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9)
2023(14325)
2022(12500)
2021(12042)
2020(9992)
2019(23294)
2018(23035)
2017(44365)
2016(23685)
2015(26806)
2014(26364)
2013(26025)
2012(23797)
2011(21439)
2010(21216)
2009(19563)
2008(18734)
2007(16066)
2006(14087)
2005(12492)
作者
(65435)
(53890)
(53628)
(51012)
(34539)
(25688)
(24444)
(21204)
(20624)
(19082)
(18425)
(18340)
(17031)
(16829)
(16735)
(16583)
(16173)
(15704)
(15435)
(15312)
(13353)
(13130)
(12977)
(12159)
(12090)
(12023)
(12008)
(11846)
(10822)
(10540)
学科
(92186)
经济(92080)
管理(65229)
(60402)
(50249)
企业(50249)
方法(42103)
数学(36777)
数学方法(36421)
中国(27421)
(24473)
(24045)
银行(23898)
(23562)
(22552)
(22522)
业经(19974)
(19622)
贸易(19605)
(19132)
(18166)
(18135)
金融(18133)
地方(16389)
农业(15506)
(14959)
理论(14637)
(14580)
环境(14246)
(13941)
机构
大学(325050)
学院(322109)
(133682)
经济(130892)
管理(128699)
研究(111021)
理学(110949)
理学院(109778)
管理学(108070)
管理学院(107502)
中国(90329)
(69795)
科学(66005)
(60890)
(54662)
中心(50711)
研究所(49926)
(49495)
财经(49047)
业大(45376)
(45197)
(44903)
北京(44486)
(41682)
师范(41342)
经济学(40682)
(40407)
农业(38772)
(37346)
财经大学(36871)
基金
项目(221237)
科学(174338)
研究(164638)
基金(161939)
(140510)
国家(139396)
科学基金(119660)
社会(104033)
社会科(98601)
社会科学(98579)
基金项目(85649)
(83144)
自然(76797)
教育(75425)
自然科(75013)
自然科学(74997)
自然科学基金(73667)
(71001)
编号(67378)
资助(66985)
成果(54901)
(50128)
重点(49191)
(46731)
(46045)
课题(45779)
教育部(43458)
国家社会(43113)
创新(42969)
科研(42200)
期刊
(142704)
经济(142704)
研究(99963)
中国(61977)
学报(47875)
管理(46280)
科学(45488)
(45153)
(44910)
(40363)
金融(40363)
大学(36500)
教育(35979)
学学(34169)
农业(30682)
技术(26655)
经济研究(23824)
财经(23725)
业经(22382)
(20222)
问题(18241)
图书(17043)
理论(16773)
(16245)
(16178)
国际(15384)
实践(15259)
(15259)
世界(14938)
科技(14871)
共检索到480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保祥  粟金刚  田代臣  
经济的合作往往必然促进金融的合作,在CAFTA全面启动后,如何加强中国与东盟银行业之间及监管当局之间的合作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认为CAFTA框架下,加强中国—东盟银行业和监管合作,必须充分考虑双方之间的平衡性、差异性以及战略性,在业务创新、监管政策调、平台机制建设、信息与人才交流、试验区和功能区搭建等进行全方位合作,进而推动CAFTA向纵深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福建社科院课题组  李鸿阶  单玉丽  
今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成为拥有人口最多、由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组成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福建的对外经贸关系带来重大的影响。福建社会科学院组织专门力量,到相关部门开展调研活动,就福建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我国部分省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意义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本刊编辑部刊用一组系列性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修志  谭艳斌  
深入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提升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合作层次,对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CAFTA启动建设6年来,中国和东盟贸易合作成效明显。以此为基础推动双方的相互投资,从而优化区域分工格局、促进区域技术进步、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资本配置效率,有效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就成为CAFTA建设的重点和新突破,对自由贸易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俊  刘爽  
国外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已较为系统,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压力测试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作用。为加强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增强金融稳健性,美国和欧盟相继开展了银行体系的压力测试工作,在压力测试范围、压力情景设置、测试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比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压力测试情况,我国应从加强应用研究、完善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数据库、提高压力测试效率和透明度、强化测试结果应用等方面改进压力测试工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华晓红  汤碧  
在CAFTA框架下,充分发挥香港在区域合作中的独特作用,使香港成为泛珠三角和东盟两个经济板块对接的平台,既有助于加强内地与东盟的经济交往,也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香港繁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英杰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正式生效实施一周年。一年来,我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日渐深入,与日本、韩国、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作为中国面向RCEP成员国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壮族自治区按照国家赋予的使命,立足独特区位优势,积极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以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为主线,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与东盟的金融合作,着力建设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试验场、面向东盟金融“走出去”的重要出发地、东盟国家金融“引进来”的重要衔接区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先行区,促进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晓杰  黄志刚  
本文介绍了两岸对开放银行业的承诺与WTO争端解决机制;总结了目前两岸银行业交流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障碍因素;对于在WTO框架下实现双方交流合作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尽快构建两岸银行业合作平台的构想,并建议运用WTO规则来突破台湾当局的过度管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晓昕  
对于银行业而言,新资本监管体系将推动中国银行业发生巨大变革,这一变革的过程对于中国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而言并不轻松,将面对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镇  詹原瑞  
文章构建了适合中小银行的监管资本框架下的资产组合优化模型。针对传统收益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修正分析方法。证明了在监管资本框架下用修正分析方法进行资产组合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顾卫平  
在落实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成为大资管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已进入"2.0时代",在回归本源的过程中,产品转型是关键,投资模式转型是核心,渠道服务是落脚点。对业界而言,亟须明确银行理财产品的主体地位,培育和打造银行资管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章家清  林莉  
基于中国和东盟水产品贸易五个主要国家及CAFTA外其他几个代表国家的贸易数据,本文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在CAFTA框架下双边水产品的贸易创造净效应,并从贸易指数入手分析双边的产品贸易结构中的互补性和竞争性以评析贸易潜力,旨在为我国与东盟水产品双边贸易的产业升级和贸易福利的提升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娟  
巴塞尔委员会于2014年1月基本完成对流动性监管框架的修订工作,较之2010年公布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做出许多重大调整。新的监管框架在降低流动性监管标准对实体经济的负面扰动、强调流动性资产质量、突出储蓄存款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体现出新的监管理念。依据新的监管框架和监管理念,我国应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应根据市场指标的标准纳入新的高质量流动性资产、进一步夯实储蓄存款基础和审慎开展同业业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泓  
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主要国家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并严重影响了其经济体系的有效运行。我国银行业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小,基本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回顾危机中西方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暴露的问题,结合我国的银行业实际,我们认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经验之一。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小杨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在介绍宏观审慎监管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监管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资本质量要求提高,发展表外业务受限;动态拨备制度建立,挑战传统盈利模式;流动性要求提高,调整结构势在必行。据此提出应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构建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实现综合化经营,推动业务转型;实施跨国经营,加快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还要特别关注监管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引进的工具方法与转变风险管理理念相统一,监管与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考场  舒杨  
在银行业并表监管指引即将推出的背景下,本文通过与美国业并表监管实践的比较,分析了目前我国银行业并表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业并表监管的政策建议:健全监管体系和机构设置;完善监管法制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对跨国银行的监督;建立金融信息网络,构建监管信息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