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8)
- 2023(6598)
- 2022(5877)
- 2021(5415)
- 2020(4922)
- 2019(11436)
- 2018(11245)
- 2017(22176)
- 2016(12487)
- 2015(14121)
- 2014(14467)
- 2013(14485)
- 2012(13824)
- 2011(12567)
- 2010(12610)
- 2009(11670)
- 2008(11938)
- 2007(10962)
- 2006(9108)
- 2005(8225)
- 学科
- 济(52103)
- 经济(52054)
- 业(33932)
- 管理(32801)
- 方法(27961)
- 企(26790)
- 企业(26790)
- 数学(25154)
- 数学方法(24911)
- 财(14366)
- 农(14277)
- 学(13277)
- 中国(12022)
- 贸(10600)
- 贸易(10598)
- 易(10310)
- 制(9632)
- 地方(9499)
- 务(9429)
- 业经(9416)
- 财务(9411)
- 财务管理(9385)
- 农业(9223)
- 企业财务(8948)
- 银(8200)
- 银行(8170)
- 融(7870)
- 金融(7868)
- 和(7729)
- 行(7727)
- 机构
- 大学(186574)
- 学院(184988)
- 济(74368)
- 经济(72754)
- 管理(67656)
- 研究(64418)
- 理学(58799)
- 理学院(58070)
- 管理学(56930)
- 管理学院(56591)
- 中国(47251)
- 科学(43217)
- 农(41153)
- 京(39302)
- 所(34960)
- 财(34046)
- 农业(33243)
- 业大(33009)
- 研究所(32183)
- 中心(30043)
- 江(27937)
- 财经(27521)
- 经(24980)
- 北京(24151)
- 范(23493)
- 经济学(23434)
- 师范(23151)
- 院(22208)
- 州(21968)
- 农业大学(21706)
- 基金
- 项目(125130)
- 科学(97108)
- 基金(91146)
- 研究(85283)
- 家(81674)
- 国家(81052)
- 科学基金(67595)
- 社会(52802)
- 社会科(50059)
- 社会科学(50041)
- 省(49409)
- 基金项目(48576)
- 自然(46049)
- 自然科(45001)
- 自然科学(44983)
- 自然科学基金(44192)
- 划(42281)
- 教育(39805)
- 资助(37964)
- 编号(33707)
- 重点(28845)
- 部(28048)
- 成果(27672)
- 发(26640)
- 创(25689)
- 计划(25325)
- 科研(24970)
- 创新(24140)
- 课题(23355)
- 教育部(23280)
共检索到262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兴 尹立林 刘飞 张维旭 李新云 赵书红 王海燕
为研究大白猪BCL10基因和Nramp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寻找与大白仔猪断奶前腹泻相关的分子标记,构建490头大白仔猪群体,对仔猪断奶前腹泻情况进行统计,利用PCR-RFLP法检测BCL10基因3′端1149T/C位点和Nramp1基因第六内含子Nde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同时与腹泻频率、腹泻指数和部分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大白仔猪断奶前腹泻率为32.0%,重度腹泻个体的21日龄平均断奶重比正常个体低13.0%,日增重低16.2%,而且大白仔猪在711日龄和1721日龄存在2个断奶前腹泻小高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鑫 黄生强 何俊 柳小春 蒋隽*
以ATP2B1、HRH1基因作为仔猪腹泻相关的候选基因,在2个品种63头猪的小肠组织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F4受体不同黏附表型个体进行表达量的比较分析,以验证其基因功能和作为仔猪腹泻相关候选基因的可能性.结果表明:ATP2B1基因在不同黏附表型间的表达量有显著的差异,而HRH1基因在品种间以及黏附表型间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ATP2B1基因可望作为F4ab受体的相关候选基因,而HRH1基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静 沈明霞 刘龙申 孙玉文 陆明洲 姚文 张海林
[目的]断奶仔猪腹泻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为实现断奶仔猪腹泻的快速、准确检测,本文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提出一种排泄姿态与异常粪便结合的断奶仔猪腹泻检测方法。[方法]以深层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s)为基础构建腹泻检测分类模型,实现仔猪身份、姿态与异常粪便的一体化识别,对比不同迭代次数对模型效果的影响,选取最优模型;提出时空信息融合判定法,从时间序列先后和空间距离远近两方面,关联最优模型识别出的目标姿态与病便,实现断奶仔猪腹泻的视频检测。[结果]在训练迭代25 000次时接近模型最优值,对姿态、病便等目标识别的平均精度均值和召回率分别为95.75%和89.13%;基于时空信息融合方法的断奶仔猪腹泻视频检测识别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97.92%和95.92%。[结论]深层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结合时空信息融合判定法为断奶仔猪腹泻自动识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晨曦 王彬彬 蒲广 张倩 曹旸 王欢 高琛 牛培培 李平华 黄瑞华
【背景】MUC13基因是调控致使仔猪断奶前腹泻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4ac感染的主效基因,该基因上rs319699771位点(G/A突变)能准确鉴别易感和抗性个体,其中GG型是抗腹泻基因型,苏淮猪抗腹泻性能分子选育是通过选留GG型个体来实现。但在选留抗腹泻GG型个体时是否会对苏淮猪其它重要经济性状如生长、胴体、肉质产生不利影响尚未明晰。【目的】旨在分析该位点是否与其它性状关联,以确定基于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抗腹泻性能的分子选育是否会对苏淮猪其它经济性状产生不利影响。【方法】以313头体重为87.61±0.54 kg的苏淮育肥猪为试验动物,屠宰测定其胴体和肉质性状,以261头日龄为161.1±0.5 d苏淮后备猪为试验动物,测定其生长、体尺性状,同时采集相应苏淮育肥猪和后备猪群耳组织样提取组织DNA,经过多重PCR反应进行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多态性检测,采用SAS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分析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多态性基因型和苏淮猪肉质、胴体和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苏淮猪育肥群公、母猪群体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的抗腹泻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5和0.634,抗腹泻优势GG型频率在苏淮猪育肥群公、母群体中分别为0.467和0.373;该位点抗腹泻G等位基因频率在苏淮后备群公、母猪群体分别为0.690和0.705,抗腹泻优势GG型频率在后备群公、母猪群体中分别为0.508和0.480,说明苏淮猪抗腹泻等位基因频率较高,通过分子选育提升苏淮猪抗腹泻GG型频率的可行性强。