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68)
2023(4754)
2022(4184)
2021(4118)
2020(3668)
2019(8572)
2018(8877)
2017(16904)
2016(9434)
2015(10993)
2014(11039)
2013(10553)
2012(9684)
2011(8603)
2010(9187)
2009(8550)
2008(8703)
2007(7891)
2006(6968)
2005(6175)
作者
(28510)
(23669)
(23522)
(22511)
(15119)
(11520)
(10799)
(9456)
(8959)
(8722)
(8250)
(7971)
(7658)
(7572)
(7374)
(7284)
(7130)
(6986)
(6970)
(6790)
(6021)
(5925)
(5861)
(5441)
(5417)
(5384)
(5334)
(5280)
(4921)
(4791)
学科
(38571)
经济(38531)
管理(26763)
(24122)
方法(22376)
(21416)
企业(21416)
数学(19676)
数学方法(19024)
(9392)
理论(8985)
中国(8718)
(8269)
(7608)
业经(7126)
教学(6494)
(6301)
贸易(6293)
(6254)
(6119)
(5948)
技术(5740)
地方(5436)
(5426)
农业(5115)
(5106)
(5078)
(5076)
银行(5065)
财务(5035)
机构
学院(135150)
大学(134968)
管理(51667)
(47827)
经济(46546)
理学(44428)
理学院(43926)
研究(43023)
管理学(42371)
管理学院(42151)
中国(33248)
(30044)
科学(29619)
(23175)
(22949)
业大(21841)
(21484)
研究所(20863)
(20748)
中心(20520)
北京(19103)
农业(18413)
(17528)
技术(17490)
师范(17313)
财经(17076)
(16946)
(15458)
(15329)
工程(14386)
基金
项目(88651)
科学(68691)
基金(62855)
研究(61048)
(55874)
国家(55457)
科学基金(47448)
(35728)
社会(35639)
社会科(33756)
社会科学(33743)
自然(33418)
自然科(32768)
自然科学(32761)
自然科学基金(32098)
基金项目(31870)
(30308)
教育(30177)
资助(28757)
编号(25493)
成果(20886)
重点(20218)
(18583)
课题(18057)
(17992)
(17709)
计划(17588)
科研(17136)
创新(16773)
大学(16406)
期刊
(51835)
经济(51835)
研究(35885)
中国(28805)
学报(23882)
科学(21175)
(20894)
管理(20783)
教育(18954)
大学(18000)
(17304)
学学(16841)
技术(15886)
农业(14441)
统计(11371)
(9885)
金融(9885)
(9789)
决策(9104)
(8218)
财经(8207)
经济研究(8148)
业经(7994)
技术经济(7930)
图书(7908)
(7223)
(7076)
业大(6756)
科技(6501)
问题(6153)
共检索到200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佳美  段白鸽  
由于不同国家死亡率改善现象不同,世界各国所使用的死亡率模型皆不尽相同,而且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模型也不同。实际中,我们常常采用Gompertz模型、Makeham模型、Weibull模型等拟合高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但是因高年龄段人口的死亡数据资料不够充分,较少有人以统计的观点给出模型适合性的检验过程。因此本研究提出利用Bootstrap方法检验死亡模型假设的方法,包括模型适合性的检验、参数估计、参数假设检验等。最后,本文应用中国1997-2007年65-89岁人口的粗死亡率数据,提出适合的死亡模型,然后给出利用Bootstrap方法进行死亡模型检验的全过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孙佳美  许素英  
在全年龄人口死亡模型中,较为著名的有Heligman及Pollard(1980)提出的具有8个参数的死亡率模型,也有Carriere(1992)分析美国人口死亡规律所提出的由四个生存函数:Gompertz分布、逆Gompertz分布、Weibull分布和逆Weibull分布所组成的混合参数生存模型。本文试图将He-ligman-Pollard模型与Carriere模型应用于中国分年龄、分性别的全年龄人口死亡数据,先借助R软件或Excel软件估计两种参数模型中的参数,然后利用参数Bootstrap方法计算所估参数的标准误、偏度、t统计量、置信区间等,并以此评估模型拟合的精度。最后,针对中国人口分...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光平  龙志和  吴梅  
本文提出采用Bootstrap方法对空间经济计量模型的残差分布进行Moran’s指数,最大似然LM-Error及LM-Lag统计量的模拟检验,可用于空间经济计量模型的(事先)确定及(事后)验证。通过两个实例表明,在回归误差服从独立分布的假设下,有别于大样本理论分布的经典检验法,Bootstrap方法能有效地解决空间经济计量模型残差分布不确定时,模型中变量间空间相关性的检验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保帅  周孝华  李强  
文章用SV-GED模型刻画收益率序列的尖峰厚尾、波动集聚以及异方差等特征,在得到标准残差序列的基础上,与Bootstrap方法结合构建一个基于参数---非参数估计的新的风险度量模型——基于Boot strap-SV-GED模型的风险度量模型,最后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Bootstrap-SV-GED模型能很好的刻画收益率序列的特征,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融风险测量的精度。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韩猛  王晓军  
由死亡率下降带来的长寿风险给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加准确地对长寿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需要对未来死亡率趋势进行预测。本文针对我国死亡率数据样本量小以及数据存在缺失的实际情况,对Lee-Carter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一个双随机过程对Lee-Carter模型中的时间项进行建模。在模型中考虑了样本量不足对预测结果造成的影响,使得改进后的Lee-Carter模型更加适合目前中国的人口死亡率预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晓军  任文东  
Lee-Carter模型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死亡率预测模型,传统的Lee-Carter模型在样本量很大时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而中国的死亡率数据量较少,且部分年限的数据缺失,难以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本文基于Li等(2004)提出的有限数据死亡率建模方法,同时考虑样本量不足的影响,采用韩猛等(2010)提出的"双随机过程"建模,构建了有限数据下中国人口死亡率的预测模型,并用于对未来死亡率变动趋势和人口寿命的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与保险公司采用的死亡率改善因子以及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采用的计发月数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相关结论和有关死亡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连增  段白鸽  
