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73)
- 2023(3035)
- 2022(2583)
- 2021(2662)
- 2020(2321)
- 2019(5147)
- 2018(5070)
- 2017(9045)
- 2016(5427)
- 2015(6382)
- 2014(6451)
- 2013(6309)
- 2012(6289)
- 2011(5606)
- 2010(6013)
- 2009(5731)
- 2008(6156)
- 2007(5827)
- 2006(5210)
- 2005(4795)
- 学科
- 济(17670)
- 经济(17646)
- 管理(14128)
- 业(12732)
- 企(11068)
- 企业(11068)
- 方法(8205)
- 学(7488)
- 数学(6665)
- 教育(6458)
- 数学方法(6339)
- 制(6137)
- 中国(5107)
- 理论(5049)
- 农(4888)
- 研究(4792)
- 财(4775)
- 生(4220)
- 度(3836)
- 制度(3825)
- 教学(3740)
- 业经(3598)
- 研究生(3566)
- 银(3399)
- 策(3370)
- 银行(3367)
- 行(3147)
- 贸(3146)
- 贸易(3142)
- 和(3110)
- 机构
- 大学(86473)
- 学院(82804)
- 研究(34285)
- 管理(26328)
- 济(25927)
- 经济(24909)
- 科学(23962)
- 中国(23919)
- 理学(21756)
- 理学院(21428)
- 京(20942)
- 管理学(20530)
- 管理学院(20387)
- 所(19474)
- 农(19388)
- 研究所(17692)
- 业大(16306)
- 农业(15090)
- 江(14724)
- 中心(14502)
- 北京(13846)
- 院(13441)
- 财(13290)
- 省(13253)
- 范(11871)
- 师范(11688)
- 州(11636)
- 技术(11493)
- 室(10228)
- 财经(10024)
- 基金
- 项目(52537)
- 科学(38175)
- 基金(35255)
- 研究(34330)
- 家(33351)
- 国家(33064)
- 科学基金(26030)
- 省(21258)
- 自然(19092)
- 自然科(18681)
- 自然科学(18669)
- 自然科学基金(18308)
- 划(18090)
- 社会(17872)
- 教育(17482)
- 基金项目(17480)
- 资助(16787)
- 社会科(16705)
- 社会科学(16701)
- 编号(13746)
- 成果(12801)
- 重点(12523)
- 计划(11462)
- 科技(11207)
- 课题(11168)
- 部(10839)
- 科研(10499)
- 发(10294)
- 创(9866)
- 大学(9644)
共检索到136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世国 林思祖 林大辉
合适的伴生树种是杉木混交林营造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应用Apriori算法从杉木混交林野外调查数据中挖掘出杉木与其伴生树种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到合适的伴生树种,提供杉木伴生树种选择的新途径.
关键词:
Apriori算法 杉木 伴生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思祖 曹光球 俞新妥 陈锡桓 吴淑芳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对 2 1种潜在的多用途杉木伴生树种从经济、生态及可行性 3方面出发 ,采用 2 2个因素评价 ,进行选择。结果表明 :在前 7名的适宜多用途伴生树种有 :马尾松、丝栗栲、毛竹、木荷、苦槠、上杭锥、三年桐 ,为筛选多用途伴生树种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
杉木 多用途树种 伴生树种 层次分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光球 林思祖 曹子林 丁咇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对福建省虎头山半天然杉阔混交林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综合聚集强度各指标的结果表明 :不同立木级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基本呈聚集分布 ,随着立木级的增大 ,各种群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杉木、米槠和少叶黄杞聚集强度表现为大→小的趋势 ,拟赤杨和木荷聚集强度表现为大→小→大→小的趋势 ,虎皮楠和丝栗栲聚集强度表现为小→大→小的趋势。低立木级阶段引起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作用 ,高立木级阶段引起的树种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作用或自身聚集性。表 2参 1 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振邦 戴洪才 李昕
在培育森林的实践中,早在19世纪就发现有一些树种对于另一些树种具有选择性的影响,这方面大量的工作是通过叶子、树皮或凋落物等浸出液来进行,而我国则研究甚少,尤其树木间相互影响的研究更少。但是,这种现象却是常见的。如在东北的阔叶红松林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常与其他伴生的阔叶树混生一起,不仅生长很好,而且还可以在这些阔叶树林冠下更新成长。相反地,在红松纯林下红松幼苗一般很难维持到10年以上。为了了解这些现象,我们选取我国东北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阔叶红松林的
关键词:
红松 椴树 水曲柳 相互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亚琦 官凤英 范少辉 刘广路 夏明鹏 涂年旺
研究竹阔混交林中毛竹与伴生树种间生态关系,寻找适宜混交比例,从生态位角度为竹阔混交林优化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样方法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竹阔混交林进行群落调查,以不同混交比的竹阔混交林作为不同资源位,运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分别测定并分析竹阔混交林乔木层与更新层各树种间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反映情况一致;栲树、米锥、拟赤杨作为毛竹优势伴生树种,其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都很大,生态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的变
