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4)
2023(14026)
2022(12169)
2021(11344)
2020(9569)
2019(21925)
2018(21566)
2017(41453)
2016(22732)
2015(25132)
2014(24913)
2013(24610)
2012(22261)
2011(20062)
2010(19547)
2009(17866)
2008(17160)
2007(14713)
2006(12644)
2005(10660)
作者
(67073)
(55631)
(55291)
(52414)
(35170)
(26976)
(25090)
(22162)
(21247)
(19466)
(19016)
(18682)
(17590)
(17314)
(17245)
(17028)
(16972)
(16516)
(15926)
(15803)
(14088)
(13487)
(13366)
(12617)
(12458)
(12415)
(12274)
(12142)
(11242)
(11203)
学科
(85792)
经济(85702)
管理(65799)
(62100)
(52447)
企业(52447)
方法(42364)
数学(36503)
数学方法(36091)
(22904)
(21873)
中国(21363)
(21135)
业经(19969)
地方(17202)
(16609)
贸易(16600)
(16130)
农业(15574)
技术(15367)
(14854)
理论(14583)
(14548)
环境(14321)
(14070)
财务(14001)
财务管理(13976)
企业财务(13229)
(12851)
(12397)
机构
大学(319532)
学院(316996)
管理(129104)
(120603)
经济(117950)
理学(113374)
理学院(112127)
管理学(110170)
管理学院(109638)
研究(104731)
中国(75260)
科学(69827)
(67445)
(58133)
业大(54044)
(52885)
(52276)
研究所(49209)
中心(47810)
农业(46195)
(43979)
财经(43224)
北京(41766)
(41488)
师范(40988)
(39493)
(38203)
(36123)
经济学(35167)
师范大学(33454)
基金
项目(231244)
科学(180300)
基金(167082)
研究(162659)
(148505)
国家(147292)
科学基金(125470)
社会(101693)
社会科(96398)
社会科学(96372)
(91037)
基金项目(89982)
自然(84443)
自然科(82470)
自然科学(82444)
自然科学基金(80949)
(77298)
教育(73893)
资助(67871)
编号(65533)
重点(51804)
成果(51262)
(49770)
(48603)
(48440)
创新(45134)
科研(44871)
课题(44420)
计划(44175)
教育部(41962)
期刊
(122627)
经济(122627)
研究(85429)
学报(58415)
中国(54243)
(50994)
科学(50722)
管理(43643)
大学(42688)
学学(40388)
(37961)
农业(35642)
教育(32249)
技术(25692)
(22372)
金融(22372)
业经(21438)
财经(19809)
经济研究(19780)
(18647)
科技(17794)
图书(17687)
(16862)
问题(16193)
(15843)
业大(15699)
技术经济(15265)
理论(15102)
资源(15009)
商业(14263)
共检索到436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柳  丁楠  田稷  
[目的/意义]网络化的科学交流、数字化的出版方式要求革新学者评价方法。以机构知识库为数据源,探讨Altmetrics视角下的学者影响力评价,可以为评价遴选指标、优化模型提供借鉴,也有助于促进机构知识库建设。[方法/过程]编程获取样本机构141位学者的Altmetrics数据和被引数据,分别凭借因子分析、Altmetric.com已有指标、加权赋值法进行基于标准化Altmetrics得分、基于Altmetric Score、基于标准化被引得分的学者排序,并开展学者影响力二维评价,将学者划分为4种类型。[结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颖  肖仙桃  
[目的/意义]利用Altmetrics对学者影响力进行评价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现有Altmetrics指标均来自于国外网络平台,由于我国政策和语言差异,我国学者对其使用较少,导致已有的指标体系不适用于我国学者的评价,因此文章参照国外Altmetrics指标体系构建了适合我国学者影响力评价的Altmetrics指标体系。[方法/过程]文章在分析国外Altmetrics指标来源平台的基础上,从国内相似平台的代表性平台中选取Altmetrics指标,引入因子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权重以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相关性检验和二维评价方法对所得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以上方法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用于我国学者影响力评价,但评价层面不同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二者互为补充。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柳  陈贡  
[目的/意义]多样化的科研成果、数字化的出版方式、网络化的科研交流呼唤新的机构影响力评价指标,探讨Altmetrics指标与传统科研机构影响力评价指标以及Altmetrics指标内部之间的相关性,有益于更好地探索数字环境下如何更加客观、有效地开展科研机构影响力评价。[方法/过程]以Plum Analytics为数据源,基于样本机构2012-2015年间的引用数据与Altmetrics数据,开展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结论]多元化的Altmetrics指标可反映多维化的机构影响力信息,故应当引入Altmetrics指标以全面审视机构影响力;指标数据源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指标所反映的信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侯壮  曹学艳  李泰峰  
构建具有学习功能、评价机制和自主更新的机构知识库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已经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学科馆员应依托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服务优势,联合学校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从团队出发,加强机构资源的内容构建、利用和推广,从而使机构知识库真正做到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建立图书馆、学院和学校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使机构知识库更好地发挥对管理决策和学科发展等的支撑作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国俊  邱小花  季淑娟  王瑜  刘恩涛  
分析了新型计量方式Altmetrics指标和Webofscience被引频次在国外机构知识库的应用实践,探讨了在机构知识库中嵌入Altmetrics和Webofscience的方式和技术实现,为国内机构知识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国俊  邱小花  季淑娟  王瑜  刘恩涛  
分析了新型计量方式Altmetrics指标和WebofScience被引频次在国外机构知识库的应用实践,探讨了在机构知识库中嵌入Altmetrics和WebofScience的方式和技术实现,为国内机构知识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邱均平  张心源  董克  
[目的/意义]鉴于目前机构知识库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欠缺对机构知识库质量控制与内容评价的有效方式的研究,利用Altmetrics可以弥补传统计量学方法评价和机构知识库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方法/过程]根据机构知识库的特点,从机构知识库整体、特定资源和发布者角度提出可用于机构知识库评价的Altmetrics指标;依据不同的机构知识库开发平台系统,归纳总结其所具有的Altmetrics功能,并进一步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总结国内机构知识库建设发展的情况及其现有的评价指标,发现传统评价指标可以与Altermetrics指标互相补充,认为Altermetric...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丁敬达  朱梦月  
