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6)
- 2023(14894)
- 2022(12732)
- 2021(11742)
- 2020(10250)
- 2019(23382)
- 2018(23310)
- 2017(45246)
- 2016(24548)
- 2015(28075)
- 2014(28267)
- 2013(27826)
- 2012(25928)
- 2011(23630)
- 2010(23823)
- 2009(22346)
- 2008(21665)
- 2007(19531)
- 2006(17236)
- 2005(15444)
- 学科
- 济(118384)
- 经济(118264)
- 管理(68617)
- 业(64078)
- 企(50574)
- 企业(50574)
- 方法(50506)
- 数学(45223)
- 数学方法(44718)
- 中国(29244)
- 农(28811)
- 财(26262)
- 地方(24089)
- 学(23097)
- 业经(22427)
- 制(21230)
- 贸(19806)
- 贸易(19798)
- 易(19201)
- 农业(18830)
- 银(17246)
- 银行(17194)
- 融(16498)
- 金融(16490)
- 行(16486)
- 环境(16055)
- 理论(15896)
- 和(15806)
- 体(15700)
- 务(15552)
- 机构
- 大学(363260)
- 学院(363179)
- 济(158425)
- 经济(155246)
- 管理(137668)
- 研究(123753)
- 理学(118321)
- 理学院(117038)
- 管理学(114967)
- 管理学院(114306)
- 中国(93353)
- 京(76046)
- 科学(74743)
- 财(71701)
- 所(63079)
- 农(62255)
- 财经(57362)
- 研究所(57211)
- 中心(56726)
- 业大(54580)
- 江(54271)
- 经(51875)
- 经济学(49813)
- 农业(49263)
- 北京(47591)
- 范(45898)
- 师范(45382)
- 经济学院(44795)
- 院(43927)
- 州(42519)
- 基金
- 项目(237516)
- 科学(186330)
- 基金(172329)
- 研究(171429)
- 家(150625)
- 国家(149433)
- 科学基金(127455)
- 社会(109508)
- 社会科(103866)
- 社会科学(103837)
- 省(93126)
- 基金项目(90536)
- 自然(81976)
- 自然科(80094)
- 自然科学(80070)
- 教育(79628)
- 自然科学基金(78657)
- 划(78183)
- 资助(71651)
- 编号(69237)
- 成果(56302)
- 重点(53752)
- 部(53006)
- 发(51646)
- 创(48805)
- 课题(47956)
- 创新(45784)
- 国家社会(45712)
- 科研(45639)
- 教育部(45403)
- 期刊
- 济(175577)
- 经济(175577)
- 研究(106888)
- 中国(66777)
- 学报(57483)
- 农(55746)
- 财(55464)
- 科学(51574)
- 管理(50498)
- 大学(43469)
- 学学(41298)
- 农业(37805)
- 教育(34610)
- 技术(33680)
- 融(32429)
- 金融(32429)
- 经济研究(29391)
- 财经(29114)
- 业经(27274)
- 经(25155)
- 问题(23681)
- 统计(20390)
- 技术经济(19796)
- 业(19718)
- 贸(19082)
- 策(17750)
- 理论(17288)
- 商业(16988)
- 版(16761)
- 决策(16404)
共检索到538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向琳 胡艳
本文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中国及APEC经济体1992-2013年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度与分解,并对各经济体动态变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APEC地区TFP的改善主要归功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增长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所致,规模报酬并未达到有效前沿;我国动态TFP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提升放缓,需要加强技术创新;APEC地区经济体TFP均值在1992-2013年间出现了三个周期,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TFP波动将会是一种常态,第三个周期TFP的不稳定性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应借此机会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云霞 曾五一
传统的按照索洛方法计算的广义技术进步率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本文重新构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框架。一是明确定义全要素生产率,即一定时期内,按照现有的技术条件和产业结构比例,每投入一个单位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能够带来的最终产出。二是利用有关统计数据估算省级层面有效资本存量,并分别构建各省份合适的计量模型估计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要素产出弹性系数,进而测度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因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简称全要素经济增长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越高,但是经济发达省份的全要素经济增长率并不一定高于经济欠发达省份。该结果不仅与常识相符,而且也合理解释了各省份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测度框架及方法的可行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小柯 吉生保 孙艺益
2008—2013年间,中外商业银行TFP整体上年均下降1.3%,其中中资商业银行和来自新兴经济体外资商业银行的TFP年均分别下降0.4%和13.2%;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外资商业银行和境外商业银行的TFP则年均分别提升3.1%和2.6%。其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及利润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并没有带来TFP的改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小柯 吉生保 孙艺益
2008—2013年间,中外商业银行TFP整体上年均下降1.3%,其中中资商业银行和来自新兴经济体外资商业银行的TFP年均分别下降0.4%和13.2%;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外资商业银行和境外商业银行的TFP则年均分别提升3.1%和2.6%。其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及利润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并没有带来TFP的改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大鹏 朱迎春
文章以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大陆30个省区市为评价单元,应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88-2009年上述研究对象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运行效率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中国Malmquist指数均值较高(1.033),但在1998-2006年经历了一个较低增长期(0.982),技术进步主导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均大于1.0,中部地区技术进步大于1.0,技术效率变化小于1.0,而西部地区两项指数均小于1.0,这与经济发展状况相悖。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可通过技术引进和吸收缩短与东部地区的技术差距,另一方面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有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江玲玲 孟令杰
基于2006—2009年我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2006—2009年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仅为4.3%,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1.6%,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2.7%,技术进步已失去其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性优势地位;我国工业发展需注重同时提高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否则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会受到限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春兰 严建苗