基于GLM在我国国民生命表死亡率修匀中的应用,利用年鉴中全国分年龄、分性别死亡人口状况数据,将年龄和年份作为因子变量,研究死亡率与年龄和年份两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GLM中的泊松回归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对0~89岁的死亡率进行拟合,并对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负二项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泊松回归模型;进一步将年龄和年份两因子选为数值型变量,对数据进行光滑处理,在负二项回归模型下应用B-样条函数进行修匀。在我国人口死亡率修匀的应用研究中,基于GLM的动态死亡率修匀方法可发现近20年来我国分年龄、分性别死亡率变化规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由于可获得统计数据的局限性,无法对90岁及以上的死亡率进行修匀,随着人口数据的积累,未来将会在此方面有所改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明  王晓军  
文章梳理了多人口Lee-Carter随机死亡率模型进展与求解中存在的问题,推导了基于限制条件的两阶段加权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方法,并将中国大陆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组成一个多人口群体,检验多人口随机死亡率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从估计方法看,基于限制条件的两阶段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法,能够有效避免多人口死亡率模型参数过多导致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失效的问题,并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2)从拟合优度看,中国大陆地区人口死亡率短期预测适用Joint-k模型、长期预测适用ACF(0)模型,而香港和台湾地区无论长、短期均适用ACF(0)模型;(3)从稳健性看,多人口死亡率模型在中国人口死亡率拟合中稳健性较好,且基于修匀后数据的模型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拟合优度;(4)从预测结果看,带有附加时间效应因子的多人口随机死亡率模型能够得到一致的死亡率预测值,结果更加符合人类死亡率变动的经验特征,弥补了单人口死亡率模型的缺陷。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宁  
论文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死亡率模型的新的长寿风险度量模型,叫做死亡率分解模型。基于该模型,论文对美国的死亡率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同时对中国的死亡率进行了两个角度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对更有说服力的结果。同时,论文借助模型的分解结果,提出构建多层次的长寿风险基金,用以应对中国社会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本文在分析了现有人口死亡模型的各种形式的基础上,以死亡的直接度量形式为目标,构造了两种新的死亡模型。新模型的特点是:(1)设计了使它能适合作各种人口分析的模型变量;(2)把模型分解为基本部分和波动部分,其中基本部分规定了死亡力的基本大小,它可分解为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和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两种死亡力,具有简单、确定的函数形式;波动部分随死亡水平、死亡类型与死亡分析的需要,可以有各种形式。因此模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适应各种场合,并且具有很高的精;(3)用模型对一些人口死亡现象可以作合理的解释。本文还解释了人口学上两类死亡模型的关系,并揭示了人口死亡间接度量模型的改进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志强  杨帆  
文章将多变点检测方法应用于人口死亡率预测,并对年龄别死亡率的偏差进行主成分提取,利用变点检测法分别估计了主要主成分得分随时间变化的最优变点个数及位置,据此对主成分得分进行分段线性回归拟合,从最后一段回归模型外推主成分得分的预测值,得到死亡率预测值;同时利用发达国家1951~2010年连续60年死亡率数据,对改进的PC模型与经典Lee-Carter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PC模型在死亡率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经典Lee-Carter模型,多变点检测方法提高了死亡率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经典Lee-Carter模型中的时间因子和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经典PC模型中的第一主成分得分反映出了几乎一致的死亡率变化趋势;经典PC模型中的第二主成分主要综合了队列效应对死亡率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志强  杨帆  
文章将多变点检测方法应用于人口死亡率预测,并对年龄别死亡率的偏差进行主成分提取,利用变点检测法分别估计了主要主成分得分随时间变化的最优变点个数及位置,据此对主成分得分进行分段线性回归拟合,从最后一段回归模型外推主成分得分的预测值,得到死亡率预测值;同时利用发达国家19512010年连续60年死亡率数据,对改进的PC模型与经典Lee-Carter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PC模型在死亡率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经典Lee-Carter模型,多变点检测方法提高了死亡率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显示,基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怡宁  
文章在经典Lee-Carter模型的基础上,将各个时间、年龄组内的死亡率差异考虑入模型的构建中,提出死亡人口服从负二项分布的Lee-Carter模型改进形式,并运用中国1993~2009年分年龄分性别的死亡率对模型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模型优于经典泊松分布假设下的模型。模型残差图显示中国人口死亡现象没有队列效应。最后,本文运用改进后模型预测出未来6年内中国分性别分年龄的死亡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润龙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往往利用死亡人口登记、人口普查数据直接计算死亡人口及死亡率。但是,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政策法令不健全,以及统计口径不一致,常常发生死亡人口漏报、死亡人口年龄错报以及人口死亡时间误报。因此,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死亡率的报告经常是不准确的。为了能科学地、准确地评估人口死亡率,近十余年来人口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