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4)
2023(10030)
2022(9034)
2021(8496)
2020(7282)
2019(16775)
2018(16766)
2017(32282)
2016(17892)
2015(20135)
2014(20049)
2013(19879)
2012(18137)
2011(16364)
2010(16076)
2009(14556)
2008(13940)
2007(12014)
2006(10392)
2005(8937)
作者
(54437)
(44896)
(44746)
(42343)
(28695)
(21759)
(20233)
(17875)
(17191)
(16066)
(15516)
(15037)
(14308)
(14174)
(14023)
(13917)
(13889)
(13556)
(12896)
(12829)
(11486)
(11018)
(10914)
(10288)
(10148)
(10142)
(10053)
(9825)
(9245)
(9095)
学科
(65629)
经济(65551)
管理(48429)
(45411)
(38345)
企业(38345)
方法(32370)
数学(27903)
数学方法(27564)
(17914)
(16962)
中国(16385)
(15809)
业经(14487)
地方(13317)
(12146)
贸易(12141)
理论(11810)
(11796)
农业(11388)
(11366)
(10796)
环境(10626)
技术(10605)
(10148)
财务(10090)
财务管理(10071)
教育(9944)
企业财务(9524)
(9332)
机构
大学(251376)
学院(248216)
管理(97764)
(90042)
经济(87865)
研究(86374)
理学(85564)
理学院(84548)
管理学(82838)
管理学院(82442)
中国(60685)
科学(59235)
(54785)
(49122)
(45305)
业大(44022)
研究所(42022)
(39339)
农业(39289)
中心(38157)
(35335)
北京(34346)
(32499)
财经(32155)
师范(32044)
(31423)
(29331)
(28839)
技术(28704)
(26405)
基金
项目(179775)
科学(138762)
基金(129095)
研究(125102)
(115404)
国家(114475)
科学基金(96385)
社会(74940)
(71515)
社会科(70770)
社会科学(70747)
基金项目(69332)
自然(66832)
自然科(65234)
自然科学(65209)
自然科学基金(64023)
(60946)
教育(57010)
资助(53716)
编号(50567)
成果(40672)
重点(40432)
(38301)
(37917)
(37394)
计划(35710)
科研(35361)
课题(35238)
创新(34865)
大学(32726)
期刊
(95733)
经济(95733)
研究(69562)
学报(49718)
中国(45666)
(44401)
科学(42760)
大学(35742)
管理(35255)
学学(33823)
农业(31270)
(27992)
教育(27774)
技术(20430)
(17048)
金融(17048)
(16043)
业经(15658)
经济研究(15069)
财经(14770)
图书(14573)
业大(14012)
科技(13748)
(12938)
理论(12710)
(12420)
问题(12231)
实践(11926)
(11926)
林业(11710)
共检索到350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晨芳  马青  冯东昕  张恩顺  
研究了苯丙噻二唑(BTH)和磷酸盐(K2HPO4)处理黄瓜黄化苗后对黄瓜黑星病(Cladosporiumcuc-umerinum)的诱导抗病性。结果表明,0.05~0.70mmol/L的BTH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效果,其中0.5mmol/L BTH处理效果最明显,病情指数由对照的90.58降至28.43,发病率由100%下降到58.82%;K2HPO4对抗黄瓜黑星病的诱导效果不及BTH。0.05~0.70mmol/LBTH对黑星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无直接抑制作用。1~100mmol/LK2HPO4对黑星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但10mmol/L以上浓度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鸿生  马青  王晨芳  张双玺  周明洁  
研究了磷酸盐(K2HPO4)诱导黄瓜对黄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lagenarium)的抗病性表现。结果表明,50mmol/L的K2HPO4有较好的诱导效果,诱导效果可达57.81%,并于诱导处理后第3天表现出最佳诱导抗性;K2HPO4诱导黄瓜对炭疽病的抗性具有系统性;1~100mmol/L的K2HPO4对炭疽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但50mmol/L以上浓度可抑制孢子萌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  唐文华  周洪友  黄永  
在大棚内使用植物抗病性诱导剂 BTH 75μg.m L-1用药 2次 ,对甜瓜白粉病和细菌角斑病防治效果可达 6 0 %左右。 BTH用药 50 μg.m L-1,或仅用药 1次 ,则效果较差。 BTH对采后病害也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甜瓜采后处理可推迟发病 1~ 2周。抗病性诱导剂 BTH用量少 ,无环境污染 ,防治效果好 ,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植物病害防治剂。本文首次报道了 BTH对甜瓜白粉病、细菌角斑病和甜瓜采后病害的防治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青  孙辉  杜昱光  赵小明  商鸿生  