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多态性与苏淮猪经济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育肥猪群体该位点多态性与胴体、肉质性状均无显著关联(P>0.05),可见在苏淮猪育肥猪群体内加大对抗腹泻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的选育不会影响到苏淮育肥猪的胴体和肉质性状;苏淮后备猪群体该位点多态性与腿臀围指标存在极显著关联(P<0.10),GG型个体相较于AA、AG型个体有提升趋势,对于这三个性状来说,有利基因型都是GG型,说明选留该位点GG型进行苏淮后备猪抗腹泻选育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苏淮后备猪生长相关性状。【结论】据此,苏淮猪群体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抗腹泻等位基因频率较高,进行抗腹泻选育的可行性强,同时对于苏淮猪群体,不仅可通过选留提升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GG型频率来提高抗腹泻能力,还能同时实现对苏淮猪群腿臀围、日增重的选育提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印遇龙 吴信 唐志如 高运苓 周锡红 黄瑞林
本实验选用96头21日龄体重相近(5.00±0.23kg)的二元杂(长×大)断奶仔猪研究了不同水平精氨酸衍生物(NGG)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的影响。饲猪随机分配到12栏中,每栏8头,以栏为单位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08%NGG(低NGG组)和0.16%NGG(高NGG组),试验期为12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08%NGG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腹泻率(P<0.05)和腹泻指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
关键词:
精氨酸衍生物 精氨酸 断奶仔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尊强 王鹏飞 杨巧丽 黄晓宇 高小莉 滚双宝
旨在获得C型产气荚膜梭菌性腹泻仔猪血清炎症因子含量、脾脏病理变化及转录组表达谱特征,为其防治提供参考。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质量相近的7日龄二元仔猪6头,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CS)和处理组(TS)。TS组每头仔猪每天灌服1 mL菌液(1×10~9 cfu/mL),连续5 d, CS组仔猪灌服不含菌液的培养液,感染后0,1,3,5 d采集血液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L-8、IFN-α和IFN-γ含量。试验结束后屠宰仔猪采集脾脏,进行HE染色和RNA-Seq测序,对测序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RT-qPCR检测仔猪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过程中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TS组仔猪脾脏出现明显炎症,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有变性及坏死的实质细胞;第3,5天CS组血清中IL-8、IFN-α和IFN-γ含量极显著低于(P<0.01)TS组;TS组与CS组间有1 079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583个,下调496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GO功能主要有细胞对β干扰素的反应、细胞对DNA损伤刺激的反应、炎症反应的负调控等,富集的KEGG信号通路主要有肺结核、乙型肝炎、B细胞受体等;抵抗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候选基因(如JAK3、TLR3、ILF2、CXXC1等)RNA-Seq结果与RT-qPCR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表明,JAK3、TLR3等基因通过关键信号通路可能在仔猪脾脏抵抗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陈华 丁月云 王阳 殷宗俊
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寻找影响猪产仔数的标记基因座,为应用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繁殖率猪的品种或品系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PCR-RFLP(AluⅠ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5头圩猪母猪和63头定远猪母猪的PRLR基因exon 10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PRLR基因多态性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经检测,圩猪和定远猪exon 10上均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圩猪和定远猪AA、AB和BB型频率分别为0.490 9、0.436 40、.072 7和0.507 9、0.396 80、.095 2;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09 1和0.706 3,A为优势基因。被测猪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喜山 王爱国 刘桂芬 傅金恋
【目的】研究猪HB-EGF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的关系,寻找与猪产仔数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以加快猪育种进程。【方法】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HB-EGF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其与产仔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两个多态位点的方差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两对引物(E5和E7)中各检测到一个多态位点,均出现3种基因型(AA、BB、AB)。E5位点:对于大白猪,在3~8胎中,BB型个体的TNB和NBA均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在所有胎次中,BB型个体的TNB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NBA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TNB和NBA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贺 狄生伟 田亚光 王希彪 李和平 张贵学
