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7)
- 2023(7081)
- 2022(5833)
- 2021(5075)
- 2020(4027)
- 2019(8610)
- 2018(7929)
- 2017(14161)
- 2016(8200)
- 2015(8669)
- 2014(8226)
- 2013(7982)
- 2012(7187)
- 2011(6364)
- 2010(6073)
- 2009(5422)
- 2008(5158)
- 2007(4392)
- 2006(3669)
- 2005(3029)
- 学科
- 济(28554)
- 经济(28524)
- 管理(23232)
- 业(22118)
- 企(16610)
- 企业(16610)
- 方法(13231)
- 数学(12083)
- 数学方法(11994)
- 农(9606)
- 财(8500)
- 学(7961)
- 中国(7642)
- 贸(7342)
- 贸易(7336)
- 易(7178)
- 业经(7017)
- 农业(6872)
- 地方(6393)
- 环境(5796)
- 务(5562)
- 财务(5536)
- 财务管理(5531)
- 企业财务(5304)
- 技术(5296)
- 制(4738)
- 产业(4554)
- 划(4493)
- 出(4022)
- 银(3838)
- 机构
- 学院(114972)
- 大学(114620)
- 济(43638)
- 经济(42859)
- 管理(42088)
- 研究(41691)
- 理学(37836)
- 理学院(37335)
- 管理学(36592)
- 管理学院(36422)
- 农(32970)
- 科学(30957)
- 中国(28994)
- 业大(26772)
- 农业(26750)
- 京(23271)
- 所(22812)
- 研究所(21555)
- 中心(18702)
- 农业大学(18450)
- 财(17774)
- 省(15942)
- 江(15625)
- 院(15380)
- 财经(14827)
- 室(14702)
- 北京(13820)
- 实验(13707)
- 科学院(13696)
- 业(13668)
- 基金
- 项目(90647)
- 科学(69784)
- 基金(66063)
- 家(62349)
- 国家(61840)
- 研究(55801)
- 科学基金(51419)
- 省(37160)
- 自然(36723)
- 社会(36156)
- 基金项目(35974)
- 自然科(35905)
- 自然科学(35884)
- 自然科学基金(35266)
- 社会科(34408)
- 社会科学(34399)
- 划(31111)
- 资助(25716)
- 教育(24933)
- 重点(21055)
- 计划(20597)
- 编号(19599)
- 发(19569)
- 创(19202)
- 科技(19023)
- 部(18527)
- 科研(18459)
- 创新(18078)
- 业(17768)
- 农(16073)
共检索到153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金莉 邓慧颖 贺学礼
在盆栽条件下,对白芷分别接种Beg180、Beg193和白芷土著AM真菌,研究了不同AM真菌对白芷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Beg180、Beg193和白芷土著AM真菌,均可提高白芷叶片中总香豆素含量;接种Beg180和Beg193均提高白芷叶柄中的总香豆素含量,且Beg193的效果更为明显,但接种土著菌可明显降低白芷叶柄中的总香豆素含量;接种Beg193显著提高白芷根中的总香豆素含量和欧前胡素含量。对于白芷根部外部形态的影响,尤以土著菌最为显著。
关键词:
AM真菌 河北道地药材 白芷 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栋贤 赵金莉
研究白芷根际AM真菌时空分布和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芷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AM真菌菌丝定殖率、丛枝定殖率与土壤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菌丝定殖率、总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丛枝定殖率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AM真菌 空间分布 土壤因子 白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江峰 宗庆波 马毅平 陈盛虎
202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将道地药材列入农业10个主导产业链之一大力发展,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产业基础、产业实力和产业融合三个方面概述了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湖北道地药材政策机遇利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优势区域布局形成、重点品种优势突出和社会效益明显等五大产业优势,以及发展质量不高、龙头拉动不强、道地品牌不够、科技政策不力、产品研发不足和三产融合不够等六大短板问题,提出了推动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发展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童文 孙佩 杨晓 黄璐琳 胡尚钦
为了研究施用腐植酸肥对白芷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腐植酸肥在白芷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收获后测定产量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白芷的产量和质量均有一定影响。施用腐植酸类肥料均可提高白芷产量及质量,其中以1.0 g.L-1浓度的黄腐酸进行叶面喷施综合效果最好。
