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4)
- 2023(6684)
- 2022(5627)
- 2021(5009)
- 2020(4152)
- 2019(9147)
- 2018(8713)
- 2017(16020)
- 2016(8923)
- 2015(9592)
- 2014(9130)
- 2013(9054)
- 2012(8396)
- 2011(7568)
- 2010(7268)
- 2009(6622)
- 2008(6403)
- 2007(5561)
- 2006(4896)
- 2005(4222)
- 学科
- 济(34261)
- 经济(34214)
- 管理(24355)
- 业(23698)
- 企(18433)
- 企业(18433)
- 方法(16404)
- 数学(14857)
- 数学方法(14686)
- 学(10715)
- 农(9542)
- 财(9097)
- 贸(8556)
- 贸易(8555)
- 中国(8526)
- 易(8351)
- 业经(7353)
- 农业(6640)
- 地方(6237)
- 环境(5922)
- 制(5851)
- 技术(5731)
- 务(5515)
- 财务(5509)
- 财务管理(5497)
- 企业财务(5237)
- 融(4859)
- 金融(4857)
- 银(4857)
- 银行(4806)
- 机构
- 大学(131301)
- 学院(128953)
- 济(50887)
- 研究(50702)
- 经济(50022)
- 管理(46258)
- 理学(41141)
- 理学院(40598)
- 管理学(39658)
- 管理学院(39474)
- 科学(36713)
- 农(36226)
- 中国(35974)
- 农业(29418)
- 业大(28645)
- 京(28413)
- 所(28292)
- 研究所(26633)
- 中心(21854)
- 财(20663)
- 农业大学(19494)
- 江(19307)
- 院(19018)
- 省(17404)
- 室(17329)
- 北京(17156)
- 财经(17121)
- 科学院(16231)
- 实验(16156)
- 经济学(15815)
- 基金
- 项目(98322)
- 科学(75786)
- 基金(73031)
- 家(69815)
- 国家(69285)
- 研究(59282)
- 科学基金(56797)
- 自然(41444)
- 自然科(40516)
- 自然科学(40499)
- 自然科学基金(39831)
- 基金项目(39010)
- 社会(38310)
- 省(38193)
- 社会科(36360)
- 社会科学(36349)
- 划(33894)
- 资助(29598)
- 教育(26185)
- 重点(23148)
- 计划(22879)
- 科技(20925)
- 部(20860)
- 发(20837)
- 创(20696)
- 科研(20481)
- 编号(19965)
- 创新(19492)
- 业(19109)
- 专项(17354)
共检索到179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蒙 李纯厚 戴明 吕国敏 韦芳三 梁福全 周岩岩 杨慧英 胡维安 杨进 李琦
以牟氏角毛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1∶1、2∶1、3∶1、4∶1和5∶1等5种不同C/N比值培养液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N比值为2∶1时,牟氏角毛藻的相对生长率最高,达到每天1.98,C/N比值为3∶1时,相对生长率最低,为每天1.69;C/N比值为5∶1时,总脂含量百分比达到最高,为31.26%,C/N比值为2∶1时,总脂含量百分比最低,仅为28.39%;C/N比值为2∶1时,总脂日增量最高,达到0.84,C/N比值为3∶1时,总脂日增量最低,仅为0.64;5种C/N比值对牟氏角毛藻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C/N比值为5,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达最高。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洪琪 S.M.Renaud d.L.PaRRy K.C.Woo
作为虾、蟹、贝幼体以及海水仔鱼的生物饵料,新月菱形藻和铲状菱形藻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20∶5(n-3),杷夫藻提供的主要是22∶6(n-3),在本试验条件下既能使微藻快速生长,又能合成较多脂肪以及(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最适温度因藻种而异,新月菱形藻为20℃、铲状菱形藻为15℃、杷夫藻为20℃。
关键词:
微藻,生长,总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温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晓霞 黄翔鹄 李长玲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牟氏角毛藻对双齿许水蚤生长、存活和生殖的影响,并构建双齿许水蚤在不同食物浓度下的种群生命表。实验共设5个浓度组(0.5×105、3×105、6×105、12×105、17×105个/m L),结果显示,食物浓度对双齿许水蚤的幼体生长率、发育时间、存活率及孵化率有显著的影响。当食物浓度为3×1056×105个/m L时,双齿许水蚤的发育速率、生长率及孵化率显著高于浓度最低组(0.5×105个/m L)和浓度最高组(17×105个/m L),其幼体的发育时间为174192 h,生长率为0.6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石娟 潘克厚
微藻细胞中脂类的数量及质量是评价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表明 ,改变培养条件及在不同的时期收获对微藻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有着显著影响。本文主要从培养基成分、光强、温度、通气量和生长期 5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希望能为海洋微藻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微藻 培养条件 生长期 脂类 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曾蓓蓓 穆亮亮 蔡敬 危立坤
为获知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半咸水硅藻——角毛藻SHOU-B98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L_9(3~4)正交设计探讨其在不同盐度(6、12和18)、光照强度[10、30和50μmOL/(m~2·S)]及温度(10、20和30℃)组合条件下的生长及藻细胞ARA、EPA和DH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盐度、光照强度、温度三因素对角毛藻SHOUB98的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角毛藻SHOU-B98在盐度12、光照强度30μmOL/(m~2·S)和温度30℃及盐度18、光照强度50μmOL/(m~2·S)和温度20℃的组合条件下生长最快,第4天后这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曲克明 袁有宪 辛福言
研究了轻、中和重稀土元素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ulleri)的促生长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轻、中和重稀土对牟氏角毛藻有相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其有益浓度范围则不同,镧为7.28-87.40μml/L,钆为6.36-57.23μmol/L,镱为5.78-28.89μmol/L。这三种稀土元素对牟氏角毛藻的最佳浓度分别为明7.28-50.98μmol/L,钆19.08-44.52μmol/L,镱5.78-28.89μmol/L,可分别比对照组提高单胞藻数量31.60%-35.50%,17.70%-19.10%和19.30%-22.80%。镧、钆和镱的加入浓度分别为7.28-87.40μ...
