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94)
2023(12882)
2022(10892)
2021(10141)
2020(8215)
2019(19098)
2018(18989)
2017(36139)
2016(18955)
2015(21788)
2014(21722)
2013(21526)
2012(20195)
2011(18897)
2010(19309)
2009(17951)
2008(17577)
2007(15629)
2006(14431)
2005(13443)
作者
(55452)
(46100)
(45929)
(43821)
(29809)
(21969)
(20764)
(17825)
(17742)
(16524)
(15992)
(15402)
(15081)
(14902)
(14562)
(14270)
(13804)
(13266)
(13202)
(12845)
(11895)
(11302)
(11229)
(10678)
(10445)
(10411)
(10203)
(9917)
(9335)
(9011)
学科
(107479)
经济(107397)
管理(51272)
(49745)
(39252)
企业(39252)
方法(39035)
数学(34837)
数学方法(34276)
中国(30788)
地方(26557)
(24214)
业经(21262)
(19284)
贸易(19267)
(18673)
(17326)
(16508)
(16456)
地方经济(16377)
农业(16292)
(15705)
银行(15696)
(15506)
金融(15505)
(15353)
(14664)
环境(14231)
理论(13261)
(13156)
机构
学院(283947)
大学(282629)
(133753)
经济(131342)
管理(106463)
研究(105511)
理学(90304)
理学院(89270)
管理学(87743)
管理学院(87197)
中国(82318)
(61320)
科学(59447)
(57342)
(53183)
研究所(47861)
中心(45863)
财经(45187)
经济学(42477)
(42370)
(41037)
(41009)
北京(40251)
(37853)
经济学院(37806)
(37600)
师范(37523)
业大(35470)
(34096)
财经大学(33309)
基金
项目(177910)
科学(141500)
研究(132626)
基金(130061)
(112466)
国家(111590)
科学基金(95715)
社会(87255)
社会科(83069)
社会科学(83051)
(67613)
基金项目(66324)
教育(61104)
自然(58677)
自然科(57393)
自然科学(57383)
(57040)
自然科学基金(56364)
资助(55528)
编号(52405)
(43830)
成果(43158)
重点(40480)
(40320)
课题(37965)
国家社会(37026)
(36705)
发展(36186)
(35614)
教育部(35222)
期刊
(158137)
经济(158137)
研究(93757)
中国(61625)
管理(44419)
(41479)
(38899)
科学(38614)
学报(37233)
教育(31977)
(30077)
金融(30077)
大学(29559)
技术(27803)
学学(27641)
经济研究(27300)
农业(26837)
业经(24119)
财经(23569)
(20576)
问题(20165)
(18241)
世界(17073)
国际(16729)
统计(16661)
技术经济(16592)
(15228)
(14740)
商业(13748)
决策(13341)
共检索到451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诸大建  臧漫丹  朱远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到了需要深化的阶段。运用生态效率的概念揭示循环经济的减物质化本质,通过对生态效率进行情景分析,指出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C模式。C模式也称1.5—2倍数发展战略,该模式将给予我国的GDP增长一个15-20年左右缓冲的阶段,并希望经过15-20年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最终达到一种相对的减物质化阶段。同时指出实现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C模式,需要技术和政策的双重保障。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中国不但要关注传统的渐进式的部门内部的技术变革,还要前瞻性地促进跨部门的技术变革。同时,还要建立基于生命周期分析和现代治理理论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政策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琳  
进入21世纪,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全世界最主要的沿海国家都将海洋事业的发展作为本国的重要战略。总结国际上海洋强国发展的模式,提炼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要素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和选择适合的模式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借鉴国外海洋强国建设经验,识别影响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问题,找出解决对策对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以及科学地制定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梳理国外海洋强国的建设经验,分析其海洋强国的途径与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发展海洋强国的模式选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安福仁  
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经济增长,使人类的物质财富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扩张。但由于大量碳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抓住低碳发展的历史机遇,突破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的约束,走新型工业化的低碳道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景岩  
在"十二五"期间,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之一。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2012年政府主要任务时表示,要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定涛  周荣庭  刘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美文  
文章基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和劳动分工理论,对物联网产业的国内外发展和当前中国物联网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报告了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思路,通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等,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进行纵横两个层次、四个维度即产业发展思路、空间集群效应、规模经济性以及联结经济性方面,以及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如与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融合等方面的调查,反映了中国物联网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取得了阻碍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庸萍  袁冬梅  
本文从农业自身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自身安全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总结了中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永欢  周立华  
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背景下,探索性地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梯度推进战略,进一步论证了实施的内在原因与三个阶段的战略部署。针对我国区域发展问题的差异性,提出了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慈福义  孙黎娟  陈慧义  
我国各地区正在积极进行循环经济试点,由于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时间短,各地对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与战略重点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通过研究提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组合战略模式、优势导向战略模式和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基本思路,以及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选择原则。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姚洋  
农村人口巨大、城市化水平低、人口抚养比低的人口结构,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出口导向"和"高投资、低消费"的特点,进而形成了高通胀压力和太多未加利用的储蓄。应继续实行固定汇率,继续坚持出口导向;加大城市化力度,提高国内消费;改变金融结构,带动国内投资;鼓励私人对外投资;并进行一次大规模技术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佳佳  
以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共生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世界主流。在剖析低碳经济基本概念、内涵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综述了这种发展模式可能会给中国宏观经济各个方面如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中国在未来向"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德勇  欧阳强  申米玲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了循环经济概念的渊源,指出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并且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最后提供了推进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加大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和体制;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追踪先进理论和科技等八项措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鞍钢  周绍杰  
本文主要讨论了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影响 ,以及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三大力量 ,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其中心观点是 :加速发展网络经济应当成为中国面向 2 1世纪新的重大战略决策 ,应当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 ,在新世纪进一步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