本文利用1980~2003年的我国贸易统计数据,基于不同种类商品的进口增长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分析视角,测度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口总体上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初级产品的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但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进口有显著影响;工业制成品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影响,但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进口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进口贸易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恰
基于1990—2019年全球78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然后分别以人均GDP和碳强度作为门槛变量,利用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对GTFP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与GTFP之间、能源结构优化与GTFP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人均GDP增长,增加第二产业占比对GTFP的阻碍作用将逐渐减弱,增加第三产业占比对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将逐渐增强,优化能源结构对GTFP的影响将由负转正。随着碳强度的下降,增加第二产业占比对GTFP的阻碍作用将逐渐减弱,增加第三产业占比对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将逐渐增强,优化能源结构对GTFP的影响将由负转正。2021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人均GDP的最高门槛值,预计中国碳强度将在2029年跨越600.76百万吨/万亿美元门槛,2043年跨越391.08百万吨/万亿美元门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恰
基于1990—2019年全球78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然后分别以人均GDP和碳强度作为门槛变量,利用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对GTFP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与GTFP之间、能源结构优化与GTFP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人均GDP增长,增加第二产业占比对GTFP的阻碍作用将逐渐减弱,增加第三产业占比对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将逐渐增强,优化能源结构对GTFP的影响将由负转正。随着碳强度的下降,增加第二产业占比对GTFP的阻碍作用将逐渐减弱,增加第三产业占比对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将逐渐增强,优化能源结构对GTFP的影响将由负转正。2021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人均GDP的最高门槛值,预计中国碳强度将在2029年跨越600.76百万吨/万亿美元门槛,2043年跨越391.08百万吨/万亿美元门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炜 范洪敏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制度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考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阶段特点、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1%,增长来源主要是技术水平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差异较大,而区域表现出一定的趋同。1998-2012年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无变化,两个地区虽技术水平变化增长0.3%,但技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伟,马瑞永,何元庆
Based on the decomposing model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the paper analyses provincial productivity change during 1980~2003 years in China,and analyses convergence of provincial technical efficiency.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ach province generally shows stronger growth situation in China.The growth of TFP mainly stems from the func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exist very remarkable convergence during 1980~1995 years in provinces of China,but after 1995,technical efficiency convergence presented the downward tren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take certain policy and measure to promote this kind of convergence trend.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纯洪 刘海英
我国城乡公共卫生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的绩效增长总体上是显著和不平衡的。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我国公共卫生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绩效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我国公共卫生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则呈现整体无效状态。
关键词:
公共卫生资源 投入产出 生产率 配置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娜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韩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增长会计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2~2009年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从1981~2001年的23.29%上升到28.88%,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劳动投入的贡献率。1981~1998年期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64%,其中,60%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的,25%是依靠劳动的投入,但在1999~2009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到了42%,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增长开始走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中韩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庆旺 赵志耘 贾俊雪
本文首先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出中国各省份1979~2003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率,从而对中国省份经济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对中国省份经济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效率和相对技术进步做分布动态演进分析。分析表明,中国省份经济增长差异较大且有逐步增大的倾向,主要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尤其是技术进步率差异较大且逐步增大所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月玲 叶阿忠 吴继贵
利用我国1996~2011年29省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异质性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并解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结果发现:异质技术前沿下区域TF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更契合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东部TFP增长呈稳中有降的"下台阶型"变化,中部呈稳中有升的"上台阶型"增长,西部则呈持续的"锯齿型"波动;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东西部技术选择存在欠适宜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