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22)
2023(7828)
2022(6493)
2021(5904)
2020(4814)
2019(10409)
2018(10275)
2017(18558)
2016(10485)
2015(11343)
2014(11159)
2013(10556)
2012(9649)
2011(8678)
2010(8491)
2009(7834)
2008(7353)
2007(6503)
2006(5487)
2005(4662)
作者
(33461)
(28057)
(27751)
(26068)
(17491)
(13501)
(12531)
(11068)
(10711)
(9619)
(9615)
(9221)
(9114)
(8812)
(8768)
(8626)
(8468)
(8291)
(8060)
(7969)
(7203)
(6789)
(6698)
(6359)
(6327)
(6196)
(6133)
(6060)
(5766)
(5669)
学科
(34716)
经济(34661)
管理(30253)
(25870)
(19940)
企业(19940)
方法(14934)
数学(13145)
数学方法(13045)
(11515)
(10872)
(10370)
中国(10063)
(8644)
业经(8177)
环境(8175)
(8072)
贸易(8072)
(7861)
农业(7616)
(7512)
技术(6656)
(6599)
银行(6550)
地方(6451)
(6394)
金融(6387)
(6386)
(6242)
(6086)
机构
学院(146216)
大学(145896)
(54830)
经济(53697)
研究(52809)
管理(52238)
理学(45878)
理学院(45292)
管理学(44307)
管理学院(44082)
(38164)
中国(37994)
科学(37009)
(30750)
农业(30631)
业大(30378)
(28319)
研究所(26432)
(24266)
中心(23845)
(21627)
农业大学(20638)
财经(19686)
(19372)
北京(18490)
(18182)
(18031)
(17630)
技术(17498)
师范(17232)
基金
项目(108518)
科学(83439)
基金(78654)
(73005)
国家(72403)
研究(70743)
科学基金(59956)
社会(45003)
(43651)
社会科(42577)
社会科学(42565)
基金项目(42257)
自然(41484)
自然科(40483)
自然科学(40462)
自然科学基金(39745)
(37067)
教育(31985)
资助(30807)
编号(26628)
重点(24858)
计划(23335)
(22890)
(22868)
(22665)
科研(21679)
创新(21519)
科技(21315)
(20306)
成果(20292)
期刊
(55963)
经济(55963)
学报(36092)
研究(35978)
(34140)
中国(29284)
科学(28546)
大学(25620)
学学(24876)
农业(22674)
(18223)
管理(17258)
教育(12983)
(11880)
(11022)
金融(11022)
业大(11002)
业经(10614)
技术(10071)
(9943)
经济研究(9827)
农业大学(9418)
财经(9360)
科技(8699)
(8039)
问题(7864)
林业(7026)
商业(6795)
资源(6753)
中国农业(6347)
共检索到205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生林  张涛  李群  王学英  
为研究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侵染后病毒与宿主间的拮抗关系,测定ApNPV侵染后柞蚕蛹体内SOD、CAT和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pNPV侵染使柞蚕蛹体内SOD活性呈先下降再上升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接种后48h和96h是酶活性变化的两个转折点,48h是酶活性差值低谷,雌、雄平均较对照低622U·mL-1;96h是酶活性差值高峰,雌、雄平均较对照高850.5U·mL-1。CAT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48h是酶活性变化的转折点,雌、雄平均较对照高309.5U·mL-1;72h后酶活性变化趋于平稳。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爱军  王永健  冯兰香  许勇  耿三省  曹婉红  
疫霉菌侵染后辣椒幼苗叶片和根茎组织中PPO、POD和PAL活性发生变化。试验表明 :除感病品种根茎部固有的POD活性较高以外 ,抗 (耐 )病辣椒品种幼苗叶片的PPO、POD和PAL及根茎部PPO和PAL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疫霉菌侵染后 ,仅根茎部PPO活性略有下降 ,各辣椒品种幼苗叶片和根茎组织PPO、POD和PAL均在接种后一度显著高于对照。抗 (耐 )病辣椒品种幼苗根茎部PAL活性接种 4d升幅大且早 ,抗 (耐 )病品种体内固有的PPO、POD和PAL活性高 ,在辣椒抗疫霉菌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月婷  黄家权  娄庆任  晏立英  雷永  廖伯寿  
以来自花生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青枯病抗感家系J109和J112为材料,研究了青枯菌接种后在花生叶片和茎中CAT、POD、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以及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枯菌侵染后,在接种叶片中,感病家系J112的CAT和POD活性低于对照或与对照一致,而抗病家系J109分别在第3天起和第1天后CAT和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在茎中,抗病家系J109的CAT和POD活性显著高于感病家系J112和对照;抗感家系在叶片和茎中的SOD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抗感家系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CAT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CAT和POD活性可以作为花生青枯菌抗性的一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龙江  吕利华  谢梅琼  何余容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感染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后体内保护酶和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SOD和CAT的活性除在接种后12 h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各处理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POD的活性则是先上升后下降,在接种后的36 h其活性为12.33 U3,显著高于对照(10.13 U3),随后呈下降趋势;羧酸酯酶(CarE)的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思远  崔喜艳  陈展宇  于鸣  
