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0)
- 2023(12711)
- 2022(10645)
- 2021(9770)
- 2020(8095)
- 2019(17487)
- 2018(17112)
- 2017(31928)
- 2016(17183)
- 2015(18501)
- 2014(17679)
- 2013(16744)
- 2012(14925)
- 2011(13419)
- 2010(13275)
- 2009(12090)
- 2008(11742)
- 2007(10151)
- 2006(8510)
- 2005(7432)
- 学科
- 济(61034)
- 经济(60969)
- 管理(51229)
- 业(48102)
- 企(40507)
- 企业(40507)
- 方法(28800)
- 数学(24678)
- 数学方法(24281)
- 农(16895)
- 财(16863)
- 中国(15864)
- 学(15420)
- 业经(14973)
- 贸(13273)
- 贸易(13270)
- 技术(12991)
- 易(12935)
- 理论(11555)
- 农业(11527)
- 制(11376)
- 务(11264)
- 财务(11228)
- 财务管理(11206)
- 地方(10988)
- 企业财务(10638)
- 银(10245)
- 银行(10198)
- 环境(9821)
- 划(9801)
- 机构
- 学院(235667)
- 大学(233098)
- 管理(89805)
- 济(88482)
- 经济(86624)
- 理学(79184)
- 理学院(78246)
- 研究(76618)
- 管理学(76497)
- 管理学院(76094)
- 中国(56495)
- 科学(52191)
- 京(47480)
- 农(46811)
- 业大(41021)
- 财(39815)
- 所(39420)
- 农业(37567)
- 研究所(36578)
- 中心(35363)
- 江(33592)
- 财经(32596)
- 经(29758)
- 范(29736)
- 师范(29223)
- 北京(28586)
- 院(27834)
- 州(27400)
- 技术(27168)
- 经济学(26821)
- 基金
- 项目(170872)
- 科学(134103)
- 基金(124616)
- 研究(117049)
- 家(112594)
- 国家(111672)
- 科学基金(95253)
- 社会(74984)
- 社会科(71271)
- 社会科学(71253)
- 省(68082)
- 基金项目(66415)
- 自然(64433)
- 自然科(63102)
- 自然科学(63081)
- 自然科学基金(61965)
- 划(57623)
- 教育(54313)
- 资助(49697)
- 编号(45956)
- 重点(38867)
- 创(37098)
- 部(36117)
- 发(35963)
- 成果(35316)
- 创新(34668)
- 计划(33864)
- 科研(33544)
- 国家社会(31684)
- 课题(31362)
- 期刊
- 济(89061)
- 经济(89061)
- 研究(58554)
- 学报(46393)
- 中国(44450)
- 农(41542)
- 科学(39789)
- 大学(33620)
- 管理(32162)
- 学学(32154)
- 财(30893)
- 农业(28478)
- 教育(24256)
- 技术(19713)
- 融(17853)
- 金融(17853)
- 业经(16488)
- 经济研究(15943)
- 财经(15359)
- 业(15330)
- 版(13270)
- 经(13147)
- 科技(13091)
- 业大(12867)
- 图书(11717)
- 商业(11329)
- 问题(11236)
- 技术经济(10923)
- 农业大学(10890)
- 策(10602)
共检索到327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涑贤 姚佳慧 贾玥
虚拟协作已经成为工程项目团队突破空间限制、进行实时交互的有效途径,因此缓解成员知识隐藏行为对协作过程的负面影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理论构建综合性概念框架,分析BIM应用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行为对虚拟协作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并探究流程双元能力(流程标准性、流程敏捷性)的中介作用和团队稳定性的调节作用。对325份工程项目团队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知识隐藏对虚拟协作有效性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流程双元能力在知识隐藏与虚拟协作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团队稳定性不仅负向调节知识隐藏与流程双元能力关系,而且会削弱流程双元能力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影响虚拟协作有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菲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和全球对终身教育的需求,以异步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教育虚拟社区正在成为互联网中的重要应用。教育虚拟社区可以被看作一个具有自适应性和涌现性的复杂系统。学习者以建构知识为出发点,在没有预先定义、全局控制的情况下,系统中大量自发的学习者个体围绕学习主题和任务进行持续互动,表现出"1+1>2"的群体智慧涌现,极大地提升了协作学习效果。
关键词:
教育虚拟社区 协作学习 涌现性 智慧涌现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高天茹 贺爱忠
现有关于知识共享等积极知识活动的研究日渐成熟,但实践效果却差强人意,知识隐藏等消极知识活动逐渐成为知识管理领域的新热点。为了探究职场排斥对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机理,本研究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以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为整体逻辑,构建了职场排斥通过关系认同与心理困扰作用于知识隐藏的链式中介模型,并探讨宽恕氛围在该模型中的调节作用。针对中国本土企业员工收集了639份有效问卷,利用Mplu s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 st r ap、潜调节结构模型法对被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职场排斥对知识隐藏存在正向影响;(2)关系认同与心理困扰分别在职场排斥对知识隐藏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关系认同与心理困扰在职场排斥对知识隐藏的正向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4)宽恕氛围通过缓和职场排斥对关系认同的负向影响进而对链式中介路径起调节作用,即宽恕氛围越高,职场排斥对关系认同的负向影响越弱,关系认同与心理困扰在职场排斥与知识隐藏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越弱。从理性角度出发重新探究职场排斥与知识隐藏之间的影响机理是对以往研究的补充与丰富,启示管理者们在激励员工实施知识共享活动的同时,要注意采取措施抑制知识隐藏等消极知识活动,从而激活组织员工对知识资源的创造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牛东旗 耿丽娟 林向义 罗洪云