以寡聚糖为诱抗剂,研究了其对黄瓜抗白粉病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结果显示,用寡聚糖诱抗剂在接种前处理黄瓜叶片,可以减轻黄瓜白粉病的发生,表现为菌落稀疏、变小,产孢期延迟、以及潜育期延长。寡聚糖诱抗剂最佳处理时间为接种前5~7d,持效期在10d以上。诱抗剂处理第一片真叶后可减轻上部叶片发病,上部叶片呈现较明显的抗病性反应特征。表明寡聚糖可诱导黄瓜幼苗产生对白粉病的系统获得抗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延霞  徐玉芳  谢学文  柴阿丽  王微微  李宝聚  
【目的】诱导抗病剂可以诱导寄主植物的系统抗病性作用,具有持效性和广谱性的特点,研究旨在明确新型诱导抗病剂氟唑活化酯(fluoro-substituted benzothiadiazole derivatives,FBT)对黄瓜抗枯萎病的诱导作用,为该化合物的诱导抗病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50 mg·L-1 FBT在黄瓜苗期移栽前3—4片真叶时喷雾诱导1次,3 d后移栽定植于含有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 Owen)的土壤中,缓苗后以叶面喷雾的方式进行第2次诱导,之后每隔7 d喷雾诱导1次,共诱导3次,对照诱导抗病剂苯并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智慧  李玉红  孟焕文  陈鹏  杜慧芳  
目的苯并噻二唑(BTH)对黄瓜幼苗霜霉病的诱导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的关系。方法用比色法对BTH诱导或接种霜霉菌的植株进行PAL和POD活性以及木质素和HRGP含量的测定。结果BTH不仅能提高黄瓜幼苗对霜霉病的抗性,而且明显提高了PAL和POD的活性以及木质素和HRGP的含量。BTH诱导处理和霜霉菌侵染黄瓜叶片,细胞壁中HRGP的积累与木质素的沉积在时间进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结论HRGP的积累和细胞壁的木质化与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反应有关,是寄主抗病反应的生化机制之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雪玲  黄丽丽  康振生  韩青梅  魏国荣  
用化学诱抗剂BTH(benzothiadiazole)分别处理幼苗期和成株期小麦后,再接种小麦白粉病菌,以研究BTH诱发小麦对白粉病产生系统性抗性的能力。结果表明,用BTH处理幼苗期小麦后,小麦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降低,BTH诱发小麦幼苗对白粉病产生抗性的最佳浓度为0.20~0.25mmol/L,最佳时间间隔应大于6d。对于成株期小麦,在分蘖中期和后期以0.20mmol/LBTH喷雾,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0.82%,较对照增产16.00%。说明BTH可以诱导小麦对白粉病产生系统获得抗性,并可用于田间白粉病防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喜文  郝友进  陈德富  
在建立简单、有效、准确的叶圆片检测黄瓜白粉病抗性的基础上 ,系统地比较了 7种化学诱导物及其组合对黄瓜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 ,草酸、水杨酸、苦参碱、苯基硫脲、复合磷均能显著诱导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其诱导效果为草酸 >水杨酸 >苦参碱 >苯基硫脲 >复合磷 ,氯化钾和硫酸锰的诱导效果不明显。当苯基硫脲、苦参碱与硫酸锰、氯化钾和复合磷分别组合时与单一诱导物相比 ,诱导效果明显增强 ;而当水杨酸、草酸与之组合时诱导效果明显减弱 ,这可能与离子间相互作用有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淑菊  马德华  庞金安  霍振荣  
黄瓜幼苗经水杨酸处理后 ,POD、PPO、PAL 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与对照相比 ,POD活性在处理后 2 4h有明显提高 ,以后一直呈上升趋势 ,至 14 4h后较对提高 193 0 %。PPO活性变化相对较小 ,酶活性的明显提高在处理 4 8h以后 ,处理后 14 4h时较对照提高 6 1 7%。PAL在处理后 72h时出现一个小的酶活性峰 ,较对照提高 17 6 % ,而后下降 ,12 0h出现第 2个活性峰 ,较对照提高 30 8%。处理后 4d接种霜霉病菌 ,调查结果表明 :第 1真叶处理较对照病情指数降低 8 9% ,第 2真叶处理较对照降低 2 2 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淑菊  吕淑珍  马德华  霍振荣  沈文云  
对黄瓜黑星病抗性不同材料的叶绿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抗病性无明显关系;接种后24h以内,各材料的PPO及POD活性变化不大,接种后24~48h之间,抗病材料两种酶活性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感病材料,感病材料在接种48h后酶活性才有较大提高,说明接种后PPO、POD活性变化与黄瓜对黑星病的抗性之间有密切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毛爱军  张峰  张丽蓉  王永健  