【目的】研究民猪促乳素受体基因PRLR的多态性与母猪产仔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民猪PRLR基因多态性,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多态性对母猪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PRLR基因在民猪中存在多态性,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在PRLR-1座位,对于初产母猪,BB基因型母猪的TNB和NBA比AA基因型母猪分别多0.93头和0.78头(P<0.05);对于经产母猪,BB基因型母猪的TNB和NBA比AA基因型母猪分别多0.62头和0.74头(P0.05)。在民猪群中这两个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宏梅 王立贤 程笃学 马小军
【目的】探讨Nramp1基因第6内含子多态在大白猪和松辽黑猪(是由杜洛克、长白猪和民猪合成)中的分布及其与猪免疫抗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法对165头大白猪和109头松辽黑猪Nramp1基因第6内含子多态性与免疫功能(中性粒细胞还原力和单核细胞细胞毒百分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两个品种在该位点均存在多态性,品种间、合并基因型间免疫功能差异不大,但同一品种内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大白猪BB基因型个体的单核细胞细胞毒百分率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的中性粒细胞NBT还原力值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1),而在松辽黑猪中则是AB基因型个体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京杨 张金洲
采用单因子饲养试验的方法 ,探讨益生素对哺乳仔猪进行早期接种 ,以及哺乳仔猪料和断奶仔猪料中添加加酶益生素后对生产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哺乳仔猪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5 .94% (P 0 .0 5 ) ;哺乳仔猪腹泻频率低于对照组 (P
关键词:
加酶益生素 仔猪 生产性能 腹泻频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颖 赵武 陈忠伟 秦毅斌 梁保忠 梁家幸 胡旭 金锋 孙志勇 胡庭俊 赖胜基 韦明宇 张恒博 蓝炳顺
选择二元杂交(杜/长)的(28)日龄断奶仔猪90头,平均断奶体重(8.99±1.60)kg,按体重和性别分成3个处理组,每处理3个重复。A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基础日粮;B组为添加0.2%(m/m)NS复合乳酸菌制剂到基础日粮中;C组为添加0.2%(m/m)金霉素、0.025%(m/m)阿莫西林和0.012 5%(m/m)的支原净。试验分为3个阶段:试验共30 d,研究微生态制剂NS复合乳酸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减少腹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S复合乳酸菌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平均末重、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分别比A组高9.12%,7.64%和7.67%,差异显著(P<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健 蒋思文 储瑞华 帅启义 唐万勇
根据二因系统分组设计,在含20%,18%和16%3个粗蛋白(CP)水平的饲粮中分别添加3%和0%的棕桐油,形成6种试验日粮。42头早期断奶仔猪随机分成6组,用试验口粮,经4周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断奶后第2周,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平均日增重影响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加油组降低平均日增重的差异显著(P<0.05);第3周及第4周,不同蛋白质水平间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或较显著(P<0.1),18%和20%CP组好于16%组;加油与否的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蛋白质水平和外源性脂肪对早期断奶仔猪性能的影响与断奶后时间有关。添加油组的腹泻频率均低于未加油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恒 张恩 黄璐璐 王佳璐 杨倩
[目的]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口服免疫的评价方法。[方法]应用灭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口服免疫5日龄仔猪,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检测免疫后28 d仔猪唾液、小肠黏液、大肠黏液、粪便及血清中特异性分泌型IgA(SIgA)抗体水平,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和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评价消化道不同部位黏液抗PEDV水平,最后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比较消化道不同部位SIg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小肠中特异性SIgA水平较高,大肠次之,而唾液和粪便均低于肠道中SIgA水平,且唾液、粪便和血清中SIgA水平与肠道中SIgA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仔猪消化道不同部位的黏液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结论]首次证明仔猪口服免疫后消化道各段黏膜中SIgA水平的相关性,提示检测唾液、粪便和血清特异性SIgA水平可以评估猪群中口服PEDV的效果,为建立口服免疫评价方法提供试验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兆来 董红军 林勇 黄瑞华 朱伟云
利用体外法对4种化学益生素和4株乳酸菌(S1、L7、L17和L18)进行了合生元组合的筛选,并在仔猪上进行了饲养试验。结果表明:4株乳酸菌均能利用菊粉(inulin)和果寡糖(FOS)产生乳酸,只有S1和L18能利用低聚木糖(XOS),低聚异麦芽糖(IMO)只能被S1利用。当以果寡糖和菊粉混合物(FOS+inulin,质量比为2∶8)为底物时,各株乳酸菌生长良好,产乳酸量高,其次为果寡糖和低聚木糖混合物(FOS+XOS,质量比为1∶1)。当以FOS+inulin为底物,4株乳酸菌混合培养时,24 h产乳酸量最高,为(23.49±0.67)mmol.L-1。以FOS+inulin为底物时,S1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