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
- 微(3)
- 微生(3)
- 微生物(3)
- 生物(3)
- 学(2)
- 微生物学(2)
- 生物学(2)
- 化学(1)
- 发(1)
- 发酵(1)
- 发酵饲料(1)
- 料(1)
- 物化(1)
- 环境(1)
- 生物化学(1)
- 酵(1)
- 饲(1)
- 饲料(1)
- 机构
- 学院(9)
- 农(8)
- 农业(8)
- 大学(8)
- 科学(8)
- 业大(6)
- 业(5)
- 实验(5)
- 实验室(5)
- 室(5)
- 重点(5)
- 农业大学(4)
- 所(4)
- 生物(4)
- 省(4)
- 研究(4)
- 研究所(4)
- 部(4)
- 上海(3)
- 中国(3)
- 农业科学(3)
- 动物(3)
- 吉(3)
- 吉林(3)
- 技术(3)
- 林农(3)
- 洋(3)
- 海洋(3)
- 海洋大学(3)
- 海海(3)
共检索到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龙 吴兴利 于维 谷巍 徐海燕 钱爱东 王春凤 张芳毓
为论证单一固态Bacillus velezensis 157发酵豆粕中混合碱处理玉米秸秆能否有利于提高内切葡聚糖酶、淀粉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产酶量,利用DNS法对碱处理玉米秸秆与豆粕混合添加质量比进行优化后,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单一发酵豆粕、碱处理玉米秸秆以及混合发酵碱处理玉米秸秆-豆粕中底物与水分质量比、发酵温度以及发酵时间进行优化,并对发酵过程中B.velezensis 157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发酵条件优化后,以碱处理玉米秸秆和豆粕的质量比为1.0∶1.0,底物与水分质量比为1.0∶0.5;B.velezensis 157于37℃培养温度下发酵24 h后,混合发酵组的内切葡聚糖酶、淀粉酶、木聚糖酶、果胶酶以及菌落数,均高于单一发酵碱处理玉米秸秆组和豆粕组,酶活力分别可达56.83±1.47、1 949.28±14.41、16.52±0.79和14.53±0.56 U/g,相应酶活力与碱处理玉米秸秆组相比,分别提高了7.81、6.41、1.23和2.53倍;与豆粕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7、1.35、1.07和1.21倍;同时,混合发酵组中B.velezensis 157菌落数高于豆粕组和碱处理秸秆组。因此,B.velezensis 157混合固态发酵有利于提高B.velezensis 157内切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果胶酶的酶产量,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为动物饲料酶制剂和生物饲料的开发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云航 王巍 勾长龙 李秋菊 娄玉杰 马红霞
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地衣芽孢杆菌MX5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MX5产Lip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8.76,培养温度37.6℃,发酵时间为98.32h,酶活达到最大值103.965U/L。表明试验建立的模型在预测Lip生产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云航 王巍 勾长龙 李秋菊 娄玉杰 马红霞
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地衣芽孢杆菌MX5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MX5产Lip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8.76,培养温度37.6℃,发酵时间为98.32h,酶活达到最大值103.965U/L。表明试验建立的模型在预测Lip生产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萱
对β—葡聚糖酶(EC3.2.1.73)高产菌B.subtilis9126—6发酵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比是:大麦份7%,玉米粉3%,豆饼粉5%.在1L发酵罐中保持温度35—37℃、pH7.0~7.2,搅拌通风培养3d.发酵液的酶活力高达154U/ml.作者还对大麦β—葡聚糖对9126—6β—葡聚糖酶产生的诱导性机制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β—葡聚糖 β—葡聚糖酶 发酵 诱导效应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静 宋晓玲 黄倢
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PC024是一株分离自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养殖环境,且能够提高对虾免疫力和抗病力的益生菌。本研究优化其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单因素优化结果:最佳接种量为2×106 CFU/g,最佳料水比为1∶0.8,最佳发酵时间为90 h,最佳发酵温度为37℃。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9.0℃,发酵时间为100 h 18 min,料水比为1∶0.96,接种量为3.84
