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7)
- 2023(14888)
- 2022(12861)
- 2021(12017)
- 2020(10038)
- 2019(23494)
- 2018(22826)
- 2017(43858)
- 2016(23397)
- 2015(26529)
- 2014(25960)
- 2013(26213)
- 2012(24264)
- 2011(22153)
- 2010(21752)
- 2009(20062)
- 2008(19396)
- 2007(16622)
- 2006(14543)
- 2005(12984)
- 学科
- 济(100278)
- 经济(100167)
- 管理(64909)
- 业(61505)
- 企(49952)
- 企业(49952)
- 方法(49045)
- 数学(43038)
- 数学方法(42664)
- 中国(27773)
- 贸(26871)
- 贸易(26857)
- 易(26076)
- 农(24833)
- 财(23731)
- 学(20859)
- 业经(20349)
- 地方(18728)
- 制(16682)
- 农业(16598)
- 环境(15178)
- 和(14827)
- 理论(14736)
- 融(14635)
- 金融(14634)
- 技术(14583)
- 银(14423)
- 银行(14363)
- 务(14109)
- 财务(14049)
- 机构
- 大学(343471)
- 学院(337563)
- 济(145430)
- 经济(142763)
- 管理(132624)
- 研究(120133)
- 理学(115832)
- 理学院(114545)
- 管理学(112710)
- 管理学院(112137)
- 中国(88641)
- 京(73413)
- 科学(72993)
- 财(63201)
- 所(60249)
- 农(55703)
- 研究所(55362)
- 中心(52427)
- 财经(51903)
- 业大(50889)
- 经(47583)
- 北京(46791)
- 江(46417)
- 经济学(45510)
- 农业(44177)
- 院(43918)
- 范(43017)
- 师范(42551)
- 经济学院(41319)
- 财经大学(39025)
- 基金
- 项目(235636)
- 科学(185551)
- 基金(174180)
- 研究(169528)
- 家(153542)
- 国家(152390)
- 科学基金(129800)
- 社会(108775)
- 社会科(103307)
- 社会科学(103281)
- 基金项目(91552)
- 省(88217)
- 自然(84743)
- 自然科(82812)
- 自然科学(82789)
- 自然科学基金(81353)
- 教育(76738)
- 划(75790)
- 资助(72938)
- 编号(66551)
- 成果(53809)
- 部(53448)
- 重点(52924)
- 发(50090)
- 创(48690)
- 国家社会(45971)
- 教育部(45864)
- 课题(45773)
- 创新(45560)
- 科研(45477)
- 期刊
- 济(150083)
- 经济(150083)
- 研究(102508)
- 中国(60173)
- 学报(56458)
- 科学(51347)
- 农(49362)
- 管理(47988)
- 财(44618)
- 大学(42542)
- 学学(40062)
- 农业(34973)
- 教育(33240)
- 融(27890)
- 金融(27890)
- 经济研究(26650)
- 技术(26618)
- 财经(25375)
- 业经(22543)
- 贸(22169)
- 经(21727)
- 问题(20588)
- 业(19279)
- 国际(19201)
- 世界(16891)
- 图书(16788)
- 技术经济(16273)
- 理论(15924)
- 科技(15785)
- 版(14749)
共检索到490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婧
自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成立已近六年。CAFTA的成立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现有文献中对CAFTA的事前研究较多,对CAFTA成立后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和东盟五国的贸易流量聚合数据,分别使用统计和计量方法,递进分析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变化,以评估CAFTA对中国和东盟区内贸易的扩大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丹
文章基于"单国模式"的引力模型构建CAFTA贸易效应模型,分析CA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定量分解贸易效应。研究表明:将国家固定效应与年度固定效应引入引力模型中,使得模型估计结果更加有效与合理,有助于分析CAFTA的农产品贸易效应;基于农产品贸易,CAFTA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其中贸易创造效应比较显著,2010—2016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创造效应达到了478.44亿美元。自贸区内贸易增长并未以贸易转移为代价。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农产品 贸易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勇 牛惠亭 李谷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最早建立、进展最快、效果最实的自贸区,其建立与发展对推动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拓展农产品多元化进口渠道及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反事实的合成控制法评估CAFTA战略对东盟整体和各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效应,并通过生存分析进一步评估CAFTA战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应的持续性。研究发现,合成控制法较好地复制了CAFTA战略实施之前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情况;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生了贸易促进效应;但CAFTA战略对不同成员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效应不仅大小不同,甚至方向相反。进一步的生存分析发现,CAFTA战略实施延长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效应的持续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金龙 赵明哲
CAFTA的建立是我国构建FTA战略的重要一环,它的实施对我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1993—2012年中国大陆与其116个贸易伙伴国20年间的贸易数据,运用双重倍差分析法,对CAFTA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显示:CAFTA对我国与东盟六国间的双边商品贸易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CAFTA的实施使得中国对东盟6个国家的年平均出口量增加了18%~42%,同时令中国从东盟六国的进口年平均增加31%~62%。这一研究结论既证实了实施CAFTA带来的良好经济效应,又为深化CAFTA合作、打造CAFTA"升级版"提供了现实支撑。
关键词:
CAFTA 东盟六国 贸易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道俊
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日益深化,CAFTA建立是这种关系的又一个升华。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CAFTA建立的历程,然后从中国对东盟进出口贸易角度分析了自由贸易区建立将对中国对外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中国与东盟出口结构具有较强互补性,中国出口结构需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倾斜,因为一方面中国某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世界市场份额上有较大比重,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中国也需要出口结构的升级,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丘兆逸 李树娟