关键词:
毛竹 伴生树种 冠幅比 生态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叶桂艳 徐孝炳 盛兴邦
阔叶树种在改良林地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条件等方面有着针叶树种无法比拟的作用。因此,在少林或针、阔叶树种失调的地区,适当发展阔叶树种,十分重要。 营造混交林是发展阔叶树种的一种方式,它具有促进种间互助,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生产力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的优点。为了发展优良阔叶用材树种与个别珍贵的针叶树种,自1977年起,选择了马褂木等6个树种与杉木进行混交造林试验,现据生长情况探讨如下。
关键词:
优良用材树种 混交造林 生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董晨 夏凯
森林立地条件影响着林木的生长。为了充分挖掘立地因子与林分生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杭州市临安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差分方程法构建了基于Richard理论方程的地位指数模型;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立地因子和林分生长因子的关联规则挖掘,得到175条置信度在80%以上、支持度在10%以上的因子关联规则,并从中提取了20条"林分因子-立地因子"规则。结果表明:影响临安区杉木用材林立地质量的主要因子是海拔、坡位、坡向、坡度级、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林下植被种类和林下植被覆盖度,各类规则揭示了杉木林分立地因子和立地质量、立地因子和林分生长因子,林分因子和林龄之间存在的变化规律以及隐含的关联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洪滔 郭妍 吴承祯 林思祖 邓慧华 张尚炬
改进的投影寻踪法是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把每一个种源的多指标投影成一维的指标值,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就可直接进行排序。以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杉木种源试验为例,采用改进的投影寻踪法开展杉木优良种源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从生长快、生长量大、材性好的角度考虑,福建南平是最好的种源;闽北地区杉木种源的调拨以南平种源为佳,其次为湖南会同种源。这与实际试验结论相符,也与应用层次分析法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应用改进投影寻踪法开展林木种源选择是可行的、科学的。
关键词:
杉木 种源选择 改进的投影寻踪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伍汉斌 段爱国 张建国 孙建军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的杉木地理种源生长状况的差异,筛选适宜于试验区发展的杉木优良种源,促进杉木种源水平的长期遗传改良。[方法]利用1981年营造的杉木种源试验林在5、10、31年生时的测定材料,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参数变异规律,利用早晚相关和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林龄的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1年生时最大种源的各性状值较最小种源的各性状分别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即我国西南和东南部种源生长较好。参试杉木种源不同林龄时各性状的遗传力为0.750~0.875,说明各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杉木早期选择宜在10年生左右;从16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29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大部分种源来自福建省,还包含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的种源,其中,生长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顺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种源,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结论]早期选择的年龄对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影响明显,在10年生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从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选择出的29个优良种源较当地种源有较大增幅,适宜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关键词:
杉木 种源试验 长期选择 遗传增益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林峰 高建亮
