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52)
- 2023(20730)
- 2022(17894)
- 2021(16801)
- 2020(14103)
- 2019(32326)
- 2018(32257)
- 2017(61862)
- 2016(33770)
- 2015(38124)
- 2014(37830)
- 2013(36932)
- 2012(33905)
- 2011(30514)
- 2010(30730)
- 2009(28590)
- 2008(28090)
- 2007(25063)
- 2006(21594)
- 2005(18789)
- 学科
- 济(132024)
- 经济(131874)
- 管理(99681)
- 业(95721)
- 企(79846)
- 企业(79846)
- 方法(63558)
- 数学(54700)
- 数学方法(53813)
- 农(36003)
- 中国(34671)
- 财(34500)
- 业经(30465)
- 学(29743)
- 地方(25875)
- 理论(25073)
- 制(24696)
- 贸(24550)
- 贸易(24536)
- 农业(24037)
- 易(23805)
- 技术(23801)
- 务(22005)
- 财务(21907)
- 财务管理(21858)
- 和(21243)
- 银(20725)
- 银行(20665)
- 企业财务(20628)
- 环境(19633)
- 机构
- 大学(475954)
- 学院(475850)
- 管理(187509)
- 济(185182)
- 经济(180923)
- 理学(162869)
- 理学院(161051)
- 管理学(157794)
- 管理学院(156935)
- 研究(152677)
- 中国(114133)
- 京(100410)
- 科学(96793)
- 财(85335)
- 所(76416)
- 农(76188)
- 业大(71623)
- 中心(70655)
- 江(70157)
- 研究所(69780)
- 财经(68623)
- 范(63635)
- 北京(63067)
- 师范(63012)
- 经(62174)
- 农业(59845)
- 州(57074)
- 院(55720)
- 经济学(55595)
- 技术(52133)
- 基金
- 项目(324160)
- 科学(254479)
- 研究(236549)
- 基金(233173)
- 家(203043)
- 国家(201325)
- 科学基金(173196)
- 社会(147247)
- 社会科(139323)
- 社会科学(139286)
- 省(128367)
- 基金项目(122988)
- 自然(113481)
- 教育(110905)
- 自然科(110877)
- 自然科学(110849)
- 自然科学基金(108849)
- 划(107555)
- 编号(98188)
- 资助(96527)
- 成果(79603)
- 重点(72633)
- 部(70647)
- 创(68911)
- 发(68685)
- 课题(67642)
- 创新(63918)
- 科研(62145)
- 大学(60701)
- 教育部(60633)
- 期刊
- 济(198291)
- 经济(198291)
- 研究(133102)
- 中国(89575)
- 学报(75490)
- 科学(68501)
- 农(68264)
- 管理(68017)
- 财(66247)
- 教育(57768)
- 大学(57130)
- 学学(53474)
- 农业(46937)
- 技术(43894)
- 融(38029)
- 金融(38029)
- 业经(34038)
- 财经(32615)
- 经济研究(32072)
- 经(27959)
- 图书(27272)
- 问题(25473)
- 业(25300)
- 技术经济(23589)
- 统计(23155)
- 科技(22845)
- 版(22835)
- 商业(21899)
- 理论(21779)
- 策(21475)
共检索到684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苓 张诗琪 赵曙明 苏晓闪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顾客对差异化服务的追求日益强烈,员工如何通过提供创新性的服务来提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过往研究多从单一视角考虑服务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而少有对多因素联合作用的考察。本文基于AMO理论框架,整合个体与情境因素,运用fs QCA方法 ,挖掘驱动员工产生高/非高服务创新行为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1)单一前因条件不能构成员工产生高或非高服务创新行为的必要条件,但和谐工作激情在驱动员工产生高服务创新行为中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2)存在6条驱动员工产生高服务创新行为的路径,且呈现领导支持型能力驱动、领导支持型激情驱动、工作自主型激情驱动3种类型;(3)4条路径可驱动员工产生非高服务创新行为,包括能力欠缺型、机会缺乏型、激情不足型3种类型。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多因素联动影响员工服务创新行为的复杂因果机制的理解,为企业激发员工的服务创新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松 聂菁菁
不同区域聚集的产业集群显示出创新效率的差异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不同集群应对应不同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以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数据为基础,首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马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法计算集群创新效率,分为全面型、技术进步型、技术薄弱型、规模经济型4类集群,再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识别出不同情形下影响集群创新效率的7条路径,并分为全面型、环境型、聚集型,得到不同类型集群的创新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北京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唯一属于全面型,福建、贵州、重庆、湖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进步型,内蒙古、吉林、云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薄弱型,江苏、浙江、四川、天津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规模经济型;(2)全面型路径适用全面型和技术进步型集群,技术薄弱型集群适合环境型路径,聚集型路径适用于技术进步型和规模经济型集群,但同一类型产业集群在不同地区可以对应不同路径达到提高创新效率的效果;(3)集群数量、产业联盟数和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是影响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的主要指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辛本禄 穆思宇
服务创新成为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制造企业服务创新驱动机制,基于集合论思想与战略创业理论,选取创业导向、动态能力以及企业规模作为条件变量,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173家制造企业进行研究,探寻创业导向、动态能力与企业规模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任何单一条件均不能成为驱动服务创新的必要条件,存在5种类型的服务创新路径,且每条路径具有等效性。结论可丰富服务创新领域与战略创业领域相关研究,为企业服务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光 钟方媛 周贤永 明翠琴