在对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有效性的概念;从个人、团队两个方面分析虚拟团队中影响知识共享有效性的因素,并将其作为有效性评价的输入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多粒度语言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利用C2R模型判断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相对有效性;利用DEA模型对知识共享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
虚拟团队 知识共享 有效性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朱李莉 卢冰原 黄传峰
针对我国高校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入虚拟项目概念,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泛在网络环境下的、吸纳校外单位参与的、学科专业交叉合作的高校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模式。在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的信息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种运用泛在网络相关技术,具备强大的交流协作、远程实验以及知识管理能力的综合信息平台模型,并对该平台中主要子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阐述,论证其可行性,最后对高校虚拟项目协作学习平台建设中的注意事宜进行了探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薇薇 王昊 朱晓东
文章深入探讨和分析面向开放内容协作生产的虚拟社群信任关系及其模型构建。在现有网络信任相关概念研究基础上,给出普遍适用于网络应用情境的定义,并归纳出二元关系、可度量性等网络信任属性。通过分析认为协作社群的信任关系应当建立在基于间接反馈的信任模型上。同时,基于间接反馈的计算模型以及统一信任研究框架,研究了反馈、推荐、声誉与信任间的关系及其度量方法,并探究信任关系来源以及主体信任策略对信任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虚拟社群 信任 协作 开放内容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玮
由于资源的限制,任何一个信息服务单位均不能独自解决面临的所有虚拟参考服务问题,于是就产生了虚拟参考服务协作问题。本文从问题的起因谈起,论述了虚拟参考服务协作的涵义及其基础和前提,并提出了加快我国虚拟参考服务协作工作发展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
虚拟参考 协作 信息服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梦瑶 张丽华 朱嫣婷
本文以知识隐藏与同事不信任为连续中介,从个体层面探究了领地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消极影响机制。通过对221份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直接管理者配对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领地性正向影响知识隐藏和同事不信任感,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2)知识隐藏中介领地性对同事不信任的影响;(3)同事不信任中介知识隐藏对创新行为的影响;(4)知识隐藏与不信任连续中介领地性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合自我延伸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揭示了领地性对创新行为的消极作用,研究结论对于管理员工领地性、减少知识隐藏与不信任关系,以及促进创新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领地性 员工创新行为 知识隐藏 不信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晓辉 高俊山
结合虚拟企业的生产特征,运用交易成本、博弈分析以及一般管理理论构建了诚信因素对虚拟企业协作影响的分析框架,认为:1)虚拟企业协作具有高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以及低交易频率的特征,诚信可以很大程度的弥补上述交易特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诚信通过影响博弈的性质,对虚拟企业协作的产出产生正面影响;3)诚信可以优化协作的环境以及协作主体的活动,从而成为虚拟企业协作重要的治理机制。
关键词:
虚拟企业 诚信 协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培旭 王晓灵 李泽
文章基于道德推脱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构建了上司辱虐管理影响下属知识隐藏行为的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来自广西15家制造企业的256份有效样本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辱虐管理显著正向影响知识隐藏行为,道德推脱完全中介辱虐管理和知识隐藏行为间关系,上下属关系反向调节辱虐管理和道德推脱间关系以及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具体而言,上下属关系质量越高,辱虐管理和道德推脱之间的正向联系就越弱,同时,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也越弱。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姜荣萍 何亦名