关键词:
白芷 腐植酸肥 产量 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志国 程东来 刘成武 王树婷 陈志 张敏
四川省道地药材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11种:古蔺肝苏、南江金银花、江油附子、涪城麦冬、川芎、旺苍杜仲、雅连、中江丹参、川白芷、都江堰厚朴、金口河乌天麻,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1.96%。本文介绍了四川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概况,并从产品种类、保护范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国家质量标准、地理标志商标、中药材GAP认证等方面,分析了四川道地药材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佩良 汪兴 高贵
为探明菌根化烟苗在烤烟生长中的应用效果,笔者研究了兴烟一号的常规生产烟苗与菌根化烟苗不同生长期的农艺性状、抗病性、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移栽40 d和打顶后5 d的菌根化烟苗株高、茎围、叶片数均大于常规育苗组,菌根化烟苗最大叶长在栽后40 d内小于常规生产烟苗,而打顶5 d后,菌根化烟苗叶长大于常规烟苗;最大叶宽则是菌根化的烟苗均大于常规生产的烟苗;接种Gm01和Gm02菌根化烟株的抗病(花叶病、黑胫病)性均大于常规育苗组;菌根化烟苗均能提高烤烟产量、上等烟比例、均价、产值以及对病虫害的抗性,但是不同的菌剂作用效果不同,接种Gm01的烟苗要优于Gm02的烟苗。
关键词:
烤烟 菌根化苗 农艺性状 产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旭 王汉宁 李玲玲 崔同霞
本文选用甘草这种多年生作物和小麦、板蓝根2种1年生作物,设置不同等高隔带种植系统,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T);②免耕+秸秆覆盖(NTS)和免耕(NT)方式与传统耕作(T)相比,均能提高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和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③不同的处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与免耕(NT)的方式均使作物出苗期推迟约5 d。④小麦在免耕方式下的产量最高,在传统耕作方式下的产量次之,而免耕+秸秆覆盖(NTS)方式下产量最低,且有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金莲 黄振瑞 车江旅 谭裕模 王维赞 李冬萍 龙艳艳 卢文祥 李松 陈廷速
为了探讨在酸性赤红壤条件下,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菌剂对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种群以及对甘蔗生长的影响,进行酸性赤红壤大田甘蔗接种AM菌剂的试验,初步分析其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种群结构及其对甘蔗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施AM菌剂能促进甘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特别是对钾的吸收;提高土壤的p H值。原土壤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土著AM真菌:A.sp.1、A.sp.2、G.sp.4和G.sp.5,施用AM菌剂和化肥分别影响G.sp.5和A.sp.2种群。此外,凡施复合肥的处理,在根系中检测到较多的DSE有隔菌丝和微菌核。大田甘蔗施用AM菌剂,能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关键词:
甘蔗 大田 AM菌剂 根际土壤 AM种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幼珊 刘相梅 张美庆 邢礼军
研究了盆栽培养后处理方式、宿主种植密度和农药对Glomusmosseae生长繁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后处理A和后处理B的处理方式均可促进孢子的形成 ,以高粱为宿主的产孢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90 9% ,5 4 5 % ,三叶草为宿主则分别提高 6 1 5 % ;7 7%杀菌剂利得不利于G mosseae繁殖体的形成 ,施后产孢量仅为对照的 4 7 6 % ,杀菌剂代森锰锌对生长繁殖影响不大。试验所设的在体积为 96 0 0cm3的容器里高粱的 4个种植密度中 ,7和 14棵的处理更有利于G mosseae孢子的产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忠盈 张孝羲 耿济国
在5种温度(22,24,26,30,32℃),76%相对湿度条件下,组建药材甲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温度与发育速率呈逻辑斯谛曲线关系,32℃时雌雄虫发育均最快,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0℃;卵的孵化率和幼虫、蛹、世代存活率均以26℃为最高,温度与世代存活率呈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24℃时成虫产卵量最高,环境温度在26.1℃时理论种群增长指数最大(7.43);组建特定时间繁殖生命表,内禀增长力(r_m)在26℃时最大(0.029).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邓錡璋 王绍明 邱成书 刘红玲