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pH值对烤烟叶片光合特性及体内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生长初期,pH 6.5~7.5处理的烟叶内叶绿素、光合速率都较高,旺长期达到高峰;土壤pH值与POD活性呈负相关,而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则是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成熟期,随土壤pH值的升高,CAT、POD、SOD活性增加;MDA含量则表现为,pH4.5~6.5处理的呈增加趋势,pH 7.5~8.5处理的呈下降趋势,pH 8.5处理的MDA含量最低。在成熟期各处理中,光合速率则以pH 8.5最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进根  赵东亚  陈利红  曹福亮  
用12.5、25、50、100、200 mg.mL-1银杏外种皮提取物浸泡过的无农药残留的小青菜饲喂小菜蛾3龄幼虫,研究了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小菜蛾生长及其体内3种保护酶SOD、CAT、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和毒杀作用,能够降低幼虫化蛹率,影响蛹的质量.此外,银杏外种皮提取物能够扰乱小菜蛾幼虫体内保护酶的动态平衡,主要表现为SOD活性被激活,4、36、48 h时处理组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AT活性被抑制,4、24 h时处理组CAT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36 h POD活性被抑制,处理组POD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48 h时POD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青峰   赵雪妃   陈俊山   赵贺   仝振祥   李宏   谌苗苗   宋策   李喜升   钟亮  
海藻糖作为柞蚕体内的血糖,能够与蛋白质形成稳定复合物,越冬期保护机体蛋白质免受损伤,并参与营养储存与代谢过程,对柞蚕滞育-越冬生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测定了柞蚕蛹解除滞育后海藻糖含量、相关酶活力及基因表达量,比较不同保存温度对柞蚕越冬蛹海藻糖含量的影响,旨在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增加育种选择压,获得海藻糖含量更高的育种材料。结果表明:“J”材料在低温保存的海藻糖含量高于常规保存,表明“J”的海藻糖受温度变化影响更大,而“D”材料变化不明显,雄蛹海藻糖含量大于雌蛹;海藻糖酶活性在低温保存环境高于常规保存环境,“D”材料在不同保存环境下表现出雄蛹海藻糖酶活力大于雌蛹的规律。“J”材料正好相反,不同保存环境下表现出雌蛹大于雄蛹的规律;ApTreh1A,ApTreh1B和ApTreh2和ApTPS这4种基因表达量测定结果显示,低温保存环境下,只有“D”材料的雄蛹体内ApTreh1A的表达量和雌蛹的ApTreh1B较其他处理有差异,其他基因差异不显著,但“D”相对表达量更高。试验结果证明改变保存温度能够影响海藻糖等物质的含量,达到提高育种选择压的目的,有利于筛选海藻糖含量高的柞蚕材料及亲本组配形式,为柞蚕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辅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义仁  刘彦群  王洪岩  杨瑞生  张涛  王学英  秦利  
为筛选可用于柞蚕(Antheraea pernyi)杂种优势预测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生物数学方法分析了5龄幼虫的消化液淀粉酶活性与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柞蚕消化液淀粉酶活性表现负向杂种优势,但其与生命力性状(收蚁结茧率)和产量性状(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7,0.8092,0.8228,0.8162;而且其杂种优势率与上述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认为消化液淀粉酶活性可作为柞蚕杂种优势预测的一种候选生化指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德  朱麟  赵博光  方杰  
该文研究了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及其单体对分月扇舟蛾体内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碱及苦参碱处理5h后,超氧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对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从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动态来看,槐胺碱处理后,POD及CAT酶活性表现出前期升高,随后降低,最后又升高的趋势,而SOD酶活性则表现出前期升高,随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槐果碱处理后,CAT活性变化情况与槐胺碱处理的相似,但SOD和POD的活性在21h内没有明显的变化.结果还表明,总碱处理24h后,分月扇舟蛾体内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在供试的6种生物碱单体中,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苑冉  李欣悦  吴韶平  曹传旺  
