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0)
- 2023(15457)
- 2022(13366)
- 2021(12284)
- 2020(10441)
- 2019(23464)
- 2018(23439)
- 2017(44802)
- 2016(24198)
- 2015(27043)
- 2014(26689)
- 2013(26566)
- 2012(24701)
- 2011(22353)
- 2010(22483)
- 2009(20698)
- 2008(19884)
- 2007(17714)
- 2006(15801)
- 2005(14076)
- 学科
- 济(112012)
- 经济(111906)
- 管理(72204)
- 业(69041)
- 企(57950)
- 企业(57950)
- 方法(44514)
- 数学(38054)
- 数学方法(37641)
- 中国(26951)
- 农(25546)
- 学(24944)
- 地方(24904)
- 业经(23522)
- 财(23287)
- 技术(22841)
- 农业(17941)
- 制(17494)
- 理论(17354)
- 贸(17138)
- 贸易(17125)
- 易(16532)
- 和(16280)
- 环境(15471)
- 地方经济(15248)
- 融(14958)
- 金融(14957)
- 银(14817)
- 银行(14752)
- 技术管理(14173)
- 机构
- 大学(348512)
- 学院(345891)
- 济(144875)
- 经济(141876)
- 管理(135512)
- 研究(122437)
- 理学(116918)
- 理学院(115603)
- 管理学(113630)
- 管理学院(113021)
- 中国(89169)
- 科学(76172)
- 京(74903)
- 财(63271)
- 所(62549)
- 农(57790)
- 研究所(56995)
- 中心(54021)
- 业大(52778)
- 江(51519)
- 财经(50341)
- 北京(47555)
- 经(45732)
- 农业(45350)
- 范(44836)
- 院(44408)
- 师范(44310)
- 经济学(43904)
- 州(41267)
- 经济学院(39223)
- 基金
- 项目(235260)
- 科学(184384)
- 研究(170340)
- 基金(169804)
- 家(149386)
- 国家(148171)
- 科学基金(126429)
- 社会(107184)
- 社会科(101584)
- 社会科学(101554)
- 省(92753)
- 基金项目(89753)
- 自然(82434)
- 自然科(80506)
- 自然科学(80485)
- 自然科学基金(79087)
- 划(77630)
- 教育(77268)
- 资助(69854)
- 编号(67829)
- 成果(54975)
- 重点(53059)
- 创(52491)
- 发(51287)
- 部(51141)
- 创新(48435)
- 课题(47634)
- 科研(44700)
- 国家社会(44139)
- 大学(43542)
- 期刊
- 济(163636)
- 经济(163636)
- 研究(106163)
- 中国(69159)
- 学报(57204)
- 管理(53291)
- 科学(52515)
- 农(51855)
- 财(47385)
- 大学(42885)
- 学学(40457)
- 教育(39183)
- 农业(36137)
- 技术(32535)
- 融(28384)
- 金融(28384)
- 经济研究(27123)
- 财经(25065)
- 业经(24526)
- 经(21587)
- 问题(20399)
- 技术经济(19616)
- 业(19302)
- 科技(19280)
- 图书(17850)
- 理论(16507)
- 现代(15603)
- 版(15345)
- 贸(15039)
- 世界(14771)
共检索到519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茂章 曾路
技术创新能力是当前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运用科技力量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文以金砖四国(BRIC4)和七国集团(G7)为研究对象,选取1992~2012年BRIC4和G7技术专利申请量与人均GDP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E-G协整检验、ECM误差修正模型等检验,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实证结论表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还从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关系、R&D支出占GDP比重、高科技出口额占比三方面比较研究BRIC4和G7的技术创新程度,比较结果表明BRIC4技术创新活跃程度日渐高于G7。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比较研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庆军
G7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七个国家而BRIC是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的四个大国,这两类国家对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影响举足轻重,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传统的对比及预测方法建立在绝对数基础之上,受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及汇率的影响,预测误差较大。本文采取独特视角以相对数为基础建立统计模型,对比分析并预测G7和BRIC相对实力及相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变迁,这样不仅消除了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汇率因素的影响,而且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关键词:
G7 BRIC 相对实力 预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随着全球消费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排放也在显著增加,全面了解全球消费碳排放的增长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全球气候政策的设计,而且有助于从消费角度减少排放。本文采用WIOD数据库的数据,将全球分为G7、BRIC和其他国家三个区域,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构建消费碳排放核算目录,分析各区域的消费碳排放及碳溢出效应。结果表明:G7每年的生产碳排放都小于消费碳排放,BRIC每年的生产碳排放都大于消费碳排放。从增长趋势来看,近几年BRIC的生产和消费碳排放增长率都高于G7。1995年国际贸易隐含碳占全球碳排放的16%,到200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0%。其中中国一直是最大的隐含碳出口地区,美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玮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支撑创新发展的条件不尽相同,这也使得各地区创新发展的优势并不完全一致。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技术比较优势影响地区技术创新活动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技术创新只有结合地区的技术比较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的命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2009—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当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的技术比较优势时,将更有助于地区的经济增长;在考虑了不同的技术比较优势和经济增长指标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和中西部地区省份依据技术比较优势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为了更好地发挥创新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作用,技术创新应该在充分考虑本地区技术水平的条件下,遵循地区技术比较优势展开。
关键词:
技术比较优势 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后工业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东 黎平 杨友宁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1995~2009年投入产出数据,运用网络分析方法,从产业结构中心度视角,研究了G7和BRIC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演进特征 网络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青 葛翔宇
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协整理论、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分析政府投入、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科研投入与技术创新两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双向因果关系,但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它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耿庆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引擎,本文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辨证分析中国技术创新的现状,然后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研究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小红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及影响变化因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本文论证了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同模式,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框架,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在区域经济视角下研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动改善这些因素作用的效率,非常必要。论文首先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不同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区域经济视角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强调了政府、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不同作用。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动力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世聪 付宏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嫣然 吕寒 蔡建峰
文章从数字经济的协同渗透效应和挤出效应出发,结合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利用2016—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验证了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并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且数字经济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区域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豆建春 冯涛 杨建飞
本文将技术创新区分为效率型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通过一个包含产品种类的内生生育率动态模型,从不同技术创新与人口增长关系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只要孩子类似于一种"正常商品",生育率的变化就与效率型技术进步正相关,而与产品创新负相关。如果经济中出现了相对较快的产品创新,人均收入增长率最终将收敛于劳均产出增长率水平。如果技术创新更多地表现为效率型技术进步,人均收入增长率将下降到一个低于劳均产出增长率的水平。中国自宋代开始的农业技术进步和明清时期早期工业的发展都以生产率的提高为主要特征,缺乏有效的产品创新。这种技术进步倾向于提高人口增长率,从而削弱了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这是古代中国有技术...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产品创新 人口增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跃 卜曲 彭春香
利用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综合指标体系测量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质量,运用Moran’s I指数观察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结构和特征。区域之间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空间集群特征明显。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其关系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质量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效应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本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性、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均有积极的作用,区域间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仅对经济增长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正向带动作用;劳动力数量是一把"双刃剑",对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和消极...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模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工
一、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主要是:资本品投入的增加,劳动力投入数量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技术进步.其中,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所引起.以下分析,假定人均资本不变时,经济增长是如何受技术进步影响的.假定国民收入为Y,储蓄率(s)保持不变,投资等于储蓄,即:I=S=sY两边同时除以工人数N,得到:I/N=sY/N如果我们定义函数f,使得f(K/N)= Y/N,其中K为资本投入量,可得:I/N=sf(K/N)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