基于组态视角,以中国31个省份作为案例分析样本,运用fs QCA方法探讨区域创新能力驱动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是驱动区域高创新水平的必要条件,高技术人才和高技术企业是推动区域创新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形成区域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共有5条,非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有4条,两者存在非对称关系;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政府投入、市场、组织等驱动因素之间具有替代关系,通过互相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区域创新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雪春 徐鑫 张伟
创新柔性对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保持健康稳定发展非常重要,如何提升企业创新柔性受到学界关注。现有文献侧重研究单个因素对创新柔性的净效应,鲜有分析多因素对创新柔性的协同效应。基于组态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网络能力和知识共创两个层面的5个变量对企业创新柔性的联动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网络愿景、网络构建、网络管理、联合型知识共创和嵌入型知识共创均不是构成企业高、非高创新柔性的必要条件,且单个前因条件对创新柔性的解释力较弱,说明影响企业创新柔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存在3条提升企业创新柔性的路径,即资源获取型、发展—管理型和单一型;导致企业非高创新柔性的路径有两条,且与高创新柔性路径影响因素存在非对称性关系。研究不仅能丰富创新柔性相关理论,还可为企业提升创新柔性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婷伟 苏梽芳 李嘉政
发展数字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现有研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驱动路径缺乏深入探讨。鉴于此,文章基于我国287个地级市相关数据,采用NCA与fsQCA相结合的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驱动路径。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营商环境呈现出非均衡性以及地区分布差异的特征。单个条件变量并非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普适的作用。3条组态路径可以产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包括产业升级型市场驱动、技术与金融服务型驱动以及政府助力的创新型驱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各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后多重因素间联合效应的理性认识,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带来多元解决方案和有益的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敏 余灵 王慧敏
以中国内地28个省(区、市)高校为研究样本,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战略协同和科技资源配置两个维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变量,探讨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绩效总体偏低且区域异质性较强,人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财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核心条件,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路径选择存在地区差异,存在包括资源协同配置型、资源内在配置型和人才主导协同型这3条绩效提升路径,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婉 秦艺根
通过超效率EBM模型,利用2019年省际截面数据,测算了我国30个省(区、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基于四螺旋模型,探究政府、产业、高校、社会公众协同绿色技术创新机制,选取政府支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优化度、高校技术转移、公众参与度五个前因条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多主体协同联动产生区域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路径。研究发现,单个条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解释力度不强,但相较于其他条件,政府支持与公众参与在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存在3条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路径,包括政产学协同型、政府助力下的产业推动型、政府主导逻辑下的公众参与型;两条导致非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路径,均呈现政府支持乏力与公众参与缺失的特点。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定性比较分析 四螺旋模型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彭伟 郑庆龄 唐康丹 赵栩
社会创业日益成为我国创业活动的重要形式,社会创业企业由于兼顾双重使命导致其面临严峻的资源困境。资源拼凑被认为是突破资源困局的有效途径,然而,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驱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构建了先前经验、社会网络、市场导向、创业导向、环境包容性影响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理论模型,以国内26家社会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资源拼凑行为具有不同的前因组态,高先前经验、高社会网络、低市场导向、低创业导向的联动匹配能够激发社会创业企业要素拼凑行为;高先前经验、高社会网络、高市场导向、低环境包容性的联动匹配能够激发社会创业企业市场拼凑行为;高先前经验、高社会网络、低市场导向、高创业导向、低环境包容性的联动匹配能够激发社会创业企业制度拼凑行为。本研究丰富了社会创业领域及资源拼凑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社会创业企业突破资源困境也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旭梅 张明 魏福丽 张旭