基于高校机构知识库网络影响力的界定,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高校机构知识库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重点大学机构知识库的网络影响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机构知识库发展滞后且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网站被链接数、网站规模、网络显示度三项指标处于较低的水平,提出重视建设发展、加强宣传和技术推广以及注重管理维护等对策建议。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赵蓉英  郭凤娇  
【目的/意义】随着web2.0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通过在线交流获取、传播和分享科研成果和学术资源。基于Altmetrcis进行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可为科研管理部门推广学术成果、挖掘推荐学术专家、提高科学交流效率和创新能力等提供新思路,在推进定量评价机制改革、科研管理创新以及国家知识创新战略的实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总结概括了Altmetric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阐述了Altmetrics视角下学术影响力评价的研究思路。【结果/结论】归纳出基于Altmetrics进行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丽敏  王晴  
为了考察Altmetrics应用于影响力评价的可行性,实证检验是必要程序。文章利用文献调研与荟萃分析等方法,从多个维度解读实证案例。结果表明:mendeley和twitter是最具潜力的指标数据来源平台,用户群体属性和行为具有差异化特征,Altmetrics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开放程度和可获取性是影响指标量值的关键因素,指标数据累积形态服从长尾分布规律,不同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Altmetrics表现迥异,Altmetrics可用于研究数据影响力测度;现有的实证方案也有限度,未来研究应从以下方面拓展:制定规范化实施标准及指南,注重探索人文学科评价方案,构建完善的方法论体系框架。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赵蓉英  郭凤娇  谭洁  
本文借助Altmetric Explorer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获取和分析处理数据,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现有Altmetrics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选取,设计和构建出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及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评价模型的可行性。通过与传统引文指标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Altmetrics评价指标同传统的引文指标在评价结果上既具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Altmetrics测度的影响力偏向社会影响力及社会关注度,较少涉及表征论文质量的学术影响力。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对传统的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有所补充。图6。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磊  
伴随社交媒体平台数据的可获取、可利用,主要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研究已然成为继"五计学"后的研究焦点。首先,将学术型社交媒体中关于期刊评价的非结构化文本信息进行文本挖掘。之后,将采集的数据(影响因子、查看量、参评人数、审稿费、审稿速度、版面费、编辑态度、综合得分等)存储在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 DB)中,并利用自编脚本与社会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与计量学分析。最后,由实证结果启发理论构建,得到期刊影响力评价模型,其主要因素划分为期刊影响因子、期刊社会关注度、投稿经济成本、投稿时间成本、期刊编辑综合能力。希望该研究可以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替代计量学研究视角,使得期刊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在文末提出了该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赵蓉英  魏明坤  汪少震  
开源软件在学术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多,但其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利用Altmetrics,对开源项目Depsy中Python社区的部分软件从下载量、文献被引次数以及软件之间的复用次数三方面对开源软件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①随着Web2.0的发展,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不仅包括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传统形式的学术研究成果,还包括博客、视频、数据集、软件代码等非传统形式的学术研究成果;②开源软件的发展对学术领域的创新具有催化作用;③Python社区中各软件的影响力差距较大,大部分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菲菲  弋新月  贾晨冉  刘家妤  
[目的/意义]随着Web 2.0环境下社交网络的普及,科技文献学术影响力的动态综合评价越发复杂且重要。[方法/过程]文章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获得时间权重,并运用熵权法计算不同时间窗口下的指标权重,同时将传统计量指标及Altmetrics指标数据进行融合,构建双重赋权动态综合评价模型。[结果/结论]以2005—2017年“PLoS Genetics”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科技文献自发表后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时序影响力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Altmetrics环境下的文献学术影响力先增后降,符合传统文献计量老化规律。从长远来看,被引频次是文献学术影响力的主要决定性指标,PDF下载量与HTML浏览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线网络指标对学术影响力的贡献度,应从正式的学术交流与社会网络关注两方面协调提升文献的综合影响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子婕   唐星龙  
[目的/意义]目前,融合Altmetrics指标和引文指标越来越成为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的趋势所在,但是现有的评价体系易忽略学术潜在影响力维度且尚未足够重视学者学术传播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因此难以满足复杂信息环境下对学者进行全面、准确评价需求。[方法/过程]传播学中的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理论和高潜力人才评价中的A-FAST模型理论启发了对于互动视角下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的研究。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文章在专业影响力、传播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维度的基础上补充了潜在影响力维度,构建了互动视角下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并梳理了4个维度的具体指标体系,明确其适用场景。[结果/结论]根据构建的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石墨烯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应用,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局限]存在评价数据类型单一和模型验证情景简化等方面的不足,以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