关键词:
牟氏角毛藻 稀土元素 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艺峰 郭小强
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研究N、P、Si含量与接种密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 ,8d藻生长率和 8d密度差不受N含量 (质量浓度 1.0~ 89.4mg/L)影响 ,但随P含量 (质量浓度 0 .1~ 2 8.6mg/L)和Si含量 (质量浓度 0 .5~ 2 0 .1mg/L)增加而增加。当P质量浓度 2 8.6mg/L、Si质量浓度 2 0 .1mg/L ,接种密度分别为 8.4× 10 4 ml- 1和 143.1× 10 4 ml- 1时 ,藻生长率和密度差可达 0 .778d- 1和 869.7× 10 4ml- 1。 11d藻生长率主要受接种密度的影响 ,N质量浓度起次要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凌霄 孙婧 宋若晗 崔正国 曲克明 王庆奎 周明莹 崔鸿武 胡清静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赫氏颗石藻(DMSP高产量藻)与三角褐指藻(DMSP中等产量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氮营养盐浓度及不同氮营养盐类型条件下,2种藻培养液中颗粒态DMSP (DMSPp)的含量及其与藻密度、单细胞DMSPp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赫氏颗石藻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较小(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细胞密度影响;而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三角褐指藻单细胞的DMSPp含量影响显著(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的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例如,对于三角褐指藻来说,在不同NO_(3)~(–)浓度下,低NO_(3)~(–)浓度(0 μmol/L)培养组单细胞DMSPp含量的平均值是高NO_(3)~(–)浓度(1 764 μmol/L)培养组的11倍;在不同氮营养盐类型下,NaNO_(3)培养液中总DMSPp浓度的平均值分别是NH_(4)Cl、CH_(4)N_(2)O培养组的3~4倍。推测以上差异可能与由于DMSP在不同藻类中的生理作用存在差异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瑞莲 杨树德 赵哈林 Westgate E.Mark
【目的】通过测定变温处理过程中种子生长速率、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以期了解发育早期变温对种子发育和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组培法在种子发育早期的分裂期(开花10~20d)和积累期(开花20~32d)对种子和子叶进行变温处理。具体做法:将盆栽的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Evans,低蛋白品种;Proto,高蛋白品种;PI132.217,高蛋白质稳定品种)置于均温为24℃[昼/夜温度,27/20℃(Mo)]的生长箱中培养。在开花后10d,将它们分别置于温度为31℃[35/27℃(Ho)]、24℃[27/20℃(Mo)]和16℃[20/12℃(Lo)]的生长箱中。在开花后20d,从生长在不同温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民 刘亚敏 马明 何丙辉
以MS为培养基,研究了光照、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条件对三角枫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愈伤组织中总黄酮的积累有极显著影响,对愈伤组织鲜重生长有显著影响,对愈伤组织干重生长影响较小。与暗条件相比,连续光照不利于愈伤组织形成,但有利于愈伤组织中总黄酮积累,间断性光照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但不利于总黄酮积累;黑暗不利于愈伤组织中总黄酮积累。三角枫愈伤组织生长及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积累的适宜温度为25℃,与之相比,低温(15℃)或高温(35℃)培养时愈伤组织生长及总黄酮积累均受到抑制,变温(15℃转25℃、25℃转35℃)培养减弱愈伤组织生长,不利于黄酮的积累。4种供试植物生长调...