县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基本战略单元,是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但从县域尺度以及组态角度对其创新水平提升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因此,以河北省136个县(市、区)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影响县域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和条件组态。结果表明:(1)县域创新水平的提升需要多种创新要素组合作用;(2)产生县域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有3条,分别为金融环境驱动型、资金驱动型及主体-金融双驱动型,案例分布均匀且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各组态具有多样性但均存在核心作用,且所包含的创新要素间具有互补替代关系,3种条件组合对创新水平的影响差异不大,但都需要注重金融环境的发展;(3)产生县域非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仅有1条,案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创新人员、创新条件、经济水平均为核心阻碍因素,且与高产出路径相比具有非对称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凤亚红 刘瑞华 马慧圆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供给、需求和环境3个层面,探究各省份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存在5条组态路径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分别为H1a、H1b、H2、H3a、H3b,可以概括为“供给—环境驱动型”“供需型”和“全面型”组态路径,存在2条组态路径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别表现为“供给驱动型”和“全面型”组态路径;(2)产业结构非合理化、非高级化的组态路径分别有3条,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组态路径相比存在非对称性。基于此,应重点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选择适宜组态路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国家重要区域经济战略机遇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蓉 冯凯丽 袁世一 沈晓雪
针对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因素,从政府、市场和产业三个层面构建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前因要素组态,包括政府支持度、市场活跃程度、市场开放程度、内部经济状况、创新重视程度。以中国27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组态视角分析创新环境组态对区域高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得到导致区域高技术产业高绩效和低绩效的创新环境前因条件组合,以及不同创新环境要素变量间的互补性、替代性。结果发现,三条高绩效路径中,市场开放程度和创新重视程度为核心条件,并且市场活跃程度和政府支持度、政府支持度和内部经济状况之间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三条低绩效路径中,主要是缺失核心条件市场开放程度或创新重视程度以及边缘条件市场活跃程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晓红 张欣 孙淳
高科技企业离职员工创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普遍现象,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离职员工为何离职创业,而忽略了对离职创业结果的探究。聚焦于离职员工创业机会创新性,以华为26个离职创业样本为研究对象,应用组态思维整合文化情境和个体特征两个层面因素,探究创业机会创新性背后多重条件间的复杂互动本质。研究发现:文化情境与个体特征因素联动匹配影响创业机会创新性的实现;影响高-低创业机会创新性的路径呈现差异性,高创业机会创新性的影响模式为创业自信驱动型、知识能力主导型与个体-组织协同型,低创业机会创新性的影响模式为过度自信触发型与创业特质缺乏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水莲 陈志霞 于程灏
商业模式创新是制造企业转型的重要路径。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是一个复杂系统,相关研究尚未饱和。基于内、外驱动视角,加入企业社会网络和企业组织学习两个过程驱动因素,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机制。通过剖析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组态,发现存在顺势而为型、运筹帷幄型和高瞻远瞩型3类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通过分析每一种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中的典型企业,为制造企业探索和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启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毛润泽 刘源 刘震
在露营旅游行业多元化发展、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了解和关注露营旅游者行为意向成为行业竞争的制胜法宝。已有旅游者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普遍采用线性的定量方法,缺乏对其复杂性进行深入探讨。文章结合组态理论和SOR理论构建了露营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模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数据调研,利用fsQCA法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组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地方依恋、服务质量、感知价值是影响露营旅游者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露营旅游者高行为意向与非高行为意向产生机制存在不对称因果关系;露营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形成具有复杂性,是多种因素联动作用的结果。文章为露营旅游业界提供了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帮助其提升旅游者行为意向,同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整体分析旅游者行为复杂关系的新视角。通过深入探索露营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文章有助于推动露营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创业政策对城市创业的影响路径——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海归创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组态与提升路径——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我国高校科研生产率提升路径研究——基于31个省份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组态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京津冀城市圈科技金融效率测度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政治关联、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农业创业情境下商业模式设计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知识生态结构、知识创新行为与知识环境促进制造业集群优化升级的多元路径分析——基于汽车产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众创空间创新发展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与多元路径——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政府数字治理路径探索中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