【目的】对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34年生杉木速生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的林木特征因子进行多种比较分析,为杉木用材林良种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31个无性系34年生每木调查的数据计算蓄积排序,取前7位为速生无性系,124个无性系为普通无性系,取其蓄积平均值作为比较CK的蓄积近似值。每一速生无性系选择平均木3株进行伐倒、比较CK也选择有代表性的平均木3株伐倒。实测每一伐倒木的树高和伐根处、胸径处、1/2树高处的带皮和去皮直径,量测2根南北或东西方向最长生活枝。对这些实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结果】所研究的7个速生无性系间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38%~11.96%。除树高外,其他8个性状(生长性状2个和形质性状6个)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这9个性状的重复力均在75%以上,其中胸径、材积、径高比、树皮率的重复力达到95%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041~0.390;胸径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241~0.980;材积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488~0.807。主成分分析得出:可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2.91%,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和径高比均不同程度地代表了所调查性状中的关键指标。利用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后各速生无性系的Qi值排序:79172> 8219> 7962> 7922> 7911> 79173> 79182。【结论】7个速生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稳定的遗传变异,且生长性状(胸径、材积)和形质性状受到中等以上的遗传控制,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根据主成分分析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在这7个速生无性系中选择杉木用材林良种,79172是最佳选择,其次是8219;这2个无性系的变异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能兼顾生长和形质方面的定向选育。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生长性状 形质性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金晓玲 何平
综述了乔木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基本步骤;影响乔木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的因素。展望了乔木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提出了乔木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乔木树种 体细胞胚 体细胞胚发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斯通 郑会全 梁瑞友 胡德活 韦如萍 王润辉 晏姝 宋自力 唐强
以生长量为选择指标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初级种子园20年生子代林作优树选择,共18个优良单株(优树)入选,优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现实增益分别达10.2%~55.1%、45.7%~96.3%、120.4%~423.3%。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皮比率、木材基本密度与木材吸水性在优树间仍广泛变异。单株材积变幅为0.240 8~1.050 5 m3,变异系数(Cv)达40.9%;树皮比率CV值最高,达46.0%;优树XK02、XK04、XK07、XK13、XK14、XK17树皮比率皆<5%,出材率较高;共7株优树木材基本密度值高于优树群体...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奋学 黄华宏 童再康 朱玉球 何福基
为揭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矮生的原因,以矮生杉木和正常杉木为材料,对其生长特性、枝条和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矮生杉木在枝条年生长量方面极显著低于正常杉木,其中矮生杉木主干、主枝年伸长量均值分别为25.54和24.59 cm,正常杉木相应均值分别为89.61和57.52 cm;在枝皮率方面,矮生杉木和正常杉木的均值分别为76.50%和37.70%,差异极显著;在管胞平均面积方面,矮生杉木(241.901 6μm2)极显著小于正常杉木(308.894 6μm2),然而,矮生杉木的平均管胞密度(3 375个.mm-2)却极显著高于正常杉木(2 456个·...
关键词:
植物学 杉木 矮生机制 解剖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益泰 何贵平 封建文 蔡宏明 张新法 杨铭德
杉木采穗圃建立初期,树体管理方式对单株产条量有显著影响。在12种不同处理中,生长季节(8月)进行压干和生长初期(4月)进行截顶两种处理的效果最好,有效产条量为17~18根/株,总产条量为47~51根/株,4月和8月进行全截干处理,产条极少,甚至引起植株死亡。单株产条量的高低顺序是:压干≈截顶>埋干>半截干>全截干。树体管理的关键在于维持足够的树冠营养面积和及时抑制主干高生长优势。对两种采穗圃连续3a观测表明,栽植密度为1.66万株/hm2的压干式采穗圃的产条量,超过密度为2.66万株/hm2的换干式采穗圃产条量的40%~50%。但压干式采穗圃适宜稀植,而换干式采穗圃可实行高密度圃地栽培,从而实...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长忠 沈国舫
以重点调查与全面搜集已有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式 ,对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现状与潜力 ,分别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水平 ,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集体杉木人工林现实生产力多为气候生产力的 11%~ 18% ,国有林多为 2 0 %~ 4 0 % ;若达正常经营状态 ,集体、国有杉木人工林其生产力可在现有水平上分别再提高 70 %以上和 4 0 %。集约经营条件下 ,杉木可达气候生产力的 50 % ,马尾松可达 80 %左右。良种、良法条件下 ,国有林生产力可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 80 %以上。相同条件下 ,马尾松同杉木相比 ,生物生产力高 2 0 %以上
关键词:
人工林 生产力 杉木 马尾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