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2)
2023(9965)
2022(8349)
2021(7530)
2020(6097)
2019(13827)
2018(13404)
2017(25897)
2016(14095)
2015(15546)
2014(15507)
2013(15513)
2012(15092)
2011(13974)
2010(13921)
2009(12703)
2008(12920)
2007(11773)
2006(10735)
2005(10333)
作者
(44684)
(37058)
(36776)
(35157)
(23863)
(18065)
(16767)
(14295)
(14288)
(13541)
(12905)
(12560)
(12306)
(12277)
(12092)
(11551)
(10997)
(10964)
(10740)
(10727)
(9437)
(9344)
(9284)
(8682)
(8549)
(8461)
(8309)
(8277)
(7791)
(7393)
学科
(60940)
经济(60878)
(35029)
管理(34204)
(26909)
企业(26909)
(21811)
银行(21665)
中国(20951)
方法(20650)
(20397)
地方(19271)
(18476)
数学(17631)
数学方法(17428)
(16410)
(16058)
金融(16058)
(14223)
业经(14165)
(14058)
农业(11502)
(11481)
制度(11472)
地方经济(10653)
业务(10527)
(10352)
(10082)
贸易(10066)
(9650)
机构
学院(200030)
大学(199939)
(81598)
研究(81015)
经济(79682)
管理(68235)
中国(67751)
理学(56421)
理学院(55626)
管理学(54474)
管理学院(54114)
科学(51048)
(45509)
(43884)
(43315)
(40782)
研究所(39677)
中心(36750)
农业(34276)
(33167)
业大(31190)
财经(30805)
北京(29581)
(29265)
(28030)
(27523)
(27488)
(27424)
师范(27104)
(26632)
基金
项目(128452)
科学(99745)
基金(91910)
研究(89358)
(83075)
国家(82371)
科学基金(68229)
社会(55731)
社会科(52838)
社会科学(52821)
(50853)
基金项目(47362)
自然(45360)
自然科(44261)
自然科学(44246)
(43863)
自然科学基金(43458)
教育(40129)
资助(39103)
编号(34053)
(33583)
重点(30379)
成果(28619)
(27671)
(26380)
发展(26063)
课题(26039)
(25632)
计划(25414)
科研(24899)
期刊
(98067)
经济(98067)
研究(68514)
中国(49593)
(40682)
(38061)
金融(38061)
学报(37715)
科学(33407)
(30678)
管理(27605)
大学(27486)
农业(26258)
学学(26057)
教育(23191)
经济研究(16406)
业经(16053)
技术(15884)
财经(15801)
(14089)
(13494)
问题(12371)
国际(9977)
(9859)
(9843)
世界(9811)
业大(9721)
理论(9481)
科技(9428)
技术经济(9008)
共检索到335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毅  郭栋  于明星  斯特凡·阿韦德杰夫  比利亚纳·博格达诺娃  帕特里克·博尔顿  魏江  安娜塔西亚·卡特谢娃  
近期,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应急可转债发行和银行脆弱性报告》,介绍了应急可转债的主要特征和发行情况,分析了应急可转债发行的决定因素、发行应急可转债对发行者CDS利差及股票价格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一是资本规模越大、资本状况越好的银行,越倾向发行应急可转债;二是应急可转债发行会显著降低发行者CDS利差,银行发行应急可转债能够减少风险并降低债务成本;三是触发条件水平较高的本金减记类应急可转债对股票价格有正面影响,其他类型应急可转债对股票价格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高山  
从银行的自身特征来看,银行机构天然具有脆弱性。当这种脆弱性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有可能引发银行危机。银行危机的生成机理,可以概括为银行体系内脆弱性聚集、临界点冲击、银行危机爆发三个阶段。根据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政府部门为了有效治理银行体系脆弱性,一方面要将传统的行政约束转变为法律约束,另一方面要将银行分支机构的经营主体地位法律化。在加强法律约束的同时,重建储蓄银行序列,进一步加强银行组织体系建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瑞波  刘江会  
传统上对构成金融业分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理由——“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应该得到澄清。一个基本的结论是,认为混业经营会加剧银行体系不稳定性并危及金融安全的理论根据不足,并且缺乏经验支持。因此,基于“银行体系脆弱性”角度考量的分业经营理念应该加以修正。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而言,金融管理体制由分业模式向混业模式的转变也将只是一个时间和时机的问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孟亮  王立聪  
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运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6—2019年全国46家村镇银行的数据,通过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村镇银行脆弱性水平,实证分析主发起行持股比例与村镇银行脆弱性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村镇银行脆弱性水平整体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平均水平仍然相对较高;主发起行持股比例与村镇银行脆弱性水平呈正U型关系,表明存在可使村镇银行脆弱性水平最小化的最优主发起行持股比例。因此,应提高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安排灵活度,完善村镇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并推动专业化经营服务,出台多层次财政政策以支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应急可转债作为一种增强金融机构损失吸收能力的金融避险工具,为欧美发达国家所广泛应用。2015年下半年,我国股市出现了股价异常波动,作为市场中介,证券公司不能及时从市场获得足够的资本补充,暴露出其在资本监管方面的缺陷。文章在对应急可转债基本理论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证券公司发行应急可转债进行了思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项后军  曾琪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上的期限错配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同业业务的期限错配,不仅深刻影响了银行的经营,还对商业银行的内在稳定性和脆弱性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以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为分析主线,探讨银行同业业务期限错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机制,分析同业业务期限错配及其流动性创造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金融强监管对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与银行脆弱性之间关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过度参与同业业务造成的期限错配尽管显著增加了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却导致了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功能的下降;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显著增强了期限错配与银行脆弱性之间的关系,随着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的膨胀,同业业务期限错配进一步加剧了银行脆弱性,且中小型银行的脆弱性水平显著高于大型银行。2016年下半年开启的一系列监管强化政策造成同业业务流动性剧烈波动,市场因监管政策冲击,产生了一系列的恐慌反应,短期内反而加剧了银行脆弱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郦锡文  