关键词:
三角枫 愈伤组织 总黄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芳 吴海一 丁刚 詹冬梅 郭文
为探讨三十烷醇对铜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0、0.1、 0.5、1.0和2.0 mg/L)的三十烷醇连续施用20 d,或用三十烷醇浸泡处理24 h后,再恢复正常条件培养20 d,分别测定了铜藻的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岩藻黄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连续施用5 d时,各组藻体的比生长速率(RGR)、叶绿素a(Chl.a)、类胡罗卜素(Car)、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 d时,2.0 mg/L浓度组的铜藻生长受到抑制,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下降;20 d时,除了0.1 mg/L浓度组的铜藻生长仍有促进外,其他3个较高浓度的施用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三十烷醇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经三十烷醇浸泡处理的藻体恢复正常条件培养5 d时,各组藻体的RGR、Chl-a、Car、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上升;10 d时,0.5和1.0 mg/L浓度组的铜藻生长速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但15 d时已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综合各项生理生化指标,1.0 mg/L组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这种促生长的作用能持续到处理后10 d左右。岩藻黄素的含量除连续施用2.0 mg/L组在实验20 d时低于对照组外,其余各实验组在培养20 d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1.0 mg/L三十烷醇浸泡处理24 h恢复培养10 d,可使岩藻黄素的含量提高79.5%。研究表明,连续施用低浓度的三十烷醇(0.1 mg/L) 20 d或以1.0 mg/L三十烷醇每10 d浸泡处理24 h,对铜藻的生长和岩藻黄素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纪鹏 王伟隆 黄旭雄
研究了不同C/N (0:1、3:1、6:1、9:1、12:1和15:1)对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生长和细胞组分的影响,初始接种密度为300×10~(4) cells/mL,实验进行7天。结果表明:兼养培养能够显著提高绿球藻细胞密度、特定生长率和生物量(P<0.05),当C/N为9:1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0.36 g/L;兼养条件下,随着C/N的增加,绿球藻蛋白质和总脂含量有所降低,C/N为12:1时,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小值33.76%,C/N为15:1时总脂含量达到最小值6.67%,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碳水化合物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C/N为9:1时达到最大值30.5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不同C/N对绿球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不同,随着C/N的增加,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提高,在C/N为15:1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0.72%和14.6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降低,在C/N为15:1时达到最小值64.67%。由此可知,C/N为9:1可以提高绿球藻生物量,随着C/N的增大有利于SFA和MUFA的合成,但不利于PUFA的合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艳荷 吕广林 包和林 侯丹 洪伟 范海兰 吴承祯 李键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杉木人工幼龄林叶和枝的C、N含量和C/N与氮、硫沉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结果表明,氮沉降和硫沉降对降低杉木叶和枝的有机碳含量作用不显著.氮沉降能极显著提高杉木叶氮含量,显著提高枝氮含量,氮输入量的饱和临界值约为145 kg.hm-2.a-1;硫沉降可提高杉木叶和枝的氮含量,对叶作用不显著,对枝作用显著.硫沉降为26 kg.hm-2.a-1时叶的N含量达到最大值,硫沉降为30 kg.hm-2.a-1时,枝的N含量达到最大值.氮沉降和硫沉降对杉木叶和枝的C/N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氮沉降作用更显著),对枝的影响较对叶的影响明显.试验处理前叶和枝的平均C/N分别为6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爱青 尉万聪 扎巴土多 穆再排尔江 薛照辉
以洋葱、芹菜、韭菜、菠菜、卷心菜和番茄为材料,采用福林酚试剂法和铝离子显色法分别测定经爆炒、焯、煮、微波4种方式处理后不同蔬菜中的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并以转移率、保存率和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考察。结果显示:煮处理后,蔬菜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明显下降,番茄中总多酚损失率高达42.14%,韭菜和菠菜的总黄酮损失率均超过40%;微波和焯处理后,蔬菜中多酚和黄酮向汤中的转移量较多,其中,微波处理后黄酮的转移率均超过35%;爆炒后蔬菜中的总多酚保存率相对较高,洋葱、韭菜、菠菜中总多酚损失率均低于10%。热烹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忠俊 曾波 梁社往
在遮荫70%塑料大棚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设0、0.5、1.0、2.0 mg/kg 4个施锌水平,研究不同水平锌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根茎总皂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锌相比,施锌显著提高了滇重楼株高、总生物量,但对根茎增加不显著。随施锌水平增加,各部位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锌对地上茎中磷含量有协同效应,而对叶、新根茎和老根茎中磷含量有拮抗效应;施锌对叶和新根茎中钾含量有协同效应,而对茎中钾含量有拮抗效应;施锌显著提高了叶、地上茎、新根茎中锌的含量,而老根茎锌含量无明显的规律。随施锌水平增加,新、老根茎总皂甙含量呈下降趋势,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