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处于东亚生产网络的事实,本文利用引力模型,比较CAFTA对中国-东盟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贸易影响的异同,结果显示CAFTA促进了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贸易的发展,但对前者的影响程度更大,主要原因是贸易壁垒的削减对中间产品贸易具有放大效应。为促进中间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打造CAFTA升级版,CAFTA应从"浅层一体化"向"深层一体化"迈进,重点推进海陆的互联互通,以合作方式推进中国-东盟在东亚生产网络内的整体升级。
关键词:
CAFTA 中国 东盟 中间产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郎永峰 尹翔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成立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政治意义。本文利用一个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对CAFTA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CAFTA对区内贸易具有显著扩大效应的同时也显著地促进了与非成员之间的贸易;CAFTA符合"自然的贸易伙伴"的事前贸易关系紧密和空间距离接近标准;同时,CAFTA成员间产品出口结构以互补性为主;进一步降低成员间贸易壁垒、加强贸易合作对CAFTA成员间和世界贸易的扩大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CAFTA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引力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原瑞玲 田志宏
基于引力模型构建FTA贸易效应的事后评价方法,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实施对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定量分解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表明:在传统引力模型中添加国家和年度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有效性和经济学解释更趋合理,可以将这一模型推广应用于其他FTA的事后研究;从农产品总体来看,CA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推动作用明显,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区域内贸易并没有以贸易转移为代价来实现增长;CAFTA主要体现为贸易创造意味着贸易开放的贸易获益明显,但限于产业调整的滞后会减弱贸易得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再起 谢润德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对东盟10国OFDI和进出口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对东盟OFDI贸易效应存在的国别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对东盟各国OFDI均具有贸易创造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国别差异;除了老挝和缅甸,对其他国家OFDI的出口创造效应都大于进口创造效应,总体上对东盟OFDI的出口创造效应略大于进口创造效应;从国别差异看,对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OFDI的贸易创造效应最大,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对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老挝和文莱OFDI的贸易创造效应最弱。中国应当根据东盟各国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相关行业的直接投资。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OFDI 贸易效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仁寿 夏明会
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新视角,以百分比分析和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重点考察广东与东盟外贸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研究CAFTA进程中广东与东盟的贸易新趋势、新特点,分析CAFTA建设对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和效应;提出广东外贸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
CAFTA 经贸合作 外贸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章家清 林莉
基于中国和东盟水产品贸易五个主要国家及CAFTA外其他几个代表国家的贸易数据,本文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在CAFTA框架下双边水产品的贸易创造净效应,并从贸易指数入手分析双边的产品贸易结构中的互补性和竞争性以评析贸易潜力,旨在为我国与东盟水产品双边贸易的产业升级和贸易福利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CAFTA 水产品 创造净效应 贸易潜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园 韩斌
东盟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协整方法,使用季度数据对中国—东盟5国的贸易收支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东盟5国实际GDP、中国实际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这四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中国—东盟5国贸易收支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中国—东盟5国贸易存在"反J曲线效应",即短期内人民币升值会改善贸易收支。因此,中国和东盟5国的双边贸易收支状况可以通过变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调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巧娟 李淑贞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在2001—2010年大体上得到了稳步的增长,且其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11%增长到2010的16%,东盟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运用格鲁贝尔-洛伊德(G-L)指数和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对2001—2010年中国和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而且贸易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保持平稳中有所上升。最后,通过对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丽 黄原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实证分析了1998-2007年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结构特征及趋势,进而提出了发展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东盟五国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尹叶青 刘志雄 尹湘源
基于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2002年CAFTA的建立以及双边经济差距均能促进双边贸易;距离及东盟对华投资影响中国出口东盟,但却不影响东盟出口中国。中国对东盟各国的贸易潜力存在差异,中国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潜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继续深入加强双边经贸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双边贸易互补性,减少双边贸易竞争;加强相互直接投资。
关键词:
贸易潜力 贸易流量 引力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