【目的】以林业食叶害虫舞毒蛾为对象,研究CO_2浓度升高对个体生长发育、营养利用和体内解毒酶及保护酶的影响。【方法】利用密闭式CO_2人工气候箱研究了不同CO_2浓度(397、550和750μL·L~(-1))对人工饲料饲养舞毒蛾生长发育指标和营养利用的影响,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CO_2升高对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CO_2浓度升高可延长舞毒蛾卵孵化历期、增加产卵量和孵化率;同时显著延长了幼虫总发育历期,而对蛹和成虫历期影响不显著。CO_2浓度升高可降低舞毒蛾幼虫相对取食率和近似消化率,同时增加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750μL·L~(-1) CO_2浓度可显著诱导舞毒蛾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比397μL·L~(-1) CO_2浓度处理组增加了32.05%和13.47%;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550μL·L~(-1)和750μL·L~(-1) CO_2浓度下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比397μL·L~(-1)CO_2浓度下分别增加了78.79%和93.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在550μL·L~(-1) CO_2浓度处理下最高,分别比397μL·L~(-1)和750μL·L~(-1)CO_2处理组活性增加71.03%和50.00%(P<0.05)。【结论】CO_2浓度升高能够影响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功能,同时舞毒蛾通过改变发育历期、增加食物的利用和转化以及改变体内解毒酶和(或)保护酶活性来维持生长以抵抗高浓度CO_2环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文  顾志峰  朱宁宁  李正荣  杜开和  徐在宽  
对江苏和安徽地区患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各器官和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类立克次体 (Richettsia likeOrganisms,RLOs)广泛寄生于病蟹各器官和组织中。它们特异性地寄生于病蟹各器官的肌肉和结缔组织以及血细胞中 ,血淋巴中的小颗粒细胞是类立克次体的主要繁殖场所和传播载体。类立克次体对病蟹机体的结缔组织的广泛侵入 ,以及对胸神经节及神经与肌肉的接头—运动终板的侵染正是颤抖病症状 (不食、肌无力、肢体阵发性颤抖 )的病理结构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RLOs与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关系 ,从而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春霞  王安利  王维娜  李凤超  郭明申  
用市售冰冻斑节对虾中头胸甲有白斑的病虾做感染源,对中国对虾仔虾进行人工感染,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中国对虾仔虾的肝胰腺细胞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冰冻斑节对虾体内的杆状病毒能够使中国对虾致病,其发病程度与对虾养殖密度有关。从病毒基质发生到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及侵染大致分4个阶段:病毒基质发生期、病毒囊膜形成期、病毒粒子装配期、病毒粒子再度侵染期。同时观察中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病毒形成有关的特殊物质,如绒团物和冰晶状物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温晓健  巫建军  李永先  王璇  理永霞  张星耀  
[目的]以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疫区健康和枯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为研究对象,探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前后马尾松树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为利用马尾松内生微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积累微生物种质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健康和枯死马尾松不同组织内的(根部、干部和针叶)真菌和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木霉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松材线虫取食木霉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从健康和枯死马尾松树体内分别分离得到真菌19个属共106个菌株和10个属共86个菌株,优势类群均为木霉属真菌。不同组织间真菌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干部和针叶的多样性指数高于根部。健康马尾松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依次为2.37、0.87和0.51,高于枯死马尾松的1.72、0.76和0.39,二者的相似性指数小于0.5。从健康和枯死马尾松树体内分别分离得到细菌13个属共59个菌株和12个属共56个菌株,优势类群均为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沙雷氏菌属细菌。健康和枯死马尾松中均为干部的细菌多样性最高,针叶的细菌多样性最低,二者的相似性指数大于0.5。木霉作为马尾松树体内的优势类群,本次共分离到6个种,通过取食实验发现木霉FXY7显著抑制了松材线虫的种群数量。[结论]健康马尾松树体内的真菌多样性高于枯死马尾松,二者的真菌菌群相似性较低,而且不同组织间真菌菌群相似性也较低,但健康和枯死马尾松的细菌群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表明松材线虫入侵会影响马尾松体内的真菌多样性,但对细菌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中还分离到多株可能对松材线虫病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菌,为探索松材线虫病的新型防控技术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从经  戴华国  武淑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骊珠  罗兰  袁忠林  
【目的】探究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对黄胸散白蚁体内纤维素酶系及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滤纸片带毒饲喂,测定处理不同时间点其对黄胸散白蚁体内3种纤维素酶[内切-β-1,4-葡萄糖酶(EG)、外切-β-1,4-葡萄糖酶(CBH)、β-葡萄糖苷酶(BG)]和3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在672 h对黄胸散白蚁体内6种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