关键词:
坚强芽孢杆菌 响应面法 豆粕 固态发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晶晶 曹宁宁 吴建梅 胡祚忠 刘刚 张剑飞
采用先进的统计学方法对桑树内生拮抗菌Bacillus suBtilis X-16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以期得到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以效价为指标,首先采用单次单因子试验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最佳缓效碳源、速效碳源、氮源,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碳氮比(c/N)和无机盐,最后采用均匀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玉米粉10.0 g、蔗糖10.0 g、酵母浸膏粉5.0 g、(NH4)2sO43.6 g、Mg sO41.0 g、水1.0 l。经摇瓶发酵试验验证,发酵液效价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70.38%。X-16菌株发酵产生的抗菌物质对桑粘格胞菌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能够引起菌丝凝聚...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伟强 方家松 黄咸雨 张一鸣 王亚松 张利 李江燕
已有研究表明,深海中嗜高压革兰氏阴性细菌在磷脂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稳定碳同位素分馏与细菌生长压力之间呈现出线性相关性,而表层革兰氏阳性细菌脂肪酸同位素特征与压力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不同压力培养、脂肪酸提取以及二维单体同位素分析等工作,研究了在0. 1,10,20,30,40,50MPa压力下,革兰氏阳性细菌Bacillus subtilis磷脂脂肪酸碳、氢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1)高压下(≥10MPa)支链与单不饱和脂肪酸氢同位素分馏随生长压力上升负偏趋势减弱,并与压力之间存在明显线性相关性。(2)高压下(≥10 MPa),支链与饱和脂肪酸的碳同位素分馏随压力上升而负偏趋势减弱,也与生长压力存在明显线性关系,并且,单不饱和脂肪酸δ13C保持稳定。由于压力促进了氢从NADPH向脂肪酸转化的效率,使反应更加完全,分馏效应减弱。因为碳、氢同位素分馏受压力控制,故而在研究深海有机物来源、转运、循环,尤其是深渊生物地球化学时,应充分评估:(1)稳定同位素分馏对生长压力的依赖;(2)嗜高压微生物对海底沉积物中有机物同位素组成的改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春蕾 李凡姝 孙海琼 赵敏 苏秋钰 亓旭辉
利用含铜离子的富集培养基,从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蒙古栎林下的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较高漆酶活性的1株细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法,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细菌,命名为BAcilluS Sp.5`MS。以丁香醛连氮为底物,以芽孢干重计算,其芽孢漆酶的活性高达56.73 u/g。菌株5`MS芽孢漆酶的最适pH值为6.6,最适反应温度为70℃。在100℃条件下,该芽孢漆酶反应活性仍可达最适条件下的34.61%。当染料脱色体系中添加介体乙酰丁香酮时,菌株5`MS芽孢漆酶1 H内对活性黑、靛红及结晶紫的脱色率均达92%以上,4 H内对活性蓝的脱色率达82.8%。
关键词:
芽孢杆菌属 芽孢漆酶 染料脱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莎莎 曹煜成 李卓佳 胡晓娟 徐煜 徐武杰 杨铿 苏浩昌 文国樑
芽孢杆菌(Bacillus sp.)A4是一株具有溶甲藻能力的菌株,为探究营养条件与培养条件对A4生长的影响,明确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菌株的生长特性,先以单因素方法比较不同碳、氮营养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再以Plackett-Burman方法综合比较碳源、氮源、pH、接种菌量、温度、转速、装液量等因子对其生长的协同影响效应。结果显示,A4菌对有机碳源玉米浆和有机氮源大豆蛋白利用效果最好,培养24 h后菌量分别达到3.58×108、3.19×108 CFU/ml。各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大豆蛋白、温度、玉米浆、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碳源 氮源 培养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