合碳排放权交易的特点,运用价格价值理论、价格市场理论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等理论,揭示了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双层价格形成机制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我国7个试点的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运行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优化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强制碳排放权交易 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控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佳宁
碳排放权交易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创新和金融创新工具。对国内外碳排放权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碳排放权市场配额分配、法规创设、监督与处罚等核心机制设计问题,并以期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性思路。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机制设计 配额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伟 宋维明
本文分析了国际主要碳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波动情况,并实证分析了国际碳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碳市场价格会受到包括配额分配制度、经济环境以及政策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应当建立强制性碳交易市场,并适时引入做市商制度,制定合理的配额调控措施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波
空间灵活性或时间灵活性不足导致国际碳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机制失灵问题,即供求结构不平衡引起价格大幅度下跌。本文从碳市场的两种均衡状态出发,定义了三种机制失灵现象:由于供给曲线缺乏弹性导致的价格失灵,由于额外性甄别系统失效所导致的额外性失灵,以及由于产权制度边界不清所导致的重复计算问题。针对价格失灵问题,本文对EU ETS和CDM市场中供给过剩如何扭曲价格信号进行了机理分析,认为长期过剩是由自锁定效应和制度扭曲产生的,而短期过剩则是由投资者套利驱动的,并就此提出了六种结构性改革措施。针对额外性失灵,文中对项目减排量机制的额外性甄别系统改革方案进行了讨论,认为当前的改革方案并不能解决额外性失灵,最有效...
关键词:
价格失灵 碳交易 结构性措施 额外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邹亚生 孙佳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寻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之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课题。现阶段,碳交易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暖的主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旨在探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在总体把握碳交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基本现状,对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出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排放权 交易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万志宏
国际共识的形成以及国际合作的强化,将会有助于扫清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的障碍,对其进一步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聂力
当前我国面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保持经济稳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加快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通过分析和展望基于项目的清洁发展机制和基于配额的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的经验与前景,并在评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创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配额交易 项目交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万方 杜莉
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正在全球推广,以期通过经济调节手段来抑制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欧盟作为全球节能减排的先行者建立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作为参与国家最多、碳排放交易量最大的碳交易系统,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取得了阶段性的瞩目成效。但作为前期的摸索者因无例可寻,碳排放交易体系在不同阶段因其政策、规则及分配等运行机制设定等方面的缺陷,暴露出其系统设计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中国计划在2016年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系统,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相对成熟的运行经验与教训,对优化和完善中国的碳交易运行机制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EU-ETS 碳排放 交易体系 碳金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海丽
分析了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定价存在的价格非市场化、存货成本高、市场规模与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不匹配等问题。在借鉴发达场外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选择存货模型作为理论基础,构建了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定价模型,提出了相应的配套的条件。
关键词:
场外交易市场 定价机制 存货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先磊
碳交易试点机制可为造林碳汇项目投资提供额外资金支持。但是,在该机制下造林碳汇项目的顺利开展仍面临着较大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充分考虑上述特征,从投资者视角揭示造林碳汇项目投资时机临界阈值和投资的期权价值,可为造林碳汇项目投资者的最优决策和政府推动造林碳汇项目投资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为此,基于实物期权最优投资时机选择理论,利用Faustmann-Hartman模型测度造林碳汇项目价值,运用动态规划法求解造林碳汇项目在项目前期规划备案阶段和项目建设阶段最优投资时机临界阈值和投资期权价值的解析表达式,并以湿地松为例,对造林碳汇项目最优投资时机临界阈值及投资期权价值进行了实证与模拟分析。研究发现:①湿地松造林碳汇项目在项目前期规划备案阶段和项目建设阶段的投资期权价值分别为0.12万和0.59万元/hm~2,最优投资时机临界阈值分别为79.23和57.33元/t,理性的投资者只有在大于临界阈值时,才会从事立即投资,否则选择延迟投资。②碳价格波动率、碳汇交易成本、劳动力价格变量对湿地松造林碳汇项目投资时机临界阈值和投资期权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上述因素提高增加了项目投资的期权价值和最优投资时机临界阈值,但最优投资时机临界阈值提高却延迟了最优投资的时机;③木材价格上涨、项目备案成功率提高将使最优投资时机临界阈值下降,即上述因素提高可缩短投资者延迟投资的时机。基于此,为促进造林碳汇项目投资、发挥林业在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碳价格波动调控政策和项目备案管理政策,并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碳汇交易成本。此外,考虑到林业投资所具有的长期性、公益性等典型特征及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未来相关部门还需建立和实施林业碳汇补贴制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张祎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其价格机制是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公平、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引导企业要素资源流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指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仍然存在“不活跃、不灵敏、不畅通”等问题,进而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府驱动机制、市场分割特征、参与体系不健全等视角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逐步探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细化碳排放实施路径、加快大数据技术实施应用、健全碳市场交易体系等对策建议,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