【目的】黄瓜枯萎病和黑星病是危害中国黄瓜生产的两种主要病害,明确黄瓜品系WIS2757对黄瓜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抗性基因遗传与连锁关系,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黄瓜材料WIS2757和感病材料津研2号为亲本,获得98个F3代株系,分别对双亲、F1和F3代株系进行苗期抗枯萎病和黑星病接种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对枯萎病与黑星病的抗性遗传及两个抗病基因的连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亲本WIS2757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津研2号高感两种病害。F1群体抗两种病害。根据F3株系对两种病害的抗病表现推断F2对应株的抗病基因型并进行卡方测验,结果表明,F2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桂华  韩毅科  孙小红  李淑菊  魏爱民  杜胜利  
【目的】筛选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探讨黄瓜抗病材料鉴定和选择的分子方法。【方法】以黄瓜抗黑星病和感黑星病亲本组合(Q6×Q12)的F2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BSA法和AFLP技术筛选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AFLP引物组合E20M64在抗病池和感病池间约130 bp处表现多态性。经F2单株分析,在抗病个体中扩增出了约为130 bp的特异片段,而感病个体无此条带。该特异标记与黑星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4.83 cM。测序结果显示,目标片段的大小为125 bp,并将该标记转换为了SCAR标记。【结论】提供了黄瓜黑星病抗性鉴定的分子手段,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鹏  李振歧  
为了探讨BTH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以及抗性的部分生理机制,分别用0.01,0.05,0.1,0.2,0.4,0.8和1.6 mmol/L苯并噻二唑(BTH)溶液处理小麦幼苗2 d后接种白粉病菌,结果表明,浓度大于0.2 mmol/L的BTH处理均能显著诱导小麦幼苗产生对白粉病的抗性;用0.4 mmol/L BTH处理小麦幼苗后间隔不同时间接种白粉病菌,表明BTH诱导小麦产生对白粉病的抗性持久期在7 d以上;对BTH处理或接种白粉病菌的幼苗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BTH处理可系统性地增强这2种酶的活性且与小麦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东霞  许长蔼  张要武  陈融  崔汝玉  郭俊焕  
研究了用碱裂解法从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中制备葡聚糖的方法 ,并通过红外光谱检测证明得到的产品主要是β (1→ 3) D 葡聚糖。葡聚糖作为诱导剂处理黄瓜种子 ,可使黄瓜植株产生对灰霉病的抗性 ,5 0 0mg/L和 10 0 0mg/L处理后 14d的植株病叶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 37 9~ 5 7 9和 38 4~ 5 9 0个百分点 ,相对免疫效果分别为 80 0 %~ 90 0 %和 80 2 %~ 92 1% ;诱导处理 14d后 ,植株病叶率升高 ,相对免疫效果下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婉钰   刘娜   苑鑫   张婷婷   曹云娥   陈书霞  
【目的】对黄瓜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保存和再生进行研究,为黄瓜高频率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以欧洲温室型黄瓜自交系14-1子叶节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附加1.5 mg/L 2,4-D,进行25 d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后,取胚性愈伤组织在添加30,60,90,100,110,120,130,140和150 g/L蔗糖及1.5 mg/L 2,4-D的MS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每30 d继代1次,观察胚性愈伤组织的褐变情况及胚性分化能力,并用电子天平在超净工作台中记录胚性愈伤组织质量的变化。继代培养60 d后,将保存的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移至含1.5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待出现体细胞胚后移至MS培养基进行萌发,观察再生小植株的生长情况。【结果】将欧洲温室型黄瓜自交系14-1的子叶节,接种到附加1.5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后,子叶节一端的愈伤组织集中聚集于下胚轴处,之后有黄色胚性愈伤组织产生。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当培养基中添加的蔗糖为60~150 g/L时,胚性愈伤组织能保持胚性愈伤状态达60 d。之后将继代培养60 d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转接至附加1.5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在蔗糖质量浓度为60 g/L条件下保存的胚性愈伤组织可诱导出正常胚状体,且能形成健康小植株。【结论】由黄瓜子叶节诱导出的胚性愈伤组织可在MS+6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保存达60 d,之后能正常萌发形成胚状体,进而形成正常小植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