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已经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但对工作场所中知识隐藏行为尚缺乏深入了解。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利用306名智力型企业知识员工一手数据,构建了一个带有调节的双重中介模型,检验了组织心理所有权对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包括组织公民行为和公民疲劳的中介作用及变革型领导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组织心理所有权负向预测知识隐藏行为;组织公民行为与公民疲劳在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知识隐藏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变革型领导正向调节组织心理所有权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并调节组织公民行为在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知识隐藏之间的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在变革型领导水平高时更强,在变革型领导水平低时相对较弱。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丰富知识隐藏、公民疲劳等理论,还可以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荣成 王必好
知识共享是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但知识隐藏却在员工之中普遍存在,尤其在员工面临阻碍性压力时,这一现象特别明显。本文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压力认知交互理论,探讨阻碍性压力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以及阻碍性评价、辱虐型领导在两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阻碍性压力对员工知识隐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阻碍性评价在阻碍性压力与员工知识隐藏之间起中介作用;辱虐型领导正向调节阻碍性压力与阻碍性评价之间的关系;辱虐型领导正向调节阻碍性评价在阻碍性压力与员工知识隐藏之间的中介作用。因此,建议管理者要适当疏导员工对压力的认知,减少组织的知识隐藏行为,为共建知识型组织拓宽道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爱华 黎子森
本文从资源保存理论出发,以180名企业员工为样本探讨了知识隐藏在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关系的中介机制及任务互赖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工作不安全感通过正向影响知识隐藏间接对员工创造力产生负向影响;(3)任务互赖调节了工作安全感与知识隐藏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任务互赖程度越高,工作不安全感对知识隐藏的影响越弱,反之越强;(4)任务互赖对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创造力的负向影响体现为第一阶段被调节的中介作用,即任务互赖程度越高,工作不安全感通过知识隐藏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越弱。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静 李卫东
[目的/意义]虚拟学习社区的相关研究指出,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结构、学习者知识建构策略、社区优化方法对知识流动会产生显著影响,但将三者结合起来挖掘他们对知识流动的共同作用机理的研究还不足。[方法/过程]文章从虚拟学习社区网络结构与学习者知识建构策略的交互作用出发,采用2×2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并引入社区优化方法这一变量,分析不同策略组合的知识流动效果,以及多因素对知识流动的作用机理。[结果/结论] BA无标度网络中采用权威策略和WS小世界网络中采用情感策略的知识流动效果更优; BA无标度网络中知识流动效果对核心地位的知识专家有较强的依赖性,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 WS小世界网络中知识流动效果对社区网络结构表现出更强的稳健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虚拟学习社区的运营管理措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俞林 许敏
虚拟品牌社区成员可以在没有社会地位、层级和规则的约束下,自由地与社区内外部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分享知识,同时为企业维护顾客关系、开发新产品、解决管理问题等出谋划策,实现价值共创。通过对498个样本进行实地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虚拟品牌社区中成员知识分享与企业价值共创之间相互作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经济利益满足、帮助愉悦满足、知识自我效能、仪式和传统、道德责任对知识分享没有显著影响;自我提升满足、品牌知识效应对知识分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品牌认同充当了同类意识和知识分享行为的中介变量;知识分享对价值共创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虚拟品牌社区建设者和管理者应更多地从成员结果动机出发,设计出更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在平时的营销活动中做好消费者教育和引导工作,让目标消费者对产品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增加顾客黏性;增强虚拟社区成员的同类意识,维护消费者对品牌社区的良好认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