为揭示大田中丛枝菌根(AM)真菌对植物根围细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对象,设置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和不接种对照(CK) 3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接种处理之间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功能和形成差异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Gi和Gm)显著改变了土壤养分含量,接种后速效磷含量和pH显著高于CK处理(P <0.05),但Gi中糖类物质代谢和脂质代谢的功能菌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Gm和CK,这表明Gi可能会抑制土壤糖类物质代谢和脂质代谢,并且AM真菌接种可能是通过影响甘草根围磷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分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治蛟 王家金 刘金美 戴堃 刘旭燕 余显伦 马聪吉 刘大会
分别采用直接晒制和煮制、蒸制后不同干燥方法,以及不同蒸制时间进行昭通天麻加工,比较加工后天麻药材折干率和内在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新鲜天麻直接晒干或直接烘干,干燥时间长,易发生酶促褐变,导致天麻表皮变黑和天麻素含量降低。煮制处理天麻的折干率为20%~24%,天麻素含量为0.36%~0.45%,显著低于蒸制处理的折干率(24%~31%)和天麻素含量(0.66%~1.09%)。天麻煮制后采用传统燃煤烘干或熏硫处理,会增加药材总灰分、浸出物和二氧化硫含量。将天麻蒸制后采用鼓风干燥箱进行高温(55℃)-低温(35℃)变温干燥,药材外观形态较好,天麻素含量可达0.82%。昭通天麻最佳蒸制时间特级为35 m...
关键词:
昭通天麻 蒸煮 变温干燥 折干率 天麻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晓瑜 郭艳娥 冯希 施颖 段廷玉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从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和抗逆相关酶等方面探究了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互作对黑麦草(Loliumperenne)抗旱性的影响,以期为充分利用两类微生物来提高植物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单独接种AM真菌、禾草内生真菌,AM真菌+禾草内生真菌以及无AM真菌和无禾草内生真菌4种处理,黑麦草分别由含有禾草内生真菌(E+)和不含禾草内生真菌(E-)种子建植获得。并于黑麦草生长38 d后,按照土壤最大持水量的15%、30%、45%和60%设置4个水分梯度,共16种处理。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与禾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宁 王幼珊 杨延杰 林多 仇宏伟 倪小会 张美庆
研究了宿主植物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Glomus mossea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4种宿主植物都能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综合比较菌根长度、根外菌丝量及孢子数3项指标,高粱敖杂1号对真菌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宿主植物菌根长度及根中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根外孢子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宿主植物中磷质量分数与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不同宿主植物甚至同种宿主植物不同基因型的品种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状况不同,宿主植物的菌根长度及根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对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宿主植物 侵染率 菌丝含量 孢子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付淑清 屈庆秋 唐明 杨艳 李翠
以灭菌土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和缩球囊霉对刺槐生长和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后刺槐根系菌根侵染率、根系活力和植株的生物量以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土壤中施氮量为0.4g·kg-1水平时最好;相反,刺槐叶片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施氮量为0.4g·kg-1水平时最小。AM真菌的菌根效应因菌种不同而异,接种摩西球囊霉后,其菌根侵染率与各指标的相关性显著,更能促进刺槐的生长和营养代谢。
关键词:
AM真菌 施氮量 刺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