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
- 养殖(1)
- 大豆(1)
- 学(1)
- 害(1)
- 微(1)
- 微生(1)
- 微生物(1)
- 微生物学(1)
- 殖(1)
- 生物(1)
- 生物学(1)
- 病虫(1)
- 病虫害(1)
- 草(1)
- 草鱼(1)
- 虫(1)
- 虫害(1)
- 虾(1)
- 豆(1)
- 鱼(1)
- 鲩(1)
- 机构
- 实验(4)
- 实验室(4)
- 室(4)
- 重点(4)
- 业(3)
- 农(3)
- 农业(3)
- 大学(3)
- 学院(3)
- 科学(3)
- 中国(2)
- 所(2)
- 江(2)
- 生命(2)
- 研究(2)
- 研究所(2)
- 院(2)
- 266003(1)
- 38776(1)
- 9000(1)
- agricultural(1)
- agriculture(1)
- agriculture-agricultural(1)
- ars(1)
- cgru(1)
- crop(1)
- department(1)
- genetics(1)
- ms(1)
- research(1)
共检索到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筠 J.Vandenberghe 纪伟尚 P.Sorgeloos J.Swings 徐怀恕
采用Biolog细菌鉴定技术 ,分析来自 5个国家的 4个对虾养殖品种苗期及部分养成期虾体上的 185株弧菌 (其中 2 4株来自成虾 )。结果表明 :来源、种类不同的养殖对虾苗期的主要弧菌的区系组成相似 ,溶藻弧菌 (Vibrioalginolyticus)和鲨鱼弧菌 (V .carchariae) (即哈维氏弧菌V .harveyi)是普遍存在的种类 ,同一种对虾在不同地区养殖 ,其区系组成略有差异 ;哈维氏弧菌多为对虾苗期致病菌 ,副溶血弧菌 (V .para haemolyticus)主要为成虾致病菌 ;在健康虾苗和发病虾苗体内都可分离到溶藻弧菌。
关键词:
对虾 弧菌区系 BiologG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艳丽 刘海龙 李春杰 潘凤娟 李淑娴 刘新晶
为明确2株生防细菌的分类地位,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结合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鉴定了大豆根腐病的2株生防细菌。结果表明,菌株B021a与塔式弧菌相似度值为0.634,可能性是86%,遗传距离为4.00。菌株B04b与海藻巴斯德菌相似度值为0.610,可能性是75%,遗传距离为2.77。综合形态学和Biolog鉴定结果,认为菌株B021a是塔式弧菌,菌株B04b是海藻巴斯德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志斐 王广军 谢骏 郁二蒙 余德光 夏耘 魏南
为了探索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膜形成过程固着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特征,以生态基为生物膜载体材料,以草鱼养殖池塘为生物膜培养环境,利用Biolog技术,分析了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第0、15、30、45和60天)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采样时间生物膜固着微生物样品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均在培养168 h后达到稳定,并且5个采样时间点的AWCD值即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生物膜固着微生物的碳代谢能力在15、30、45 d时最强,显著高于0和60 d(P<0.05);多样性指数也呈现出与AWCD值相同的规律,15、30和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彩娟 黄巧云 陈雯莉
以采自湖北省荆州市和黄冈市的农田土壤作为供试土样,分别采用土壤样品冰浴后上清液100倍稀释、冰浴后悬浊液1 000倍稀释和离心去碳源3种方法,利用多功能酶标仪间隔12h检测D值,并计算AWCD(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每孔平均颜色变化)值来探究分析土壤肥力高、富含有机质、可利用碳源丰富的农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的BIOLOG-ECO微平板技术适宜方法。结果表明,土样冰浴后上清液100倍稀释的方法不能有效去除土壤中可利用碳源,不能准确反映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而冰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尚碧娇 左志晗 李文悦 邵迎春 刘逸尘 孙金生
以霍氏肠杆菌(E3)和乳酸菌(R3)2株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4周的养殖饲喂实验,饲喂后期利用Biolog-ECO方法对实验组及空白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霍氏肠杆菌(E3)或乳酸菌(R3)的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较,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显著上升,表明益生菌增强了肠道微生物活性;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整体能力显著增强,表明益生菌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代谢功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有明显差异,表明饲喂2株益生菌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其中,停喂霍氏肠杆菌后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停喂乳酸菌后的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二者在第10天取样的结果中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变凡纳滨对虾肠道内原有菌群的数量和结构,促进对虾肠道内微生物群落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在维持或者促进对虾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此两株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肠道中停留时间最少为5 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