一、国有商业银行基础脆弱性 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敞开,国有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金融机构同台竞争,并面临一系列挑战。因此,我们应从基础入手,找出差距,通过一系列改革,把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劲  
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内生性,是银行业与生俱来的内生特点,其形成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1.低杠杆率。巴赛尔新资本协议虽然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标准,但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银行业高负债率、低杠杆率的特点仍然突出,以较少的资本撬动较大规模的资产,既是银行业特有的行业特点,也成为导致银行体系脆弱性的重要原因。随着资本监管的逐步深入,资本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中最稀缺的资源和银行与监管部门博弈的主要对象,各种规避资本监管的方法被商业银行冠之以业务创新纷纷出炉,监管资本套利的手段层出不穷,这又进一步推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俊仰  周飞虎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对世界各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平稳增长产生了巨大冲击,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问题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银行体系脆弱性包含于金融体系脆弱性之中,是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银行体系对于任何国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小芳  
银行内在的脆弱性是导致银行挤兑并引发银行危机的关键。为防止存款者因个别金融机构倒闭而对其他金融机构丧失信心,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和稳定,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已刻不容缓地摆到了银行经营决策者和监管者的面前。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高额城乡居民储蓄的安全需要明示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华外资银行需要明示的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需要存款保险制度;完善的银行业监管体系需要存款保险制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田艳芬  陈守东  邵志高  杨东亮  
银行体系脆弱性是在银行持续经营的前提下,银行体系内多种风险的积聚状态。本文分析了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周期性与内生性特征,构建出月度核心测度指数,识别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运用平滑区制转移模型(STAR)研究其动态演化路径,并利用自助抽样法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较高,并持续在较高的水平上振荡;其动态变化路径是非单调积聚的,从高区制状态返回到低区制状态需要较长时间;未来一段时期的银行体系脆弱性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俊仰  周飞虎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对世界各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平稳增长产生了巨大冲击,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问题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银行体系脆弱性包含于金融体系脆弱性之中,是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银行体系对于任何国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袁德磊  赵定涛  
竞争对银行体系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激烈的竞争可能有益于效率,但却可能加剧银行的脆弱性。竞争与银行脆弱性之间的关系不仅受市场环境和管制政策的影响,而且还受银行特许权价值、集中度和规制俘获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监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董金玲  
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脆弱性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应从解决法人治理、不良资产处置及资本金补充等问题入手,作者同时认为,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发生根本性转变还必须辅之以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允许一定程度的混业经营等相关政策改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袁德磊  赵定涛  
本文对各种银行脆弱性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整合后,选择4个核心指标对1985~2005年的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进行判断,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近2年的脆弱性程度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商业银行能否保持和巩固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成功实现“战略转型”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蜕变,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课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表明,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和金融指标均与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其中金融指标对脆弱性的影响程度高于宏观经济指标。一个良性互动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是银行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